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是成佛的條件?讓我們一起與文殊菩薩學習

0
796

今日5/4(農曆4/4)是文殊菩薩聖誕,頂禮文殊菩薩摩訶薩!

煩惱是成佛的條件?讓我們一起與文殊菩薩學習

文殊法門為何能轉煩惱為菩提?
  文殊菩薩的本願是度一切眾生成佛,所以菩薩的淨土不在佛國,是在眾生中,有眾生之處即是菩薩之佛國淨土。菩薩以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為淨土,不但顛覆一般人對淨土的想像,在《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也開展文殊法門「煩惱即菩提」的獨到智慧。

煩惱是成佛的條件
  在一般的理解中,成佛的條件應該是清淨的慈悲與智慧,怎麼可能是貪、瞋、癡等煩惱呢?煩惱不是有毒嗎?有別於一般法門重在訶責煩惱、斷除煩惱,《維摩詰經》明白主張六十二種邪見外道及一切的煩惱,都不應迴避,都是成佛的根本條件。

  就像離開淤泥長不出蓮花,《維摩詰經》更以「蓮花與淤泥喻」、「殖種與糞壤」、「寶珠與巨海」三個比喻,指出離開煩惱很難開發成佛的慈悲與智慧。煩惱是覺性的展現,我們要用正面的心態去看待煩惱,不要逃避煩惱。如果只因生命的逆緣而厭煩,就會失去成就菩提的機會。如果能在每個煩惱生起的當下,覺知這是生命的考驗,願意面對煩惱、解決問題,就是自我提昇的契機。

心淨則國土淨
  因此,煩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覺察,文殊法門的「煩惱即菩提」,便是助人培養「即起即觀」的習慣,能直觀煩惱、轉化煩惱,甚至轉煩惱為道用,使煩惱變成菩提資糧。所謂「心淨則國土淨」,一切煩惱都是唯心所現,文殊法門從「煩惱即菩提」的立基點上,更發展出「煩惱無自性」的空性智慧。

—本文摘自《文殊菩薩50問》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