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如瑞法師 有一對親兄弟從小關係很好,各自成家後也經常往來,但近來卻因為父母去世留下的財產給予兄弟不均,而發生了爭吵。哥哥嫌父母偏心,給弟弟的多;弟弟說是父母給的,心安理得。 事後哥哥到我這裡來訴說委屈,我對哥哥說:「父母這樣做,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也許覺得你年齡大,成家早,工作已穩定;弟弟才成家,工作也不穩定等原因吧。再者,要相信因果,每個人的福報都是修來的,爭不來,也搶不來。古人有言:父母過世,長兄如父。和弟弟和好如初吧!」 借此,和大家分享《法句經》裡的一個故事。 佛陀在世的時候,印度王捨城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有錢人,名叫喬帝卡。喬帝卡住在高廣的華廈里,大廈有七道牆,每扇門都由強悍的衛兵守護著。很多人都以參觀這座大廈為樂趣。 有一天國王和王子也來參觀,王子眼見華廈如此壯觀,發誓將來做國王時,要把喬帝卡趕出華廈。國王離開前,喬帝卡送給他一顆極其名貴的大紅寶石。送給參觀華廈者禮物,是喬帝卡一向的習慣,可見他是非常好樂佈施的。

作為佛弟子,我們在家該如何供養觀世音菩薩?

作為佛弟子,我們在家該如何供養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以大悲救度為主要的德行,拔除一切有情苦難為本願,循聲救苦,不稍停息。但是蘊藏於大悲之後的,乃是無邊的大智慧! 我們家中供奉觀音菩薩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菩薩的擺放位置 觀音和佛像一般都會有一座佛龕,佛龕擺放的位置要衝外,也就是說要衝著大門。如果受到家中的條件限制,不能這樣擺放的話,那佛像也要擺放在沖向大門的方向,但是又不可進門即見,要和大門保持一定的距離比較如法! 如果有單獨的小房間是最好的了,或選擇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亦可。關鍵是整潔、相對安靜。一般不要在卧室中供佛。實在沒有條件,住的是單人房,也可供佛。但平時一定要記得用布帘子或木門蓋上,只有在上香供水時拉開,以免無意間做一些不太好的事,造成不敬。 供桌前可放一個拜墊,舊的枕頭或一塊舊的被褥折迭皆可,表面蒙上黃布。樣式以自己舒適為度。 02 供養菩薩的貢品 供奉觀音的食物可以選擇素食,只適合用鮮花、水果、香燭、清茶供奉,以示尊敬,所以倘若與其他神祗放在一起,那麼其他神佛亦不可用三牲拜祭了,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03 神台和貢品的清凈 整個供桌皆應經常清理,保持清潔清爽。不能被污穢之物玷污菩薩的尊像,菩薩像上的灰塵,可專門準備一塊凈布,經常拭擦乾淨。鮮花、水果等供奉物品也要保持新鮮,凋謝的鮮花要勤換,腐爛的水果不能供奉。 香爐中的香灰與香柄應經常清理,香柄能每天清理最好,當一般廢物處理即可。 04 上香 上香一次三枝或一枝。上三枝香的話,先上中間,念「供養佛」;再上左邊的香,念「供養法」;最後上右邊的香,念「供養僧」。每枝香之間間隔一寸左右,皆須筆直插上,上下的間距相同。如是供一枝香,念「願以此香供養佛法僧三寶」,或「願以此香,以普賢行願力,供養十方法界無量無邊佛法僧三寶」。也可供塔香、線香、盤香、檀木片香等等。供其它物品時,皆可如此發願。 05 其他 香爐應與佛像配備,不宜太大,造成喧賓奪主。 幡是寫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字的彩色布幡,一般掛在佛像左右兩側。佛堂較大的話,也可選擇適當的地方掛在佛堂的空間中。 供水杯最好是有蓋的,防止小蟲子或灰塵掉入水中。佛教用品商店有專門的供水杯賣,一個即可。空間寬大的話,也可供三個水杯。水須瓶裝礦泉水,或乾淨的涼開水、井水、山泉等。水最好一天一換,不記得換也沒有什麼影響。換下的水可飲用、煮飯、燒茶、澆花,倒掉也沒關係。 所供之花,要記得常換水,不要讓養花的水發臭變質,花枯萎後要及時取下,當常規廢品處理即可。 蓮花燈或油燈,可初一、十五供,也可每逢齋日供,或每天供。晚供早熄,或供長燈皆可。 很多人都對觀音法門的修持有所了解,禮拜菩薩最重要的是要表達我們的尊敬之意,是能讓我們禮拜時喚起我們自己內的的慈悲心,讓我們自己也成為一個像菩薩一樣,以慈眼悲視一切有情眾生的覺者」我們能得到這個人身,能遇到佛法。這就是觀音菩薩慈悲的恩德。所以,能供養觀音菩薩,本來是一種福報。我們應該珍惜。 禮拜菩薩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尊敬之意,簡而言之,心存恭敬,身心清凈,做好人,存善心,就夠了,這是根本。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六道輪轉,遷流不息;恩愛怨仇,互相轉換;珍惜人身,及早修行】

