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聽菩薩說 | 輪回就是欠債還債

聽菩薩說 | 輪回就是欠債還債 頌詞 父轉成子母成妻 怨敵復次成親友 是故流轉輪回者 無有少許確定性 釋義 在輪回的過程中,如《楞嚴經》中所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所有的眾生就是這樣互相欠債還債。我們為什麼要遭受這些難以忍受的痛苦?原因就在於我們欠眾生的債太多了。輪回也可以理解為欠債,我們把債還清之後,就可以超脫輪回,就可以不再遭受這些痛苦了。 輪回的不確定性、不可靠性是宣講的重點。輪回共有六道,在六道中我們是這樣流轉的:有時候投生為天人,有時候投生為阿修羅,有時候投生為人,有時候投生為畜生,有時候淪為餓鬼,有時候墮入地獄……這是不確定的,不是人一直投生為人,畜生一直投生為畜生……惡道的眾生都是隨著業力在六道中輪轉。 我們現在是人,但下一世不確定是否還能做人,繼續做人很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我們會不會升天?有四禪八定的功夫才能升天,否則不可能。那還有何種去處?就是墮落三惡道。要麼為畜生,要麼做餓鬼,要麼下地獄,無有他處可去。要想升天,包括投生為阿修羅,要有禪定的功夫。 阿修羅的很多地方和天界的眾生相同,所以可以歸為天道,這樣輪回可以分為五道,若是阿修羅與天道分開就是六道。彌勒菩薩講的「五趣之中無安樂」,五趣指五道,這裡是把阿修羅歸為天道。要轉生到阿修羅道、天道、人道都不容易,只能投生到三惡道,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們不抓緊時間精進學修,就要墮落,在三惡道里遭受痛苦。 現在我們講人道。人道里每個人都有很多親人,也有仇人,我們對親人眷戀不捨,對仇人恨之入骨,但親人和仇人都是不確定的。前世的父親可能轉生為今生的兒子,前世的兒子可能轉生為今生的父親;前世的母親可能轉生為今生的妻子,前世的妻子可能轉生為今生的母親;前世的冤家可能變成了關係密切的親友,前世關係密切的親友可能變成了冤家。總體來說,親友也會變成仇人和怨敵,仇人和怨敵也會變成親友,都沒有確定性。所以沒有什麼可高興或悲傷的。 嘎達亞那尊者曾經說過:「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漢地的志公禪師也說過「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豬羊炕上坐,六親鍋里煮,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孫子娶祖母」,志公禪師在一個婚禮上,通過神通觀察發現,新郎娶的是自己曾經的祖母,因為祖母離世時放不下孫子,後世就投生為一個女孩,長大後嫁給了自己曾經的孫子;「女吃母之肉」,一個女人在吃肉,那是她的母親,因生前造業嚴重而投生為豬,辦喜事時被宰殺了,她啃的竟是自己母親的肉。我們是不是覺得很稀奇?其實沒什麼稀奇的,輪回就是這樣,我們與身邊人的關係也是這樣。「子打父皮鼓」,一個男孩在院子里敲鼓,那是他父親死後投生為驢被殺後,用驢皮做的鼓。「豬羊炕上坐」,炕上坐的是曾經被殺的豬、羊,現在轉生為他的家親眷屬,等著吃鍋里煮的曾是六親眷屬的肉,其實他們都是來討債的。我們身邊最親、最溺愛的人可能都是來討債的,要麼是曾經自己殺的眾生,要麼是曾經殺自己的眾生,都是冤家來討債的。「六親鍋里煮」,鍋里煮的肉都是曾經的六親眷屬。「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大家還來恭喜,我通過神通觀察,輪回多苦啊! 在一個道場的同修,應該是善緣而不是惡緣。但其他如父母、兒女、朋友、親戚等大部分都是冤家,是前世的仇人,通過這種方式或來報復,或來討債。 「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造下的業,尤其是惡業,是不會浪費的。倘若我們真的愛自己,希望自己好,無論是為了誰,都不能造業。龍樹菩薩在前面講得很清楚,為了自己,為了他人都不能造業。即使是利益眾生也不能造業。如果造了業,果報最終要成熟在自己的五蘊身心上,誰都無法代替。 我們應該孝敬父母,但是孝敬父母也要有智慧。有的人認為,為了孝敬父母可以殺生,可以做一些壞事吧?這是愚痴的做法。龍樹菩薩不是以自己的觀點講這些道理,而是以佛的教言而宣講的。 雖然我們應該對兒女負責任,養育他們,但是為了兒女也不能造業。也許有人會有疑惑:不造業怎麼利益和幫助他們?這種疑惑來自於無明。若真有智慧,就不會有疑惑;若真有智慧,就會有善巧方便。 無論為了誰都不能造業。「為了自己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可以造業、可以喝酒吃肉吧?」我沒說絕對不能喝酒吃肉,這要看你的心態與動機,如果心態不正,動機不善,絕對不可以。有的人認為:「為了應酬,又不好拒絕,隨順對方應該可以喝酒吧?」按道理來說,不可以!但還要看你的心態與動機,如果心態沒問題,動機是善就可以。 但現在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居士、出家師冒充成就者或高人造各種惡業。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最清楚,無論你有怎樣的稱呼,或者是否得到認證,都沒有什麼可自誇的。衡量自己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成就與境界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沒有真正的境界和成就,就不要裝,也不要跟某些人學。如果造業了,果報要由自己來承受。 曾有這樣一句話:樂著做,哭著受。造業時都是樂樂呵呵造的,受果時都是哭哭啼啼受的,真到果報現前時,才知道難以忍受,但一切都已無法輓回了。所以大家要慎重。 我們與世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所以不要太執著。沒有長久的愛,也沒有長久的恨,對你好是暫時的,對你壞也是暫時的。我們特別恨所謂的仇敵,可能前世他是你的親人,曾經利益過你;現在所謂的親人、愛人,對自己有恩德也是暫時的,可能曾經是你的仇人,傷害過你。所以,沒有絕對的親人,也沒有絕對的仇人,不要太執著。「太執著」,指自己當真了,甚至為了這些去造業。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不僅僅是夫妻,其他的關係也是同樣。朋友、兒女、母子都是同林鳥,大難來時誰也救不了誰,誰也幫不了誰,都要靠自己。有些人很疑惑,這樣會不會變得沒有人味?不會的。我們可以以慈悲心對待眾生。慈悲心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平等」指親怨平等,愛恨平等。在此基礎上才能建立起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以慈悲心對待眾生,這時你不僅僅具有人味,而且具有菩薩味了。 摘自達真堪布《親友書》講記22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良因法師 問: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是什麼?答:《資持》云:「言綺語者。古德釋雲。如是錦綺交錯成文。或雲綺側唔,言乖道理故名綺側。亦名無義語。」綺語,按古德解釋,就像世間的錦綺,就是織得很莊嚴的絲織品。「錦」就是絲織品。「錦綺交錯成文」,文就是文路的意思。用錦綺來比喻講的很好聽、很巧妙,但卻沒有實際意義的語言,這種語言就叫綺語。「綺」是華麗,「側」是不正的意思,綺側語就是華麗而不正的話。其實世間人就是這個樣子,就像我記得以前有人送我們日本糕餅,包裝得很漂亮,而且一層一層的,要慢慢打開,慢慢拆到最後,裡面居然就是我們台灣的麻糬,一樣的東西,我們就只是用一個大塑料袋,包起來賣,而他們用紙盒包裝得很漂亮,但是打開一看,裡面只有一塊麻糬。綺語也是一樣的道理,內外不相符。世間人總喜歡講一些諂媚的、好聽的話,讓大家聽了高興,但內在的是和煩惱相應,不是跟慈悲心相應。如果跟慈悲心相應,那就不叫綺語,而叫做善巧。比如贊嘆別人,是希望能對別人有所幫助,這個是善巧。如果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名利等等而贊嘆,就叫綺語。「言乖道路故名綺側」,言辭乖違道理,因此稱為綺側「亦名無義語」,沒有意義的話。綺語的果報,正報都是三惡道,這個是決定不變的,余報中的等流果,就是「言無人受,語無人了。」所謂「言無人受」就是:講話沒有人聽,要是我們出家法師講話沒人聽,果報就很嚴重了。假設我在這裡講了一節課,大家不是看手機就是打瞌睡,那就達不到弘法利生的效果了。所以弘揚佛法的人會特別的注意自己的口業,盡量不去講綺語的話。像各位在你的工作崗位中,或者是團體中,如果講的話有威信,別人就能夠信服。相反的,如果講話沒人聽,世間的事業也不可能成功。第二個是「語不明瞭」,說話時表達不清楚,言語上有障礙,這也是過去綺語的果報。《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

