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一場大病讓蕅益大師徹底通身靠倒,含淚念佛!——淨界法師

一場大病讓蕅益大師徹底通身靠倒,含淚念佛!——淨界法師 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24歲出家,25歲開悟。他這個人善根很強、觀照力很強。他不但觀照力強,他修行的行動力也很強。 你看他經常閉關,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講過一句非常豪氣的話,他說:「旭出家時,宗乘自負,藐視教典,妄謂持名曲為中下。」 蕅益大師剛開始不是天台宗的學者,他是參禪的,「宗乘自負」。 參禪的人,他是觀照現前一念,所謂的「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他只是觀照當下這一念:你們這些學教的,還要依教起觀,這太麻煩了,這些都是如來禪。他不但是看不起修止觀的,也看不起念佛的,認為是中下根所修的。 他當初對整個一念不生即如如佛的法寶,充滿了自信,直到他四十幾歲的時候,他的自信產生了動搖。他四十幾歲生了一場大病,諸位看傳記就知道。在這個傳記上說,他這個病痛到什麼情況?

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

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別途」之分,淨土法門是屬於「別途」,也就是「二力法門」,與普通法門不一樣。修一般法門是「信解行證」,但淨土法門重在「信願行」。為什麼沒有「解」呢?因為這個法門除了佛以外,沒有第二人可以了解,不要說凡夫不明白,即使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也還不明白。 學人今天要略述修淨須知,也就是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分別是: 第一「二力相應」:修行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淨土「二力法門」,一是「佛力」,一是「自力」;自己要先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發願往生西方,再乘佛的願力加被,這樣二力相應,修行就容易成就。除了淨土宗以外,其他宗沒有這樣說的。 第二「正助雙修」: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便是明白告訴我們要「正助雙修」。正工夫是「善根」,即自己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福德」是助工夫,眾善奉行。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因緣具足,即能得生彼國(即「帶業往生」)。

轉載]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我認識一位化妝師。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的。 對於這生活在與我完全不同領域的人,我增添了幾分好奇,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問她:「你研究化妝這麼多年,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樣的問題,這位年華已逐漸老去的化妝師露出一個深深的微笑。她說:「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並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唇……」 沒想到,化妝的最高境界竟是無妝,竟是自然,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妝師看我聽得出神,繼續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多麼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妝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嘆地說。 「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裡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化妝師接著做了這樣的結論:「你們寫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妝師嗎?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這樣,你懂化妝了嗎?」 我為了這位女性化妝師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為我最初對化妝師的觀點感到慚愧。 告別了化妝師,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悟:在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麼,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轉載貼文

改變命運的黃金法則

改變命運的黃金法則 人來到世間,受到許多煩惱習氣障礙,使得日子過得不平靜、不幸福,這是甚麼原因呢? 首先,就是放不下(改不掉)「習氣」! 「習氣」會產生煩惱,把這個道理想明白就有智慧了!接著就要試著克制「它」產生作用。「念佛法門」是最好的持修法門,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譬如,貪小便宜的心又來了,就趕緊唸「阿彌陀佛」或「地藏菩薩」聖號,唸到內心平靜了,就是已經暫時克制住煩惱。但是「習氣」還會再生起,如果沒有徹底的改變這些「習氣」:易怒、嫉妒、傲慢、貪戀(好吃、好色、好玩)...會一波又一波的來襲! 其次,人之所以容易生病就是有煩惱、慾望作祟,產生胡思亂想、心念不平靜。一旦長期處於這種狀態自然抵抗能力也差;外來的事物容易影響情緒,進而產生四大不調。因此平常定課唸經、聽講經就很重要;就像保健操一樣,醫師都表示運動對身體有莫大的幫助,但要「持續不斷」就不容易;修行就是這樣,道理很簡單,做其實也不難,只要每天做一點,把想要去做其他休閒的事拿來改變自己的「體質」———也就是改變命運,從每天10分鐘開始,唸一段經(幾句也好),聽聽佛學問答增加常識(可從網路找視頻);大事都是積少成多。 當然,也需要一些改變命運讓自己幸福快樂的手段,以下這些「良方」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嘗試後的經驗總結,提供各位參考。 一、諸惡莫作: 1、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2、善念剛起,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惡念剛生,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3、不做違背良心和大眾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規範自己的行為,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改造自我命運的根本。 二、謙受益,滿招損: 《易經》上說:「上天對於驕傲自滿的萬事萬物,總是虧損他,以幫助謙虛的事物。」 山高處的水,總要往下流,以添補低陷的地方。鬼神對於驕傲自滿的人總要折損他,而庇護謙虛之人。人心也一樣,驕傲自滿者,必為人所憎恨,惟有謙虛之人,才受人敬重。 三、眾善奉行:修心向善,廣積福德命運自然會改變。 1、造命在過去,立命在人(在今生),本立而後道生。力行善事,廣積陰德,則人生就會逐漸向好的方面轉變了。 2、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4、堅持去做這十種善事,必有善報! (一)愛惜物命。 (二)與人為善。 (三)護持正法。 (四)勸人向善。 (五)救人危急。 (六)公益濟世。 (七)仁義誠信。 (八)成人之美。 (九)敬重尊長。 (十)懲惡揚善。 四、印經說法,有五種福,講經說法和印經送人,這種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種福報: (一)長壽: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長壽的果報; (二)大富: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去偷盜,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大富的果報; (三)端正: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心平氣和,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長相端莊的果報; (四)尊貴: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會信仰佛法,歸依三寶,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尊貴和有名望的果報; (五)聰明: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領悟力會增長,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得聰明的果報。 幫助自己擴大心量,福智雙修最好的方式如下: 1. 吃虧:「吃虧是福」。吃虧就是賺看不到的大便宜,經常吃虧,就能擴大心量。如果吃虧後又後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虧了。 2. 佈施:佈施對治吝嗇、貪心。慳貪的人心量不會大,多做佈施,多幫助人能擴大心量。佈施是一門大學問,一定要多學習,多佈施。 3. 轉念:有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裡面就會生煩惱。這時就要學會轉念。比如你的錢包丟了,馬上轉念:這肯定是我什麼時候偷拿別人東西或者佔別人便宜了,現在報應來了,由於我信佛了,就重罪輕受,否則說不定是丟更多的東西。比如別人罵你,馬上轉念:他罵我是幫我消業,我要感恩他,願他罵過後能解除我們之間的恩怨,發菩提心,求生淨土。你每轉一次念,你的心量就擴大一點。 4.放生:隨緣並有智慧地放生,不論多少。以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看著眾生從自己的手中回到差一點就生離死別的家,你的心會慢慢地融化,心量慢慢地就會擴大。 5. 突破:有時候你特別討厭某件事,根本無法接受,就要學會突破自己,狠下心來去做一次,在做後你就覺得,這個困難根本就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比如刷馬桶,有些人看一眼就噁心,更不用說去刷,甚至直接用手去掏了。這時就要突破心量了,狠下心來,就是用手摸到又能怎麼樣,能死嗎?這些東西不都是從人身上來的嗎!做過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這個並不算髒,真正髒的是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心。如果這個突破過來了,再去觀察其它的事情就不一樣了,因為你的心量擴大了。 6. 拜佛:佛就是智慧,就是覺悟,就是慈悲,就是大愛,用你剛強難化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頭顱,慢慢地彎下有點腎虛的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納佛陀的加持,你的心會變的柔軟無比,慈悲無比,你慢慢就能體會什麼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的心量就會慢慢地與佛一樣無量無邊。 7. 學習經典、開示:每天用心讀誦經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聽高僧大德的開示,接受他們的智慧;用行動向高僧大德學習,學習他們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你能堅持學著去做,就會發現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心量無邊。 8.孝敬父母:父母是你生命的給予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你。不孝父母的人,做什麼都不會成就。家庭就是一顆大樹,父母、祖宗就是樹根,澆水澆在正確的地方——樹根,這顆樹才能枝葉繁茂。再想一下,佛陀以大智慧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皆在遭受苦難,我們怎麼能夠忍心不管,我們要盡力讓我們的眾生父母覺悟,學習佛陀正法,才能離苦得樂。但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沒有智慧,只能是一心求生淨土,去極樂世界深造,有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眾生父母,一心求生淨土就是大菩提心。 每天做一點改變,日積月累就能成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轉載

