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學佛關鍵在修行,不是和佛做生意

學佛關鍵在修行,不是和佛做生意 修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了脫生死,而不是跟佛菩薩做交易。我們修行精進或者懈怠,都和佛菩薩無關。修行精進時,佛菩薩也不會獎勵你。修行懈怠時,佛菩薩也不會懲罰你。不正確心態初學者剛學佛時,往往會有三種不正確的心態:第一種是交換的心態。今天念了多少經,拜了多少拜,又念了多少佛,心中得意洋洋,好像自己為佛菩薩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很對得起佛菩薩似的。然後,心中要求佛菩薩保佑這保佑那。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潛意識就開始作怪,認為佛菩薩怎麼沒有保佑啊!這樣的學佛心態就是一種交換,與不學佛的人沒有什麼不同。第二種是希求感應的心態。一有風吹草動就要往感應上想,往感應上求,把本來平平常常的生活搞得古里古怪的。時而覺得這裡有徵兆,那裡又有神秘;這兒覺得對,那兒又覺得不對。凡此種種都是對感應一事的誤解。其實,做了一點不如法的事,馬上曉得警覺,痛心悔悟,更加精進,就是感應。日常的起居生活,平平安安,穩穩當當,無病無惱,就非常好。你還要求什麼感應?第三種是「我」在學佛的心態。看到沒有學佛的人,就覺得他們不對,罪孽深重;比一比,彷彿自己很有善根,很了不起。殊不知,一有這樣的心態,早就犯了貢高我慢,你還學什麼佛?真正的學佛,就是不斷地去掉這個「我」,謙虛、恭敬、平等、沒有分別地為一切眾生服務。修行十不求在《寶王三昧論 》中有「修行十不求」,可以時時修正和檢驗我們的修行心態。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是故聖人設化,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逍遙,以遮障為解脫,以群魔為法侶,以留難為成就,以敝交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布德為棄屣,以疎利為富貴,以屈抑為行門,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至若鴦掘摩羅之輩,提婆達多之徒,皆來作逆,而我佛悉與記莂,化令成佛,豈非彼逆乃吾之順也,彼壞乃我之成也,而今時世俗學道之人,若不先居於礙,則障礙至時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寶由茲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詳解十不求這十不求的意思是什麼呢?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參禪學道的人,不要要求身體一定要健康,永遠不生病,因為身體沒有病,有時候容易生起貪欲、執著。「有病方知身是苦」,學道的人有時候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因此,無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發精進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無病」。

非常棒的一段短文

非常棒的一段短文: 水的清澈, 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 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 不是因為没有雜念, 而是在于明白取捨。小合作就要放下態度,彼此尊重;大合作就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輩子的合作就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一味索取,不懂付出; 一味任性,不知讓步; 到最後必然一無所有。共同成長,才是生存之道。工作如此,愛情如此,婚姻如此,友誼如此,事業如此, 修行亦如此。我喜歡這段話: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風有 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您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您認為值得的, 就去守候。您認為幸福 的,就去珍惜。依心而行,無憾今生。人生1條路:走自己的路。人生2件寶:身體好、心情好。人生有4苦:看不透、捨不得、輸不起、放不下。人生5句話:再難也要堅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 再多也要節省,再冷也要熱 情。人生6財富:身體、知識、夢想、信念、自信、骨氣。🍀很不錯的文章,希望看完對您人生有所轉念。「轉」阿彌陀佛🙏轉念轉業👌身心自在🌹

當「夢」見過世親人、諸佛菩薩,我們應以何種心態看待?