只要你能這樣做,每天都能積陰德!

只要你能這樣做,每天都能積陰德! 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悲就是拔除眾生痛苦。時常關懷眾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就是慈悲心。 所以《華嚴經》的「淨行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行、住、坐、臥,都應發願希望眾生永離一切煩惱、痛苦和負擔,早日成就無上智慧。為別人著想就是積陰德,日行一善。我們每日起心動念要為別人著想,起一善念,這是心行一善。我們每日言談中說一句有益的好話,這是言行一善。我們每日身體力行中,做一件有益別人的事,有益社會的事,無論大小這是身行一善,日積月累,身口意逐漸趨於純善,這就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善根福德資糧。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修慈經》上記載,慈悲心有十五種好處(果報): 1.休息的時候內心安穩;2.醒的時候安心;3.天神保護;4.別人擁護;5.夜無惡夢;6.心常歡喜;7.水不能漂(不會被水淹死);8.火不能燒(不會死於火災);9.刀不能傷(不會死於刀槍);10.毒不能害(不會死於毒藥);11.常出生在好的地方;12.常感受快樂;13.來世升梵天;14.以後又到人間做王(領袖);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問: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不到壽限就能往生呢? 仁清法師答:這是真的,就是修行到來去自如了。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的,因緣成熟時就走。 比如能海上師,1967年元月1號的凌晨往生。他往生之前,在五台山接受勞動改造,一天晚上出來解手(小便),碰到另外一個師父,能海上師問:「你說現在走好不好?」,那位師父認為能海上師說的是下山呢,就說:「我看還是走的好。」根據緣起,上師觀察到他的弘法因緣已經沒有了,已經圓滿了,就說:「那你明天給我告假吧,就說我不行了」。 第二天早上,其他法師推開門一看,他在那坐著已經是往生了。根據他身體的冷熱程度推測,已經坐化了3~4個小時了,從他交代到「走」就幾個小時,這就是我們說的來去自由。有修行的高僧大德確實能做得到。 轉載貼文

