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修行的核心是什麼?念佛到底要怎麼念?

修行的核心是什麼?念佛到底要怎麼念?濟群法師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也不是修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只是指導我們怎樣改善生命,但真正的實踐要靠自己。而實踐又離不開正見指導,這就需要從調整觀念開始。不同的觀念,會形成不同的心態,產生不同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又會使相關心態得到長養,兩者是相互增上的。如果我們不是以正確的發心念佛,即使念得再多,和修行還是了不相干,因為發心之初就已決定這一行為的屬性。所以,修行核心就是培養正念,這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我們有什麼樣的心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念佛同樣如此。我們需要知道念佛的重要性,並懂得以正確發心和有效方法去念。具備這幾個條件,才能念得相應,念得有力。在保質的前提下,還要保量。 前面說過,修行的原理就在於擺脫錯誤,重復正確。這種重復,需要千百次、千萬次地進行,使正念力量不斷鞏固。如果質量雖好卻沒有數量的保證,正念也無法形成規模,無法成為對抗妄念的主力。那麼,最終主導我們生命的,依然還是妄念還不是正念。佛法是佛陀為我們提供的智慧觀念,指導我們對未來作出正確抉擇。我們要痛苦還是快樂?要輪回還是解脫?如果沿著固有串習繼續,結果必然就是輪回。如果要將生命導向解脫,則要建立和解脫相應的心態。不論修任何一個法門,都離不開基本的認知,都需要認識到生命無常,認識到輪回是苦,認識到三寶的無量功德,從而生起信心。這些正念,直接關係到佛法在我們生命中究竟能產生多少影響。 轉載

心好什麼都好

心好什麼都好 淨空法師: 『忽見』,「表感應神速」,這感應太快,立刻就現前。「頂禮未畢,即眼見極樂教主,並耳聞十方如來讚歎彌陀」。這個太快了,為什麼?至誠恭敬,三業清淨就是至誠,佛立刻就現身。「《會疏》云:蓋夫土無定相,淨穢因心」。《會疏》這句話很重要,什麼是淨土?什麼是穢土?相由心現,三業清淨當然現淨土,心不清淨你見不到淨土,是淨是染在你自己心。下面這句,「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這講天人大家在一起吃飯,共同一個餐具,我們今天講盤子、碟子、碗,菜都放在一起,每個人吃的味道不一樣。為什麼味道不一樣?「隨其福德,飯色有異」,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每天在外面托缽,他吃的是什麼東西?什麼味道?無論什麼飯菜,到他口裡面都變成上味。為什麼?因為他心轉了!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乞丐在外面討了一點飯,碰到釋迦牟尼佛,供佛有福,他拿什麼東西?拿他討的這點菜飯去供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當時就吃了。那個飯,別人去聞聞餿了、壞了,釋迦牟尼佛入口的是上味,菩提妙味。乞丐吃的是很難吃的,福報不一樣,乞丐怎麼能跟釋迦牟尼佛比?所以說境隨心轉,就這麼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想樣樣都好,你要心好,心好什麼都好;心不好,好的東西到你那都變成不好,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四四集)2011/8/17 檔名:02-039-0544

