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印光法師: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

印光法師: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 文鈔原文:老人當以念佛為正行。寫經要志誠恭敬,一筆不苟。又須過細校對,不令有錯。若或有錯,當另寫。不可剜補,以免久則糨性退而落脫也。寫一句,校一句。寫一行,校一行。一頁寫完,通頁再詳校二三次,方可無錯。若錯不願寫全頁,則將錯字點一筆,即寫正字於其旁。千萬不可剜補。汝之字,不甚好,不必又寫華嚴。以字不甚好,後來人不甚注重,還是一心念佛好。若念佛有妄想,當用心聽。字字句句,都要聽得明白。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印光法師文鈔》• 復方聖照居士書二 白話譯文:老人應當以念佛為正行。寫經要志誠恭敬,一筆不苟。又必須仔細校對,不令有錯。如果有錯,應當另外再寫。不可剜字補寫,以免時間久了,粘性退失而落脫。寫一句,校對一句。寫一行,校對一行。一頁寫完,整頁再詳細校對二、三次,方才可以無錯。如果錯了,不願意重寫整頁,就將錯字點上一筆,將正確的字寫在錯字旁邊。千萬不可以剜字補寫。你的字,不是很好,不必又寫《華嚴經》。因為字寫的不是很好,後人不是很注重,還是一心念佛好。如果念佛有妄想,應當用心聽。字字句句,都要聽得明白。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久而久之,心自然歸一。《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就是攝耳諦聽的方法。應當依照這個方法來念,就不至於仍舊妄想紛飛了。——如誠法師譯

想要消災延壽,要記著這三點!

想要消災延壽,要記著這三點! 問:我們人人都想要消災而不知道怎麼樣消法?人人都想要延壽而不知道怎麼樣延法? 宣化上人 開示: 你想要消災,第一要不生煩惱,第二不要發脾氣,第三不要欺壓旁人。 你能不生煩惱才能消災;你能不發脾氣才能延壽;你能不欺壓其他的人才能又消災又延壽。 所以你要有煩惱那你就是作什麼佛事也不能消災的;你要是有脾氣你念什麼咒也不能延壽的;你盡欺壓其他的人不單不能消災延壽而且災會降到你的身上,壽也不會延長的。 所以這三點我們要能記著,這就是真經、真典、真咒。 【編注】恭錄自《金剛棒喝──宣公上人答問錄》

在因果前面,抱怨有什麼用!