如何避免天災人禍?印光大師告訴你第一妙法

如何避免天災人禍?印光大師告訴你第一妙法 A 念佛免災減災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 B 災難時期要竭力專修淨業

怨天尤人最損福!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怨天尤人最損福!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修心最終要落實到細微實際的言行上,因為心的映射,映射到自己身上是自己的言行,映射到外部世界是身邊的人事物。 蓮池大師《自知錄》上說:「怨天尤人最損福,一次減三善。」 可見:怨天尤人,一次減三善。損福祿第一快!為什麼呢? 怨天尤人就是起了瞋恨心。一念瞋恨,摧毀一千個大劫以來積累的善業福德,所以生瞋恨叫做「火燒功德林」。你認為沒有生瞋恨、發脾氣,其實你看不慣、討厭、反感、爭執的時候已經起了瞋,只是你自己沒有覺察到罷了。 自己是什麼樣的,自己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自己世界裡的人就是什麼樣的。 佛門裡有句話:「有福報的人,從來看不到是非、聽不到是非:沒有福報的人,常常看到是非、聽到是非、說是非。」 看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這說明自己業障重、福德薄、很多地方都不好。——共業感召。白話說,就是「物以類聚」,看到、聽到,也是聚的一種。 看到別人邪淫、貪污、貧窮、吵架,自己也有問題,「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看到別人的過失,就想到和明白這是自己的不清凈心感應出來的: 看到別人邪淫,想到和明白是自己淫心所感,懺悔; 看到別人貪污,想到和明白是自己貪心所感,懺悔; 看到別人貧窮,想到和明白是自己吝嗇所感,懺悔; 看到別人吵架,想到和明白是自己瞋恨所感,懺悔。 各種災害,環境污染,人心不古等等,都是自己感應出來的,都要懺悔!時時懺悔,處處懺悔。 先懺悔自己,然後為眾生懺悔。 當禪宗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六祖惠能恍然大悟:「萬法萬物不離自性!」當即作了個偈子: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就是沒想到的意思。 他悟到了什麼? 他悟到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佛和佛國土,包括所有的眾生和他自己,包括能想像到的和想像不到的,一切都是由自性化現出來的。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父母;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配偶;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子女、朋友、下屬、上司、陌生人;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人、事、物。 抱怨六親、遇到的人、事、物的時候,有沒有找出自己對應的落處改掉呢? 一個人遇到的父母,妻子,子女,朋友、下屬、上司都是自己的映現,也就是說,惡妻,惡子女,惡父母,惡友、惡陌生人、惡上司,也都是自己,怨誰都是怨自己,不滿誰都是在不滿自己。 自己是什麼樣的,自己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自己世界裡的人就是什麼樣的。 這就像自己是一個水晶球,水晶球里有許多像,把這些像放大很多倍,就成了現實中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樣擁有、遇到,都和水晶球里的一個像對應。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就是給自己拍的一張照片,照片里把自己每個相都放大百千萬倍,清晰的呈現出來了。自己有某個不好的地方,映射出去,就是遇到某個不好的人,或者某件不好的事;反過來說,遇到某個不好的人,或者某件不好的事,追根究底,是自己有某個不好的地方。 「心無邪念,自能降魔」,自己沒有邪念,魔找不到地方住下去。自己現在沒有邪念,不會給過去的惡種合適的環境發芽。 惡報發生是因為過去的惡業嗎?──大多數都不全是,是因為你現在的日常生活言行某方面有問題,引動過去的惡業發芽。丈夫是我的相,子女是我的相,父母是我的相,朋友是我的相,遇到的人、看到的人都是我的相,到處都是我自己的樣子。 罵我的人,惡我的人,遇到的每一個人、事、物,都是我自己的落處所化現。 我說誰不好,是在說我;我抱怨任何事,都是在抱怨我自己。 有一個人曾經問我,他說怎樣才能有一個這樣的孩子? 我告訴他,觀察一下其他這樣的孩子都有怎樣的父親,如果你也是那樣的父親,那麼你就有這樣的孩子。 為什麼呢?孩子也是自己的一個相映射放大出來的。 當發現別人什麼地方不好的時候,馬上反思自己何處不對,把自己轉了,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就會是另一番人事物,所以佛法里說:「一切唯心造」,因為我現在是這樣的,所以我現在遭遇的人、事、物就是這樣的,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自己的映射。 修心最終要落實到細微實際的言行上,因為心的映射,映射到自己身上是自己的言行,映射到外部世界是身邊的人事物。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