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怎麼「觀」?明白了「觀世音」,你當下得自在!!!

0
1655

觀音怎麼「觀」?明白了「觀世音」,你當下得自在!!!

先來看觀音怎麼「觀」。外道觀音法門呢,比如意念放在眉心,聽海潮音或者觀光,他一入定以後確確實實就能聽到海潮音,能看到光,他不知道這才進入觀世音法門第一關。破了動關,再到靜關,「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他通過保持心態平衡,當五欲六塵靜下來之時,他與陰界的一些眾生、環境就接觸了。我們平時是以陽性功能與這個三維世界在接觸——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這叫陽性功能。那麼靜下來以後呢,以陰性功能為主。這個時候包括二十八層天、貴道、魔道、地獄道,等等等等無量法界都可能出現。對於沒有修行經驗的人呢,少見多怪,他以為就成就了。這在《楞嚴經》里觀世音菩薩介紹他修行法門的屬於第一關,叫動關、動相。

你要先突破動關,這個時候腦袋一片空白,什麼也沒有了。你又不要當真了:哎呀!這下就好了,這下見空性了。那不是空性。如果把握不好你就變成了「無想定」,但是福報也很大,到四禪天享受幾萬萬億億年的壽命。這個仍然不是真的,那叫「靜關」,因為你感到了那種空白,你感覺到了。打個比方:我現在講話有聲音,你們是不是聽到了?那我不講話沒有聲音,你們能不能聽到啊?能。能聽到沒有聲音的聲音,這就在開智慧。

回到第二關,靜關。動關里出現的天啊、人啊、貴啊,到了靜關,什麼也沒有了,那是不是相啊?(是)。因為你看到了。連看到的這個空相你都要把它破掉。而且後面還有四關要過。有些人看到有什麼境界,就自以為是了,這很可憐吶!你還在貴神道里打轉。在佛法里叫「計取見」,非果謂果,未證謂證。

但是對於開悟之人,有這個境界不害怕。他可以度化那些眾生,那不叫走火入魔,而叫走火入佛。所以明心見性太重要了,在第一關里你就可以大作佛事!你「一證一切證」,你怎麼修都行;可是你不明心見性,這六關一定要突破。那可不容易啊!無量百千萬億年,可難成就了!你明心見性了,這六關修也好,不修也好,修其中任何一關都可以,就這麼妙。

觀世音菩薩修禪宗法門,他是在「聞思修」,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來修。所以他勢如破竹。如果丟開聞思修來修六關,那有無量種陰魔境界等著去衝鋒陷陣,你一關一關地沖吧。一直修到最後破除了行陰證到了阿羅漢,他還會走火入魔,雖不落三惡道,但是他不成增進,沒有辦法往上修。同樣修這六關的人沒有破除身見,即使跟阿羅漢一樣都破除了行陰,功夫都是一樣的,他到最後還要下無間地獄,苦不苦啊?

如果在聞思修見道的前提之下修六關,你一起步就是個明心見性的菩薩,再破除種種的無明微細煩惱,不斷提升品位。有些人可滑稽了,說:禪宗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文殊菩薩評為第一;可是他把聞思修丟掉了,那跟其他菩薩修的禪宗是不是一樣啊?一樣的要被否定掉。唯有觀世音菩薩的禪宗,是悟後進修。二十五個菩薩中好幾個都是修禪宗的,月光童子修水觀是不是禪宗吶?火頭金剛修火觀是不是禪宗?都是在修禪宗啊,一一被文殊菩薩否定了。

無論是阿羅漢還是凡夫,修禪宗都很危險。從「聞思修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最多慢一點而已。怎麼個聞法?「聞思修」就是觀世音,看你怎麼觀照法。比如我現在講「一二三四五」,這是不是音?你聽了這個聲音,感覺我嗓子有點沙啞,這個聲音不大悅耳——這都是第六種意識心在「觀」。

從「聞思修」的角度來「觀」就不是這樣觀法——我這個音從哪裡來的?嘴巴怎麼能講出來的?是頭腦里想出來的;那我頭腦想之前,這個音在不在?雖然在,它有沒有形相?這叫明心見性。

