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成法師:修學《金剛經》九字核心 誰記住誰得福

0
867

法成法師:修學《金剛經》九字核心 誰記住誰得福

編者按:《金剛經》是佛教的經典著作,也是流通最廣的佛經之一。《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斷金剛」就是比金剛還堅固的意思,經文內容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在佛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想要讀懂這樣一部經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成法師在廣州光孝寺安居講座中,就為大家講述了《金剛經》的九字核心,接下來請看:

《金剛經》:開啓成佛之道的金鑰匙

《金剛經》是佛門之中至關重要一部經典,把《金剛經》弄明白了,無論在家出家,就都不會迷路;方向明確,就有動力和辦法去克服障礙,慧根、佛性種子就會慢慢開顯,在廣行六度萬行中慢慢使福德智慧趨向圓滿,功德圓滿,當下是佛。

《金剛經》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也非常重要,中國佛教的特質在於「禪」,而禪宗的真正建立就是依託於這部《金剛經》。六祖從五祖處領受這部《金剛經》,得其要旨,開創了中國佛教的新格局。在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禪宗最晚出現,但卻是生命力最強、影響最廣的。今天漢地百分之八十的寺院都是禪宗,百分之八十的弟子都是禪門弟子。

所以,《金剛經》是開啓成佛之道的金鑰匙,是了諸煩惱、離一切苦的清淨智,是引導煩惱眾生歸於佛陀果地所必須要成就的大智慧。我們不僅要把《金剛經》弄懂,還要解行並進,如此學佛才能真正得益。

記住這九個字,就不會走錯路

《金剛經》的點睛之筆,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的核心,我們要成就《金剛經》的因緣,就要發大願心,廣度眾生。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教,要在成就他人的基礎上成就自己。如何發起廣度一切有情的大願呢?要讀懂《金剛經》,入手處在哪裡?就是「善護念、離諸相、無所住」,記住這九個字,按這個修就不會走錯路。

一千五百年前有一位梁武帝,這位菩薩很喜歡聽師父說法,其中有一個傅大士,梁武帝很恭敬地禮拜供養,請他上堂說法。傅大士威儀具足,升壇說法,「啪!」地拍一下撫尺,下座了。梁武帝一臉懵,不知道這是咋回事兒,他又不好意思去問,那也是國師。

傅大士就這麼走了,梁武帝就去問另外一位國師寶志大師,說,志公大師啊,我恭請傅大士上堂說法,他怎麼一拍撫尺,話也不說就走了呢?

志公大師告訴梁武帝,其實傅大士是已經說完啦!應無所住,說完就走了,你卻還住在相上。他就是要破你的執著心,護持你正念的清淨心。

不管我們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學佛,都要善護念,護持自己最初的清淨之念,念念相續才能開佛智慧。

光說不做,不會進步

我們要有清淨心、平等心,而不是只嚮往高高在上放大光明,不要去追求神通。佛陀最初也是跟我們一樣的,他也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具足種種莊嚴。

我們修行,決不能以外在的境相作為自己「修證功夫」的證明,不要想著誦經的時候突然看見什麼境相,拜佛的時候看見菩薩對我笑,拿出來跟大家講一講,都覺得我很有境界,心裡頭美滋滋——錯了!

就算有一點點修行,被你這麼一說,功德都沒了,智慧也沒了,就退墮了。為什麼?起驕慢心,生煩惱了。菩薩的加持是讓你開啓智慧、照破煩惱,你卻反過來把「加持」變成自己的煩惱,這是自己障礙自己,愚痴可憐啊。

為什麼我們修幾十年還是沒有進步,不像六祖大師一樣聽聞經典就言下大悟?就是沒有好好去修清淨心、平等心。佛陀也是跟我們一樣,著衣持鉢,都跟大家一樣遵守規矩,平等對待大家,佛陀也要入城乞食,沒有人供養也就沒飯吃。

我們現在多好的因緣,各種菜餚都任你吃,但是你要惜福、惜緣,面對好吃的、不好吃的,乃至一切好壞境界,都是你修清淨心、平等心的時機,你懂得把握嗎?遇到不好的,我不生氣,有煩惱自己觀察、用佛法智慧去化解;遇到好的,我不會沾沾自喜,也會跟大眾一起分享。

有的居士來到寺院參加法會,嫌天氣熱,明明站在後面的也拼命往里擠,要靠在風扇旁邊涼快一下;拜佛的位置靠後,他也往前擠,要到佛菩薩像前面去——這都是貪心啊!修行修行,你這樣的心念、這樣的行為,就是應該修正的,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內心清淨平等,在哪裡拜佛都有功德。不然給你搶到好位置,又有什麼用?佛菩薩會加持你的貪心嗎?

自己知道了道理,要勇猛精進地去落實,做錯了要趕緊懺悔,改正過來,光說不做是不會進步的。(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