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佛教四觀教你遇事不生氣! 濟群法師

佛教四觀教你遇事不生氣! 濟群法師 不隨嗔心跑 當我們面對逆境或受到傷害時,應以智慧觀照自己的心,而不是隨著嗔心跑。 遇到事情時要勤修以下四觀,可選擇其中之一觀即可: 一觀:世上沒有一個壞人、惡人、敵人,所謂的惡人是因為其錯誤的認識和習氣導致了錯誤的行為,我們應該予以理解。 二觀:人生如夢,在此夢中我們不應沉湎快樂,不應執著痛苦,夢中我、人、快樂、痛苦等等一切皆為虛幻,當一覺醒來時,無可尋覓。正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三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佛,未來還是佛,不增不減。惹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妄念,我若起嗔心,則是對他的妄念發脾氣,以我之妄念糾纏他之妄念,如此愚昧可笑罷了。 因為自己執著我相、人相,所以才做此愚昧之事。若無我,他惹誰了?若無他,誰惹我了?我之妄念若消,他之妄念亦亡。 四觀:此惡人即是以前的我,在無量劫的時間內,我做過和他一樣無恥的人、和他一樣愚昧的人,和他一樣凶狠的人。 其時縱是惡人,我也希望別人理解我,愛護我,關心我。我能理解眼前的此惡人,即是理解前世的我,我若能理解前世的我,我也應當理解眼前的惡人,雖然我不贊同他,甚至反對他,但我應當理解他、愛護他,關心他。 嗔恨心重,說明這個人的業障習氣很重,很容易生嗔恚心,看人不順眼,看事也不順眼,這是他的業障。 但是對真正修行人來說,他是善知識,為什麼?沒有這些人天天來找麻煩,天天來罵你、侮辱你、欺負你,你的忍辱波羅蜜到哪裡修? 所以遇到這些人,我們一切承受,合掌恭敬,接受教訓,一句話也不回。他說完了,謝謝他,阿彌陀佛! 他每一次罵,你都是這個態度,久而久之,他會覺悟,他會感動。絕對不可以對罵,對罵就沒完沒了。他一個人罵,罵累了就不罵了。 他在那裡罵,我在這裡念阿彌陀佛,讓他罵,這是消自己的業障。他替我消業障,我應當感謝,我念阿彌陀佛回向給他。 如果別人贊歎你,也不要生歡喜心,這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維你,要想到我哪有這個德行讓人贊歎,要生慚愧心。 生氣,在佛教中稱為“嗔恨心”。通常,是對我們不願聽見、看見的人或事的反應。尤其是“自我”受到傷害後,我們往往條件反射般地現起這一煩惱。 阻止這種情緒的發生,主要是從平時開始預防。其關鍵,在於淡化自我,並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同時,積極修習愛心、慈悲心,以此化解並消除嗔恨。 很多時候,事情剛發生時我們並沒有那麼生氣。但因為不懂得及時制止,使之在心中不斷蔓延、壯大。 事實上,這個嗔心正是我們自己培養起來的。所以,當我們面對逆境或受到傷害時,應以智慧觀照自己的心,而不是隨著嗔心跑。那樣的話,嗔心就會像星星之火般,順著風勢燃燒起來。 轉載

休妻棄妻遭報應,糟糠之妻不可棄!