當你真明白了因果,自然就不會抱怨了! 聖嚴法師

當你真明白了因果,自然就不會抱怨了! 聖嚴法師   生活中,誰都有過抱怨的時候,無論是自怨自憐,還是抱怨他人,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都被稱之為惡語,是嗔心所致。 很多人不知道,愛抱怨的人,是在消耗自身的福報。 如何消除抱怨心理? 越抱怨的人,內心會越來越陰暗,會壞事不斷,與好事無緣,也就是常說的運氣不好。 有些人遭遇事業或生活不順就會抱怨同事、家庭,甚至是國家、社會,唯獨不抱怨自己。 那如何消除抱怨呢? 我們要多說感恩的話,要學會隨喜,用隨喜的心去取代嗔心、嫉妒心。 有人說:道理我也懂,但就是看不慣這人。他沒我努力,各方面也不如我,憑什麼擁有這些不該得到的東西? 每個性格的背後都有因果,每個缺點的背後都是苦難。我們沒有慈悲心,面對別人的苦難,我們沒有產生悲心,都是嗔心。 例如:在一個公司,大家在一起,某個人可能能力方面差一點,毛病多一點,我們就不願意包容他,還排斥他、討厭他,這難道不是嗔心所致嗎? 你可能不知道,或許他家庭很貧困,可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夠,本來就活得夠苦了,何必再去傷害他?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更應該給予他更多的愛和關懷呢? 一切都是因果 別人今天之所以能擁有的,都是他過去造的善業; 你沒有得到,是你過去沒有造這個業。 你今天得到了,也不用得意,那是你過去造的善業; 你想以後一直遇到善緣,那麼你現在還應該做更多的善業。 去嫉妒別人,未來肯定不會好;去隨喜別人,隨喜功德,那麼這份功德你也有,你也造了一份善業,你的未來也會更好。 佛門認為,隨喜別人,就是造善業,積累福報。 讓我們一起減少抱怨,多種善業吧! 轉載貼文

學佛人要有一顆佛菩薩的慈悲心

學佛人要有一顆佛菩薩的慈悲心 洛桑陀美仁波切   學佛之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   六道中一切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就是眼前的一個小蟲子,也曾無數次的做過我們的父母親。常常憶念眾生對我們的恩德,就可以培養慈悲心,減少嗔恨心。   學佛人要有一顆佛菩薩的慈悲心,時時散播喜悅,給他人歡喜,給他人鼓勵,給他人希望。因為讓眾生歡喜,佛菩薩就歡喜,這樣,自己才會幸福快樂。   慈悲乃萬善之根本,眾德之伏藏,修行人要修有仁慈的境界,對罪惡之人慎發脾氣,不嗔不怒,生憐憫其愚痴之心,保持心恆常慈和,這樣才會很快成熟自己的善果。

【因讚歎佛的功德,法師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因讚歎佛的功德,法師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你經常讚揚別人嗎?你是否覺得讚揚和鼓勵是自己進步不可缺少的動力?對佛的讚頌不僅可以使大眾堅定修行的信心,對自己也有不可思議的利益!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輸迦王。雖然國王並沒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對佛法不但具有相當的信心,而且發心非常廣大。所以在一天當中,建造了八萬座佛塔。國王不僅僅是建塔,每天還虔誠供養許多位法師,並恭請法師開示說法,如此日復一日,從未停止過。 有一天,國王和往常一樣地供養法師們,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法師,神情自若地坐在國王的身邊,準備升座說法。突然間,國王發現,從這位年少法師的口中,散發出一陣陣沁心的清香,心中深感疑惑,心想:“這位法師口中一定含了什麼特別的東西?是不是想利用這香氣來蠱惑我的人民?”於是請法師開口,仔細瞧了好一會兒,法師口裡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國王仍不相信地再請法師漱口,但是他口中的香氣依然不減。 國王忍不住就向法師詢問,法師回答:“大王!在迦葉佛的時代,我是一位善於說法的比丘,常向大眾讚歎宣說迦葉佛無量的清淨功德,並且使人們明了種種深妙佛法的真理和無邊的修習方法。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生生世世口中都有妙香散發出來,而且這香氣遠超過一般世間花草的香味,人們只要聞到了這個香氣,都會心生喜悅。” 國王聽了以後,歡喜有加地說:“原來讚佛及說法的功德果報是那麼地殊勝無比啊!”年少法師接著又說:“這還只是現前看得到'花'報,讚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果'報,更是不可思,不可議,請大王仔細聆聽: 一、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因心及願力),就可以得到廣大好名聲的果報。 二、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心生歡喜,就可以得到世世相貌端正的果報。 三、為眾生講說滅罪生福的方法,使眾生能有安樂的心靈棲所,就可以得到心中時時感到快樂歡喜的果報。 四、讚歎佛的功德,來調伏一切眾生的煩惱,就可以感得時時受人恭敬的果報。 五、顯揚說法時有如明燈一般,照亮眾生的心燈,使眾生契悟佛法,就可以得到威德如日光一般明耀人心的果報。 六、用種種方法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心生歡悅,就可以得到受人敬愛的果報。 七、運用種種巧妙的言語,來讚歎佛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可以得到無盡無礙辯才的果報。 八、讚歎佛不可思議的妙法,使一切眾生不再有任何過咎,就可以得到深妙清淨大智慧的果報。 九、讚歎佛的功德,使人們煩惱越來越淡薄,就可以得到斷除無明,垢穢滅盡的果報。 十、因為使自己及他人的煩惱盡消,而證得涅槃的境界。譬如天降大雨,不僅可以熄滅大火,連灰燼也不再有餘熱。” 國王聽了法師如此詳細地闡述讚歎佛的殊勝功德後,心開意解,歡欣踴躍地對年少法師說:“有大福德的人們,都善能讚歎佛的功德。” 文:網路 ~轉載

