永明大師說,你想上品往生,就一定要受菩薩戒! 大安法師

0
2583

永明大師說,你想上品往生,就一定要受菩薩戒!
大安法師

【大安法師】現為淨宗祖庭——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住持、《淨土》雜誌主編、淨宗研究生班導師。早年先有《淨宗法語大觀》之著,甚得僧俗大眾歡喜頂戴;復應中國佛學院教學之需,在淨土宗教學基礎上,於1998年撰述成就《淨土宗教程》,為中國佛學院淨土宗學科教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瓔珞經:「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
★永明延壽大師說,你想上品往生,一定要受菩薩戒。
★瓔珞經:「其受者,過度四魔(即不受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礙)。從生至生不失(菩薩戒體),因此,常隨行人乃至成佛。」
【注】受了菩薩戒,你就不受四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障礙。
★寧可破戒,也比你不受菩薩戒要好!菩薩戒的珍貴,超乎你的想象!
★菩薩戒:能讓你在修行上更進一步,能加速你的修行和成就速度!

【菩薩戒有八種殊勝】何等為八?
一極道勝。受菩薩戒。如大鵬鳥。一舉趐高飛。能至十萬九千餘里。此菩薩戒趣道疾故。發心越六趣。二乘徑趣無上菩提故。
二發心勝。一念發大悲智之心。超過二乘境界。如昔有二沙彌。發菩提心。阿羅漢返生恭敬。擔衣幞。讓路而行等。
三福田勝。假使供養滿閻浮提內阿羅漢。不如一大鵬鳥。此鳥先來。受菩薩戒故。
四功德勝。受菩薩戒。喻如日光。無所不照。受聲聞戒。猶如螢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
五受罪輕微勝。受菩薩戒之後。設使破戒。猶勝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見。永沈惡道。無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設墮惡道。受罪輕微。若墮地獄。作獄中王。若墮畜生。作畜生王。若墮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間。作人王國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處。不失王位。故經雲。有犯名菩薩。有戒可破。無犯名外道。無戒可破故。
六處胎勝。菩薩處胎時。常為天龍八部諸善神王之所守護故。
 七神通勝。能變大地為黃金七寶。攪長河為酥酪醍醐。能一念超百千世界。能一日化百千眾生故。
 八果報勝。生蓮華藏海。證法性身。一得真常。永無退轉故。

一、永明大師說,你想上品往生,就一定要受菩薩戒!
居士:「你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本人鼓勵受菩薩戒,我們看到上品三品往生者,就是受菩薩戒的資格。」
居士:「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大安法師:「永明延壽大師說,你想上輩往生,一定要受菩薩戒、發菩提心。佛經里有個比喻,你受了菩薩戒,你的這個碗就是一個金碗了,這個金碗就是砸碎了,碎片還是金子的。不受菩薩戒,受其他戒,你的這個碗是泥巴碗,就算是一隻完整的碗,但還是泥巴的。所以我們鼓勵大家受菩薩戒。」

二、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居士:有些學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薩戒,自認為不夠資格,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大安法師:作為一個發大乘菩薩心的人,他應該去求受菩薩戒。那求受菩薩戒並沒有要求你很高的資格,你只要發了菩提心,有菩薩的種性都可以受菩薩戒。你通過自己受菩薩戒、持戒的行為,才使自己修為日益地增上,不是說你要達到很高的修為再來受菩薩戒。受菩薩戒說明你跟成佛結上了個因緣。祖師開示,你是怕破戒墮落了,你就是受戒破戒,也比你不受菩薩戒要強。
你受了這個菩薩戒,說明你在因地當中得了這個戒體,你就是破戒、墮落,以後從地獄出來,還有重新發菩提心受菩薩戒成佛的可能。你一直不受菩薩戒,你就沒有結上這個緣分。梵網經菩薩戒,他是頓立戒,無論是出家人、在家人、國王、大臣、淫男淫女乃至八部鬼神,只要能聽懂法師的語言,就可以受戒。受了菩薩戒就是佛子,就是第一清淨者。
那可能有的人不敢受戒,原來東林寺也是第一次授菩薩戒,只有幾十個人,那問為什麼不敢受?他說聽說受了菩薩戒,夫妻之間要把床劈開,不能住一個床。它不是這個意思,因為菩薩戒是通在家、出家,對於出家人來說就是不淫戒,對於在家人來說還是不邪淫戒,只要不邪淫就可以。不是說你受了菩薩戒就不能過夫妻生活,這個要正確理解。所以還是希望大家有條件勇敢地去求受菩薩戒。