休妻棄妻遭報應,糟糠之妻不可棄!   傳統文化說:“糟糠之妻不下堂”、“一日夫妻百日恩”。古人認為:休妻棄妻會遭到報應。   清朝寧波有個葛觀察,他讀書的時候,每次去學塾經過路邊一座廟,都要作個揖再走。廟裡的神靈就托夢給廟祝,說:“葛狀元每回經過這裡都要給我作揖,我這小神受不起,只好慌忙起身回避,實在受不了這折騰。你一定要為我在門口建一堵屏障。”廟祝在鄉裡奔走籌劃,將要聚眾興工,又夢到廟裡的神靈說:“不用了,葛書生幫人寫休書,上天已經把他的科舉功名削掉了。”原來鄉裡有人想拋棄他的妻子,就出一兩銀子托葛書生幫他寫休書。葛書生心想:我不寫,他也會找別人寫,一樣救不了他的原配;反而傷了我跟他之間的感情,結下怨恨;還不如順水推舟送個人情、賺一兩銀子。葛書生就糊裡糊塗寫了,等到聽廟祝這麼一說,才汗流浃背,後悔莫及。葛書生就找到那個要休妻的人,苦口婆心竭力挽回他們夫婦的婚姻。後來葛書生中了舉人但沒有中進士,仕途做到監司就到頭了。   清朝某公,是先輩名人,家庭本來是名門望族,他孩提時就與富翁家訂下親事。他父親慷慨好施,把積蓄都施捨空了,臨終時家徒四壁,只把陰德留給某公。某公非常貧困,考上秀才後,東求西借才籌到一筆錢把媳婦娶進門。富翁卻嫌女婿太窮,偷偷反悔,用一個婢女把小姐掉包。那位婢女倒也端莊溫婉,某公不知道她是替身。後來某公前往岳丈人家,鄉裡無賴們不懷好意,群起嘲弄他,叫他婢女的女婿,某公非常憤怒,要無賴們閉嘴賠禮,卻遭到無賴們的嘲笑奚落。某公回家偷偷問妻子,妻子據實相告,某公才如夢初醒。之前,某公曾夢中到一處地方,朱欄碧瓦,完全不是人間景象,有幾位女郎在一起繡一件錦袍。某公問她們,她們說:“這是新科狀元穿的衣服。”某公仔細一看,錦袍襟袖間用紅筆寫了兩個字,正是自己姓名。某公醒後歡喜不已,頗為自負。如今某公知道自己竟然娶了一個賤婢,丟人現眼,非常氣恨,暗想他年我富貴之後,一定重娶名門閨秀揚眉吐氣。一天晚上,某公又夢到之前的地方,刺繡女郎卻態度冷漠,不予理睬,再看襟袖間的字,模糊不清,就要消失了。某公大吃一驚,急忙問為什麼。女郎隨口說:“這小子剛剛萌生了棄妻一念,上帝命令狀元換別人做了。”某公猛然驚醒,深深後悔不已,從此與妻子和諧恩愛,發誓白頭偕老。幾年後某公中了狀元,擔任了京城要職。   現代人傳統道德觀念淡漠,對婚姻隨隨便便,把古人說成是被“封建禮教束縛”。如今大陸社會上二奶、婚外情司空見慣,足見大陸人的道德已經淪落到何等程度。其實,一時感情沖動代替不了理智和倫理,人破壞婚姻導致的煩惱未必比維系婚姻的煩惱少。而且人在無知中隨波逐流、為所欲為,卻不知這會給自己削減陰德、帶來報應。婚姻是終生大事,今生婚姻是前世因緣注定,婚姻是在天地神靈面前訂下的契約,是不能想離就離,想不忠就不忠的。   (據清·梁恭辰《北東園筆錄初編》)

西方極樂世界和東方淨琉璃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和東方淨琉璃世界,都是屬於娑婆世界之外的他方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東方和西方淨土,都是純粹學佛修行的淨土。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莊嚴,在《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上說:「彼佛土純一清淨,無諸欲染,亦無女人及三惡趣苦惱之聲。以淨琉璃而為其地,城闕宮殿及廊宇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這些都是天上淨土的高度淨化,也是東方淨土有與西方淨土相同之處,而西方淨土進而被讚嘆為諸佛淨土之王。 因為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呈現與其他佛名殊異的意趣,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其涵義圓滿彰顯佛無量的果德。其根本特性是超勝一切佛,西方淨土從這個特性出發,所發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用了五劫的時間,吸取二百一十億國土的優點所結成的宏願,攝極樂國內眾生,也攝國外凡夫和菩薩。阿彌陀佛同時以名號和淨土,攝受各種根機的眾生,乃至五逆十惡的造惡眾生,能至心懺悔,稱念阿彌陀佛,也得以往生。往生者的根機不同,都歸入一佛乘,必至一生補處,定成正覺。所以,極樂世界的往生法門最完備,最豐富,修法最簡易,往生的要求也最低,攝機最廣。而且,西方淨土超勝其他穢土,也比其他淨土更為美好,所以是「佛國淨土」的主要代表。 阿彌陀又發了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七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因此,彌陀名號和彌陀功德國土之善,「十方諸佛同讚」,並共同護持對法界深具影響的淨土法門。所以,《藥師經》中提到:「若有四眾……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八大菩薩即是: (1) 觀世音菩薩 從娑婆世界修菩薩行,往生極樂世界,西方三聖之一,是阿彌陀佛的上首弟子。菩薩像天冠上有一化佛像,如善導大師言:「天冠化佛高千里,念報慈恩常頂戴」,所頂戴者正是阿彌陀佛。而菩薩「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即送彌陀國」,帶一切眾生歸淨土故鄉,是菩薩大慈大悲,遊歷十方佛國,觀世間音,尋聲救苦,解火、水、風、刀、鬼、囚、賊七難,離貪、瞋、癡三毒,應男、女二求的目的。 (2)大勢至菩薩 從初發心一直修到一生補處菩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常常在阿彌陀佛左右,隨意到十方佛國,身上每一個毛孔所放出來的紫金色光,就等於見到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令離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得無上力;頭上的寶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臺,每一寶臺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舉足行路,十方世界都會震動。