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消大業

0
1422

發心消大業

(芹生) 明倫月刊

  何謂發心?發心就是發菩提心。也就是發求無上正真道之心。人生於世,因內有貪、瞋、痴。外有身、口、意。由三毒造三業,於是感召生死苦果,生生世世輪迴於三界中,亦即「業愛痴繩縛人送,隨業風吹落苦中。」這樣便永在業海沈淪,無出苦之分啊!

  然而發大心,可以消大業。凡學佛之人,都知道「心力不可思議。」祖師曾說過,造業由心,成佛也由心,所以心能造業,心也能轉業。業雖由心造,然而業也隨心轉。一旦心無法轉業,便會被業所纏縛,也就是業不隨心轉,反將心縛住。如是說,心如何轉業呢?心如果發廣大心,修真實行,心與道合,心與佛合,這樣就能夠轉業。那麼業又何以能縛住心呢?心依虛妄分別,任運作受,這樣心就被業所縛了。所以發心與否?其機在我,造業轉業,半點不由別人。果能發大心,必能消大業。

  發大心之人,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雖聞佛道長遠,也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亦不生厭倦。發大心之人,既不求名聞利養,又不貪欲果樂報,唯為生死,要取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經上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然而初發心之人,中途每每多有退失,或因為不知善巧方便,或因為被譏訕、毀謗、嫉妒………等挫折而興起退心。心一退失,則不能與道相合,心又為業所縛,身陷業網之中,受苦沈淪。所以發大心,貴在恒常不變,不為八風所動。

  八風也就是世間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法,它能煽動人心。常聞:「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此乃學佛之人,被世間之八風所動搖,而退失道心,身陷業海。

  發大心行菩薩道,是要本著大乘菩薩精神,犧牲一切,安忍無怨,不疲不厭,並要在三寶前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上誓願成。」發菩提心要念念發,時時發,這樣心就會愈發愈廣,智慧愈開,就能消轉夙業。否則不發菩提心,就發眾生心,這樣離道又遠矣!

  祖師曾云:「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由此可知發心之重要。

  吾等同修,既聞佛道,當發大心,菩提道上,上弘下化,總不離眾生,眾生迷惑顛倒,受苦酬業,無有盡時,我悟他迷,應生悲憫,思與救拔。切莫他瞋我痴,忘失菩薩本願。應懺悔罪愆,求佛垂愍,以期一切成辦,普度他危,否則修行不成,一同墮落。娑婆苦海,須速速脫離,求生極樂,悟無生法忍,乘願再來,度化有情。要知一念清淨,為成佛之因,一念不淨,為九界之因。故增長保養菩提道心,才是我佛門同修,朝夕所應繫念。願共勉之!

補白:

菩薩云何發菩提心?

  一、親近善知識。

  二、供養諸佛。

  三、修集善根。

  四、志求正法。

  五、心常柔和。

  六、遭苦能忍。

  七、慈悲淳厚。

  八、深心平等。

  九、信樂大乘。

  十、求佛智慧。

轉載貼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