在因果前面,抱怨有什麼用! 幸福,不是收穫的多,而是抱怨的少。於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於駕馭自己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 抱怨不止,人生不前。 佛曰: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禪師有個弟子,每天都在不停地抱怨,於是這天禪師讓弟子去取一些鹽回來。 當弟子很不情願地把鹽取回來後,禪師讓他把鹽倒進水杯,溶解後,讓弟子喝下去,問他味道如何。 弟子喝了一口就吐了出來,說:「很苦。」 禪師笑著帶上弟子去了湖邊,又讓弟子把鹽撒進湖水裡,然後對他說:「你再喝一次試試看。」 弟子喝了口湖水。師傅問:「有什麼味道?」 「很清涼。」 「咸嗎?」禪師又問。 弟子說:「沒有味道。」 於是,禪師坐在這個總愛怨天尤人的弟子身邊,對他說:「人生的苦痛就像這些鹽一樣,有一定的數量,既不會多也不會少。而我們覺得痛苦的程度,取決於承受痛苦的容積。當你自怨自艾的時候,就把你承受的容積放大成一片湖,看開,便不抱怨了。」 抱怨,就像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於事無補。人生雖苦,但人生並不是只有苦。抱怨生活不順,就會忽略生活幸福的時光。 抱怨,是一件很傻的事。智者從不為苦而抱怨,愚者總在抱怨生活苦。苦難已經發生,抱怨也改變不了事實。 常常抱怨的人,心情也不會好。一個總在抱怨的人,再難有對明天的信心,幸福早已被自己否定,生活再美好,他也看不到。 抱怨不止,人生不前。抱怨越多,生活越苦。抱怨,是對過去事的執著,看不透過去,放不下得失,又怎麼能看得到明天。 2 抱怨,只會讓你運氣越差。 佛在《法句經》中說: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有兩個青年大學畢業後一起打拚天下,其中一個青年很快就談好了一筆大生意,升為部門經理;而另一個過了很久還只是一個業務員,並且在成為部門經理的同學手下幹活。 這讓他心裡很不平衡,於是他去向一位禪師訴說,禪師只說:「你過三年再看。」 三年後,還是業務員的他又找到禪師,抱怨道:「他現在已經升成了總經理了!」禪師還是說:「再過三年看看。」 又三年,他又去見禪師,氣急敗壞地說:「他現在已經自己當老闆了!」禪師說:「你這樣是無法勝過他的!」 誰知,一年後他又來了,幸災樂禍地說:「禪師,這回您可錯了,他的公司破產,他去坐牢了!」禪師不語。 十年後,曾是老闆的他在服刑期間出版了一本書,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也因此他得到了減刑,可以提前出獄。出獄後的他,經常在電視上與禪師一起探討人生感悟。 當年的業務員在出租屋裡看著電視,手裡翻著他的書,內心極度痛苦。他給禪師發簡訊道:「我相信命運了!他就是坐牢都能坐的這麼風光!」 禪師回道:「這不是命運在作怪。作怪的是你還沒找到自己。你的一生,都在和他比較中抱怨,你丟的不是職位、金錢、面子,而是你自己!」 常常抱怨的人,運氣不會太好。抱怨,會讓人心充滿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就像自己親手種下的惡因,果報就體現在自己日後的命運上。 愛抱怨的人,總容易衝動,傷人又傷己。一個愛抱怨的人,心中處處黑暗,所見之事,也處處不滿;而一個常知足的人,心中常有陽光,所到之處,春暖花開。抱怨,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只會讓你的生活,充滿霉運。 一個怨天尤人的人,厄運時常伴隨。沒有人想聽抱怨的話,如果一個人常常抱怨,那麼,他身邊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3 在因果前面,抱怨有什麼用!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北宋年間,一個村莊里有個十來歲的孤兒,身患腿疾,只能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有一天,這孩子發現村子裡的有條河在漲水時,很難通行。於是,他每天撿塊石頭,堆在河邊。 一天天過去,石頭堆成了小山。鄉鄰們一開始不解何意,現在也逐漸明白孩子是要修一座石橋,為大家行走方便。於是也紛紛加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石橋開始建造,誰知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孩子卻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繼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橋終於建好,一場大雨中,孩子突然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眾人憤怒之下,指責孩子如此命苦,為何蒼天不公! 就在這時,包拯因公事來到此地,百姓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包拯聽聞事情經過,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回京後,包拯面見皇上,將路上見聞一一稟明,獨獨未提題字一事。說完便要退下,卻被皇上攔住。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龍子,可這皇子整日啼哭不止,於是皇上特意讓包拯去看看。 包拯一見那孩子就驚呆了,原來孩子的手上竟寫了一行字「寧行惡勿行善」。正是自己先前所做,包拯趕忙伸手一擦,那字竟瞬間消失。 可這字在別人眼裡,不過是個胎記而已。皇上見皇子的胎記消失,唯恐孩子的福根不再,便大聲斥責包拯。包拯連忙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皇上不解,命令包拯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需三世惡報才能償還。閻王原本安排孩子,第一世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雙目失明;第三世雷擊慘死。可那孩子轉世後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閻王便讓他三世惡業一世還。而他積福甚多,才能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改變。生活的苦,不在於多苦,而在你是否努力。這世上,誰的人生不是充滿了苦難。荊棘之路,雖然難走,但只要過了,便是一片坦途。 在因果面前,所有的抱怨都是無用功。善心之人必有善果。人生,禍福因果定,想要幸福,就要廣種善因。 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 一帆風順、跌宕起伏都是命運。 與其抱怨世態, 不如鼓起勇氣,做出改變。 不貪,慾念就少; 不嗔,心就易平。 常知足,常珍惜,常感恩 轉載貼文

如何以法施供養師父

供養師父不一定給紅包(夢參老和尚) 如何以法施供養師父 夢參老和尚 講《修行》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為了求解脫,求解脫是為了自在。不是說皈依三寶,入了佛門,還在爭閒氣,還在爭人我、爭是非,這裡不可以,那裡不可以;要合掌時,挑剔這麼合不對,那麼合不對,合得正也不對,那個都不對,沒什麼涵義,用不著這樣。 不過,如法的,你進步快;不如法的,當你自己慧開了,自己會調整適應。每一法最初都是摸索的,等你自己用功用得相應了,你就從中生出智慧,得了智慧你就能夠調整你所修的法,知道該這麼修了。 你必須能夠轉化三業,依著這個法就能轉化你的三業。怎麼轉化呢?