三、受菩薩戒的好處:
你能求戒,得戒體,就能有相當的把握讓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這個戒,沒有通過羯磨法得這個戒體,你本能煩惱的衝動,就容易犯那種錯誤。你受了戒,就有一種力量在阻斷它,這是第一個好處。
第二個好處,比如你受了菩薩戒,說明你曾經有過暫時的發菩提心,就是你有跟大乘佛法成佛結上那個因緣。你的心態已經跟一般不發心的人不一樣了,你的生命的質量發生了變化。縱然你煩惱重,破了戒下地獄,但是你受菩薩戒的那種余分還能發揮作用。發揮什麼作用?
第一,就是使你受的那個罪不至於太嚴重;
第二,地獄的罪受完之後,回到人道裡面,由於你曾經有過受菩薩戒的善根,你還能夠重新發心,再受菩薩戒,再去修行。
  如果你沒有受菩薩戒,那你就沒有跟成佛結上一個因緣,你就永遠沒有成佛的希望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寧可受了破戒,也比不受戒要好。這就類似於通過受戒,你的這個泥巴碗變成了一個金碗,金碗就是碎了,一個碎片也比泥巴碗要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祖師大德都是倡導我們要去求受菩薩戒。

四、寧可破戒,也比你不受菩薩戒要好!
菩薩戒,我們東林寺每年會有兩次授菩薩戒的法會。
三年前我們授菩薩戒的時候,很少有人受,第一次就是三十多個人,我們一個大叢林動員了這麼多力量,只有三十多個人受戒。
我們就去瞭解為什麼都不來受,噢!害怕!不敢受。
甚至還有很多錯誤的觀念。他們居士相互之間傳,受了菩薩戒夫妻之間不能同床,都要用鋸子把床從中間鋸開,諸如此類。就這樁事情我們瞭解之後跟他講受菩薩戒的條件,我們是授《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有的寺院叢林授《優婆塞戒經》的六重二十八輕戒。
一般人會認為受六重二十八輕戒更容易一點,實際上我們看那個戒法,那個戒更難!菩薩戒里也分頓立戒、漸受戒,六重二十八輕戒它是漸受戒,你首先要受三皈依,再受五戒,受五戒然後到僧團裡面要生活半年,要觀察你是不是具有受菩薩戒的根機。觀察半年覺得可以了,要有二十個比丘來做羯磨。實際上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
那麼《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它好像戒條多一點,實際上它授受的條件非常簡單,它是頓立戒,一切人都能受,只要能聽懂法師的語言,若國王、大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於天龍八部、人非人以及淫男、淫女這些水平的人,只要能聽懂法師的語言,願意受,要發菩提心,是菩薩的種性,就可以受。哪怕你沒有受過三皈依、沒有受過五戒,你忽然發心要馬上受菩薩戒,照樣可以,它叫圓頓戒,這有什麼不可以受的。
尤其你們受戒怕什麼?實際上你能夠受菩薩戒,說明你發起了菩薩心,這就是你成佛的一個種子,你跟大乘的菩薩結上了緣。
所以祖師也告訴我們,對這個菩薩戒你要勇敢地去受,你不要怕破戒,你破戒下地獄,也比你不受菩薩戒強。
明白這個意思嗎?你不受菩薩戒說明你跟大乘菩薩沒有結上緣,沒有結上緣,你永遠發不起菩提心,永遠沒有成佛的希望。
那你今生受了菩薩戒,跟這個大乘菩薩就結上了緣份,雖然煩惱習氣很大,破了戒要下三惡道,但是三惡道出來之後,這個種子不會丟失,還是成佛的基礎、條件,所以寧可破戒也比你不受要好。
有好幾位祖師非常重視《梵網經》菩薩戒,永明延壽大師特別強調上品上生要受《梵網經》菩薩戒,像省常大師、省庵大師都是受持《梵網經》菩薩戒。
所以我們勸那些念佛行人要勇敢的去受菩薩戒,對自己絕對有利。原來有個搞企業的,他本來是想受三皈依,正好碰到我們那裡受菩薩戒,幾個同修就鼓勵他,好不容易來了,乾脆一條龍全上了,三皈、五戒、菩薩戒。他也害怕,我看他害怕,就跟他比喻,說你不要害怕,你現在做生意,你就做筆什麼生意呢,這筆生意賺了的錢是你的,虧了的錢佛給你包了,這個生意你要不要做?他說願意做,那好你就受菩薩戒。你受了菩薩戒,你持戒的福德歸自己,你即便煩惱重,持不到很好,你有信願持名,阿彌陀佛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給你包幹,不很好嗎!他一聽,一下子信心上來了,有這麼好的事情,有這個生意,我也做。佛法還有這麼好的東西,他就受了。
受了以後回去,回來說很好。很好是什麼,他完全改變了自己,因為他通過受戒的儀軌,那麼莊嚴,並且我們問:你是菩薩否?他答應是。你發菩提心否?他也發菩提心。兩句話一上來,他整個的心性就調動起來了,以後他就覺得我是菩薩啊,我不能隨便亂來啊!煙也不敢抽了,他改變了自己。
那麼我們受戒,沒有三寶戒律的護持,我們是最容易毀犯的。為什麼,我們煩惱習氣很大。那麼受戒通過這麼一個羯磨法,這個授受的儀軌,它在我們心底能產生巨大的作用。這個作用是什麼,在戒法當中,是無作戒體啊!