震動之處,生出五百億寶華。每一朵寶華,就像極樂世界一樣的莊嚴高顯。坐上寶蓮花座弘法利生,其國七寶地面,一時為之震動,然後逐漸擴展。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教化眾生,求生淨土。所以,被三寶弟子奉為虛空法界的淨宗初祖。 (3)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是妙,「師利」是德、吉祥。菩薩智慧深廣銳利,洞察紛繁世理,善於指引芸芸眾生,為諸佛成道之母,《放缽經》說:「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現生降生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隨侍釋尊左右,輔助釋尊弘法。《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開篇菩薩位中,文殊菩薩為上首。《文殊發願經》中文殊菩薩發願: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 (4)彌勒菩薩 「彌勒」意為慈愛,過去世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稱為慈氏。生於南天竺波羅奈國的婆羅門家。紹釋迦如來之佛位,為一生補處菩薩。先佛入滅,生於兜率天內院。彼經四千歲(即人中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彌勒菩薩在《無量壽經》中是當機眾之一,在經中,世尊殷勤付囑彌勒菩薩,與一切眾生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恭謹白佛言:「受佛重誨。不敢違失。」菩薩又與其他賢劫中將會成佛的九百九十五尊菩薩皆來聽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無量壽經》,所以這些菩薩成佛後,皆必廣弘淨土。 (5)藥王菩薩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載,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在一個懸勝幡世界中,琉璃光照佛涅槃後的像法時代,有一位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之無上清淨平等大慧。時眾中有星宿光長者,聽到大乘如來之無上清淨平等大慧,生歡喜心,以雪山之良藥,供養日藏比丘及眾僧,並發願以此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迴向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佛妙慧,大眾讚嘆星宿光長者為「藥王」,後即為藥王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佛對彌勒菩薩說:「藥王菩薩未來成佛,號淨眼如來。」 (6)藥上菩薩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載,過去懸勝幡世界中,琉璃光照佛涅槃後的像法時代,星宿光長者以雪山之良藥,供養日藏比丘及眾僧並發願;長者的弟弟電光明居士也跟著持諸良藥,供養日藏比丘及諸僧眾,也發大菩提心,願得成佛,並回向服用者得上氣力,亦聞上妙大乘法藥,大眾讚嘆星宿光長者為「藥上」。後即為藥上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佛對彌勒菩薩說:「藥上菩薩將於未來世成佛,號淨藏如來。」另外,《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敘述,妙莊嚴王深受淨眼(藥王菩薩)和淨藏(藥上菩薩)兩兒子感化,得佛法益。後跟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出家修道成佛。 (7)無盡意菩薩 又名無盡慧菩薩、無量意菩薩。舍利弗尊者問無盡意菩薩:「誰字仁者為無盡意?」無盡意菩薩言:「舍利弗,一切諸法因緣果報名無盡意。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不可盡故。」菩薩因觀一切事相之因緣果報無盡,也就是世界無邊塵繞繞,眾生無盡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不忍在無盡世界活動的無盡眾生,被煩惱驅使,飄墮業海,沉淪輪迴,眾苦逼迫,永無解脫之期,發心無盡:上求無盡諸佛功德,下度無盡眾生,放下無底愛河,成就無上佛道,普使無盡世界,化為無邊佛土。 (8)寶曇華菩薩 所謂的「曇花一現」,就是曇花開在半夜,盛開兩、三個小時後,就慢慢枯萎,所以看到曇花的機會是非常寶貴的。《無量壽經》中,佛說:「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羣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這一生得人身,又聞到一生永超六道輪迴的淨土法門,有信有慧,知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寶貴機會,遇到很不容易,惜此真實大利,抓住決定不放過,任何因緣都不能阻擋,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以點滴珍貴因行之寶曇華,莊嚴無上圓滿果德之佛菩提。 轉載貼文

梁武帝與寶誌公禪師故事 -三世因果 ?前世今生.