當「夢」見過世親人、諸佛菩薩,我們應以何種心態看待? 在夢見過世親人及諸佛菩薩的情況下,我們該以何種心態來看待這些夢境?本期講堂,我們來聊一聊「夢」。 「夢」到過世親人,是親人求救的信號嗎?相信大家都有「夢」到過世親人的時候,也許是由於我們對於他們的過度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致。但大多數我們夢見過世親人的情況,都是因他們正在三惡道中受苦,也因他們與我們有著甚深因緣,所以托夢需要我們超度救拔。不僅是我們夢到這一世過世親人時,意味著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忙,即使是夢中出現一些憂傷、悲泣的鬼神形象,這可能是我們曾經累生累世的親人正需要我們去幫助。 01親人在惡趣,需要我們幫忙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陀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為普廣菩薩宣說,如果未來世諸眾生等,如在夢中,或在睡夢即將醒來之際,見到諸多千奇百怪的鬼神形象,這些鬼神或悲傷,或啼哭,或憂愁,或慨嘆,這都是我們多生多劫的家親眷屬來托夢,需要我們的幫忙。這些眷屬皆在惡趣,三惡趣眾生中尤以餓鬼道眾生最容易托夢給我們,希望我們幫助他們解脫餓鬼道的痛苦。而一般地獄道的眾生,如果不是與我們有特別特別深的因緣,或者如果不是我們想要一心救拔他們的話,一般我們是夢不到他們求助的。因為地獄道眾生太苦了,他們每天經歷酷刑與死亡,一日內可經歷萬死萬生,想要求救,可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所以當我們在夢中見到這些,就要馬上知道,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那就是求助地藏王菩薩!應該為他們誠心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及念地藏王菩薩名號,希望依地藏王菩薩的威神之力,救助在惡趣的家親眷屬脫離苦海,證入菩提。 02過世親人是否已脫離惡趣?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地藏菩薩本願經》

藥能救的都是假病,真病需要陰德治!

藥能救的都是假病,真病需要陰德治!   年輕時要節約精氣神,到了老了,還能修行。如何節約呢?建議不要吃補藥,也不要輕易去動自己的身體。現在人慾望重,一吃補藥,都變成男女慾望,或者世俗慾望,結果反而把元精氣神消耗得更快。  人長壽,一定清心寡慾。補藥的人,都是慾望重之人。以欲竭其精,用慾望把自己的精氣神都弄枯竭了。不要花錢買營養品,尤其是老人家,更要吃的清淡。老人家元精氣神已經很少,越吃的營養,人消化吸收不了,就形成垃圾,而且造成人體負擔。  建議年輕就開始多吃素,如果你一直吃肉,你體內有很多動物的神識,雞鴨牛羊魚的神識,這些神識在你身體內就愛吃肉。你到了老年,沒有經過修行功夫,你斷不了吃肉的慾望。人的健康,是怎麼來就怎麼去。你靠吃肉來的,最後還是要還的。天道好還,老人和小孩都不要補,少吃一點,命還長一些。  第二個,不要輕易動身體。像很多人得病,如果去化療放療開刀以後,你想要恢復,就非常困難。身體給你破壞了。  想要健康,其實很簡單,好好念經,把身體內的眾生業障超度了,身體清淨了,自然就健康。氣色就好,根本不用吃營養品,花那個冤枉錢。多去供養,去做善事,也不要賺非分錢,身體就很健康。這個是修行的根本。  醫生都是治假病,一般的病,自己病個幾天,人體就自動恢復了。但你不要破壞掉身體恢復的功能。西醫的一套方式,都會破壞人體的恢復功能。我們得了這個人身,卻小看了身體,結果把身體看賤了,實在是自己的業障。人的身體本來是沒有病的,有病都是業障來的,可這一點,沒幾個人相信。學道的,講法的,也不會相信,他自己也解決不了身體的問題。   一般化療,吃藥過度的身體,精氣神很弱,到了老了,就很苦了。心中的慾望沒有除,業障沒有除,病怎麼會好起來呢?  長壽的秘訣很簡單。古人講,仁者壽也。內心仁厚,有陰德的人就長壽。你要相信老天爺,你就相信因果。現在人學佛,都在知識上講因果,而不相信老天爺。你不相信老天爺,就沒有辦法完全相信因果。 現在都太相信自己了,自己往往很難克制自己。為什麼會明知故犯,因為你看到別人也在犯,好像他都沒事,好像大家都如此。所以只相信別人,而不相信老天爺。陰德不夠,縱然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更不要說中醫西醫。而且也碰不到好的醫生,碰到了也會開錯藥,開對藥了,吃了也沒有用。為什麼?這就是司命之所屬也。屬於老天爺管理的範圍了。現在人越愛自己身體,化妝、補品,還有各種舒服,這類人往往身體越不好。為什麼?因為福報都消耗在這個臭皮囊上,你福報都消完了,身體怎麼能好?禪宗講,拖著死屍的是誰?不要花太多錢財在身體上,包括吃的、住的、穿的。很簡單的人,這類人福報就留住了,身體反而就好。所以道都是反過來的。與其花那麼多錢去折騰身體,不如拿來好好行善積德,陰德厚重,身體自然就好。所有的藥物,靠外力來的,都是不究竟的。中醫西醫都是如此。中藥也只是救一時,真的道醫是要調動人的靈性,許多人學醫,搞了一輩子最後也是身體帶病帶殘。他也很精通?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沒有抓住病的根本,根本是業障,是心上,或者從佛法上去解才是根本。你真正瞭解佛法,反而不用吃藥,身體自然會沒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轉載)

什麼是最可怕的執著?

