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西方三聖佛跟三寶佛有什麼不同呢? 如題..三聖佛跟三寶佛有何不同?有什麼差異呢?

西方三聖佛跟三寶佛有什麼不同呢? 如題..三聖佛跟三寶佛有何不同?有什麼差異呢? (一)三寶佛:伽藍中有三寶殿,殿中供奉三寶尊佛: 中間者、即娑婆世界之教主,釋迦牟尼佛,是為教化眾生之佛。 右邊者、即琉璃世界之教主,藥師琉璃佛,是為救度病傷諸苦之佛。 左邊者、即極樂世界之教主,阿彌陀佛,是為接引眾生往生蓮邦之佛。 三寶尊佛,關係眾生之切身利害,故寺院中設三寶殿,供眾生祈求禮敬,可以說是頗具親和力與加持力最富精神安撫之處;基於三者,各具莊嚴功德,普利群命故。 因此,可以滿足眾生祈求禮敬之實際效益,於生之明了,於病之加護,於死之往生,三者圓融無礙。也就是說: 了生,釋迦如來之教化。 病傷,藥師如來之加護。 脫死,彌陀如來之接引。 故稱之為眾生所求者、三寶尊佛。 (二)西方三聖:一般於彌陀殿供奉西方三聖。正面是阿彌陀佛,悲智二德全備。阿彌陀佛的左方供奉觀世音菩薩,主悲門;右方是大勢至菩薩,主智門。 西方三聖是目前民間普遍供奉的佛像,這種情形與時下念佛風氣鼎盛有關,由於佛教界的學佛者大都為認為念佛是最簡易的行修法門,藉著念阿彌陀佛聖號而儲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期望臨終之際,能得西方三聖手執蓮台前來接引,而往生西方淨土,花開見佛;離開娑婆世界這個苦多於樂的世界,在日方淨土這片純樂的世界裡繼續修行辦道。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教主,而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是補處菩薩,協助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裡教化眾生,幫助西方極樂世界裡教化眾生,幫助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走向成佛之道。 (三)華嚴三聖:位於華藏殿供奉華嚴三聖,正面本尊為毗盧遮那佛,理智完備;右侍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騎乘為象),主理門;左侍文殊菩薩(文殊菩薩騎乘為獅),主智門。所以,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為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華藏殿的建立,象徵著學佛行者追求華藏世界理事圓融的修養。華藏世界,依於華嚴宗的華嚴法界思想,於苦難的娑婆世界中修養,而完具理與事圓融的世界;所以,可以說,華嚴法界思想就是一種圓融無礙的思想。 (四)四大天王:位於天王殿的正面,供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背後並設有手捧寶杵,現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天王殿的左右兩邊則分塑四大天王像。彌勒菩薩、四大天王及韋馱菩薩都處於天道的環境裡:彌勒菩薩是兜率天彌勒內院的主人;四大天王,有東方持國天王---能令眾生善根增長;南方增長天王能令眾生善根增長;西方廣目天王---能以淨天眼常觀護眾生;北方多聞天王,能賜福德並知聞四方。 韋馱菩薩向以天將軍身偕同伽藍菩薩(世人皆知的關公)共同護教衛法---韋馱菩薩護衛教法,維護出家眾的法身;伽藍菩薩護衛寺院淨地,維護出家眾的色身。凡有寺院,必定供奉韋馱菩薩為護法神。其塑像所表現的方式有兩種:一為雙手合十,將寶杵橫於兩臂腕之間,兩足平立(這種塑像多面向著叢林內院,表示恭敬向佛之意);一為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足略向前立之像。(這種塑像多面向著叢林外院,威武注視著出入行人,悍衛教法,不容冒瀆)

