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廣欽老和尚圓寂前的化身示現 : 現法身】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廣欽老和尚圓寂前的化身示現 : 現法身】一九八六年(丙寅年)二月十一日(正月初三)晚上,正當做晚課完畢,靜坐之際,我忽然看見金光缭繞,出現了一位菩薩,法相莊嚴,全身放射金光,頭上金光光輪巨大,但他全身毫無裝飾,十分樸素,胸前掛著菩提大念珠,他慈祥溫和地望著我微笑,我卻不認識他是誰。我慌忙下拜,叩問:"請恕弟子眼拙愚昧,您是哪位菩薩莅臨?" 他微微笑,沒有立刻回答,我細看他的法相,我發現他是一位很瘦的老人,大約有九十多或一百歲,不過面貌不似那麼老,好像只有六七十歲,非常清秀,鼻子相當高而長,山根幾乎是完全不下陷的,倒有些像是希臘人的鼻型,下巴是很長的,而且有些向外翹,兩眼炯炯有神,閃射著高度智慧光芒,耳朵很長很大,頭上是剃光的,眼肚下的泡泡很大而有些下垂,人中很深,眉毛很不少,有幾根特別長,白白的,他一身帶著水果的香氣,有些像是桔子花的香味。這是誰呢?法相那麼莊嚴,那麼祥和,分明是一位菩薩,而又具有羅漢相。這是誰?令我一見而心生恭敬而且喜悅不已。我從來未見過這位菩薩,也猜不出他是誰?我知道他不是我的幻覺,他在我面前,十分真確。我知我不是做夢,因為外面的遠處火車和汽車奔馳之聲,我仍聽見,後園樹上的知更鳥陣陣夜啼,也歷歷可聞。我大惑不解,再次叩問菩薩法號。他微微笑,嘴唇微動:"我是廣欽!" 他說的是台語,不是國語,我是聽得懂閩南語的,也能講一點。去國廿余載,少年時代在台灣會講流利的台語,早已忘了八九成,不過基本的台語還是懂的,可是要費力一點才可聽得明白人家說什麼。而這一次,這位老和尚一開口,我就聽懂了,雖然他的口音好像又跟台灣人有不同。"啊!您是廣欽老法師!" 我失聲叫了起來,我又驚又喜,我歡喜無限地下拜:"老法師您怎麼來的?""說來就來啦!"他微笑:"你不是希望有一天見到我嗎?我現在就來成就你的心願嘍!""啊!是的!是的!老法師!’我歡喜得無法形容!‘傾仰已久,無緣識荊,今晚得見,太歡喜了,弟子太歡喜了!""你是個好孩子"他說:"你要多多護法啊!你做得沒有錯,不要怕毀謗!""多謝老法師!" 我感激得很,無以置詞。"你說無緣,那就是不對的。"他說:"有願則有緣,緣是從願生的。""老法師開示說得對。" 我說:"我在台灣的時候,年紀小,頑心重,沒有立願去拜諸山長老大德,如今後悔了,錯過了好多學法的好機會。""這不要緊,只要虔心信佛學佛修行,將來大家都還會見面的。" 他說:"人人都與佛有緣,都是龍華蓮池會上人!"我忽然心中驚覺,我此時才明白我見到的並不是廣欽老法師的父母身,而是他的法身。"老法師!"我叫道:"你成菩薩了!太好了!""人人都可以成菩薩!" 他微笑:"這也沒有什麼,都不過是來來去去而已,就是一個願字。""那麼您現在去了?" 我不免有些不捨難過。"去去又再來!" 他說:"去去就來!""那麼,老法師有什麼法谕指示麼?""沒有!" 他搖頭微笑:"沒有!""請老法師多多開示吧!""沒有!" 笑著,身體漸漸溶化,金光漸漸散去:"本來就是沒有!"在他消失的最後一剎那,金光陡然盡斂,陡現出數千粒的舍利子,七彩光芒照射,晶瑩莊嚴至極,旋即光華又都消失了。我眼前仍是黑暗的靜室,窗外天空出現魚肚白,知更鳥啼聲已殘。我知那不是夢境,絕對不是。我提前起床做早課,母親在鄰室也起床了,我知道他在念經。那天我告訴母親說:"台灣的九十五歲老法師廣欽和尚來過了,似乎他已入滅或將入滅,他好像要我傳遞什麼,大概是叫我告訴世人那句話 “本來就是沒有!” 或者是叫我看見他身上有數千粒捨利子閃光!" (轉載文: 培德居士)

