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不要隨意評判別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不要隨意評判別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達真堪布 我曾經說過:“修行就是以智慧給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無論是看人,還是看事,都要學會換角度。這樣,你最討厭的人,也會變成最可愛的人;你最煩惱的事,也會變成最快樂的事。這就是修行。” 第二章 人往低處走 01 不要隨意評判別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佛法,就像面鏡子,應該拿來照自己,不應該用來照別人。你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好;你認為的“不好”,不一定是不好。所以不要去找別人的毛病,不要去評判別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因為你沒有他心通,不知道他人的發心和動機,所以不知道他人是善人還是惡人,不知道他人所做的一切是善還是惡。 善惡不是在表面上、形式上,而是在心裡。如果我們盲目地去判斷別人,議論別人,評價別人,很容易造業。我們一生中經常就是這樣造業的,而且還渾然不知。 很多人特別喜歡評價別人,評說他人做得對還是不對。這是人性最大的弱點,是宿世的業障,也是生生世世積累的惡習。 02 “不讚不謗一切人” 藏地有一句諺語:“賊和佛,無法能夠了知在何處。”我們很難知道盜賊在何處,在表面上也看不出來;我們也不知道佛在何處,在人群裡也很難辨認出來。佛菩薩為了度化豬、雞、貓、狗、蟑螂、蒼蠅、蚊子等眾生,就會化現與它們相同的形象。若要度化人也是一樣,可能會以男女老少,行善或造惡等各種形象出現,所以很難分辨。 不要輕易說別人的過患,說別人的是非。 現在,我們無法判斷、知曉他人的內心,然後還說這個人如何、那個人如何……我每聽到這些,都會發自內心地可憐這樣的人。 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佛也不可能輕易說別人。評判他人的是非、好壞、長短,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得不到任何暫時或究竟的利益,為什麼還要去說呢? 若是他人有功德,你再怎樣誹謗他也沒有用,他人不會因為你的誹謗而墮落;若是他人沒有功德,你再怎樣讚歎也沒有用,他人也不會因為你的讚歎而上升。 華智仁波切對我們的忠告是“不讚不謗一切人”,就是在不瞭解,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不讚嘆,也不誹謗任何眾生。這是我們做人應遵循的原則。 03 觀察他人的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我無數次地說過,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與行為。要將佛法當鏡子,但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別人。但人性中有一個不好的習氣就是我們習慣於將目光向外,去看他人的缺點與過失。 其實,無論我們自認為修行有多麼好,依然有很多壞的習慣與習氣。我們畢竟還是凡夫,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所看到的在他人身上所顯現的善與惡、對與錯,到底是發自內心的,還是表面上的;是因緣果報還是業障煩惱。如果我們只是根據自己的標準與喜好,去妄加觀察、評論、修正甚至指責他人的過失,是極容易造業的。 實際上,觀察、評論他人的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眼睛沒有錯,外境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心。當我們能夠看到他人的所謂的缺點與過失的時候,說明我們的心與行為已經不純正了。這是我們自己的業障,就像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髒臉一樣。 所以我們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品質,善於去觀察、發現、欣賞生活與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然後將之變為一種習慣。這樣我們在思想與行為上才能逐漸變得高尚與純粹,這樣才能真正與佛法相應。 節錄自達真堪布《人生沒有彩排》

豆腐饺子

豆腐饺子 食材: 豆腐、饺子皮、香菇甘蓝、胡萝卜、姜、酱油盐和黑胡椒粉 做法: 1、香菇豆腐,甘蓝、胡萝卜切细丝,加入姜切碎,和上油、酱油、盐和胡椒粉,搅拌均匀 2、有了豆腐馅和饺子皮就可以来包饺子啦。

這一生努力修善,晚年容貌、體質變了,這叫真正有福

這一生努力修善,晚年容貌、體質變了,這叫真正有福 淨空法師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死到臨頭,這時候恐懼了,這個時候恐懼沒有用,為時已晚。   【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豫』是預先,不曉得當自己身心強壯健康的時候應當努力修善。人實在說覺悟得是愈早愈好,為什麼?少造惡業,多積善功,所以覺悟是愈早愈好。愈早,換句話說,你這一生愈幸福。人真正的享福是在晚年,而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晚年確確實實是靠這一生所修的。   從前一般看相的人常講相貌是福報,四十歲以前這個相貌與前生關系密切,換句話說,四十年前的那個享受決定是前生所修的,四十歲以後的就牽帶這一生,換句話說,相貌會變,不但相貌會變,整個體質都會變。四十歲以前,這個身體整個體質是前世所修的,修福修善得的這個果報,四十歲以後是今生所修的。縱然前生修的福不多,這一生生活很苦,遭遇不太滿意,如果這一生努力修善,晚年統統都改過來了,容貌、體質都變了,那這晚年有福叫真正有福,不受罪了。實在講,世間哪一個人不求呢?求不到,為什麼求不到?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求的方法,那就沒法子了。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你懂理論、懂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決定是有求必應。經典裡面把這些理論方法都告訴我們了,《無量壽經》的好處,經文不長,理事完備,面面都講得很周到,我們這一生受用不盡。所以要知道預先修善,早早的修善,前半生,事事不如意,後半生會事事如意,要靠自己的努力。 無量壽經  (第四十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47