爸媽我們永遠愛您們

爸媽我們永遠愛您們 寧靜的夏日午後,1座宅院內的長椅上,並肩坐著1對母子。 風華正茂的兒子正在看報,垂暮之年的母親,靜靜地坐在旁邊。 忽然1隻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裡。 母親喃喃地問了1句:那是什麼? 兒子聞聲抬頭,望瞭望草叢隨口答道:1隻麻雀…說完繼續低頭看報。 母親點點頭若有所思,看著麻雀在草叢中,顫動著枝葉又問了聲:那是什麼? 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我剛才告訴過您了,媽媽…是隻麻雀。 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看下去。 麻雀飛起…落在不遠的草地上,母親的視線也隨之起落。 望著地上的麻雀,母親好奇地又問:那是什麼? 兒子不耐煩了…合上報紙對母親說道:1隻麻雀,媽媽…1隻麻雀! 接著用手指著麻雀,1字1句大聲拼讀:摸…啊…麻!七…躍…雀! 然後轉過身…負氣地盯著母親。 老人並不看兒子,仍舊不緊不慢地轉向麻雀,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那是什麼? 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他揮動手臂比劃著,憤怒地衝母親大嚷: 您到底要幹什麼?我已經說了這麼多遍了! 那是1隻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母親一言不發地起身,兒子不解地問:您要去哪? 母親抬手示意,他不用跟來,徑自走回屋內。 麻雀飛走了…兒子沮喪地扔掉報紙獨自嘆氣。 過了一會兒母親回來了,手中多了1個小本子。 他坐下來…翻到某頁遞給兒子,點指著其中一段說道:念! 兒子照著念起來:今天…我和剛滿3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裡。 1隻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21遍…“那是什麼”? 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1隻麻雀。 他每問1次…我都擁抱他一下。 1遍又1遍,一點也不覺得煩,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 老人的眼角漸漸露出了笑紋,彷彿又看到往昔的一幕。 兒子讀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強忍淚水張開手臂摟緊母親,深吻著她的面頰! 原來母親…不是患有老年癡呆症。 只是看到麻雀回憶起往昔,母子間的親密故意反複的提問。 日記本中…那位可愛的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 不再追著媽媽問:那是什麼? 卻只是低頭自顧看報,對於身邊的母親不再關懷,往日的溫馨已成追憶! 眼前的他…僅僅被母親問了4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煩。 這是1個…令人反思的故事! 不足5分鐘,卻濃縮了1個沉重的話題: (假如愛有長度…) 兒女對父母的愛,比起父母對兒女來說,相差幾許? 21與4之間的差距,不是數字而是難以言說的愛。 是兒女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的虧欠,那裡面蘊含著太多牽掛。 從小到大從生到死,伴隨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始終如一。 父母深摯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毫無保留毫無怨言。 因為不求回報…才更加難以還清。 (如果父母老了…) 不要責難他們…大小便失禁弄髒了衣褲,他們也曾因此為你擦屎端尿。 不要責怪他們…彎腰駝背腳步遲緩,他們也曾扶著你,直起腰桿蹣跚學步。 不要嫌棄他們…把飯菜與口水流在衣服上,他們也因此為你餵過飯。 不要嫌煩他們…言語嘮叨含混不清,因為你曾經的牙牙學語嘰嘰喳喳,他們卻當動聽的歌來聽。 不管爸媽在幹嘛… 都為自己的爸媽看一下! 願自己的…爸媽健康長壽。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爸媽…您們一定要健康! 爸媽…我們永遠愛您們! 看到的人…請告訴爸媽,我們永遠愛您們! 千般苦萬般苦,為了兒女苦多年。 不捨吃不捨穿,風風雨雨多艱難。 苦和累說不完,一生坎坷多心酸。 兒和女放心間,奔波勞苦病痛纏。 孩子成人把家建,父母年老步蹣跚。 腰弓背駝難行走,鼻涕眼淚擦不完。 都說養兒為防老,百行孝字應為先。 兒女圍前又圍後,看似孝順忙床前。 老來伴老來伴,老了有伴多笑顏。 若有一人先離去,剩下那人多孤單。 久病床前無孝子,伺候久了都嫌煩。 父母付出多少愛,兒女回報能幾年。 抓屎抓尿你嫌髒,怎不想想你當年。 一生為你苦和累,如今無力延殘喘。 只嘆命運多坎坷,老了難活在幾年。 都把家庭事業顧,父母病痛誰人管。 不用現在裝為難,只把老人撇一邊。 不孝到頭終有報,早晚輪到你眼前。 (文章:網路)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項事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項事 文:智諭法師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大家講一講,回家以後你們好注意到。 第一項,回去以後要精進念佛。在家裡修的那種精進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進不一樣。這裡七天打七是勇猛精進,回去以後,當以平常心為精進,每天規定自己念多少萬聲佛號,一定要把它念完。念佛的時間,念佛的數目,必須有增無減。總而言之,要度量自已的時間,自己的能力,不可以一曝十寒,不可像隔日的精進。 隔日就是擺架子,熱起來的時候,八個電風扇吹,還是發燒;冷起來的時候,蓋著八條棉被還發抖。有人念佛也是這樣,高興的時候,恨不得一天念十萬聲;要是不高興了,半年十個月不念一聲佛。這種精進沒有用。所以要以平常心為精進。回去以後,不要忘記念佛,要精進念佛。 第二項,大家要知道隨緣修。在此地是坐著修,站著修,回去以後應該隨緣而修。坐著也念佛,站著也念佛,走著也念佛;忙的時候念佛,閒著也念佛,站著也念佛,走著也念佛;忙的時候念佛,閒的時候也念佛;樂的時候不忘記念佛,苦的時候也不忘記念佛。就這樣隨緣而修。