什麼是最可怕的執著? 若想事業順利、家庭和合、身體健康,必須要積累福德;若想修行無違緣,不誤入歧途,必須要積累福德;若想開啟智慧,乃至開悟、成佛,必須要積累福德。 許多人對佛教的認識,經常有一種誤區,認為「學佛就要不執著善,也不執著惡,一切皆空」,進而做什麼都肆無忌憚。其實,空執也是一種執著,而且是最可怕的執著。佛陀曾說過:寧可執著「有」大如山王,也不能執著「無」小如芥子許。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我們必須要執著善的、對的,這就相當於渡河的舟船,在未到彼岸之前,不可能將它拋棄。否則,剛到河中就把船給扔了,結果會怎麼樣相信你我都清楚。   所以,學佛務必要從取捨因果做起,切莫用「不執著」為自己造惡找借口。同時,也千萬不要把積累資糧放下,畢竟做一點點善事的功德也不可思議。    《舊雜譬喻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到舍衛城乞食,來到一個女居士的家門口。這位女居士戒行圓滿,她將飲食供養到佛的缽中以後,退到一面,恭敬而住。這時佛陀為她說法:「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如是生萬生億,得見諦道。」意思是,種下一,可以生長至十;種下十,可以生長至百;種下百,可以生長至千,乃至生長至萬、至億……最終便能見到真諦。女人的丈夫不信佛法,聽了佛陀的偈頌,就說:「沙門,你太言過其實了吧,施一缽飯,能得那麼多的福嗎?」   佛問:「你從哪裡來?」   他說:「我從城中來。」   佛問:「你見到城中的尼拘類樹有多高」   他說:「高達四十里,每年能收穫數萬斛的果實,它的種子就如芥子一樣,很小很小。」   佛說:「那要播多少種子,才能長這麼大的樹一升嗎」   他說:「不用不用,只一粒種子而已。」   佛說:「你太言過其實了吧?種一芥子,就能長到四十里高,得十萬果實?」   他說:「真是這樣的。」   他說:「大地無知,尚能成熟如是果報,更何況以歡喜心供養佛陀一缽飯了?這個福德,是無法衡量的。」 這樣一說,夫婦二人心開意解,當下獲得聖果。 現在有些人對積累福德,持不屑一顧的態度,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空性,求福德幹什麼?這是一種執著!」如果你真有那麼高的境界,倒也可以。但一切皆空的話,你不修善、不求福,同樣也可以不吃飯、不賺錢,可你平時又是怎麼樣的呢?   有些人喜歡走極端:要麼認為一切皆空,什麼都沒有,故沒必要積累福德;要麼對空性一無所知,認為一切都實有不變,進而生起百般執著,招致萬般痛苦。這兩種行為都是誤區。要知道,萬法雖然皆空,但因緣是不滅的,我們還是要積如幻的福,滅如幻的罪,才能斷如幻的痛苦,得如幻的解脫。漢地的蕅益大師也說過:「以如幻根,緣如幻佛,滅如幻罪,生如幻福。」假如你真正懂得了積福的必要,哪怕已怔悟空性,甚至獲得了佛果,也仍不會放棄行善積福。   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尊者雙目失明,衣服破了也沒辦法補,於是他大喊:「誰求福德?來幫我縫衣服吧。」這時佛陀來到他面前,告訴他:「我希求福德,我幫你補衣服。」一聽是佛陀的聲音,他嚇壞了,連忙說:「佛陀!我不是說您,說的是其他人。」佛陀回答:「為什麼我不能做?成佛後也不能停止積福,福德越多越好。」   圓滿如佛陀,尚且如此重視福德,更何況是無們凡夫人了?所以,不管你的境界如何高深,為了自利利他,從現在起也一定要廣積福德。怎麼積福呢?就是要多行持一切善法,處處為他眾著想。 轉載貼文

