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佛學交流網站

神秀呈心偈與惠能得法偈(四) 大願法師

神秀呈心偈與惠能得法偈(四)
大願法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四個方面,神秀法師的偈子是如來禪的修法;惠能大師的偈子是祖師禪的修法。如來禪是講漸修的,小乘的四禪八定,大乘的菩薩九種大定,這些都是如來禪。

  你看,天台的六妙法門也是如來禪,童蒙止觀,基本上都是從安那般那下手,就是出息和入息。從呼吸上面下手來修,注意自己的呼吸,漸漸地使這個心止下來,都攝六根,是側重於息法。目的是斷惑證真,轉八識成四智,勤修三學六度。祖師禪是沒有漸次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一超直入如來地,即心成佛的禪法。

  第五個方面,神秀法師的偈子是轉識成智,六祖惠能大師的偈子是即心成智,這是不同的地方。神秀法師的偈子教我們通過漸修,把八識轉為四智菩提。

  我簡要地說,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前五識都是感性認識。我看到這個花,就分辨這個花是紅色的、是圓的,這是感性認識。

  第六意識是理性認識,理性的思考、思維。

  第七末那識,末那識又稱為我執識,這是悟性認識。

  第八阿賴耶識,是自性認識。

  神秀法師的偈子,從意識上去修,意識上面告訴我們要斷惡,要修善,要勿使惹塵埃,要時時勤拂拭,不要讓它惹上塵埃,使我們心地清淨。還有一個清淨相在,都是從意識上面去修,從聞、思、修上面去起修,所以能夠轉八識成四智:把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意識轉變為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識轉變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變為大圓鏡智。

  在後面的六祖大師度化智通禪師時,也有講到:「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五八六七果因轉」,因地上面先把第六識意識轉變為妙觀察智。如何轉?我們修淨土法門,這個念佛可以很巧妙地轉過來,巧入無生,暗合道妙,後面我們講禪與淨土會講到。把第七識末那識轉變為平等性智,這個都是在因地上面講。我們證悟之後,在果地上面,我們能夠把第八識和前五識都轉變過來。這是個漸修的法門。

  惠能大師是即心成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下就證入。

—節選自大願法師《六祖法寶壇經略講》

評論

評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