如何才能獲得福報?簡單有效的方式是這個!

如何才能獲得福報?簡單有效的方式是這個! 很多人努力了一世,卻平庸一生,相反很多人年紀輕輕成就很大,除去個人自身努力程度之外,這與我們的福報有很大關係。 如何才能獲得福報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布施!同樣是布施,方式方法的不同,感得的果報大小迥異,到底該如何如法布施呢? 1 有智之人五種施 佛在《優婆塞戒經》中講到有智之人的五種施: 一、至心施 我們一定要以至誠之心來布施,這樣感得的果報是最大的,如果布施之心不清凈,則果報不圓滿。 過去有個貧女,她將自己僅有的兩文錢供養給寺廟,結果方丈親自出來為她迴向。後來因緣巧合,這位女子成了王妃,當她帶著很多錢再次來寺廟供養時,方丈只讓徒弟為其迴向。她很奇怪,就問老和尚為何如此?老和尚說:你布施兩文錢是至誠心供養你的全部財產,因此我親自為你迴向。 今天你富貴了,雖然帶來的財物很多,實則九牛一毛,用心並不至誠,故而我徒弟為你迴向足矣。」 所以,布施重在用心! 二、自手施 不自手施的人,將來的福報也會經他人之手才能輾轉獲得。 比如:雖有財富,必須經家人、合伙人同意才可使用。既然誠心布施,如果沒有不容易克服的障礙,最好親自去做。 親手布施的同時,若還能配合善語、愛語,這樣不僅自身能獲得殊勝的果報,還能在對方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 三、信心施 對布施的因果具足信心,這樣感得的果報及一切眾生都會愛念我們。 有些人勉強布施,也僅僅出於所謂的善心,而不相信因果,則不能感得被人愛念的果報。 四、時節施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布施,將來所感得的果報會在自己最需要幫助時也能得到幫助。 有一年有個地方發生糧荒,有一位穿著乾淨的人到張姓人家去討飯。男主人感覺此人不像乞丐,不願意布施,但是女主人發善心給了他一個饅頭。 幾年以後,這家人遇到困難,正在危難之時,有個人出手相助,那人正是當年張姓女主人救助的那個人。 五、如法求物施 布施之物必須是如法獲得,這樣感得的果報不會被水、火損壞,盜賊搶奪。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獲得財富後又被坑騙、被非法侵佔、被水火等損壞而失去。 這都是因為布施物非如法取得的果報,包括此生跟宿世。 2 現實生活如法施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現在收入太少了,等工資漲點再布施吧。」或者「生活壓力太大了,等我以後有賺大錢了,才有餘力布施。」 持有這樣觀點和態度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捉襟見肘,很難有大福報。 其實越是不富裕,越應該盡己所能地去布施以積累福報。布施關鍵看發心,而不在於所施財物的多少。 布施要用心。佛在《法句譬喻經》中言,施有四種: 「一者施多得福報少,二者施少得福報多,三者施多得福報多,四者施少得福報少。」 正常來說,我們能夠理解的是多施多得,少施少得,不施不得。因何還有「施多得福少」、「施少得福多」的呢? 