由觀聲音再觀顏色,比如看光。這個亮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從太陽里來的?順藤摸瓜啊!那麼太陽從哪裡來的?是不是我們心變出來的?總是追根尋源。所以太陽出現之前,在哪裡啊?是不是在我們心裡?太陽在我們心裡,原來有沒有什麼形相啊?那聲音有沒有什麼形相?都沒有。那麼太陽光跟這聲音是不是一個東西啊?以此類推,耳聞目睹身受的一切,分析到最後,原來這一切的萬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再觀個人也是這樣。人從哪裡來的?媽媽肚子里來的;媽媽肚子從哪兒來的?這樣觀觀觀……第一個人從哪裡來的?一定要找到山窮水盡,就是這麼觀法。這種觀照叫「聞」,「聞」了以後進入「思」和「修」。「思」和「修」就是觀世音菩薩在《楞嚴經》講的那六關。每一關怎麼思,怎麼修,都離不開聞。這就叫「一杆子到底」,全性起修。

「觀世音」,觀到最後,這個「音」就是「不空如來藏」,就是萬法。「觀」是見不見之見,是「空如來藏」。「空如來藏」當下就是「不空如來藏」,就是有形有相的聲音。第二見是真空不空。一切形形色色的萬法,是不是「妙有不有」?也就是「空不空」。這就是「法華三昧」。這就是「開權顯實」——開、音、色、香、味、觸、法之「權」,顯我們那個本來面目之「實」。

好,現在如果把「觀世音」變通下,叫他「觀世味」,行不行?「觀世色」,行不行啊?「觀世臭」,行不行?「觀世大」,行不行啊?他這個觀,無所不觀,一觀一切觀。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你講的每句話都是「如來藏」,都是《法華經》,都是《楞嚴經》。

在八十九十年代,氣功大師像雨後春筍,怎麼回事啊?有一位大師講老實話,氣功的基本原理就四個字,叫升、降、開、合,你把這四個字把握住了,每個人都是氣功大師,你隨便胡編亂造一個功,這是野馬分鬃,那是白鶴亮翅,都可以。他是一語道破天機。

每個人都是佛,明白這個道理,你講的一切話都是經典。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每個人都當大法師。大到什麼程度啊?佛在《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講啊:你能講一句《法華經》,問一句《法華經》,你比那個能夠講三藏十二部經的人,能夠站在最高的天上對無量眾生講經的人,能夠把無量的眾生都培養成阿羅漢的人,你的功德比他還要大。所以無論在家出家,你能講一句《法華經》都是大法師。

要把自己的勁鼓起來,我們就是佛啊!要明確肩上的擔子,你是為了教化眾生,連我們的生命都可以供養眾生。你有這樣的心態,佛講,「我獨無所畏」,你不用害怕。佛在《楞嚴經》講:凡夫不可以自稱是什麼菩薩,是什麼羅漢,那是為了破我執;佛在《法華經》講:我們就是大佛,就是菩薩,這也是為了破我執,大家明白嗎?破這個我執要把大心發起來,要教化眾生。所以我提出:佛慢不可無,我慢不可有——就是把二者圓融起來。

我們從「觀世音」這個名字,就可以把它千變萬化,是不是?叫觀世風、觀世雨,行不行啊?一法就是無量法,一觀一切觀。如果有人用禪宗請法的方式,問:「師父啊,請你給我印證一下我證果了沒有?」我說:「你證什麼果啊?」「我發覺觀世音就是觀世風。」好,我告訴你,「你解脫了」,是不是啊?但你必須是自性流露,你不能依樣畫葫蘆——他叫觀世風,你也來找師父:「師父啊,我叫觀世雨。」你給我靠邊站。

同樣一個人回話,師父給他印證不一樣,你必須是自性流露,你不能跟著人家後面依樣畫葫蘆。大家明白了嗎?有道無道,自己知道。當然有那些不懂大法的還要挖苦諷刺——你們「觀世風」來了沒有啊?我們不要害怕,明白嗎?

現在回到這個「觀自在」。明白了「觀」,明白了「觀世音」,你當下得自在,自在是誰啊?是你自己!沒有哪一法不是你,你自在不自在啊?沒有生也沒有死,我們可以隨緣示現生和死。「自在」既是我們的本體,又是我們的妙用,做牛做馬是不是自在啊?他造牛業就做牛,造馬業就做馬,圓頓大法看來,沒有一法不自在。

如果他造了牛業卻要去做雞,自在不自在啊?那就不自在了。他一定順著自己的習氣來。如果造牛業的人不能做牛,造馬業的人不能做馬,那你修佛能不能成佛啊?也不能那!這就是妙法。

所以圓頓大法之妙啊,與分別法之妙天地之別,但是通過分別法這個妙啊,可以把我們引導到圓頓大法之妙,是不是?我們可以自在地把握自己。如果成佛了以後還不能現牛相、馬相,你自在不自在啊?你憑什麼去教化眾生啊?自在示現牛馬豬羊之相,造業受牛馬豬羊之報,都叫自在,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任意選擇。

網路轉貼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