【六道輪轉,遷流不息;恩愛怨仇,互相轉換;珍惜人身,及早修行】人和人的關係往往是:“當年恩愛,今作怨家。昔日寇讎,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這是人和人的因果關係,也是非常錯亂顛倒的。「當年恩愛」,當年就是指過去生是很恩愛的,今生一過來就成為怨家對頭。要知道恩愛和怨仇是最容易轉化的,怨從恩生,所以無論是父子之間還是夫婦之間,見面分外眼紅,都是怨家碰頭啊!去年我在北京看到一個人,說他娶了個老婆,真的是天天晚上膽顫心驚,他老婆天天晚上都拿了把刀,隨時要殺他。所以他若干年膽顫心驚地度過。這都是怨家碰面的。那麼以前的仇人,現在成了你的骨肉子女,為報仇來作你的兒子,還愛得不得了。尤其前生是你的母親,今生轉過來成了你的妻子;前生是你的父親,今生成了你的丈夫,這種事情是常常發生的。由於我們沒有宿命通,若有宿命通的人,他看到這樣的前因後果的相互來歷,他都不好意思看,很羞恥。有天眼通的人看到了會很可笑,也會很可憐。我們就在這可羞可恥、可笑可憐當中一概不知道,還活的很滋潤。有一個公案,就談這個事:有一個很富裕的家庭,夫婦兩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生下不久,做丈夫的去世了。這個兒子非常聰明、伶俐,這母親就愛得不得了,百般的照料。但是不久這個做母親的也去世了。這個母親由於很愛她的兒子,也就投生在同一個村莊裡面,又在另外一個富人家做女兒了,也就是比她原來的兒子小那麼幾歲。投生以後長大,長大一配配在一起,正好配到前生的兒子家做妻子去了。這兩個人碰在一起,由於前生有一種母子的恩愛,這一下做夫妻也很恩愛,愛得不得了。兩個人又生了個兒子,對這個兒子也是愛得如掌上明珠,這下小日子過得很紅火了。有一天他們殺了雞,殺雞烹食,夫婦倆有說有笑,在那裡對酌吃雞肉。懷抱著他們疼愛的兒子,夫婦倆一口一口的給他們的兒子餵雞肉。這種小家庭的場景不是其樂也融融嗎?正在很快樂的時候,有一個雲水僧出家人,忽然闖進來了。人家小兩口那麼親親愛愛的時候,你一個出家人來了真是大煞風景啊。所以這個男的就有點不高興,說:「你怎麼回事啊?我們在這裡過小日子,你怎麼推門就進,你太不講道理了。」就對他很生氣。這位雲水僧說:「是我不講道理,還是你不講道理啊?」就和他辯起來了。他說:「這是我的家,你跑進來,怎麼說我沒有道理啊?」這個出家人說:「你就沒有道理。你殺父、娶母、養怨家,你還有道理嗎?」哎呀,這基本上是誹謗了。這個男的很氣憤,就把家裡人召集來,要打這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說:「你慢點打,現在我可以把我的天眼和宿命通借給你看一看。」這個男的心想,那我看就看看嘛。一看,果然碗裡的雞就是他前生的父親,他的妻子就是他前生的母親,他懷裡抱著的那個寶貝兒子就是他前生的怨家,講得一點都沒有錯。哎呀,他當下翻然悔悟,趕緊給這個出家人頂禮,跟著這個出家人學道去了,以免宿世的怨仇再繼續下去。所以我們是沒有宿命通,如果有宿命通一看,你還敢結婚嗎?還敢吃雞嗎?都是很麻煩的,只是不知道,才很有滋味。所以「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顛倒的眾生。這是指人與人之間這樣一種宿緣的關係——顛倒。“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在每一次這樣遷徙的生命過程當中,都要經歷愛別離的苦,親愛的人要離別就會流眼淚,在這個輪轉過程當中,跟自己親人離別的淚,把它加起來超過四大海的波濤。在輪轉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身體死亡的骨頭,把它堆起來超過須彌山:“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我們死亡的屍體,把它一具一具擺起來,那整個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擺不下。你說這種事情若不是佛跟我們說,我們哪會知道啊!你說苦不苦啊!如果不是一向聞到佛的語言,這樁輪回的事情我們凡夫誰能見到?誰能聽到?