佛陀解釋道「以殺生祭祀,飲酒歌舞破損財寶」的,這種布施再多,所獲亦少;如果以恭敬慈悲之心布施真修道人,此修道人獲施得精進修學,此種布施,雖少福報亦大;如果有世間賢者,好心舍財建寺造塔,供養三寶,此福如五河入大海,福流世世不斷,是為布施多得福亦多;如果以慳貪、惡意兩種愚痴之心作布施,所感得果就是少福無福。 布施的過程也是調心的過程,因此一定要盡量避免帶著分別心、輕慢心甚至噁心去布施。不管乞求人是有德還是無德,我們都不要輕慢。對於有德之人,生敬愛心;對於無德之人,生悲憫心。有些人雖然布施了,但是會說一些不善語。比如「以後不要再來乞討了」或者「多虧我心善,你才能有東西吃」等。但凡開口乞要的,都是生活遇到難處了,我們在布施的時候不能輕賤他們,盡量以殷重心去濟其乏困。 布施是對治貪慾最好的法門,我們不僅自己要如法的布施,還要盡量為他人宣說如法布施的功德與方法。 布施幫助我們放下對財富積累的執著,從而輕鬆快樂; 布施幫助我們看到財富虛幻的本質,從而身心自在; 布施幫助我們培養利他之心,為建立、增長菩提心奠定基礎。當我們在給予的時候,得到的永遠比付出的多。 福報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給予。用佛法說福報就是從福田中誕生的,「福田」一詞,在傳統文化中就是指德,在物理學中就是指能量。福田的意思就是像田地一樣會生長出福報,比如,財富就是從福田中生出來的。 3 佛法談到了生命中有三大福田 第一大福田:報恩福田。 父母就是我們的大福田,如果我們沒有福田,就好像農民想收穫蘋果卻沒有田地一樣。 所以一定要有田,田的意思就是生長萬物,地的意思就是承載萬物。我們這顆心又叫心田,也叫心地。因此看一個人有沒有福,就要看他對父母孝不孝順。 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就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如果我們把生命的源頭堵住了,就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不是有沒有福德的問題,而是整個生命都將沒有。 沒有父母一切都會消失,但是我們往往把我們的根忘記了。 就像沒有根的樹會長得很空洞,根扎得深的樹會長得很茂盛。我們有了根才會有福報,根越深福報才會越多。 所以,我們要常常意念自己的父母,當發工資、發獎金、生意紅火的時候,我們要第一個想到父母。 第二大福田:功德福田。 功德指的是聖賢,我們要禮敬一切聖賢,學習他們的一切規律、真理和智慧,這樣做就會產生一種功德。 當我們跟功德大的人連接之後,功德就會傳遞過來。就像高壓線一樣,當我們搭一根線連接過去的時候,如果它有一萬伏的電壓,傳過來就是一萬伏電壓。 佛、法、僧,還有聖賢大德,就像是發電站。所以,我們要多去供養、連接。 所謂的供養不是傳統的供養——給錢給物,當然這樣也沒錯,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他們的思想傳播和發揚,這才是最好的供養。 第三大福田:慈悲福田。 慈悲福田又叫做貧窮福田,我們要升起慈悲心,去幫助那些貧困苦難的人。 我們要去幫助那些貧窮的人,貧窮狹義的說就是吃不起飯,缺衣少食。 要學會經常為窮人買單,買什麼單呢?就是給窮人付醫藥費、付車費、付飯錢,或者路遇乞丐、拾荒者直接給他們錢。所以福是修出來的,福不是享出來的。 轉載貼文

