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佛教故事 | 燃燈古佛的前世今生

佛教故事 | 燃燈古佛的前世今生 問:師父,聽說農歷八月二十二是燃燈古佛聖誕,為什麼叫燃燈?又為啥是古佛呢? 答:之所以叫燃燈古佛,是因為他出生時周身光明如燈。 佛教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佛。 謂過去佛為迦葉佛等過去七佛,燃燈佛是過去世諸佛之一,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佛,今天,讓我們瞭解一下燃燈古佛的前世今生。

別怒,會變醜

別怒,會變醜 嗔恨,是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產生的一種排斥、厭惡。嗔恨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責;中到憤怒、謾罵;大到殺心、毀滅心。有嗔恨心的人,會有什麼後果呢? 他的一切安樂都會被摧毀無余,並常處於「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的狀態中。 《本師傳》也講過:生嗔心的人,臉一剎那就變得非常醜陋,縱然外表裝飾了最好的飾物,也顯不出絲毫莊嚴; 即使臥於最舒適的寶床上,也睡不安寧,輾轉反側如處荊棘之中…… 經常有嗔恚情緒的人,大都會產生高血壓、心臟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我們修道一定要結緣、不要結冤,這是什麼道理?

我們修道一定要結緣、不要結冤,這是什麼道理?(宣化上人) 我今天要對你們大家講,我說:其他的道場都怕人跑了,我這個道場是怕人來,正相反。因為來一個人,我就要費了很多的精神來教化這個人。 那麼說你為什麼要教化人?我教化的是有緣人。沒有緣的人,我沒有法子教化;不單我沒有法子教化,沒有緣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也沒有法子教化和佛沒有緣的人。所以,和佛沒有緣的人,就要佛的弟子去教化。 在佛住世的時候,有一次到一個國家去結夏安居。什麼叫「結夏安居」呢?就是在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這個期間,比丘、比丘尼──出家人不走路,住到什麼地方,就在那兒住,周圍不走出一百步去,就在那兒住,這叫「結夏安居」。 為什麼不走路呢?因為地上很多蟲子、很多眾生,怕比丘走路,無意中把眾生就給踩死了,所以要「安居」。 佛要到一個國家去安居,這個國家的人不歡迎佛在那兒安居。佛就派目連尊者先到那個地方去,這個國家的人一見了目連尊者,就歡迎了,說:「啊!你可來了!」叩頭頂禮來歡迎這位尊者。 有人就問佛說:「佛到這個地方,這地方人反而不歡迎,佛的徒弟到這兒來,這些人怎麼又歡迎?」佛說:「你不知道,這些人以前在無量劫以前,他們都是一幫蜂子,這幫蜂子在山上住。 有斬柴的一對父子,這個父親一見到這幫蜂子,就把眉頭皺起來:『快離牠遠一點!不要見這蜂子!這不得了!』怕牠咬著。 這個兒子就發願說:『爸爸!不要怕!我發願──雖然他是蜂子,等我將來若成佛的時候,我若證果得道,我要先度這一幫蜂子!』 今天,目連就是發願要度蜂子的這個兒子,我就是當初這個父親。所以他對我沒有緣,對徒弟有緣。」有這種的關係。 所以說,所度的就是有緣人──佛度有緣人。那麼佛都度有緣人,何況我是佛的弟子呢!當然也要度有緣人。有緣的人他來了,我趕他也不走;沒有緣的人,我留他,他也不待久。 偏偏有的或者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我打怕了,一見到法師,他就嚇得戰戰兢兢,就要望影而逃,所以這都是有一種的因緣。 那麼你們誰和我有緣,我就打他一頓香板,他也不走;沒有緣的人,我就天天給他叩幾個頭,他也要跑的。所以就講有緣、沒有緣的問題。 再者,我在這兒弘揚佛法,我不怕人跑,為什麼說「不怕人跑,怕人來」呢?我也不怕人來。 剛才說「怕人來」,我只不過費一點精神,那麼人來了,我也不怕;跑了,我也不怕。來了和沒有來是一樣的,跑了和沒有跑是一樣的。 因為什麼呢?這個法界都是我的,他跑再遠也跑不出法界去。他若能跑出這個法界,那更好了!沒有到法界外邊,沒有跑,好像孫悟空一個筋斗打十萬八千里,還在佛的手掌裡邊。 所以打來打去,還是在這地方;所以跑來跑去還是在這地方。好像某某,以前也來了又跑,跑了又來。現在不知道怎麼是有膠水沾上了,沾得跑不動了。 所以我常對你們講:你們各位願意到其他哪個道場去,我都歡迎;其他道場到我這兒來的,我就不太歡迎。 因為什麼呢?我以前沒有對你們講:我這個道場不怕人跑,就怕人來。誰願意往遠的跑,跑得愈遠愈好。誰若想進來,這個時候要詳細調查一下,查一查他是不是能用功修行。 為什麼呢?不要把我們本有的人給影響了,又懶惰起來,所以這是要特別注意的。我們這是「不怕走,就怕來」。但是「怕來」,時時就有人來。 為什麼「有人來」?也就因為「怕有人來」,所以他來。「不怕走」,還很少人走,到這兒來,他就不走了。為什麼呢?就因為「不怕」的關係。為什麼「沒有人走」?「不怕有人走」,所以就沒有人走。 因此,你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要怕!心放大了,把你的身也放大了。你好像那個象,這麼大一個小象,一放,放得很大一個象。 我們現在把這個「心」、「身」、「意」,都把它放大了。為什麼不怕人家走?為什麼又怕人家來?怕人家來,也不是真怕,不過要小心一點,不能那麼大意。 因為我們佛教是一個法界性的,你跑也跑不出法界去,你來也沒有到法界裡邊來。跑也沒有跑法界外面去,這個法界是無大、無小、無內外的。 一粒微塵也是個法界,你盡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也都是法界。所以以法界為性,就沒有一個「來」,也沒有一個「去」──不來不去。 你說這是個什麼境界?所以我們以法界為心,以法界為體,以法界為我們的住處。所以來也是來而不來,去也是去而不去,這種境界你們體驗一下,是個什麼滋味? 講到這個緣,我們修道,一定要結緣不結冤,和所有的人都要對人好,甚至於心裡邊都不要想別人的不好,要想人的好。 你若想人家不好,這有一個「不好」的念,對方對你也就沒有好感。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修道期間,不要生一種妒嫉心,不要生一種障礙心,不要怕人比自己好。 怕人比自己好,結果自己就會不如人,就會沒有人那麼好。你若不怕人比自己好,你自己要勇猛精進,向前用功修行,那才能有所成就。 你對人好,人對你也好,我們大家一天比一天好,做好的朋友。你對人不好,人對你也不好,一天比一天就有一種怨恨。怨恨,就沒有緣;對人好,就有緣。 比如這個法師,本來他道德很高超,但是就沒有人緣。他講的道理非常妙,沒有人聽,沒有人相信。這為什麼呢?就是沒有種下這好緣,沒有結下這個緣,所以他法緣就不盛。 有的法師講經講得很不好,好像我似的,連個字都不認識,結果很多不懂話的人,就聽不懂也要聽,這都是有緣的關係。若沒有緣,請他到這兒來聽,他聽兩句半,三句都等不了,就跑了。有緣的,在這聽完了,還不願意走。 好像某某昨天晚間說:「走的時候非常困難,不知道怎麼樣走法!」這就是因為和佛教有大因緣,他種下這個緣了,很深很深的,到我們這個道場裡邊,他就覺得像到家一樣,到自己家了,就不願意跑了。 我們修行——要結緣,要把你那個慈悲心發大了,要發大菩提心,發大慈悲心和一切眾生結緣。 佛為什麼有那麼多徒弟?就因為他和這一切眾生結緣結的,生生世世他都願意幫助眾生來修行、來成佛,所以一切眾生就對他那麼樣恭敬、供養、禮拜,就因為結下那麼多的緣。 轉載貼文