如果今生不是僥倖讀到佛經,這種輪回的道理我們怎麼能夠知覺?慶倖我們得人生,慶倖我們信佛法,能夠知道這個理和事。如今知道這些理和事後,該怎麼辦呢?“其或依前貪戀,仍舊癡迷。只恐萬劫千生,一錯百錯“。我們知道了經過這麼多生死,也知道生死全由貪欲、愚癡所導致。貪欲、愚癡不斷,生死輪回不能了斷。所以在這裡要加以警覺。以前不知道去造業,輪回還有情可原。現在已經知道了,還像原來一樣貪戀五欲六塵,還像原來一樣愚癡迷惑顛倒,那就不應該了。如果還是像原來一樣去起惑造業,那只怕萬劫千生,就不知道多少時間了,由於今生這一錯,沒有抓住機會,就永遠的錯下去了。因為我們得人身很難,得人身就像盲龜值木,得人身的概率非常非常小,但失去人身的概率又非常容易、非常多。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什麼叫良時?良時就是得到人身,六根完備,又聞到佛法,這就叫“良時”。你碰到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時,你沒有抓住這個機緣,它就容易交臂而過。你再要得到這個良緣、良時就很難。今生大家聞到淨土法門,今生若不能往生,意味著什麼?那非常可怕,前面講的地獄、畜生輪轉就是我們要去的家,要到那裡註冊報到,不可能到其它地方去。你觀察自己的念頭是什麼,就知道一定到哪去。所以在這輪轉過程當中,三惡道裡黑暗冥冥,跟你的家親眷屬別離,以後是長劫可能再難以碰面。你自作自受,到畜生餓鬼地獄得到那樣的惡報,你是自因自果,你造了這個因一定自己受這個果。這裡面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這樣的痛苦也只有自己去擔當,就是父子至親也不可能相代。我們談到這裡,怎麼能不驚心動魄,怎麼能不膽顫心驚,怎麼能不把菩提種子激活出來啊!“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慾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曠劫殊勳,在此一舉。是為發菩提心第六因緣也。“「是故」,就是承上面所描述的生死的種種苦況,是這樣的可畏。由於這個因緣,我們當下就應當發出一種心,要斷絕生死的長流,要超出愛慾的苦海。我們輪轉的根源就是貪愛,愛是生死根本,由愛就生起了慾望,由慾望就有這個身體。我們投生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念的貪愛過來的,才感得這樣一個業報的身體。由這個生就有苦,生老病死就一起來了,十二因緣的三世輪迴,一個一個的就接連不斷了。愛慾是生死流的根源,所以我們要斷愛慾。怎麼斷?就要有般若智慧的寶劍。所以為什麼要持戒,為什麼要觀察淫慾如火坑,這樣斬斷了生死的源頭,自然就可以出離愛慾海的苦。所以無量劫以來莫大的功勳,莫大的功勳是什麼?世間的五欲六塵、功名利祿都不是什麼功勳。生死是大事,你把生死的這樁事情解決了就是你最大的功勳。今生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最大的功勳就看這一世能不能成就,在此一舉。怎麼在此一舉?就是念生死苦,發菩提心。要生死心切,才能夠渡過生死的苦海,借助般若的航船,到達涅槃的彼岸。一個生死心切的人,他自然就會遠離這種愛慾的誘惑。若對一個死刑犯你可以做個試驗:如果看一台戲,唱得非常精彩,這時候你讓他端一碗油端在那裡,說如果這碗油頂在頭上,沒有滴下一滴,就給你免除死刑;如果滴下一滴,就要斬你的頭。這時候你讓他看那些花花綠綠的美女、場景什麼的,他只會注意他的油不要滴下來。等到演完了,你問:你看到了什麼?他會說不懂。聽到什麼?不懂。為什麼?他全心貫注在那個油上。所以自然而然,生死心切的人,對這種五欲六塵,他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修行為什麼生死心不切?我們生死心為什麼不切,就是由於我們對前面討論的東西沒有感覺。所以“曠劫殊勳”就在這一生,就在當下發菩提心。念生死苦,發菩提心。(《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省庵大師著 大安法師講解)

