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人的一生都在夢裡頭趕快醒來念佛

人的一生都在夢裡頭趕快醒來念佛 宣化上人開示 菩薩「於念念中,以夢自在示現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第一個念是前念,第二個念是後念。就是前念、後念,念念相續,念念不間斷地以很自在、很自然的夢示現的這種法門,來開悟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眾生。 怎麼叫「夢自在」呢?有的眾生醒著的時候很剛強;無論你對他說什麼法,他都不相信。菩薩要度這些眾生,就在夢中示現種種的方便法門,來為這些眾生說法;眾生一夢見就相信了,所以菩薩也會在夢中來教化眾生。 又者,我們人的一生都在夢裡頭,都是在作夢呢!所謂: 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 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 朝朝是作夢,不覺夢黃粱; 夢中若不醒,枉作夢一場。 人生就好像作夢似的,人死的時候也是在作夢。來的時候,不知道怎麼來的;去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去的。在夢裡邊發財又升官,既富且貴,生活環境非常的好;於是乎就在夢中迷了,貪戀這種境界放不下。統統都放不下了;等到夢醒了,依然還是原來那個我,乏善可陳,沒有什麼好的可以說的。 我們人的這個黃粱夢,始終都醒不了!你對一般人說人生如夢,他是不會相信的;因為他的夢還沒有醒,所以就不承認自己是在作夢。 就好像有人在夢中發財升官,甚至做了皇帝,又有三宮六院(三宮,就是東宮、西宮、正宮;六院,就是養著嬪妃的地方),有錢有勢又尊貴。這個時候若有人告訴他,說:「先生,你現在以為你是個皇帝,有很大的勢力;但這都不是真的,你是在作夢呢!」這個作夢的人一定不相信,說:「所有的一切都這麼真實,怎麼會是夢呢?我不相信!」但等他忽然間夢醒了,就算沒有人告訴他,他也知道:「哦!我昨天晚間作個夢,夢見我當了皇帝。那麼美好,原來是個夢!」 我們人的一生,也就像作夢似的;但在一個人還沒有開悟的時候,你告訴他人生如夢,他是不會相信的。等他開了悟了,回頭一望:「哦!原來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場夢,根本沒有什麼可執著、貪戀的。原來如此!」...

拒絕傲慢,因為我們未必做得比別人好

拒絕傲慢,因為我們未必做得比別人好 人普遍存在一種傲慢。尤其心高氣傲的年輕人。總喜歡評論時事,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其實呢,真的換成你來做,不一定做得比他好。 修行一定要謙卑,不要說大話。否則鬼神就嫉妒了。宣化上人講過一個事,說他有次講大話:我不怕魔。結果呢,就有病魔來找他,他病得死去活來,才懺悔自己的大話。大話說了,讓鬼神起嗔恨了。 所以修行要謙卑。不要看到別人的過失,就過分指責,總是把自己當成聖賢一樣。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不在那個位置上,不能講那個位置的人話。 就像說居士不講出家人過失一樣。因為你沒有到那個位置。就像守戒一樣。你守得好,也不要看不起守不好戒的人。古人講,對事不對人。因為真有一天,你到達那個境界,不一定比他守得更好。 所以我們要謙卑,不要過分地逞口頭之快。要修行,就要少講話,多做事,多念經。少說話,就少造口業。多做事,我們能多培養福報。修行是自己修自己得。不要以貶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偉大。那是不對的。 一個人一直講,福報都講沒了。不如念念經,做做事情,增加福報和智慧。看別人的過失,只是收別人的垃圾而已。一個人,哪怕是惡人,也是菩薩示現,告訴我們不要做壞事和惡報的可怕。 對於身份和地位比我們高的人,我們不要輕易去評價他們的行為。因為真的給我們做了那個位置,不一定就能做得比他更好。所以我們要謙卑,慢慢才會有福報。 轉載貼文

