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如此行持,短短五分鐘就能積累巨大福德

0
667

若能如此行持,短短五分鐘就能積累巨大福德 【索達吉堪布】

先佛俱胝那由他,住千俱胝無邊剎,

離憂世間諸怙主,為滅痛苦示寶法。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諸導師妙法盡,

期間如來諸福德,具波羅蜜佛陀法,

佛子聲聞學無學,有漏無漏之善法,

菩薩集已作隨喜,利生回向大菩提。

這三個頌詞是講把隨喜的功德作回向,也就是說隨喜和回向兩者一起行持。   

先前的迦葉佛、拘留孫佛等俱胝那由他數的佛陀,安住於千俱胝的無邊剎土中,當然他們所作的善根不可思議;現在住世或佛法還未隱沒的釋迦牟尼佛等佛陀——離開一切痛苦的諸多世間怙主,為了無量眾生的痛苦得以息滅,開示了猶如珍寶般的八萬四千法門之類的種種法門。這無量佛陀,從最初在不同如來前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發下殊勝的菩提心,直至他們的妙法隱沒、窮盡,這期間所作的所有福德,也即行持佈施、持戒、安忍等六波羅蜜,圓滿五道十地,獲得佛陀的十力等功德法。另外,從一地到十地之間的所有菩薩,即包括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在內的無量無邊佛子,他們所作的不可思議的善根。還有目犍連、舍利子等無學道的聲聞,及獲得一來果、不來果等有學道的聲聞,他們在行持小乘法時所積累的一切有漏和無漏的善根。雖然頌詞並沒有明顯講到傳承上師和一切凡夫所造的善根,但實際上它們都可以包括在上面所講的善根中,或者說也是隨喜的對境。總而言之,一切凡聖所作的無量無邊的善根,皆是隨喜的對境。   

作為發菩提心的大乘行者,應以觀想將上述善根總集起來,隨後發自內心作隨喜;隨喜以後還應以菩提心攝持,也即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回向——願他們獲得大菩提。喬美仁波切也說:對別人所作的善根,沒有嫉妒的惡心而發自內心地歡喜,就是所謂的隨喜;如此也能獲得同等的功德。但光自己得到並不夠,還應讓無量無邊的眾生分享,也即為了讓一切眾生獲得大菩提而作回向。當然,這樣回向所獲得的善根也不可思議。   

其實,這裡所講隨喜的對境與我們天天念的《普賢行願品》所講隨喜的對境完全是一樣的。《普賢行願品》雲:「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也就是說,十方世間一切六道眾生的善根,二乘有學和無學的善根,以及如來和菩薩的善根,這些都是我們隨喜的對境。若我們能至誠隨喜,並將之回向給一切眾生,就能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其實這一點我們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否了知或是否行持就不知道了。   

那天出去的路上,在我身邊發心的一位道友對我說:「堪布!您為什麼不早一點跟我說,我什麼法本都沒有帶,今天一天都呆在那兒,多沒意思。」其實,如果自己能觀修大乘的隨喜和回向,也不一定非要帶法本。因為你坐在那裡可以心裡面想:所有佛陀、菩薩及一切眾生所作的善根,比如放生、建塔、傳法等,我全部發自內心地隨喜;而它所帶來的無邊功德,我也不能一人享受,還應將它回向給一切眾生!若能如此行持,短短五分鐘就能積累巨大的福德,而沒有發過菩提心的人,一輩子也不能積累起那麼多的善根。即使被關在監獄中,經書、佛像全都沒有,作為大乘行者也可天天觀修隨喜,並以之回向。但很多凡夫眾生並不是這樣,因為自己修行不太好的原因,經常以嫉妒心恨這個人,看那個也不順眼,很想打架、吵架。那即使天天都背著《入菩薩行論》和《般若攝頌》等,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在行持善法時,大家一定要以心長期這樣觀想,這非常重要。(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