🍀佛學問答🍀【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佛學問答🍀【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大安法師 ❓問: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大安法師答:你這個人可是業障深重啊!詛咒人,還把佛菩薩都詛咒上了!當你詛咒阿彌陀佛的時候,你會相信祂嗎?你會知恩祂嗎?你會感恩祂嗎?你如果相信阿彌陀佛在無量劫為我們捨去的生命,那個骨頭高於須彌山,流出的鮮血多於四大海,你感激涕零都來不及,還會想到要詛咒祂嗎? 你詛咒祂什麼?祂耽誤了你什麼?害了你什麼?所以你要知道你這種詛咒、這種嗔恨的念頭是非常不好的,要把它對治下去,你多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歡喜光、慈悲光,這些光便來化解你,只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對阿彌陀佛有決定的信心。 當然阿彌陀佛也不會怪你,因為你業障很重,阿彌陀佛不會以牙還牙,你越對阿彌陀佛這樣,阿彌陀佛就越悲憫你。只要相信有阿彌陀佛存在,願意到阿彌陀佛那裡去。

南懷瑾:學佛應遠離四種相並知道如何對治

南懷瑾:學佛應遠離四種相並知道如何對治 「應遠離相,復有四種:謂沈相、掉相。」修行不應該有的四種相:「沈相」即昏沈,一打坐就頭腦昏聵,睡眠。「掉相」不是散亂啊,是跳動。有時候打坐起來好像有點清淨,突然一個念頭來了:「哎,討厭,掉了。」沒有想。。。沒有想,突然又蹦出來一個:「哎,討厭,又丟掉了。」這種是「掉相」。「亂相、著相。」散亂是根本坐不下去。「著相」不可以,即使得到了一個空,得到清淨了,也不要「著相」,「龍銜海珠,游魚不顧」啊,清淨相都不著。如果你是分別影像所緣,我要緣一個觀音相或者佛像,或者一點明點亮光,結果啊,亮光緣不起來,一股清淨相來了,身心非常清淨,然後我貪著清淨就定下去,認為自己對了。錯了,這是「著相」,你被清淨相迷走了,你的定境界,這個專一的分別影像離開了主體,不能得定,懂了吧。所以你們有許多是到了邊緣不能得定,就是「著相」。特別注意「沈相」、「掉相」、「亂相」、「著相」,這四種相不能著。《金剛經》的四種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那是大乘菩薩的以體而論,以性而論;這個是以功用而論。「應修習相,當知對治此四種相。」對「昏沈」、「掉舉」、「散亂」、「著相」要對治。「何等沈相?謂不守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常覺寤勤修觀行,不正知住,是痴行性。」注意啊,出家修行的更要注意啊,什麽叫容易落沈相?打起坐來不能用功?因為「不守根門」,六根不守,就是身體放逸。所以戒律(要求)目不斜視,笑不露齒,就是守根門。「哈哈」一笑就散亂了,所以要笑不露齒,笑要微微的,牙齒都看不見;眼睛不要東看西看,要守六根根門。最重要的是「食要知量」,飲食。不要貪嘴啊,很多毛病都是吃出來的,吃壞的,食要知量。「初夜後夜」即上半夜下半夜,「不常覺寤」。喜歡貪睡,睡懶覺,不「勤修觀行」就是墮落,「不正知住」。為什麽會如此?因為沒有「正知」,這屬於「痴行性」, 痴的根性太重。「耽著睡眠,無巧便慧,惡作俱行,欲勤心觀,不曾修習正奢摩他。」貪睡,還說睡不夠,功課太多了,太累了。「無巧便慧」,自己又不懂得方法,沒有智慧,不懂調整自己精神的方法。「惡作俱行」,所以啊,一邊出家,一邊心裡後悔討厭;一邊修道,一邊是自己生氣;一邊在這個環境里,一邊討厭這個環境。都在「惡作俱行」,同時跟煩惱一起來。「欲勤心觀,不曾修習正奢摩他。」想用功一點,心裡去觀想,但是,正修行之路得不到。「於奢摩他未為純善。」對於修止的方法,修定的方法根本做不到。就是說在方法上沒有達到至善的境界。「一向思惟奢摩他相,其心惛闇,於勝境界不樂攀緣。」《瑜伽師地論》里說的「一向」對於修止得定的「相」 ,「其心惛闇」。一打起坐來兩腿一盤,定還沒有定,瞌睡來了,就想睡覺。「於勝境界不樂攀緣」,對於上進的聖人境界,並不想求進步。有些同學一樣:「哎,佛學我很喜歡。」我說:「真的?」「真的,我很喜歡。不過是喜歡聽聽了。」「你修不修呢?」「那我還做不到。」這就是「於勝境界不樂攀緣」,都屬於痴性,都是愚痴人,白痴,智慧的白痴。世間的多情人,佛法的愚痴人。這都屬於昏沈的一面,屬於昏沈根性種子的人。「何等掉相?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廣說,是貪行性。」掉舉心什麽?就是「不守根門等四」即「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常覺寤勤修觀行,不正知住。」這些都一樣,是「貪行性」。掉舉心是這麽來的?是因為你貪欲心重。「樂不寂靜,無厭離心,無巧便慧,太舉俱行,」不是「太」,是「惡」 ?「惡舉俱行」,還是「惡作俱行」?「如前欲等,不曾修舉,於舉未善唯一向修,由於種種隨順掉法親里尋等動亂其心。」掉舉心是貪心重。「樂不寂靜」不喜歡清淨的境界,不喜歡定的境界,對於世間貪戀的很。我經常碰到有些朋友說:「學佛的人要離娑婆世界,哼,我不想離開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有什麽壞?哪樣不好?電燈、冷氣,哪樣不舒服啊?何必到那個極樂世界呢?地都是平的,也沒得山爬,玻璃為地,那我還要穿膠鞋,滑的很呢。」對這個世界沒有「厭離心」,沒有善巧方便的智慧,所以,「惡作俱行」,對於前面所講的勝妙之樂,永遠沒有修學。這都是屬於散亂心,甚至於想到家鄉,修行還不到幾天就想家了,親朋故里,「尋等動亂其心」,這都屬於掉舉心,還不屬於散亂心。