梁武帝與寶誌公禪師故事 -三世因果 ?前世今生. 昔日一寺院主持僧2人分東西兩房,東法堂前一蚯蚓早晚聽經,天訓最靈,每至五更時分便鳴,主持僧叫徒弟起來。早課時刻極定無失,西房主持僧見東法堂師兄準時起床,罵其貪睡徒弟,西房有一小沙彌問東法堂說,他們也是貪睡,只因蚯蚓每至五更時分便鳴,西房徒弟暗恨蚯蚓,一日其徒弟趁東房不在,便用一鍋熱湯倒入穴中,蚯蚓被燙死,蚯蚓蒙東房法師超度後,得人身出世為樵夫(前世蚯蚓),每日賣柴為生。   西房徒弟犯殺戒,福氣消盡,墜落出世為猴(前世小沙彌)。其靈性最精,好供佛(沙彌種子在)。樵夫也行善好供佛,(蚯蚓聽法善根在)。   樵夫每日登山砍柴,一日看一破廟,見破廟三尊佛像頭頂破瓦,樵夫見佛像雨淋,買三大笠遮遮佛像。猴子也每日持花供佛,看瓶中有花拔去。插自己花。樵夫見覺奇怪,躲在廟門邊偷看,知一猴子大喝一聲,尾隨猴入洞中,將洞口用大石頭塞住,其猴不能出,遂在洞內餓死。此二人前世因果(樵夫前世蚯蚓~被沙彌燙死穴中、今世猴子(沙彌)被樵夫堵石困洞中餓死、還前世命債,一報還一報。   後來樵夫壽盡,用笠遮佛像有功德。去梁國出世姓蕭名衍,後來梁武帝。其猴去魏國出世為侯名景,官拜將軍領兵圍困臺城。希后拜雲公和尚開堂說法華經,皇后請梁武帝寶誌公來聽開示,雲公飲酒食肉,誌公曰:「恐爾後來遂作之猶如無作之。」雲公福盡出世為花牛,誌公告訴梁武帝,若不信可叫三聲雲公花牛,花牛四腳跪地,兩眼流淚。誌公曰「爾前日登堂說法,爾自言過食之猶如無食,今日墜落作花牛,牛聞此言後自觸犁而死。   有一日梁武帝問誌公弟,子何時成道。誌公用手對咽喉直指,武帝不解其意。誌公對武帝,爾在此榮華富貴,移居山林,方可成道。武帝依此言,遷去臺城修行。誌公知武帝該受果報,拜別君王而去。一日侯景反叛,帶兵圍臺城,梁武帝飲食全,無臨危退道心。誌公駕雲中高聲言,此正是教汝還三世因果。不可退道心,武帝欣然餓死。身坐蓮臺登空而去。   樵夫(前世蚯蚓)~被沙彌燙死穴中,今世猴子(沙彌),被樵夫堵石困洞中餓死,還前世命債,一報還一報。   (前世猴子(沙彌),被樵夫(蚯蚓) ~被樵夫堵石困洞中餓死。今世樵夫(蚯蚓)第三世成梁武帝,猴子(沙彌)成侯景大將軍,圍困武帝於臺城餓死,還前世堵猴子於洞中之一報。 《印光大師文鈔》故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師智,則得現前。是知眾生心性,與佛同儔。特因執著,莫能受用,可不哀哉。以故如來種種說法,令其了知從前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之非,則常樂我淨之真身,寂照圓融之真心,自可全體顯現矣。』 「鎮海李太夫人然燈照海記」『一切眾生,具有佛性常光,舉凡明暗通塞遠近,悉皆徹照無遺,固不假日月燈明,方能有見也。無奈眾生迷昧本性,背覺合塵,致此佛性常光,變作煩惱無明。不但暗塞遠處不能見,即近在目前,若無日月燈光,雖泰山亦不能見,況其他乎? 由是輪迴生死苦海,如盲無導,了無出期,可不哀哉。大覺世尊愍之,為說種種契理契機之法,使其返妄歸真,背塵合覺,以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 又恐根基稍劣,現生未能斷盡煩惑,再一出世,復成迷昧。遂開一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淨土法門,無論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願念佛名號者,則決定往生,萬不漏一。實為如來普度眾生之無上第一妙法,猶如乘大火輪,于大海中,普拯沉溺,同登彼岸,有緣遇者,幸何如之。』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孝養父母是不是對父母衣食樣樣都照顧到,這就能算孝了嗎?沒有。諸位要曉得,孝養父母是從學佛開始,一直到你成佛都不能離開。 為什麼?要把孝養講得圓圓滿滿,成佛才能做到。因為不僅是供養衣食住行,要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心,叫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才叫孝!這個孝還不究竟,學了佛的人知道,一定要勸父母念佛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他真的往生了,這才算是孝。假如父母還在六道裡搞輪迴,那叫盡什麼孝?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學佛,在家裡就要做一個好榜樣,叫一家人看到你都歡喜,你勸他念佛,他才肯相信。 節錄自《金剛經講義節要》第7集淨空老法師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背誦《金剛經》,貴在堅持,任他世事紛擾】

