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問:供佛的清水是否要燒開過的,還是用生水?有法師開示說,若用燒開過的水供佛對佛不尊敬。因佛曾說,觀生水中有八萬四千蟲,若燒開的水,水中有蟲的屍體,供佛對佛是不敬的。要如何才是正確的?

問:供佛的清水是否要燒開過的,還是用生水?有法師開示說,若用燒開過的水供佛對佛不尊敬。因佛曾說,觀生水中有八萬四千蟲,若燒開的水,水中有蟲的屍體,供佛對佛是不敬的。要如何才是正確的? 淨空法師答:正確的應該是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我覺得都有問題。是不是開水,沒有關系,剛才講過了,它是表法,它不是供給佛喝的,而是什麼?而是讓我們看到這杯水的時候,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平,平等,要像水一樣清淨。提醒我們時時刻刻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它取這個意思。因此水要干淨,燒開不燒開我覺得沒有關系,這不重要,要干淨。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你看得很清楚,這樣就好,就很如法。它是教學用的,我們這樣做法就是對佛很恭敬,為什麼?佛這樣教我。如果佛天天交代你,你要修清淨心,你要平等心,天天有人教你,聽厭了,聽得不耐煩了。你看他用這個方法多巧妙,你選擇你最喜歡的杯子盛這杯水,看到就生歡喜心,又體會到清淨、平等的意思。

印祖一生教化的八句精華

印祖一生教化的八句精華 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一、總 說在這八句當中,前四句「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地基十分重要,做人做得好,就是學佛良好的基礎。至於後四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講的是出世間法。因為人即使做得很好,最高也只能投生到天道;天道還在六道輪回中,不究竟,終究還是會墮落,好比向天射箭,射得很高,但還是會掉下來。所以,出世法也必須講求,這樣才能解決六道的輪回生死,才能安身立命,達到究竟。這八句其實是有根據的。前四句的後兩句是根據涅槃經中的偈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而來。而後四句則是清朝徹悟禪師(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的開示。 二、別 明(一) 敦倫盡分首句「敦倫盡分」。「倫」即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敦者,親厚也,意即要讓人與人間的關係好上加好。倫理關係中,最基本的是家庭倫理,另外像鄰居間的相處,以及出社會後與人的交往,這些都包括在內。彼此間既然有關係存在,就要讓這些關係加親加厚,此即所謂「敦倫」。至於如何下手呢?關鍵在「盡分」二字。我們每個人的身分都不只一種,在上有長輩、下有後嗣的情況下,可能當子女,也同時當父母,或是當兄長等等。當我們處在任何一種角色時,都必須做得稱職,這樣一來,彼此間的關係就會漸漸好起來。關係要良好,必得雙方都能盡其本分,這點十分重要。中國人講求「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若依社會群體的發展來說,是從「夫婦」這倫開始,才有「父子」、「兄弟」等等其他關係的。 至於要如何推動,才能使「五倫」和諧、親厚呢?印光大師說,要點只有一個「孝」字。孝道非常重要,像現在台灣南部還有些地方,把祖先牌位奉祀在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正廳,就是一種重視孝道的表現。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不忘本」。我們今天能立足社會,跟隨善知識學佛,這個我從何而來?是由父輩來的。如果我們重視孝道,就表示仍有一分感恩的心,有這分感恩的心,事情就好辦。因為有孝思的話,一個家庭就會平安吉祥,對鄰居、社區、乃至整個國家,都會有良好的影響。正因如此,祖師才一再強調孝道的重要。現今大家多會感慨社會人心不古,其實社會上的好人還是佔大多數,因為如果壞人較多,我們就不可能有機會坐在此地。然而,壞人雖僅佔少數,但確實令人頭痛。所以,要靠大家將孝道發揚光大,來影響不好的人,使整個社會都能走向光明。這是第一點「敦倫盡分」,是我們做人、學佛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二) 閒邪存誠「閒邪存誠」。「閒」,在此當「防止」、「預防」解釋。「邪」,則是指對心理有負面影響者。就當今社會發展來看,有很多事情都對人的身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所以身為學佛人,對壞的事要有所堤防;尤其,對往生有障礙的事,都要小心、注意。我們都是凡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性、脾氣,因此,要確實說哪樣不對、不好很難。不過,有個大原則,就是只要某人或某事會對我將來往生造成妨礙的,就要注意堤防。這是大原則,細節就不論了。接著說「存誠」。「存」者,保存也。「誠」則可以就三方面來解釋。第一,當「實在」、「老實」講。好比說我們學佛了,就知道宇宙天地間有許多的佛菩薩和鬼神,所以我們凡是在大眾當中怎麼做的,私底下也該如是做,也就是要「表裡一致」。第二,作「誠懇」、「懇切」解釋。像我們平日在佛堂拜佛、問訊、頂禮時,內心要虔誠、恭敬;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得十分利益」。