算命不如改命

♨️【算命不如改命】 🔖世間任何事都有規律,找到了命運的規律,就不難推算出人的命運軌跡。 三分天命,七分人為。 ✍️🏻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是自己的心與行為在時時刻刻左右自己的命運。 1️⃣ 一、要改命,調整自己的心態,修正自己的行為 ✒️福從哪裡來?首先是從心上來的。 只有慈悲柔軟的心能納一切福。 要著意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對天地萬物、一草一木、一切卑微弱小的生命,都要有深切的慈悲之心。 慈悲柔和的心,讓你的身上散發著一種強大的吸引力,一切所需,不求自得。

想減輕病的痛苦,怎麼辦呢? 夢參老和尚

想減輕病的痛苦,怎麼辦呢?夢參老和尚 如果我們害病,想減輕病的痛苦,怎麼辦呢?轉移目標。怎樣轉移呢?我跟大家說個故事。 以前一個老中醫,碰見一個這樣的病人,他害的瘩背。瘩背就是後背心那個地方長個瘡。那個瘡慢慢爛了,在外面都能看見心臟的跳動,實際上那是沒辦法治療的。 老中醫想,只能給他轉移目標。就對那個病人說:「你這個瘡呢,我很快就給你治好了,但是你那個臀部上若長得有瘡啊,我可就治不好了!」這樣就給病人一個威脅和暗示了。那病人的思想就不注重後背了,一天到晚摸屁股:「可別長瘡,可別長瘡!」 病人的心火下去了。三摸兩摸,沒隔幾天,他的屁股上果然長瘡!唉呀,這下他認為完蛋了,非死不可了。找醫生,醫生說:「我沒法治療了。」就給他抹點藥,將就他一下。過了幾天,他感覺痛得要死,不得了了,又去找醫生。 醫生說:「你現在好了。以前你那個瘩背呀,心都快出來了,怎麼治呢?你把那個火引下去,你這個傷口長出新肉了,長皮了。你這個屁股肉很厚,離心臟很遠,死不了的,開開刀割割就好了。」