【 寒山、拾得與豐干的故事 】

【 寒山、拾得與豐干的故事 】 閭丘胤太守準備前往台州上任刺史的前兩天,在長安的家中,頭部突然的疼痛起來。那種痛法,彷彿千萬根釘子同時打進他的頭裡;也彷彿千百條繩子勒住他的頭,將他往不同的方向拉,痛得他呼天搶地,躺在床上打滾,甚至嘔吐起來。 看到這種狀況,家裡趕緊請求最高明的醫生,為他把脈、針灸、拔罐.........使盡各種方法,絲毫不能減低他的痛苦。 正當他躺在床上打滾,家人在一旁焦急,束手無策時,有個僧人卻不請自來了。 僧人開口第一句話就說:「我可以醫治頭痛!這句話,讓閭家上上下下都如獲大釋,對僧人寄予最大的希望,馬上將僧人請進閭丘胤的房間。 僧人沒有把脈,也不必看氣色,只簡單的說了一句話:「給我一杯水!」只見,他對著那杯水,喃喃的唸了幾句,然後,含了一大口,對準閭丘胤,噴得他滿頭滿臉,甚至把衣領都噴濕了。立刻,閭丘胤的頭痛消失得無影無蹤。 閭丘胤甩甩頭、轉轉脖子,又揮動手臂、跳跳腳。真的!剛剛折磨他的頭痛已經不見了,好像,根本沒有發生過! 閭丘胤覺得從來沒有這般快活過,趕緊跪在地,瞌頭如搗蒜:「謝謝大師相救,請教大師法號?駐錫哪個寺院?」 僧人自稱為豐干禪師,來自天台山國清寺。末了,他還加了一句:「我知道你即將派任台州,特來提醒你。台州地屬海島,瘴氣很重,得好好愛護身體。」 閭丘胤趕緊再磕頭:「謝謝禪師提醒,弟子一定聽從您的話。不知禪師是否也要回國清寺?弟子可以就近請益,否則,若是弟子頭痛再犯,不知該找誰醫治!」 豐干禪師回答:「國清寺還有兩位大士,一個叫寒山,另一個是拾得,你可以去禮拜他们。」 但是豐干禪師也提醒他:「記得,不要以貌取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應化在世間,為了不引起人家的注意,穿著打扮相個貧窮人家,行徑更像個瘋子。 所以,你要是執著外表,那就很可惜了!」說完這些,豐干禪師又大聲唸道:「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說完,就飄然離去了。 因此閭丘胤一到台州,立刻就四處尋找國清寺,當他们找到了國清寺,見到了住持道翹法師。 道翹法師開口:「請問施主尊姓大名?到國清寺有何指教?」 閭太守回答:「我是台州(今浙江)新任刺史閭丘胤,想到貴寺尋人!」 台州刺史!這可是皇帝詔令直派的官兒,位置不小呢!可是聽到這樣的自我介紹,道翹法師眉毛抬都不抬一下,繼續問:「不知太守要尋的什麼人?」 閭太守拱拱手:「請問貴寺可有一位豐干禪師?」 這會兒,道翹法師的眉毛抽動了一下。「寺裡是有一位豐干禪師,但是此刻雲遊四方去了。」 閭太守連忙再拱拱手,緊追著問:「那麼,寒山、拾得在嗎?」 現在,道翹法師張大了嘴,眼睛睜得老大老大,失去原有的穩重,結結巴巴的問:「請......問太守,找......這三位做什麼?」 是啊!難怪道翹法師露出這般吃驚的模樣,恁誰聽了,也會失態的,因為豐干、寒山和拾得三位,在國清寺是出了名的瘋僧,為什麼朝庭命官,微服出巡,指定要找這三位呢? 是這三位在外面闖了什麼禍事,沒想到,閭太守一聽道翹法師的回答,眉間的煩憂一掃而光,滿面欣喜的說:「老法師的意思,這三位菩薩真的在這兒?」 三位菩薩?這句話可又把道翹法師稿得一頭霧水了。 