【他人之惡,不上我心】

【他人之惡,不上我心】這是一篇非常棒的學習哦!與您分享,希望您能受用無窮,幸福美滿哦! 學會「正念」療法,提升免疫力。《作者:洛桑加參》 我從醫的初衷源自父親,我來自雲南香格里拉藏區,是西藏人,曾在拉薩出家2年,自幼即對源於佛學的藏醫藥學特別感興趣。 13歲離開青山環抱的家鄉到外地求學,曾至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St. Philomena College)攻讀物理系,後來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前往文藝復興時期創建的德國佛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進修,也是學物理。 2000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實現兒時的從醫夢,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習西方醫學知識的同時,也繼續研究東方的藏醫藥學與中醫養生概念。 輾轉流連許多地方之後,希望能建立一座結合西醫、中醫、藏醫的教學醫院,這一切皆源自父親對我的影響。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中國儒家文化與印度佛學,直至今日,9成以上西藏人篤信佛教,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脫離不了佛法;而我也是出生在以和為貴的佛教家庭,父親常常提醒我:「做人不光只是自己開心就好,要讓大家都開心,對社會有貢獻。」 家裡有些親戚是藏醫,小時候看他們幫助許多愁苦的病人恢復健康、笑容,讓我心生崇拜,那時候我就很單純地想:「我也要當醫生,這樣可以讓大家都開心,父親也會因此感到高興。」 積怨,對自己二次傷害。印象中,我從沒見過母親生氣、不曾被父親罵過,甚至我還懷疑,他們夫妻倆根本沒吵過架。兩老整天笑咪咪,不像是有本事吵架的人。 認識我的人,也幾乎沒看過我發脾氣,很多人覺得很神奇,「如何能一直心平氣和?」其實來台灣之後,我才覺得大家更「厲害」,情緒起伏大、衝動、容易生氣,難道不覺得累嗎?對我而言,生氣超累的,不但耗損精力,還會降低智商。聽著病患訴苦,我常納悶,大家到底哪來這麼多事,可以煩心、煩到晚上睡不好? 看新聞,現在的小朋友被同學打一下,家長馬上氣沖沖怒告學校, 嚷嚷著要討公道,要求老師道歉、對方家長認錯,在我的家鄉幾乎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西藏小孩很頑皮,平常在外面玩得一身土、一身泥,男孩子追逐打鬧稀鬆平常,甚至還拿石頭丟來丟去,我現在手上還有小時候被石頭劃到留下的疤痕呢! 由於家訓之一為「他人之惡,不上我心」,所以當時我手流血了,

【如何降伏妄念】

【如何降伏妄念】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學佛的同修,念經也好,念佛也好,不能降伏妄念,不能攝心,統統叫盲修瞎練。念經文,念佛號,還在胡思亂想,這就是修行功夫不得力,久修無成的關鍵所在。要降伏妄念,從念經下手。念佛,一句佛號滑口過去,有時打妄想,自己還不覺察;念經夾雜妄想,自己容易發覺,因為妄念來了,經就念錯了。 在初學半年當中,只要把經念熟,當中夾雜妄想沒有關係;半年之後,希望大家走上修行的道路,換句話說,就是你念經當中,打個妄想,念錯一句,這一遍就不算,從頭念起。念經不夾雜妄想,在初學階段,你一天一定念不完一部經,為什麼?你會打妄想。所以,開頭半年,希望你把經念熟,打妄想沒關係;熟了以後,決定不許可有妄想。 念經念到攝心,從頭到尾一個妄念都沒有,那叫功夫。這種功夫,比念佛的功夫要堅固。佛號畢竟很短,念佛比念經容易得多,就算有時打個妄想,底下還是“阿彌陀佛”。讀經的時候,起一個妄念,這一遍不算,從頭再來,你就曉得,這個比念佛號要難得多!但是對修行人來說,念經的功德利益確實勝過佛號。開頭的時候,希望用念經的功夫,真正念到心地清淨。念到妄念不生了,然後不讀經,就專念阿彌陀佛。念這句阿彌陀佛,也不夾雜妄念,功夫成就了,你決定往生。 人在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不是財富,不是長壽,而是臨終的時候不生病,預知時至,想坐著走、站著走,愛怎麼走就怎麼走。我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諸位,希望大家要認真努力!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