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柔軟語】用歡喜心來布施

【柔軟語】用歡喜心來布施 如果什麼都沒有,也可以用歡喜心來布施,或說一句讚歎的話,用言語來布施。 譬如,人家做了一樁壞事,你原本可以罵他,但你不罵他,只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但願他以後不要再做壞事,用心的力量、口的力量,多多少少也可以影響這個人。心有誠,物有感,頑石也能點頭,何況是人?因此,只要誠心祈求、祈禱,希望他不再做壞事,或用柔軟語來勸導、感化他,那也很好,也是布施。 如果人家做了好事,我們就應該讚歎他,雖然只是一點點好事,但是,也應該加以讚歎。人都是希望受到鼓勵、讚歎的,而不希望被指責、謾罵。所以,不論是財布施或言語布施,布施如果得當,我們的社會就會非常和諧,非常祥和、幸福。人人布施自己而成就他人,我們的社會還有什麼不理想、不滿意的事呢? ◇ 摘自:聖嚴法師《福慧自在:金剛經生活》

淨界法師開示 -人不能讓生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

淨界法師開示 -人不能讓生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 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易經〉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說 : “禍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樂的一面,也有它災難的一面,這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的,而這兩個東西是經常存在的。禍中有福,福中有禍,所以福報不能享盡,〈易經〉意思就是這樣的。 就是說一個人會痛苦,基本上的因素就是 : 我們對人生有一種錯誤的期待,我們總希望人生應該要十全十美,我的身體應該要健康,外表要莊嚴,別人對我都非常的好,各種的人事因緣都風平浪靜。但是我們心中所期待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我們過去造的惡業,有善業,也有罪業;但是我們在得果報的時候,我們卻不喜歡罪業表現出來 !所以我們對生命產生錯誤的期待,這是一個痛苦的因素。 我以前剛出家的時候,我親近過幾位老和尚,其中讓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我的恩師,其中一位恩師上慧下天老和尚。我那個時候做老和尚的侍者,我住在他的隔壁。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天老法師的杯子有一點碰撞,還沒有破,但出現了裂縫,我想 : “ 唉喲 !這個地方危險啊!”我就跟老法師說 : “ 我現在換一個新的杯子給您。”老法師說 :...