雖然佛經上說,現在的眾生未來都會成佛,所以對於眾生,佛門習慣以菩薩來稱呼,可以對這三位尊稱菩薩,似乎有點兒教人不太習慣。 因為這三位當中,如果要說道行,大概祇有豐干還有那麼一點兒,因為他沒事就騎著老虎跑來跑去。這世間,敢騎老虎的畢竟沒幾個,若沒有道行,老虎也不願讓他騎。 雖然,他停留在國清寺時,會為僧眾舂米,但是大部份的時間,他都是騎著老虎在山裡盪來盪去,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裡?至於拾得,來歷就更稀奇了。他是豐干在鄉間小路撿到的。豐干騎著老虎把他帶到國清寺時,這小娃而騎在虎背上,和老虎玩得正高興呢! 豐干把小娃兒交給道翹法師時說:「不曉得是哪家人丟的,留在這兒。若有人來認,就讓他領回去。」 道翹法師問:「叫什麼名字,知道嗎?」 豐干回答:「是我在路上拾得的,就叫他拾得吧!」所以「拾得」這名字,就被叫住了。而他只不過是個小沙彌,怎能夠被稱為菩薩呢? 而這之中,教國清寺僧眾最不能忍受的,大概就屬寒山了。首先是他的打扮:一頭長髮、一頂樺樹皮做的帽子、一身破長衫、一雙大木屐,一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模樣,讓衣著整潔的僧眾,看得很不習慣。 然後,是他的行為!常常看他不知從哪兒冒出來,或是站在寺院的長廊對空叫罵,或者指著來往的僧眾喃喃低語,要不就是拿著筆,到處亂寫似詩似偈的句子,惹得大家很不耐煩,最後被轟了出去。 雖然,國清寺的僧眾很不歡迎寒山,可是拾得卻和寒山很投緣,有時,他们會躲在廚房裡,嘰嘰咕咕的說些大家聽不懂的話、哈哈大笑,要不就是手牽著手,滿山遍野長嘯呼號,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 拾得剛到寺院裡來的時候,因為年紀小,典座派他管理食堂的香燈。有一天,他竟捧著他的缽,跑上大殿,坐在佛像的對面,大吃大嚼起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也無人能管得了他,只好,將他換個職位,到一個人人都看不見的偏僻角落去工作,那就是廚房。拾得雖然被派到廚房去,可是那並不就表示他會乖乖地待在廚房。廚房外的事,只要看不過去,他也管 國清寺廚房裡的食物,常遭烏鴉偷啄食一日,拾得一進廚房,看到滿地狼籍,知道又被烏鴉這個不速之客光顧了 於是,生氣地走到伽藍殿,指著伽藍護法神說:「你連廚房裡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護好道場呢?」順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藍神像 !有一天晚上,寺院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做了同一個夢!大家都夢見伽藍菩薩,哭哭啼啼的從門外走進來,嘴裡一逕兒的說:「拾得打我!拾得打我!」第二天一早,大家不約而同的跑到伽藍菩薩塑像旁一看,果真看到,原來威猛莊嚴的塑像,肩部、胸部和腳部的地方,已經被打壞了。後來住持師父請拾得過來問話!拾得還理直氣壯說:「這叫什麼護法菩薩嘛!連僧眾食物都保護不了,哪有本領保護寺院呢?該打!該打!」咦!這幾句「該打」,倒是說得挺中聽的,聽得在場的每一個人嘴角都楊起微笑,住持師父沒說什麼,只是搖搖頭,揮揮手,叫拾得自己回廚房去。 