懺悔三昧,每天念三遍,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

懺悔三昧,每天念三遍,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 懺悔三昧,源於華嚴宗,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方法。 以此法,可以在瞬間具足一切懺悔功德,具足無量劫中善根福德,把一切相關的業障和因緣懺悔淨盡,可謂殊勝法寶。對於那些今天懺悔,明天依然犯錯,修行進進退退的佛子,如久旱甘雨一般,尤為珍貴難得。 懺悔三昧: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傷害過的(因緣)眾生。或因身,口,意的造作,所招感的諸多不順和苦難,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我都願意接受(業果法則) ,並慚愧的懺悔。

世間人許許多多的病都是貪吃得來的(淨空法師)

世間人許許多多的病都是貪吃得來的(淨空法師) 貪吃,這是一切眾生的通病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俗話常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都是口業。五欲裡面,財色名食睡,世間人哪一個不貪吃?這是大病,世間人許許多多的病都是貪吃得來的,所以飲食衛生要特別留意。尤其是現前這個時代,什麼樣的怪病、病菌到處都有,不小心就傳染了,傳染的時候你不曉得,病發作的時候來不及了,沒救了,所以飲食樣樣要小心。 實實在在說,飲食挑口味,誰知道味道?舌頭。舌頭就三寸,為了這個三寸的舌頭,一天到晚忙來忙去,實在不值得!不管是怎麼樣的美食,到喉嚨下面就沒有味道了,為了三寸舌,人們費多少精神、費多少心血,甚至於殺害多少眾生,為誰造的業?為這三寸舌頭造業。這不值得,實在不值得! 飲食不能沒有,我們要靠飲食來維持身命,來養這個身體,可是古人又說“病從口入”,由此可知,飲食要講求營養、要講求衛生、要講求適量,但是可不能貪吃。暴飲暴食,這個對自己講是不自愛。你貪吃,吃得太多,超過分量,你的腸胃消化系統負荷不了,那就容易得病,那問題就嚴重!

農曆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聖誕】

農曆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聖誕】 文殊師利梵名Manjusri,漢譯有文殊師利、曼殊師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於祂在所有菩薩中,是輔佐釋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語,後詣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為左脅侍。在所有大菩薩中,祂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事實上,祂在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以外,對釋尊也有教悔之誼。 #其無與倫匹的智慧,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稱祂為「三世佛母」-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覺母妙吉祥」的尊號。 #文殊是一切如來之智慧,#又名智慧佛,與普賢菩薩成對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 文殊師利譯為「妙吉祥」藏名姜巴樣。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卷。 #修習文殊法,#能開發俱生智,#堅固記憶,令得聰明,了知諸法真實義,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 文殊菩薩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其外形為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之智慧,修習文殊般若法門,可增長福德、智慧,令得聰慧,可了知諸法真實意。文殊菩薩十種無上大願,願你我他依怙修習。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