有真正修道人,這個地方就變成靈地,所謂人傑地靈(宣化上人)

🌊有真正修道人,這個地方就變成靈地,所謂人傑地靈(宣化上人) 🕯有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才能感應出真正的道場 💡我們三個禮拜以後,有一個新的菩提道場,在那個道場會造就出很多佛教的聖人來! 💡為什麼我們可以有這個道場呢?因為我們中美佛教總會和佛教講堂、金剛菩提海雜誌社中有很多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所以才能感應出來這個真正的道場! 💡這個道場,在美國佛教可以說是一個也不太大、也不太小的地方!為什麼我們能把這一個很大的樓房買妥了?這就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感應,也是你們各位每天念〈大悲咒〉的感應,也是現在來參加打禪七這些個人的感應。這些個人沒有多少人,為什麼說這些個人也有感應呢?這不必多,好的一個也不少;不好的呢,一萬個也不多!那麼因為我們這有真正修道的人,早晨三點鐘就起來,晚間十二點鐘才休息,這樣子發這種大精進心、大勇猛心,這叫真正發大菩提心! 💡這在《法華經》上正是說「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我們雖然沒有把我們這個身體燒了來供佛,但是不怕辛苦來用功修行,這也等於用身體來供佛一樣。而且我們這是一方面來供佛,一方面又是自己能以明心見性,能以真正認識自己了!因為有真心修道的人,所以我們這個道場一定會給預備好了的,在幾十年以前就造這棟樓房,預備給我們這些真正修行的人到那兒去用功修行。在這個禪七沒有開始以前,我們就想買這棟樓房,買了半年多,甚至於將近一年了,就想要買也沒有成功。可是這個冬天坐禪班昨天一開始,今天就成功了,你看這事妙不妙?所以我說這是我們這個坐禪人的感應,這是有點意思了。

把自己的家庭修成西方極樂世界!

把自己的家庭修成西方極樂世界! 發心特別重要,一切都看發心。如果不發心,燒香、拜佛、念佛,都不是修行,每時每刻都要發心,關鍵是發好心、發善心、發菩提心,這些都特別重要。大乘法、小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看發心。你的發心動機是善,一切都是善;你的發心動機是惡,一切都是惡。 我們為什麼還放不下呢?只要發心了,你的日常的生活,比如好好地做家務,好好地工作,都是修行。這才有利益啊!去寺院燒香誦經拜佛,家里越發亂了、生活卻越發不美滿了,身體越發不健康了、、、還學什麼、修什麼呢?這都是修偏了學偏了!要修自己,修家庭,修工作,修生活。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真心實意地做每件事。“我給他做飯、洗衣服很累,我為孩子付出這麼多也很累……”覺得累、難、痛苦,你還是沒有修行。你應該心甘情願、真心實意、高高興興地照顧他、尊重他,那樣才能消業、才能還債啊!現在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我想學、我想修,但是家里怎麼不行、孩子怎麼不行。你好好地關心他們,撫養孩子長大,尊重、照顧、伺候他們,這也是你的修行。 有智慧了,沒有什麼想不通、想不開的,一切一切都是好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家庭,修身體,真正成就了、成佛了,那個時候身體就是金剛不壞之身。把自己的家庭修成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家人、親屬都是佛菩薩,你把他們修成佛菩薩。我們把身體修得健健康康,把家庭修得平平安安,工作修得那麼順順利利,一切一切都是吉祥圓滿,內心那麼地快樂、那麼地滿足。 無論什麼時候內心都那麼快樂、那麼歡喜,這才是佛!你看彌勒菩薩,他從來沒有愁,永遠都是那麼樂,這才是真正的佛──你真正學佛修行了、成佛了,那個時候你會永遠快樂。家庭和睦,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這樣才有歡喜,這樣才有快樂。 轉載貼文