每個月,國清寺中有兩次布薩,就是受過戒的比丘要到戒堂聽戒。 有一次,當大家又齊聚在戒堂時,拾得剛好趕牛經過堂前。他突然停下來,倚著堂前的柱子,瞇著眼睛,對每個人微笑。喝!比丘们說戒,沒受過戒的小沙彌跑到戒堂已經不許可了,還敢對著大家笑。 德律法師看到拾得出現在門口,連忙走過去,輕聲的要他趕快離開。 然而拾得卻只是倚著柱子繼續發笑:「你们聚在這兒,談論大事,事情解決了嗎?」 聽到他那麼沒禮貌的言辭,眾人都大起反應感,心中升起一把無明火,臉色變得很難看。 拾得看到眾人臉色變了,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但不離開,反而又對德清說:「別生氣!別生氣!無瞋即戒心,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和,一切法無差!」 這話說的很有道理,可是當時貢高我慢和無明火盤據眾人心裡,使人聽不進他說的話。德律與拾得這兩個人就這樣,一個生氣、一個發笑的僵持在戒堂門口。其他僧眾見兩人僵持不下,紛紛走出來看個究竟。 沒想到拾得一看到其他人走出來,竟拍起手來,大笑著說:「原來,你們躲在這裡談天說地,就可以不用做事了。以後,我也要來這兒,不要去放牛了!」 他這麼一嚷嚷,說戒的事真的進行不下去了,大家連忙噓著聲制止。雖然這麼多人圍著他,拾得仍然一動也不動,笑咪咪的指著門外的牛說:「看那群牛,就是一些只吃飯,不做事的人轉世來的呀!」啊?人轉牛身? 大家聽了這話,心裡不知怎麼了,都砰砰的亂跳起來;因為,佛家講因果輪迴,大家打從心裡相信,可是卻還沒有親眼目睹過。 現在,拾得說牛的前身是人,會是真的嗎?當拾得説這話時,大家只覺得一個小沙彌懂什麼,心裡都有些看輕他,因此對他的話半信半疑。 有人還大聲呵止他:「嘿!沒證據的話,可不能亂說,造業呀!」 有人則噗嗤一聲笑出來:「我相信那些以殺牛為業的人,可能轉為牛身,一報還一報嘛!至於出家僧眾,總該還有功德,不至於墮為牛身吧!」 沒想到拾得想都不想的就回答:「這些牛,前生都曾經是本寺的大德或執事呢?」什麼?寺裡的大德或擔任過執事的人,生前可都是有修為的人,怎麼會墮為牛身呢?這話說得太過份了吧!臉上滿是不可思議表情的德清法師,和大家一樣心中充滿不服。 幾個性急的比丘立刻吼起來:「你怎麼證明?能證明,我们才要相信!」 只見拾得還是一副輕鬆自在的樣子,慢慢的說:「以前,寺裡有位弘靖律師吧!」 「有啊!有啊!前幾年才入滅的。」大夥兒七嘴八舌的回答。 「那麼......喔!就是那頭......」拾得手舉了起來:「現在最靠近戒堂的那頭白牛,就是弘靖律師。」 大家隨著拾得的手望過去,果真有一隻站在最前面的白牛,眼睛直望著戒堂的寺眾瞧。 此時,拾得又出聲喊起來:「弘靖律師,請到戒堂前面來!」 只見那頭白牛,低著頭,搖搖尾巴,慢慢往戒堂走過來,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 接著拾得又大聲叫了幾個名字:「光超和尚、靖本法師、法忠法師,也都到前面,你们的老朋友,想看看你们。」果真又有三頭黑牛,低著頭,慢吞吞的從牛群中走出來,眨著眼睛站在大家面前。 所有的比丘,包括德律法師在內,看到這種狀況,都嚇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就當大家瞠目結舌的望著那些牛,不知該怎麼辦時,拾得又唱出一首偈:「前生不持戒,人面尚畜心,汝今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然大,汝辜於佛恩!」