呂洞賓受鍾離權點化開悟後,陸續受到鍾離權的試練,當中又有「#五試及十試」之說。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呂洞賓受鍾離權點化開悟後,陸續受到鍾離權的試練,當中又有「#五試及十試」之說。主要的內容是呂洞賓如何在面對各種危險及誘惑時不為所動,堅守正道。《#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就曾記載了「#歷試五魔」的故事: 呂洞賓一心想出家學道,決定去尋找鍾離權。這一天,他將財務分給貧民,告別了母親與妻子,就上路了。呂洞賓剛走出家門,不料,母親卒然病逝。他學道心切,備好葬具,便準備上路。恰在這時,母親又復活了,他感到異常驚奇。半夜時分,突然來了一夥強盜,手執刀杖,勒逼財務。呂洞賓吩咐家人,不要理睬,由他隨便,任其索取,不大一會兒,家中財物一搶而空。呂洞賓對家人說:此乃天意,不必啼哭。次日早晨,財物又原封不動地放在院裡。吃過早飯,他上路了。 一天傍晚,行至一棵大樹下,大樹下有一小茅屋,呂洞賓走過去,敲了敲門,乞求借宿。這時,出來一個老頭,讓他進屋內,就拿著漁網走了。半夜時分,他突然聽見有個女人叫門,以為是老人的親屬,不料開了門,進來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手裡提著一個包袱,乞求住宿,呂洞賓笑道:「我也是住宿的,主人不在家,況妳我多有不便。」說完,請她另找宿處。這女子不但不走,反而百端妖媚調戲說:「我家有萬貫家產,妾願與你為妻,不知你意如何。」呂洞賓閉上雙眼,全然不理,不知過了多少時候,他睜眼一看,那位女人和茅屋都飄然不見,渺無蹤影,而自己則坐在那棵大樹下。連日來發生的幾件事情,並沒有動搖呂洞賓學道的決心,他繼續起身而行。 花開花落,寒來暑往,不覺已是金風(秋風)四起,玉露生涼的季節了。一天,他來到一條大河邊,只見滾滾的波濤洶湧東去,發聲震耳的轟鳴,河邊有僅能容一人的小船,呂洞賓毫不猶豫地上了那條小船。霎時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雪電交加,地暗天昏,河水捲起滔天的巨浪,小船好像駛進深山峽谷。呂洞賓泰然自若,神安如山,閉目穩坐,生死由之。不一會兒,雨過天晴,風平浪靜,小船安然划到對岸,不料呂洞賓一隻腳剛踏上岸,小船就沉了,眾人問他何故,他笑而不答。 冬去春來,夏盡秋至,呂洞賓尋遍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是沒有找到鍾離權。他決心找遍十州三島,一定要找到師傅,翻過一山又一山,涉過一水又一水,渴了喝幾口泉水,飢了摘幾枚野果。三個寒暑過去了,又是三個寒暑。一天晚上,他歇在一家旅店裡,半夜時分,突然聽得一聲怪叫,睜眼一看,只見許多妖魔鬼怪,手持鋼刀,前來索命。呂洞賓把脖子一伸,任其去砍,只聽一聲吆喝,神鬼俱散。這時傳來麂鳴鶴啼,只見天上一朵祥雲飄來,一個老道站在雲頭,拍掌大笑:「真心學道意志堅,歷盡磨難不回頭,乃吾徒也。」呂洞賓說:「敢問仙長道號?」老道說:「我乃鍾離權,人稱正陽祖師也,久聞你有志學道,故讓你奔波九載,歷盡萬難,五試爾心,果然意志堅如磐石,有志者事竟成,隨我來吧!」說罷,把呂洞賓拉上雲頭,兩人飄然而去。 參考文獻: 永樂宮《呂洞賓的傳說》(永樂宮旅遊服務部編,1987年5月第三次印刷),頁6-9。

你這一生當中少壯所造的業因,感得你晚年的果報

你這一生當中少壯所造的業因,感得你晚年的果報(淨空法師) 老年享福,不受罪,就了不起 所以實實在在說,四十歲以後的這個命運受後天影響最大;四十歲以前的是先天的,就是宿世所造的善惡業影響大;四十以後是你這一生已經修了四十年,這四十年的變化就很大了。如果真正覺悟了,能夠認真斷惡修善,你這後半世,就是四十歲以後,決定好轉,這個才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四十歲之前,縱然命不好,受一點苦,沒關係,有體力,不在乎;晚年受苦,那叫真苦,那是真正可憐。 所以佛法,說老實話,不要說來生的好處了,就是這一生能叫我們老年享福,老年不受罪,這就了不起了。你真的相信,真的好好的去做,你這個晚年愈來愈幸福,愈來愈快樂,這要靠自己修。靠什麼修?依照這一部經典修是最殊勝了。一再給同修提起來的,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要做。此地教我們要修十善業,我們就認真修;叫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就不做;叫我們止的,我們就止。