五、《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有區別嗎?
居士: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有區別嗎?
大安法師:《梵網經》菩薩戒是十重四十八輕戒,通出家在家,叫做頓立戒。無論是受沒受過三皈五戒,只要他能聽懂法師語,能夠發菩提心,有菩薩的種性,都能受《梵網經》菩薩戒。
  《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是六重二十八輕戒,只對在家人,叫漸持戒。
  漸持戒就是要經過一個過程,居士首先要受三皈五戒,然後才能受菩薩戒。
  別看《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戒條少,得戒的條件卻很嚴格。求受五戒以後,居士要到僧團里去住半年。住滿半年,各種條件經考察合格之後,還要在二十個清淨比丘前來受菩薩戒,才能夠得戒。

六、受菩薩戒後常犯,罪業是否比不受戒大?
居士:是先受菩薩戒後再慢慢持,還是等持好了再受?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大安法師:現在一般人對持戒有一種畏懼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過很大,會下三惡道。
(【編者按】不少人都誤認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間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經中說:「一切無非因果」。但沒有說過罪加一等!佛菩薩慈悲處處呵護眾生,從不加罪於眾生。而且,犯戒後如法懺悔,還可重獲清淨。不能把世間法隨便套用於佛法之上)
其實,受菩薩戒的前提是要發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結上了緣。
能夠跟成佛結上緣分,比不受戒而沒有緣分來得強。寧可受菩薩戒,犯了重戒下地獄,也比你不受菩薩戒好。
為什麼呢?因為結上了緣分,所以下地獄出來後還可以成佛。永遠不受菩薩戒的就沒有這個緣分,無量劫還要輪轉,也還是要下地獄。
東林寺傳的是《梵網經》的十重四十八輕戒。受了菩薩戒,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他的四十八條輕垢戒是可以懺悔的,犯了後懺悔能夠懺除。
更何況受了菩薩戒,我們就有菩薩戒的戒體,有這個戒體,就有佛力的加持。如果不受這個戒,當對境生起的時候沒有戒律的護持,就一定會犯。
如果你有戒體的話,遇到對境,無作戒體馬上產生作用,你就不會去犯。所以還是要勇敢地來受菩薩戒。受戒對自己有好處。
原來很多居士都不敢受菩薩戒,通過聽我們講這些道理,慢慢地也覺得受菩薩戒好。
前面不是說過嗎,永明延壽大師說,你想上輩往生,一定要受菩薩戒、發菩提心。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