拜懺做什麼

拜懺做什麼聖嚴法師   拜懺,又稱為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   凡夫的言語行動,如果加以深切仔細考察,可以說經常都在犯罪造業。凡夫的生死輪回,即是由於各自所造的‘業力’所牽引,如在過去世中不曾造下罪業,現在便不會再做凡夫,如果今生斷除了一切罪業,當下就是聖人的境界。   凡夫是很苦惱的,對於過去生中所帶來的罪業,無可奈何;對於今生已造的罪業,也無可奈何;從今以後要想不再繼續造罪,仍是毫無可能。因此,我們偉大的佛陀,即以大慈悲心,為凡夫眾生,說了一個懺悔罪業的法門。   前面所說的誦經,是讓我們對著佛法的鏡子來照,現在所說的懺悔,是教我們把自己的心放進佛法的水中去洗。拜懺的功用,即在於洗刷我們這顆染污著罪垢的心。   所以,對佛懺悔,並不是求佛赦罪,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作的罪業,下定決心,不再故意作惡。對他不起稱為懺,對己認錯稱為悔。佛菩薩是如此的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佛菩薩希望我們也成為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的聖人,而我們卻仍在自作自受的罪業中打滾,所以要懺悔。我們拜懺的作用,即是洗刷自己的罪業之心,好像是從沙裡淘金,漸漸地將沙淘去,就得著了黃金;我們向佛拜忏,漸漸地將罪垢懺除,就得著了清淨的解脫之心。

發願是為了享福嗎,讀讀這幅對聯

發願是為了享福嗎,讀讀這幅對聯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幅著名的楹聯,語出清末名將左宗棠,最先撰錄於陝西三原明都城隍廟大殿(有說出於清代儒將左宗棠,有說是榮毅仁父親榮德生為無錫榮家梅園撰寫的)。短短24字,濃縮了我國古賢「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學。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就是胸懷遠大抱負、只求中等緣分、過普通人生活;「向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則是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世、做事該留有餘地。 縱觀上、中、下,橫覽高、平、寬,居上時想到下,立高時尋找寬。所以無論在多麼錯綜複雜的矛盾面前,都能夠處變而不驚,遇險而不亂,既能創造一番事業,又能守住一番事業。 「發上等願」和「擇高處立」,就是要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 「結中等緣」和「就平處坐」,就是要腳踏實地積極穩妥。不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的過後,很可能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敗,思因緩得。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充分的準備,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和「向寬處行」,就是要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時留有餘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這也正如諸葛亮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佛家言: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立身處世要義有三:其理當其高,理高方立宗旨,法身當明;其心地當平,心平則世界國土皆平;其行當寬深,非寬深無以為正道之基石。 「轉載文章」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