兩月相照為朋 兩手互助為友

兩月相照為朋 兩手互助為友 蔡禮旭老師: 我們看到「交友」,首先會想到自己的小孩,最希望他交到好朋友,甚至於能跟古人、聖賢交朋友,這是當父母的人最高興的事情。孩子懂得交良師益友是結果,父母自己本身交良師益友,是影響孩子的原因。 從經典、從很多格言當中,都可以體會到朋友的重要性,朋友對自己一生的影響。曾經有位長者跟我說,他年輕時有一群玩伴,俗稱「死黨」。他說那一群朋友,要不已經不在世間了,要不已經在監獄裡了,只剩他沒事,是因為他後來遇到老祖宗的經典,不然他的命運也很難不是這兩條路。所以人受環境、受朋友的影響非常大,「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對交友、對這些德行的認知愈正確,我們就會把它們擺在重要的位置,讓孩子從小就建立這些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群書治要.禮記》曰:「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君子之間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間交往,蜜如甜酒。為什麼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個淡字很有味道,淡沒有負擔,因為都是盡道義,不帶自私自利在裡面,沒有目的、所求。淡中有真味,淡中有真情,是道義之交。小人之交為什麼蜜如甜酒?因為他帶著目的。他要達成這個目的,什麼諂媚奉承、什麼好話都給你講。可是等目的達成了呢?見利就忘義了。所以「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而「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所以「君子淡以成」,君子之交雖然平淡,但是念念都是成就對方的心,所以正直。「小人甘以壞」,小人之交很容易敗壞,假如有利益衝突了,朋友馬上變敵人。這在歷史當中很多,這些人有共同的目標了,兩個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彼此衝突了,就互相攻擊。而以道義互相勸勉的,自始至終都是恭敬的態度,縱使最後不往來了,「絕交不出惡言」。 朋友相處五原則 君子交朋友輔助鞭策自己的修養、仁德,《論語》當中講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善友為依,大家共同的目標是成聖成賢,互相護念。所以朋友之間有哪些應該盡的義務? 第一,勸諫。所謂「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假如朋友有過失,我們沒有去勸,這樣就沒有盡到朋友的職責。但是勸諫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當朋友信任我們,就會比較認真去聽。那如何建立信任呢?當我們面對朋友的時候是真誠而不是客套,是常常看到他的需要,進而懂得去付出。當你對他的付出愈多,他能夠去感受到你的關懷,自然對你的信任就深,一有信任,勸諫的基礎就很堅固。所以我們要能處處留心去觀察到別人的需要。 第二,關懷。現在人與人相處人情比較淡薄,內心比較空虛。所以當我們主動去關懷別人,自然而然就會帶動人與人當中的互愛互敬。而交朋友不只要關懷他,還要關懷他的家人、他的親友,讓他的家人安心。 第三,讚嘆。「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孔子讚嘆晏子,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很會結交朋友,而且愈久愈尊重對方、恭敬對方,這個不容易。因為人與人相交往,一開始都是看對方的好,然而相處久了,他的好想不起來了,都看他不好。但未必這個朋友真比以前差。是我們對他有成見以後,看得不客觀,對他排斥的心就起來了。 第四,不言家醜。朋友跟我們是莫逆之交,什麼話都跟我們講,他家裡的這些私事,我們可不能去宣傳。他講出來他是心裡好受一點,我們再好好引導他、安慰他,我們把他的私事講出去了,那就傷了友誼了。 第五,通財之義。人生難免會有起起落落,所以當一個人處於低潮時,最需要的是我們及時的幫助。幫助錢財有一個塬則就是救急不救貧。什麼是急?他突然間遇到一個困厄,比方父母突然出狀況,需要一大筆錢,這時我們要懂得支持他。小時候看到父親在親友的孩子付不出學費時,父親都是二話不說拿錢支持,因為孩子的學習不能等,而且拿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回來。所以這些緊急狀況,我們要好好的支持。但假如是思想貧窮:好吃懶做、賭博,我們就要用智慧從他的思想慢慢引導,他才懂得如何改善生活。所以通財之義不只通錢財,還可以用我們的經驗、智慧,去協助他,讓他的能力提升。 「人伴賢良志氣高」,一個人身邊都是善人,都是君子、賢人,他一定也會很有志氣。所以我們為人父母長輩,每天給孩子講《德育課本》裡面的七百六十八個故事,孩子每天聽這些聖賢風範,他的志氣不斷提升,他覺得他的人生一定要跟大舜學習,跟這些聖賢學習。這都得要父母、長輩用心把這些風範引導給他們,乃至於我們自己對這些風範要能效法、能夠去學習,那孩子的感受就更深了。 http://nianjue.org/article/48/481308.html

自認為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總感覺生活很難、運氣很差?

自認為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總感覺生活很難、運氣很差? 超嵐法師 從因果的角度來談,這是我們俗世的煩惱習氣所導致,所以我們要明白因果的道理,深信因果,明白因果法則。從因上做出改變,也就是這一世,多行善事,清淨身語意,少造惡業。從世俗來講,大多數時候跟自己的這一段時間的心態有關係。首先我們要遠離負能量的東西,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東西。比如前陣子我也是偶然間刷到一篇文章,無論是文筆還是邏輯都講得非常好,無可挑剔,但內容都是和佛法相背離的,我就猛的一下回過神來關掉了,因為他會影響我的信仰。信根動搖,功德不生,這是很可怕的。在現實中也是這樣,你看那些負面的東西,比如一些不好的言論,不好的知見,在我們對很多事物都懵懵懂懂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影響,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面對事情,我們都不要急著去評判、跟風,不能一味的相信別人的話,哪怕他是權威人士。經驗都是要通過自己去觀察、體驗、去看得來的。很多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以某種心理或者某種形式,存放在我們心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忙著應付各種事情,工作、學業等這些事情帶來的壓力都很少被徹底處理掉,他們都潛藏在我們心裡,偷偷的發酵和惡化。突然有一天,當問題浮現時我們才開始質疑,「哎?生活為什麼這麼難?我運氣為什麼這麼差?」這就是根源。我們看到的那些負能量,它們都不會消失,而是熏習在我們的第八識中,待機緣成熟就會現行,困擾著我們,所以遠離這些很重要。 平時可以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不要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刷信息或者遊戲上,娛樂要適當。因為這些東西很難給自己持續的驚喜、快樂。久了你就會發現我們真正追求的並不是表面的目標,那些都是一種過渡的方法而已。我們真正追求的是需求得到滿足以後的那種感覺,緩解壓力,放鬆,好像有一股勁在心中的那種感覺。看書會給我們很多驚喜,而且每次收穫都不一樣,還可以提升自己。看佛經就更殊勝了。還有就是打開格局,有條件多出去走走看看,不要總是局限在一個地方,這樣思想會被周圍環境禁錮,要多開闊視野。用宏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會發現本來微不足道的我們還總是被微不足道的煩惱困擾。 煩惱總是突然來一段時間,又不知何時又突然散去,有時候我們認為永恆的事物,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變化著,快到我們的心都跟不上這些改變。無常的東西,是我們太想讓他有常了,失去了才總是難以接受。平時我們就要明白無常的道理。不要為自己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要對自己溫柔一點。要是對生活感到很難是因為和其他人相處,那我們也要改變自己,是自己太希望別人活成我們所認知的模樣了,不能用自己的道德觀念去約束別人,那是一種自私。別人指出我們的缺點,他們都是為我們挖掘寶藏的人。那些寶藏是我們都沒察覺到的缺點,只有瞭解他們,才能改正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做事情要努力去做,重要的是過程與經驗,結果的好壞,我們都要以平常心,欣然接受。平時我們也可以去佛菩薩面前懺悔、訴說,求佛菩薩的加持。多做一些好的事情、善的事情,心與法相應,這樣一定會有幫助。

