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學佛Q&A】如果已經迴向功德給法界一切眾生,還需要各別迴向嗎?

【學佛Q&A】如果已經迴向功德給法界一切眾生,還需要各別迴向嗎? 當然需要!果慨法師表示,迴向雖是在練習一種無我的態度,但修行是從「有我」開始,如果一開始就將目標設得太高遠,反而不易著力。因此迴向有其次第,最初一定是從自己開始,接著是我們的家人、朋友,所有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一層一層像漣漪般擴散出去,最終擴大到法界一切有情,平等無礙。 觀想的過程中,當我們想要感謝、祝福的人愈來愈多時,會發現自己是如此渺小,得之於人太多,彼此之間其實是緊密相依,從而自我中心的執著逐漸消解,菩提心相應而生。由此也可看出,迴向即同時含攝無我的智慧和平等的慈悲。 ◎文:編輯室、摘自第413期《人生雜誌》

[佛教故事]佛自忉利天返閻浮提因緣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十九》來源:中台世界 – 佛典故事

佛自忉利天返閻浮提因緣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十九》來源:中台世界 - 佛典故事 佛陀曾經至三十三天夏安居,為母親摩耶夫人及諸天眾開示法要。彼時,目犍連尊者及諸弟子,皆淨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結夏安居。 這段期間,四眾弟子久不見佛陀,思慕渴仰如來,於是齊至目犍連尊者處,虔誠作禮後請問尊者:「尊者是否知道如來在何處安居呢?」 目犍連尊者告訴大眾:「世尊目前正在忉利天善法堂,拘毗陀羅香樹不遠處坐夏安居,為報母親生育之恩,而為母親及諸天眾說法。」 四眾弟子聽了以後,皆歡喜讚歎:「世尊的慈悲、神通廣大,真是不可思議!」懸念的心有了著落,便作禮告假而去。

多誦《普門品》的大秘密,福不唐捐

多誦《普門品》的大秘密,福不唐捐 剛學佛時,我都會跟大家說,要把《普門品》背誦下來,然後每天在觀音菩薩面前念一卷《普門品》。為什麼呢,因為《普門品》裡面有大秘密。我們雖然天天拜,念,所以,今天因緣成熟了,我就把《普門品》的秘密告訴大家。 《普門品》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病了一個月,這時候觀音菩薩救托夢給他。說,這是業障病,你去念三遍的《法華經》的《普門品》,病就好了。然後國王照做了,果然病就好了。後來這個國王,就把《普門品》獨立的取了出來,昭告天下,告訴大家,學觀音菩薩法門的,最好都能頌《普門品》,消災免難。 頌《普門品》,除了能治病,能求孩子,能免除各種水難,火災,盜賊難,去掉貪嗔癡以外。這是《普門品》講的。而且也有很多感應故事。來說明《普門品》的功德。 那麼法華經《普門品》中,還有一個秘密。估計大家不知道。《法華經.普門品》說, “若有眾生,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佛學常識】過去七佛

【佛學常識】過去七佛 在佛教的概念當中,將離我們最為近的7位佛稱之為「過去七佛」,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釋迦牟尼佛,便是這「過去七佛」中最後的一位佛,而在這釋迦牟尼佛的前一位佛則是迦葉佛,除此之外的幾位佛,又分別是哪一些呢。 一、毗婆屍佛(Vipayin) 毗婆屍佛據說距今有91劫,在佛教的定義當中,這一劫乃是13億4千萬年,這91劫則是千億餘年,由此可見,這毗婆屍佛的存世時間是極為遙遠的,他在整個「過去七佛」中也是出現的最早的一個。毗婆屍佛在一開始成道之時修有2種觀,一則是安穩觀,一則是出離觀,在其出世之後,曾進行過三次法會,各有十六萬八千聖眾、十六萬聖眾、十萬聖眾前去參加法會。 二、屍棄佛(ikhin) 屍棄佛在「過去七佛」中是第二位佛,人們也習慣性地稱之為「作式佛」等,他所出生時間距今約有31劫,大約是在40多億年,屍棄佛也曾舉辦過3個重大的法會,其中,第一次法會所普度的弟子約有100000多人,第二次所普度的弟子約有80000人,而第三次所普度的弟子約為70000人。在屍棄佛門下,還曾收有弟子阿毗浮、婆婆和侍者忍行。

#香菇釀餡

#香菇釀餡 材料: 新鮮香菇8-10朵 豆腐一小塊,胡蘿蔔 黑木耳,芹菜,榨菜各少許 輔料: 生菜葉子 芹菜葉子 調料: 花椒,八角 白糖,生抽 芝麻醬,生粉 做法: 1、整個的香菇洗淨去柄晾乾水份,豆腐焯水放涼,胡蘿蔔、黑木耳、芹菜、榨菜切小丁備用。 2、先滷香菇:鍋內放少許油微熱時就可放入花椒、八角、白糖,炒出糖色時放入香菇,生抽繼續炒,上色了倒入開水,稍多一些,調入少許鹽,蓋鍋蓋燜煮至香菇軟熟,湯汁粘稠即可(為了使菜品再簡單些,香菇也可以拌少許生抽和胡椒粉上蒸鍋蒸熟,味道也是很香鮮的) 。 3、再調餡:鍋內入少許油先放胡蘿蔔和榨菜略炒,再放入木耳、豆腐,豆腐用鏟子碾碎,調入鹽、胡椒粉、芝麻醬,為了讓餡能夠粘在一起,調入水澱粉,充分攪拌後出鍋。 4、取一隻較大的平盤,將滷好的香菇擺成一圈,豆腐餡用手捏成丸子狀放在香菇上。滷香菇的汁也可以燒開了勾芡,淋在豆腐丸子上,這樣丸子會更爽滑。 5、將生菜的邊剪下來圍在香菇的周圍,中間放幾根芹菜葉,上面再裝飾一朵蕃茄花,一盤美麗的菜品就可以上桌了。 轉載貼文

善念或者惡念,遇到適當的因緣,都會開花結果

善念或者惡念,遇到適當的因緣,都會開花結果 我們施捨行善時,要把積功德的念頭和貪求名利果報的意識一並摒棄,這才是真正的大施捨。這種無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所以說:心地清淨才是真正的施捨,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 我們每起了一個善念,就會在心地中留下一個好的種子,起了一個惡念,會在心地留下壞的種子。遇到適當的因緣,就會開花結果。 善的種子結的是快樂和吉祥;惡種子結的果實是苦惱和災禍。所以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開不了心地。」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起一個念頭,都是在種因,在造業。根據所種的善因或惡因,即造的善業或惡業的不同,都會受到不同的果報。 概括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具體地說,有什麼樣的善因,就什麼樣的福報;有麼樣的惡因,就什麼樣的苦報,這都是有一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稱為因果規律。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