叫我們去的,我們就去;叫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就去,這就對了,一點都不錯。世間福報不必求,自然就來了。 無量壽經(第三十八集)1992/6 美國聖荷西 你這一生當中少壯所造的業因,感得你晚年的果報 「代眾生苦」也不離這個修行方法。佛在經論上所說的,一切眾生因緣果報各個不同。為什麼會有果報?因為你造作的業因,你前世造作的業因,感得今世所受的果報,你這一生當中少壯所造的業因,感得你晚年的果報。一般我們可以肯定這樣說法,四十歲之前的果報決定是你前生修的,四十歲以後的果報就有你今生的業力在。我們中國人常講的,算命看相常講先天后天,四十歲以前,你的果報是先天的,就是過去生中修的,四十歲以後的果報,裡頭就參雜這一生當中所修的,就是後天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那麼眾生的苦誰能代替?沒有人能代,這個要知道的。如果真的要能代,我們做眾生這麼苦,佛菩薩那麼慈悲,他應該代我們苦,他要不代,還能叫慈悲嗎?這就是告訴你,一切眾生的業報,所謂是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都不能代替誰。此地講代替,這是怎麼個代法?這是另一種的方式,譬如我們有福報,我們有財富,我有大的財富,我自己衣食能夠過得去就好了,我把我福報裡面分一部分來佈施給一切眾生。我可以享受的,我只享受一半,或者享受幾分之幾,把我多餘的佈施給眾生,讓大家來共享,這是相似的代替,這個行,這個可以做得到。所以諸佛菩薩出世,無論是示現出家,或者示現在家,這一條在形式上做得非常明顯。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三十五集)1995/2 美國聖荷西 壯年、老年的時候,這個相貌就是你一生所修積的 佛的相好,這是他多生多劫修福所得的果報,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是世間相書所講的好相他統統都有,所有的好相都是他修來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相好,是可以修的,連看相的人也說:相隨心轉。修相好要怎麼修法?絕對不是到美容院。靠美容院去修相好,那個問題就嚴重,往往得一身的毛病,到後來無藥可救,這是我們看到很多例子。佛告訴我們,相好從哪裡修?從心地上修,你心地真正慈悲、清淨、平等,相自然就好了。一般命相家常講,一個人在四十歲以前,他的相貌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四十歲以後這個相貌,後天的,就是你在這一生當中,心理、行為會把你先天變成後天。所以四十歲以後的相貌,是這一生要負責任的。 實際上,相貌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每個人相貌不同,是他投胎的時候,佛經上說得好,「愛不重不生娑婆」,你怎麼會到這個世間來投胎?你有愛慾。投胎的時候多半取父母的相貌,因為他喜歡這個樣子,他就變成這個樣子。他這個相貌印在心裡相當的深刻,所以相從想生!心裡面想就現相。相貌是自己變現出來的,父母只給你做一個增上緣,做一個樣板,你看了,喜歡這個就取這個,喜歡那個就取那個,相這麼來的,不是遺傳的。我們現在一般人講遺傳,這在佛法講不通,沒這個道理的。到成年之後,自己懂事了,心就有善惡,相貌就隨著你的心行在變。所以壯年、老年的時候,這個相貌就是你一生所修積的。學佛的人尤其顯著,變得快,他懂得方法,懂得理論。這是講,修相好光明一定要從心地上下手。應身佛既然樣樣都同這個世間眾生,所以他一定說法。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一二七集)1984/12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芋香丸