【背誦《金剛經》,貴在堅持,任他世事紛擾】《金剛經》,是佛陀實修實證的金剛語,“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如果把《金剛經》也背誦下來,那你的身體就成了佛塔,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花香而散其處!——何等殊勝!經文5100餘字,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要背誦,全在於有心無心。有心走,即使再長的路,也只是當下一步那么遠。背誦《金剛經》的方法也有很多,條條道路通羅馬,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貴在堅持。背誦《金剛經》要多長時間?很多初學者都關注這個問題,但我要講老實話,這個問題誰都不好說。有些同修比較快,只用了10天,有些是50來天便背誦了,有些卻比較慢。想當初,我也是讀了將近800遍,才發心背誦《金剛經》,真正發心了,背誦就並不難,好像只用了幾天。有一位同修師兄,用了一年半,讀了2600多遍《金剛經》,是我的三倍那么多,才背誦下來,看起來好像很笨的樣子,但這位師兄很受益。為什麼呢?她小本生意經營,一年損失了一百萬元,也能夠做到不為心動,更沒有跺腳跳樓。最近她說,在修習《金剛經》與生意損失之間選擇,仍然會選擇前者。一般而言,背誦《金剛經》是快是慢,與自己發心的大小、業障的深淺、用功付出的多少、恭敬心的有無、年齡的大小、有無祈請師父加持等因素有關,如果年齡大,記憶力不是很好的話,當念無常迅速,是日已過,如少水魚,那就更要下點功夫;如果是年輕人,也要珍惜時光為好,先熟悉經文,再一點一點地背誦。總之,要尋找自己薄弱的地方多補課,多下功夫。佛陀講過:“修習我的法,只有兩種人不能成功,一種是從未開始,一種是半途而廢。”修持當中難免有俗事纏繞,一些同修背誦《金剛經》也因此有頭無尾,難以為繼,見多了之後,我就喜歡建議從第十六品的開頭幾句金剛語著手。經文是這樣的:“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的理解是:世界每天都在變化,一切都是那么無常,種種猝不及防的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如果在第一瞬間能夠想起第十六品的這些金剛語,就容易自律,從而淡定應對不為煩惱境界所轉,包括歡喜接受一切病痛或者所有違緣,始終堅持讀經背誦!事後一看,那又是重罪輕受,化解了一場劫難,唯有感恩!因此,我建議在第十六品首先突破,撐破天也就是花上一個星期,便可以背誦下來;然後,從第一品開始,一點一點地如法炮製,積小勝為大勝,積累成就感,背誦就充滿了希望、樂趣與動力。背誦大乘佛經,可以清淨業障,即使有些人把背經看作是難事,天下難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一切成就者的秘密,就在於“堅持”!如果在背誦當中遇到一些違緣,堅持不下去了,這個時候,最好是多多祈請師父三寶加持。一切都是修行。一旦發心背誦《金剛經》了,就不要去管他是用了幾天幾月,能夠把《金剛經》背誦下來,今生就沒有白來!另外,讀誦《金剛經》可以養靜氣,可以培育堅韌的品格,如此做個不折不扣的金剛弟子,最容易獲得《金剛經》的加持。作為起步階段的初學者,最好是“快誦多誦”,最好是“一門深入、老實修行。”為什麼呢?既避免掉入法法太多的泥潭,又能夠快速清淨業障,快速成長,繞過背誦這座山,那又是另一番光明景象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