在飛機遇險時呼喊觀世音菩薩的經歷

我在飛機遇險時呼喊觀世音菩薩的經歷 2年(2013年)前,我乘坐越南航空到河內,是架小飛機,乘客不多,只有三分之一。因為要保持平衡,乘客分坐在頭尾,中間一大段都是空座。我坐在頭部,因為天氣晴朗,我的心情很輕鬆,完全沒有預料到起飛10分鐘後的險境。 在晴空萬里的環境下,飛機突然開始顛簸,我開始也並不在意。因為經常飛,甚至在雷雨天飛,遇到顛簸得杯子都不能放都覺得是正常的。 可是那次,飛機居然像拖拉機一樣開始抖動! 抖到人從座位上一次次彈起(我是個170的大個子),我當時還是能夠忍受,只是有些奇怪,看到窗外也在劇烈抖動的機翼和藍天白雲的好天氣,覺得不可思議。 難熬了約1,2分鐘,感覺真是漫長,機長照例放廣播,但講了沒幾句嘎然而止,隨後飛機突然下落,速度之快堪比過山車!我的五臟六肺立刻失重懸空,有乘客開始尖叫!我還是沒出聲,只是緊握胸前的觀音菩薩掛件,希望這一切很快過去。 然而,就像坐上了超級過山車,小飛機不是急劇上下,就是激烈抖動,中間沒有平穩的間隙!飛機上的女人都在尖叫,我與生以來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恐怖!我開始默念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手心出汗,緊抓扶手。

有福人和沒福的人差別非常大!

有福人和沒福的人差別非常大! 福報確實非常重要,有福報的人和沒福報的人差別非常大,有福報的人能夠輕而易舉做許多善事,而沒有福報的人費儘力氣卻連一件善事也無法成辦。《因緣品》中對此也有比較:「諸福真奇妙,其果極善妙,無似福解脫,是故當積福……福德淺薄者,難化墮惡趣,如沙中無油,彼者豈有樂。」講得非常清楚:福德非常奇妙,它的果報極其善妙,沒有像福德那樣能令眾生獲得解脫的,因此希求解脫的人應當積累福德……而福德淺薄的人很難度化,即使給他們宣說再多的佛法也沒用,這些人的前途只有墮入三惡趣,就像沙子里榨不出油一樣,福德淺薄者不可能擁有安樂。此外,《毗奈耶經》中說:「福應常修造,無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現受當安樂。」也說明了這樣的道理:應當經常造福德,如果沒有福德,就會遭受各種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來世都會獲得快樂。 總而言之,道友們要想盡辦法來積累福德。在一切積累福德中,最殊勝的方便法就是供養三寶。唐代的法照大師在五台山親見文殊菩薩時,文殊菩薩對他說:「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佛經中說:「一切世間諸安樂,皆由供養三寶生,故當恆勤供三寶。」 《地藏十輪經》中也說:「三界中安樂,皆由三寶生,故求安樂人,常供養三寶。」如果能精勤供養三寶,廣積福德,不但能獲得今生來世的安樂,而且能遠離諸魔的境界,很快成就無上菩提,如《華嚴經》中說:「若彼常於三寶中,恭敬供養無疲厭,則能超出四魔境,速成無上佛菩提。」所以供養三寶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但關鍵是要長期去行持,即使供一盞燈、一杯水、一支香,也要在有生之年長期堅持,不能今天高興了就供養,過兩天不高興了就不供養。現在有些人行持善法只是圖新鮮,等新鮮感一過去,就捨棄原來的行為,另換一種新的行為,這種人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撿起新的丟了舊的。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大家應該持之以恆地行持善法。 本來,沒有一個眾生不希求今生來世的幸福安樂、受用圓滿,而幸福安樂、受用圓滿必須通過上供下施才能獲得。如《入中論》中云:「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可是有的人甚至連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卻奢望獲得一切所想的東西,這種貪心將毀滅一切希求,結果一無所得。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