芋香丸鬆軟香甜的芋頭料理是許多人的最愛,也是傳統小吃裡面,讓人難以抗拒的美味。 材料: 芋頭、在來米粉、香菇、二號砂糖、海苔粉、鹽。 作法: 1、芋頭刨絲,香菇切絲備用。 2、起油鍋,香菇爆香,再加入芋頭絲炒香,接著放入少許水、二號砂糖、鹽,待糖化開拌勻之後盛起,加入在來米粉,攪拌成團後,再揉成適口大小的丸子。 3、中火蒸芋香丸約十五分鐘後取出。 4、將海苔粉灑在芋香丸上,即可食用。 (食譜提供:鄭阿綿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佛學常識】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學常識】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教重視檢討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個別懺悔和集體懺悔。集體懺悔是舉出每個人易犯的惡行寫成懺文,在佛前懺悔禮誦,如梁皇懺、大悲懺、三昧水懺等。特別是三昧水懺,對一般人所常犯的粗細惡行更是描摹盡致,讀了之後,好像在明鏡中照見了自己面上的污點,不由得不使人毛髮悚然,生起深切懺悔的心。因此,贊嘆不已,到處風行。這部懺共有三卷,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說到這部懺的來歷,卻有一段故事。這部懺是唐代懿宗時高僧悟達法師所編寫。悟達法師是四川峨嵋山洪雅縣人,俗名陳知玄,字後覺,書香門弟之家,母魏氏,夢月入懷而受孕,生法師。悟達法師幼小便很聰慧,三歲時,見到佛像就歡欣跳躍,可見宿根深厚。年五歲,已能出口成詩,祖父命他做一首詠花的詩,他隨口吟出:「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隨風。」祖父覺得他出口大有禪理,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高僧。七歲時,悟達法師聽了法泰法師在寧夷寺講《涅槃經》,就明悟前因,當夜夢見寺中佛像,伸金色手臂來摩他的頂,到十一歲時,就稟告祖父要求出家,祖父知其根器,也不加強留,他就此削發作沙彌。  法師的剃度師一見到他,就知道他是法器,並對徒眾說:「此人將來能作如來使,度化無量有緣人。」因而特為他講《涅槃經》,經中奧義,他已能大體領會。悟達法師十三歲時,丞相杜元穎出鎮西蜀,就邀請他到大慈寺講堂中說法。由於他舌燦蓮花,妙合群機,因此出家和在家佛徒來聽講的每天達數千人。大家都專心靜聽,驚嘆不已;從此,四川人再不敢因小沙彌而輕視他,大家尊稱他為陳菩薩。  接著,他去京中講道,聽講的人越加多矣,遲來一些的人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唐文宗召他入內廷,殷勤顧問,非常敬愛他。  但他並不滿足,繼續在安國信法師處學「唯識論」,同時還深研外典經籍,對諸子百家無不通曉。由於他的鄉音很重,使聽法的人不能完全領會佛教的意義,因而,他就發大願到象耳山虔誠修法。誦大悲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陀羅尼咒,終於獲得不可思議的感應,在恍惚中見一神僧為他截舌易新,醒來后土音沒有了,居然能操純熟的秦語——當時西北一帶流行的語言。  到唐武宗時,崇尚外道,要滅佛教。悟達法師是佛教的柱石,就盡其力量輓救法運,他建議集合僧侶和道士開個辯論教義優劣的大會。這個建議被採取,就在麟德殿會集僧侶與道士,據理辯論,並邀請達官貴人中一代名彥,設席旁聽。  辯論的題目是:「神仙是不是可以學?」道士中長於辯論的都發表他們自己教理的長處,說修仙可以長生不老,脫胎換骨。悟達法師單獨一人為佛教代表,舌戰群英,如寶劍之新出於硎,銳不可當。他坦誠地指出武宗所走的路線是錯誤的。道流誘惑皇帝去學仙是不應該的,作為一個帝王應該崇正道,立教化的根本。至於神仙之術是退隱山林之人的事,而且還必須要有夙因,否則決不能在一生學成。他的言詞如河水下傾,洋洋灑灑,那時在場旁聽的都為他擔心,恐觸怒皇帝,遭到不測之禍。武宗被他嚴正的理論所感動,並不怪他的直言,還表揚他的卓識宏辯,可是他先入之見已深,終於不能改變其觀點。  法師知道大勢不能輓回,只得告退,靜待時機,再弘法化,就駕扁舟入湖湘,住在一個小村裡。  那時給事楊漢公在桂嶺知曉後,邀請他去開元寺。沒有多久,宣宗皇帝登位,因楊給事定亂有功,很聽信他的意見,楊給事懇請朝廷復興佛教,並奏請皇上禮聘悟達法師進京為帝說法。  悟達法師得到皇帝使臣的邀請,就穿了一襲破衣回到首都,住寶應寺,開講大乘佛法。由於他的說法深合機宜,因此獲得宣宗皇帝頒賜袈裟並尊稱他為三教首座,同時還把舊的藩邸建造成法乾寺,詔他住在寺內的玉虛堂里。  