道翹法師想著這些事,想得出神,但是閭太守根本沒注意到道翹法師的表情,興致高昂的請求:「可不可以請老法師,帶我去見見寒山和拾得兩位菩薩?」 他們走到門外,才發現,門外擠了一群僧眾,大家全露出好奇的表情。道翹法師不便說什麼,只有領頭走在前面,後面跟著閭太守,和一大串好奇的僧眾,浩浩蕩蕩的往廚房走去。 他们還沒有到廚房,遠遠的,就聽到有兩人的嘻笑聲,從廚房傳來。立刻,閭太守一個箭步,越過道翹法師,趕到前頭,首先鑽進廚房。只見,灶下蹲著一個小沙彌,和一個衣衫破舊的人,兩人對著灶裡跳躍的火光,比手劃腳,呵呵的笑著,彷彿火裡有什麼好看的事物。 看到這兩位狀似瘋癲的人,閭太守二話不說,立刻跪倒在地,嘴裡大聲的呼喊:「下官閭丘胤,頂禮兩位大士!」火爐前的兩個人,看到這突如其來的動作,沒有露出驚訝的表情,反而笑得更大聲:「你弄錯了!這裡沒有大士,這裡只有大火!」 閭太守跪在地上:「您們兩位就是,請受弟子頂禮三拜!」 兩個人互相牽著手,從灶前站起來,笑得東倒西歪:「誰說的?誰說的?」 閭太守沒敢起來,繼續跪在地上回答:「弟子在長安時,受豐干禪師的囑咐,到台州來以後,一定要來禮拜兩位大士。」 「多嘴的豐干!多嘴的豐干!」寒山和拾得嚷著,同時快步出廚房,穿過那一幫吃驚的僧眾,跑往後山,眨眼間就消失了蹤影,只留下他們的話音:「豐干饒舌!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及漸行漸遠的笑聲......閭太守一行人馬上跟著寒山和拾得的後面追趕過來。 可是寒山和拾得看到他们追著來到這山嚴,立刻大聲的呼喊起來:「賊!賊來了!」他们邊喊,邊往後退,直退到寒嚴山壁邊,已經無路可退了,山壁突然裂開一個隙縫。寒山和拾得手牽著手,一起退進石壁中,嘴裡依舊一逕兒的喊著:「各自努力嘿!大家各自努力嘿!」 等大家衝到石壁前時,石壁已經自動癒合,一點兒也看不出曾經裂開的痕跡。只有寒山和拾得的笑聲似乎仍在山間迴響......突然,道翹法師的一個弟子,囁囁嚅嚅的開口:「師父,豐干禪師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與寒山、拾得又有什麼關係?」 所有的人抬起頭,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當眾人心中都若有所思的時候,那個小徒弟又不解地問:「寒山、拾得說的那句『彌陀不識,禮我何為?』到底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會兒,所有的人眼光全部落在閭太守的身上。 而閭太守的表情更是驚人,他的眼睛瞪得好像要凸出來了,嘴巴也張得老大老大,想說話卻一句也說不出來,腦中則飛快想著:「彌陀?豐干?豐干?彌陀?」 這時大家心裡頭不約而同地狐疑著,難道這小小的國清寺,真的來了三位佛菩薩?而大家日日相見卻不相識,還讓他们舂米、煮飯菜,多令人遺憾啊!「快!先帶我去看看豐干禪師的房間。」 震驚之餘的閭太守催促著寺眾。大夥人立刻快步的回到後院,來到豐干舂米、休息的地方。只見簡陋的防間裡,剩下一些乾草,散亂在破木床上,其他什麼也沒有。但是,最教人怵目驚心的是,屋前屋後及庭院中,到處可看到老虎的腳印。 (文摘自網路)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