請不要預支煩惱

請不要預支煩惱 飛機正在白雲之上翱翔。機艙內,空姐微笑著給乘客送食品。中年人細細地品嚐美食,而鄰座的年輕人卻愁眉苦臉地望著窗外的天空。 中年人頗為好奇,熱情地問:“小伙子,怎麼不吃點?這伙食標準不低,味道也不錯。” 年輕人慢慢地扭過頭,不無尷尬地說:“謝謝,您慢用,我沒胃口。” 中年人仍熱情地搭訕:“年紀輕輕的怎麼會沒胃口?是不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啦?” 面對中年人熱心的詢問,年輕人有些無奈: “遇到點麻煩事,心情不太好,但願不會破壞了您的好胃口。” 中年人非但不生氣,反倒更熱心了:“如果不介意,說來聽聽,興許我還能給你排憂解難。” 年輕人看了看表,還有一個多小時才能到目的地,聊就聊聊吧。   年輕人說:“昨夜接到女朋友電話,說有急事要和我談談。問她有什麼事,女朋友表示見了面再說。” 中年人聽後笑了:“這有什麼犯愁的呀?見了面不就全清楚了嗎?” 年輕人說:“她可從來沒這麼和我說過話。要麼是出了什麼大事,要么就是有什麼變故,也許是想和我分手,電話裡不便談。” 中年人笑出聲:“你小小年紀,想法可不少。也許沒那麼複雜,是你想得太多。 年輕人嘆道:“我昨天整個晚上都沒合眼,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唉,你是沒身臨其境,哪能體會我此刻的心情。你要是遇到麻煩,就不會這樣開心啦。” 中年人依然在笑:“你怎麼知道我沒遇到麻煩事?也許你的判斷不夠準確。”說著,中年人拿出一份合同,“我是去廣州打官司的,我們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麻煩,還不知能否勝訴。” 年輕人疑惑地問:“您好像一點不著急。” 中年人回答:“說一點不急是假,可急又有什麼用呢?到了之後再說,誰也不知道對方會耍什麼花樣。可能我們會贏,也可能一敗塗地。” 年輕人不禁有點佩服起眼前這位儒雅的紳士來。一晃幾十分鐘過去,到達了目的地廣州,中年人臨別給了年輕人一張名片,表示有時間可以聯繫。 幾天后,年輕人按照名片上的號碼給中年人去了個電話:“謝謝您,張董事長!如您所料,沒有任何麻煩。我女朋友只想見見我,才出此下策。您的官司打得怎麼樣?”   張董事長笑聲爽朗:“和你一樣,沒什麼大麻煩。對方已撤訴,我們和平解決。小伙子,我沒說錯吧,很多事情面對了再說,提前犯愁無濟於事。” 年輕人由衷地佩服這位樂觀豁達的董事長。 有句成語“自尋煩惱”,無非是在告誡人們:許多煩心和憂愁都是自己給自己綁的繩索,是對自己心力的無端耗費,無異於自己設置虛擬的精神陷阱。只要好好把握現在,什麼事情都可能出現轉機。所以,在人生的儲蓄卡上,請不要預支煩惱!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