吃飯挑剔減損福報

吃飯挑剔減損福報 昌義法師 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起恭敬心來。你今天對佛有個恭敬心,就有功德了。你對這個人生一個煩惱的心、嗔恨心、不滿意心,馬上就抹去了功德。今天對這個人生起恭敬心,對這個狗生起嗔恨心了,你的功德又抹去了。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就是這樣的道理。有情無情,你都要恭敬他。同圓種智是什麼意思呢?你對有情及無情恭敬了,你這個心的力量,在上面做了文章了,你這個道心增起來了。恭敬這塊石頭你也是恭敬,恭敬這個人也是恭敬。這個心態啊,慢慢地練功夫,練出一種恭敬心的功夫。飲食是我們人生最需要最厲害的,最有權威的東西。不恭敬它 古人有幾句警世語:「美食意生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飽滿,殊不知來處。」今天吃的飯很對心意,但是你吃是吃了,心卻時時刻刻在留戀,希望每一頓能有這種飯。這個念頭是什麼呢?貪念又生起來了。貪念是什麼呢?貪念是折福報的第一利劍!要知道這個利害關係,是折福報的第一利劍,也是傷害法身慧命的利器。雖然是吃這個美食挺好,但是容易增貪心、增貪念。所以在吃飯時,不要過分挑剔,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不要因為吃飯下地獄,這樣太沒意思了!這件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修道的人,都要加深對此警覺!不要說挑剔,就是生一個不滿意的心,福報就減去了一截,就這麼厲害! 我剛出家的時候,有幾個沙彌跟我師父修道,加修廟。有一天,不知是誰,有個兩三粒米,掉到洗碗池子裡邊,被師父發現了,我從沒有見過師父這樣的罵人,你們糟蹋糧食,造大罪過,發了一頓火。後來師父給我們講:五幾年沒有飯吃,餓死了多少人吶!師父講,他家裡因此也餓死了幾口人。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糧食是絲毫都不能糟蹋啊!我們在齋堂吃完飯,為什麼要把碗涮一涮呢?這叫惜福,珍惜福報啊!你別看涮碗這一點點小事情,一個是惜福,一個是增長美德。功德就是在心上建立起來的,心上不建立功德,修行哪一天能成佛?哪一天業障能消掉呢? 我們要點點滴滴地、觀察起心動念,建立起自己的功德心。不能見到飲食不對口味就生煩惱,生起煩惱不要緊,長期這樣,現實的身心要生病,過後的身心,就要墮落到惡道。貪心,餓鬼道;嗔心,地獄道;今天不合口味,心裡生煩惱,就帶出了一種嗔恨心。希望吃好的叫貪心。貪、嗔這兩種心,從哪裡生起來的呢?有定力的人,有智慧的人生不起來,這是從愚痴心生起來的。貪、嗔、痴,三毒悉具。古人說:「人生一飯間,貪嗔痴悉具,智者當思維,莫為餺啜誤。」餺啜兩個字,餺指美好的、好吃的東西,啜是好喝的。莫為吃喝誤,誤什麼呢?誤你這一生啊!在別的上面誤了還好一點,專為吃喝誤了前程,誤了道業,太沒意思! 修行把持好身心,這不是小事情,增長道業、增長福報,饅頭、稀飯上來了,我們對它合個掌,合掌幹什麼呢?恭敬,思來處。這個來處,是廣大的勞苦大眾用血汗換來的。合掌是思來處恭敬。由此,恭敬心就生起來了,還有什麼理由去挑剔呢?什麼好,什麼不好,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沒有了!所以要好好地學,把道業增長起來。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問你這個菜做得咸不咸,正好。甜不甜,正好。好吃不好吃,好吃。這就行!就這幾句話讓人歡喜、讓人喜歡。一個是你的福報、你的智慧由此而增。聰明人要辦聰明事,不聰明的要學聰明,這才行,這就叫定慧圓融,心散亂才容易生出貪嗔痴。一頓飯的功夫,貪、嗔、痴出來了,太划不來了。古人說,智者當思維,莫為吃喝誤。講得太肯切,一語道破! 修行,多聽一聽古人的教訓、古人的訓導,加以警覺。多少年來,我在吃飯的問題上,談過這些問題。為什麼要談呢?很重要的事情,你不談了,往往道心增不起來,因這一頓飯迷迷糊糊地不知不覺就墮落了。為什麼墮落?我念佛也念得很多,善事情也做得不少,為什麼會墮落呢?就因為你吃飯有問題,不要看你念經念得多、念佛念得多,在吃飯的問題上你突破不了,就要出大問題!修行人要知道,我們的身體、錢財、一切的物品都可以放下。為什麼嘴上的這一點口味放不下呢?要長期思念,來回去想,慚愧至極呀!你能吃,我也能吃,為什麼不能吃呢?別人能吃的,我一定也能吃,只要什麼呢?它這個飯不起不良反應,有的人有過敏性,有可能吃辣椒,滿身發癢不好受,這有可能的,有過敏性的這可以。有的人吃蘑菇也過敏,吃了生病情有可原。要是不過敏,單為口味去挑剔,這就是真病。貪心上面的病,這個病必須要去掉。 古人教訓我們,一頓飯的功夫生出來貪嗔痴。沒有智慧,不去想這件事情的利害,你就是往下道跑。念佛的人,念念生智慧,念念懂得迴光返照。不要認為,我念佛了,就應該吃點好的,不能這樣想。念佛了,要隨緣;念佛了,不要給大家添煩惱;念佛了,要讓大家生歡喜心;念佛了,要給所有的人做一個好樣子。這才是真念佛人!我們大家,爭取做一個完完美美的、真正的念佛人!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