大中三年誕節,皇帝下詔諫議李貽孫、給事楊漢公,叫他們召集僧侶與道流宣揚佛教和道教的義理。  悟達法師講演佛法中種種殊勝,說得宣宗皇帝大為感動,由此信仰佛教,發佈命令,把天下毀廢的寺基重新修建。佛法的復興得悟達法師宏護的力量是很大的。  唐僖宗幸蜀的時候,悟達法師寫了一封信派郭遵泰向皇帝去慰問,僖宗很是喜悅,就派使臣去肩輿迎請,等到接見談論,悟達法師口如懸河,使僖宗頓時心意開解,歡喜無量。當時帝命群臣,擬一個尊號賜給法師,可是群臣所擬的均不合皇帝的意旨,僖宗就親自揮毫賜以「大德悟達法師」名號。悟達法師以特殊因緣受到唐代五位皇帝的恭敬,在僧侶中確是少見的勝事。  當悟達法師初到京城還未顯達的時候,他在路旁見到一個比丘,滿身生著惡瘡,臭氣四溢,人們都不敢親近,無人照顧。悟達法師知道菩薩戒律,最重視看護病人,對病人應當給以方便,至心供養,否則就是犯戒。因此,他就發心對這個比丘悉心護理,日夜服侍,非常周到,毫不厭倦。  原來這個比丘是佛的弟子十六大阿羅漢之一迦諾迦伐磋尊者,化身來到人間接引有緣者。他特地現作身生惡瘡,使人厭惡,在廣大人海中作試金石,看信佛的人是不是有真實的慈悲心。悟達法師被證實確有慈悲心。不久,這個比丘惡瘡痊癒了,就向悟達法師辭行,並對他說:「我在這裡作客,突然身患惡瘡,舉目無親,困苦不堪,如果不遇到你這位高人,我的生命恐怕不能保全。蒙你愛護,始終不懈,大恩高義,我一定要報答的。現在我有一句話,希望你記住,不要忘記:我是四川人,你以後如有難事,可到西蜀彭州九隴山來尋找,我的門前有兩株很高的松樹。」這個比丘說完就作別而去。  悟達法師自從得到帝王們的崇敬,受到優厚的待遇,生活享受甚是優裕。後來左膝上忽然生起一個人面瘡,眉目口齒都齊全,給以食物,就能吞受,日夜相纏,痛苦不堪,遍召名醫,都無法施救。所謂「妙藥難醫冤孽病」、實可為悟達法師當日的寫照。  光陰如流水般過去,悟達法師患人面瘡不覺將近一年。有一天,他忽然想起那個患惡瘡的比丘臨別所囑咐的話,就向皇帝請假,到四川去尋那位比丘。到了彭州九隴山,天色己晚,東西尋找,果然見到一處地方有兩株高大的松樹,就急忙向前跑去。到了松樹下,看見前面是一座崇樓廣殿,金碧輝煌的屋宇,那個曾患惡瘡的比丘,已立在門前相候。大家別後相逢,甚是高興,那個比丘迎接悟達法師入內休息,問候途中辛苦,並吩咐備辦晚餐,等到進水洗塵,飯後略作清談,悟達法師就以左膝所患怪瘡相告,那個比丘回答說:「你不必憂慮,我們這裡有一個山岩,岩下有一泓泉水,不論患什麼瘡,只要用這泉水來洗一下,痛苦立刻除去。今晚你且休息,明天早晨我陪你去洗吧。」  第二天早晨,有一童子來到悟達法師的宿處,說是師父在靜坐,特叫他來導引法師到泉水那面去洗瘡。到了岩下,悟達法師正想掬泉水來洗瘡,可是這個瘡忽作人語,大聲呼喚: 「不要洗,我有重要的話對你說。」悟達法師怔住了,就停止掬水,那瘡接著說:「你讀過很多的書,可曾讀到西漢書袁盎殺晁錯的故事嗎?」悟達法師回答說:「很早以前讀過的。」瘡又作人言說:「你原來就是袁盎,而我是晁錯啊;當日我因你的一句話被腰斬在東市。這事完全是冤枉的。你害得我這樣苦,因此我累次想報仇,可是你十代為高僧,戒行精嚴,我雖想下手,總是沒有機會可乘。去年因你受到皇帝過分寵愛,起了貪著享受的心,使你清德有了損害,因此我才能乘機來危害你。現在蒙迦諾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救拔我超升,使我解脫,從今以後,就不再對你尋怨報仇了。」悟達法師聽後,身毛直竪,掬水洗瘡,痛徹骨髓,氣絕倒地,過了許多時候方蘇醒過來。這時左膝的瘡已經不見,連瘡疤也找不到。悟達法師深切體會到因果法則的嚴重,種了善惡因,必然要結善惡果。同時也明白了這個比丘一定是菩薩混跡人間,隨機點化,不是凡夫所能測知。當他返身想再去瞻禮,可是跑到先前的地方,寺院已沒有了,只有那兩株高大的松樹矗立著。他回到京城,想到眾生惡業受報的可怕,就編寫「三昧水懺」三卷,使大家有懺悔業障的方便,一方面也藉此來報答菩薩點化的恩。他還發願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寺以留記念。此寺定名為十方寺。悟達法師從這以後修持淨業更加勇猛精進,一心求生西方,超出三界,在他七十三歲時預知時至,召弟子慧燈,告訴他在火化以後,骨灰和麵粉調成食料,半飼水族,半饗鳥獸,來濟拔水陸眾生,吩咐畢,面西右脅而逝。這就是「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