三種便宜不佔,三種福氣不貪

三種便宜不佔,三種福氣不貪 解脫之路 《警世通言》裡寫道:“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做人,三種便宜不能佔,三種福氣不能貪。 (1)不佔三種便宜1、熟人的便宜熟人之間,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自己能夠解決的事情,盡量不要去佔熟人的便宜。與其迷信熟人好辦事,不如努力做到獨當一面。好的關係,是你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有來有往,關係才能長久。曾國藩曾說:“凡事不可佔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吾便宜,斷不肯吾佔人的便宜。 ”人情是開路利劍,也是自縛的繭。佔了熟人的便宜,過後總要付出代價。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也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無論在朋友面前,還是親人面前,都要保持最基本的教養。不麻煩別人,也不佔別人的便宜。 2、弱者的便宜《鬼穀子》:有言:“不與小人爭利”。小人的利,是蠅頭微利,是在風雨裡受凍,在泥地裡打滾掙來的。去菜場買菜的時候,沒必要為了幾毛錢去跟小攤小販討價還價。當你情願為了一點蔥薑蒜,跟人討價還價的時候,你的時間也就只值這點蔥薑蒜錢了。不佔窮苦弱者的便宜,既節省了彼此的時間,也提升了自己的格局。3、不明不白的便宜免費的,往往才是最貴的。老話說得好,貪小便宜吃大虧。因為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將要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菜根譚》中說:“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不去享受自己不應得的福氣,更不能整天妄想著不勞而獲。不是自己應得的東西,倘若不明不白地得到了,要么是上天給你的考驗,要么是別人設下的陷阱。每一種看似不需要付出的收穫,到頭來都要花費更昂貴的代價去償還。只要不去相信天上掉餡餅,就能避開地上絕大多數的陷阱。

睡覺時,把《心經》放在枕頭上方,惡夢、惡緣都可遣除!

睡覺時,把《心經》放在枕頭上方,惡夢、惡緣都可遣除! 《心經》的殊勝加持一些老修行、老出家人都知道,在遇到一些大的違緣,如地震、海嘯等等時,大家都要念《心經》。藏傳佛教中也有這樣的傳統,在出現一些違緣,特別是在每年藏歷的12月29日,大家通常都要念《心經回遮儀軌》(在《心經》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咒語和儀軌,其中《心經》佔了主要的成分),以祈願來年不要有任何邪魔外道的危害,所有的危害都依靠《心經》的空性威力而摧毀。 佛經中也有記載: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枕頭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可能有人會問:到底什麼是加持呢?所謂加持,就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無形的力量。 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非常多,比如藥有藥的加持,電有電的加持,任何東西都有一種力量和加持。同樣的道理,《心經》的加持有空性力量的加持,也有佛威德力的加持,還有真實諦的加持,再加上我們自己對《心經》信心力的加持等等。當自己具有信心,並聚合其他幾方面的因緣時,一定會遣除邪魔外道的損害。 諸位如果在以後的修行中遇到違緣、困難或痛苦時,應該心觀空性,專注於空性境界,然後念誦《心經》,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加持的確是不可思議的。 以前在學院自己的事業顯現一些違緣時,師父也經常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或觀音心咒「嗡嘛呢唄美吽」來遣除違緣。佛教歷來的很多高僧大德也都這樣。在漢地,也有很多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跡或感應篇,尤其是在古代,高僧大德們在遇到違緣時,祈禱觀世音菩薩而獲得救度的故事是屢見不鮮的,相信很多道友都看過不少這方面的書。甚至有些不信佛教的人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功德也是相當大的。(轉載)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