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九品蓮華開 | 第十二篇如瑞法師

九品蓮華開 | 第十二篇如瑞法師 阿彌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學習鼓勵的時候。無論與誰相處,我的習慣是為對方祈願,真心地希望對方好。無論對方怎樣對自己,都是在幫助自己成長。因此,把對方看成是老師,從內心說聲:謝謝! 昨天我們學習了九品往生觀「上品上生」應具備的三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若能具足發起這三種心,就一定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今天再來學習三種行,這三種行若能具足,亦決定往生。哪三種行呢?我們來看經文: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經文的大意是說,又有具備三種行的眾生,當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修三種行,義也兼發三種心,為什麼呢?因為發了上品心必定會修三種行,而能修三種行,也離不開兼發三種心。

善惡念能改命:對福德加減乘除

善惡念能改命:對福德加減乘除益西彭措堪布 對於邪淫的意樂(意樂,包含“想”、“動機”和“煩惱”三方面意思——編者),有人會覺得:心裡想一想沒有罪吧!實際上邪念一動,就是罪業。下面看《感應篇例證》中的例子:   貴溪有位書生叫宋不吝,十五歲時入學,才學出眾,但是屢次考試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沒作過大惡事,為什麼這樣潦倒,就請張真人代寫一篇表章,看一下天榜。這位張真人能上天,他到天門時,聽神說:“這人本應有功名,因與嬸子私通,所以功名被削去。”真人回來告訴他,他說沒有此事,又寫文自己申辯。神批復說:“雖無其事,實有其心。”宋生知道後,慚愧、後悔莫及,因為他年輕時見嬸子貌美,偶爾動過一念邪心。   《壽康寶鑒》上說:   徐信善和楊宏是同窗好友,他們一道去趕考,住在一家旅店當中。一天遇到一位會看相的高僧,說楊宏將來會大貴,徐信善要貧窮。當晚,楊宏偶然看見旅店有一位少女很漂亮,就想拿很多銀兩去向少女求歡,被徐信善嚴肅地勸阻了。   第二天,高僧又遇徐信善,驚訝地說:“何以一夜之間忽然生出陰骘紋,換賤相為貴相了,今後你要享大富貴。”又看楊宏的相,說你的氣色不如昨天,雖然和徐都會富貴,但是名次在他後面,發榜的時候果然如此。

在家居士受持菩薩戒的誤區與注意

在家居士受持菩薩戒的誤區與注意 一、大眾對受持菩薩戒的兩個誤區   1、第一個誤區:誤認為菩薩戒高不可攀,所以望而卻步。   事實上,《梵網經菩薩戒本》同於淨土法門,即不是單一的佛力,也不是單一的自力,是將自力與佛力融為一體,是合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一乘圓教,契理契機,念佛與受持菩薩戒相輔相承,合則雙美,分則兩虧。   依據《梵網經菩薩戒本》以及《瓔珞經》,受戒的對象應該分為兩類:   一、普遍受戒的對象——六道一切眾生,種當來成佛之因;

你在哪個環境,那兒就是你的道場

你在哪個環境,那兒就是你的道場 南懷瑾 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里。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去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乾乾淨淨,佈置的清淨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即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不但諸佛菩薩會加持你,別人自然也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

75年前,韋馱菩薩顯靈,從日本人刀下救人的傳奇故事!

75年前,韋馱菩薩顯靈,從日本人刀下救人的傳奇故事! 文章出自台灣作家林清玄,這個故事是星雲法師所說。 星雲大師說:「我向來不喜歡講神通,但我相信神跡是有的。佛光在海外的道場都有感人的故事,我來講 ‘荷蘭佛光山’ 的故事吧!」 一九四五年,抗戰已近尾聲了,身為國軍情報員的羅輔聞,奉命到浙江拍攝錢塘江的鐵橋,不幸被日軍發現,被以高射炮擊中機尾,羅輔聞在緊急中與機上的同僚跳傘逃生。 在奔逃的途中,另一位同事被機槍打死。羅則沒命地奔跑,看見路邊有一座破廟,跑進去躲藏。他看見旁邊有一尊菩薩,立刻跑到菩薩背後躲起來。

【輪迴的關鍵因素在哪裡】

【輪迴的關鍵因素在哪裡】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唯識學的建立,它告訴我們:其實整個人生的過程,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那麼我們生命的所有的過程,都是“自變自緣”。也就是說生命只有兩個重點:一個變現,一個是攀緣。   那麼你所接觸的影像是誰變現的呢?是第八識的業力變現的。我們過去生的善惡業力,變現很多的人、變現很多的事情,這一點我們是沒辦法控制的,不管你有沒有修行,都沒有辦法控制。第八識的業力成熟的時候,“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所以業力的變現這一塊,是不能抗拒的。那麼誰去攀緣它呢?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 所以事實上,我們的生命是兩個重點: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心力。兩個產生交互的作用,業力去牽動你的心力,然後,牽動你的心力去造業,又加強了業力,所以這兩個就產生一種展轉的一種循環的力量。   心力跟業力的一種交互作用,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偉大的佛陀講出一個譬喻:說“恆轉如暴流”。就是我們的生命,就像一個生生不息的水流,它從過去流到現在,它也一定會從現在流到未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