擺脫業力控制,這幾招就能搞定

擺脫業力控制,這幾招就能搞定 寂靜法師   很多人所說的「命」,其實就是業力,就是我們長久以來累積的面對境界時的反應機制。只要我們不改變這種自動觸發機制,我們的一生都會像機器人一樣被程序操控而無法真正活著。可是一旦命運操作的伎倆被識破,我們就從現實迷幻中慢慢解脫而逐漸見到實相的光輝,生命就開始自由自然綻放!本文是當代身心靈導師,華語首席靈性作家張德芬老師根據實修經歷撰寫,轉自內在空間官網。   在印度的時候,有人問老師,我來上課很多次了,是否比那些只來一次的人在靈性成長方面會更有長進?老師的回答是:你的靈性方面的長進不是看你來了幾次,而是看你是否願意面對自己,而且真心誠意在尋求意識狀態的成長。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好。   我們走在靈性成長道路上的人,常常會因為自己上了很多課,見過很多大師,讀了很多書而覺得自己很有長進。但是,我們常常看到,多年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人,個人生活上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會覺得很懊惱:為什麼我還是改不了?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事、這樣的人?到底要上多少課,打坐多久,再學什麼法門,我才會真正的解脫?其實,就像合一老師說的,如果你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話,這些東西都是你的護身符(再多、再久都沒用),你的自身還是無法有太多的改變。   所謂無法改變,指得是意識狀態的層次無法改變。為什麼意識狀態的層次這麼重要呢?因為它決定了你的一切:你對事情的看法,對他人的反應,你的心情,你的生活,你的命運!你的生活是什麼組成的呢?也許你會說:是發生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組成的。但是,在靈修的人(甚至不在靈修的人)都知道:你要為你的生活負責。不是為進入你生命中的人事物負責,而是為你對它們的反應負責。所以你的生活是由你對發生在你生命中的事件的反應所組成的。不是嗎?而意識狀態的層次不同,會影響你的那個自動化反應的模式。

學佛關鍵在修行,不是和佛做生意

學佛關鍵在修行,不是和佛做生意 修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了脫生死,而不是跟佛菩薩做交易。我們修行精進或者懈怠,都和佛菩薩無關。修行精進時,佛菩薩也不會獎勵你。修行懈怠時,佛菩薩也不會懲罰你。不正確心態初學者剛學佛時,往往會有三種不正確的心態:第一種是交換的心態。今天念了多少經,拜了多少拜,又念了多少佛,心中得意洋洋,好像自己為佛菩薩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很對得起佛菩薩似的。然後,心中要求佛菩薩保佑這保佑那。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潛意識就開始作怪,認為佛菩薩怎麼沒有保佑啊!這樣的學佛心態就是一種交換,與不學佛的人沒有什麼不同。第二種是希求感應的心態。一有風吹草動就要往感應上想,往感應上求,把本來平平常常的生活搞得古里古怪的。時而覺得這裡有徵兆,那裡又有神秘;這兒覺得對,那兒又覺得不對。凡此種種都是對感應一事的誤解。其實,做了一點不如法的事,馬上曉得警覺,痛心悔悟,更加精進,就是感應。日常的起居生活,平平安安,穩穩當當,無病無惱,就非常好。你還要求什麼感應?第三種是「我」在學佛的心態。看到沒有學佛的人,就覺得他們不對,罪孽深重;比一比,彷彿自己很有善根,很了不起。殊不知,一有這樣的心態,早就犯了貢高我慢,你還學什麼佛?真正的學佛,就是不斷地去掉這個「我」,謙虛、恭敬、平等、沒有分別地為一切眾生服務。修行十不求在《寶王三昧論 》中有「修行十不求」,可以時時修正和檢驗我們的修行心態。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是故聖人設化,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逍遙,以遮障為解脫,以群魔為法侶,以留難為成就,以敝交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布德為棄屣,以疎利為富貴,以屈抑為行門,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至若鴦掘摩羅之輩,提婆達多之徒,皆來作逆,而我佛悉與記莂,化令成佛,豈非彼逆乃吾之順也,彼壞乃我之成也,而今時世俗學道之人,若不先居於礙,則障礙至時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寶由茲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詳解十不求這十不求的意思是什麼呢?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參禪學道的人,不要要求身體一定要健康,永遠不生病,因為身體沒有病,有時候容易生起貪欲、執著。「有病方知身是苦」,學道的人有時候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因此,無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發精進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無病」。

每天念一遍,堅持兩個月,陰德、福德功德無量

⬛每天念一遍,堅持兩個月,陰德、福德功德無量 佛經經典 每天念一遍,堅持到大年,來年陰德、福德、功德無量! 人生乃是一場修行,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 我們一言一語,舉手投足之間,都會造業,無論是煩惱業、清淨業,還是善業、惡業,都會承續因果的報應。(現世的吉凶福禍皆爲前世的善惡業報,境由心造,命由運轉,我們可以通過修行改變眼前的遭遇)。 一切唯心造,修行最重修心。佛陀曾告誡:修行不是阻止念想的發生,而是認清自己的心念,明白世間無常,懂得三世因果。從意念上解脫放下了,才能達到清淨修行的境界。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