【 為了一次地震,冥界準備了整整五十年 !! 】

【 為了一次地震,冥界準備了整整五十年 !! 】 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牛樹梅先生擔任寧遠府知府,為官清廉勤慎,政績顯赫,民眾一致稱頌。忽然有一天發生了大地震,全城房屋倒塌,死傷人數無算,府衙也損毀多處。先生的兒子不幸遇難,他自己的腿腳也受傷了,行走很不方便。 他感到很憤懣,就寫了一篇疏文來質問府城隍爺,大意是指責城隍爺享受萬民香火,卻不加以保護。全城這麼大,難道都是惡人嗎?就連自身為官,也是問心無愧,而兒子竟然死了,自己也受了傷。 到了夜裡,先生夢見城隍爺請他前去,按照賓主之禮坐下,對他說:先生以文字相指責,理直氣壯,可惜不能明了鬼神之道,所以請君前來一談,以解釋猜疑誹謗。凡是浩劫之成,都是由於眾人積孽所導致的,絕非偶然。此次地震災難,冥冥之中已經進行了五十年的調查、記錄,凡是不應遭受災禍的,都已移到別處,如果是近期造下新的罪孽的,又將其移過來,即便是臨時也會有出入變化,絕不會漫不加察,置人民生命於不顧。 先生說:既然如此,難道全城中竟然沒有一個好人?我和我兒子也要遭到罪譴嗎? 城隍爺說:還有三戶人家,確實難以在短期內遷走,現在都安然無恙。一家是某街的節婦,三世孀居,撫養一個小孫子;一家是某郎中,生平不賣假藥,有請他看病的,即使是深夜下雨、道路泥濘,也即刻前去,盡心療治;一家是賣油糍的老婦人和她的小孫子,全都沒有遇難。 先生回去查訪就能找到,不會欺騙於你。先生的兒子前生孽重,是無法逃免的。就連先生本來也在劫數之內,但因居官廉慎,所以得以從寬,只是傷了腿腳。總之,神天賞罰,慎之又慎,決不偏私。既無無妄之災,亦無倖免之理。 先生辭謝,並致以歉意。醒後到處查訪,果然找到了節婦和郎中,都是全家安然無恙,只不過因房屋矮小,被兩側的房屋遮擋住,所以沒有發現。只有賣油糍的老婦人,經過多次查找,才在房屋椽子支撐形成的角落裡發現。 向她詢問,說平時在這裡做生意,凡是遇到老弱殘疾的,即使錢不夠也賣給他們,偶爾也會施捨,不要一文錢。 在地震前一兩天,買油糍的人忽然增多起來,供不應求,於是帶著她的小孫子夜裡做油糍以備出售。地震發生后,祖孫二人被蓋在倒塌的房屋下三天,就用油糍充饑,因為壓力太大自己無法出去,沒想到現在得以重見天日。 . 有人說人的禍福由善惡感召,並不是由鬼神決定的。其實,天道承負是宇宙法則,然而的確有鬼神在鑒察善惡、執行賞罰,冥冥中的因果、天律是逃避不了的。 通過懺悔罪孽、積德行善可以轉變承負報應、消災免難,像故事中的節婦、郎中和賣油糍的老婦人,茫茫大劫中,獨能倖免於難,這是他們德善的福報,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現實當中,也有眾多或戒殺放生、學道修行,或忠孝節義、樂善好施的善男信女,陰差陽錯避開了地震、水火、車禍、空難等各類災禍事故。這個世界看似雜亂而隨機,實則環環相扣,天道承負不爽毫髮。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世人若欲平安吉祥,惟有心存敬畏、深信承負因果、改過遷善、戒殺放生、吃素、濟人利物、積德累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是根本正途,切不可等閑視之。 轉載貼文

問:佛教徒應不應尊敬神?(媽祖、關帝、仙公等)

問:佛教徒應不應尊敬神?(媽祖、關帝、仙公等)(詹養) 答:眾生平等,皆是過去眷屬,未來諸佛,當該一律恭敬,此常不輕菩薩之行也。但恭敬與信奉,大有區別,萬不可混為一談。如對本國元首,自應披膽瀝肝,擁護奉事;對他國元首,但盡合禮之肅敬而已。明乎此,佛徒於佛神之間,各有分寸矣。 雪廬老人李炳南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怎樣念佛(摘錄歧路指歸)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