黑胡椒燒麵筋~「麵腸變身系列」之三

? 黑胡椒燒麵筋~「麵腸變身系列」之三 1. 麵腸切段,將每一塊麵腸由內往外翻,放一點鹽調味、和勻。 2. 油鍋燒熱,大火炸麵腸塊,略略變色即快速撈起、控油。 火太小、炸太久,麵筋變硬,則口感太老。務必要炸得外酥內軟,麵筋起鍋之後還會繼續熟化,若在鍋中已呈金黃,最後麵筋就焦了,所以這裡要拿捏好。 3. 清醬油和少許水,小火炒香,滾了之後加入二砂、少許素蠔油(甘味、亮色作用),繼續炒香,醬汁燒滾了,加入粗粒黑胡椒末、2麵筋塊,拌炒均勻即可起鍋。 醬汁的份量,剛好裹住麵筋即可,若醬汁太多,麵筋會變軟,就失去了酥脆的口感。 ............................................. ? 香辣燒麵筋 ~ 「麵腸變身系列」之四 辣味的做法大同小異 3. 清醬油和少許水,小火炒香、燒滾,加入切好的辣椒繼續炒香,再加入少許素蠔油、七味唐辛子(七味粉)拌一拌,最後放入2 麵筋塊拌炒均勻,即可起鍋。 ? 我們介紹了四種風味的醬燒麵筋,只要掌握好大原則,可以依家人喜歡的口味來做,沙茶的、芥末的、灑上芝麻或香菜....隨喜好自行變化囉?。築願小棧

阿彌陀佛救我(小龍女的故事)

阿彌陀佛救我(小龍女的故事) (廣化法師講述) 民國七十八年,南普陀第三屆佛學院時,我因七十七年腦水腫住院,認識了很多台中榮總的醫生,有一天其中一位周醫生,告訴我他那來了一位小龍女,這位小龍女是龍王第三公主,已經投胎轉世,我早上八點多在南普陀方丈室與那時的副院長日常法師談話,順便問日常法師下午有沒空一起去看看。 我們在南普陀談話,龍王馬上知道立刻到小龍女那裡,對小龍女說:‘下午有兩位禪師要來,怕你年紀小不懂事,不會招待,特趕來幫你整理佈置。’說完就用龍鼻一吸,把屋內的灰塵吸盡,到外面一吐,屋內就乾淨了,小龍女笑著說:‘比吸塵器還好用’,龍王用手一比,屋子都鋪上了黃布,再點上龍宮帶來的龍涎香。 那天我同日常法師,我的侍者淨莊沙彌和一位開車居士林順泉,四個人一起到的時候,小龍女說:‘咦,怎麼四位’原來兩位侍者沒算在內,很奇怪,在屋內可以聞到龍涎香的味道,一到屋外就聞不到味道。 我給她做皈依三寶的儀式,然後我同她講開示:‘你們女孩子同觀世音菩薩比較有緣,有災難時念觀世音菩薩,他會來救你的,尤其你又是龍王的女兒,觀世音菩薩會保佑你的。’結果她卻反駁我:‘我不要麻煩觀世音菩薩,有災難我叫我父王就好了。我已經有四次經歷,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台中榮總時,有一天突然被黑色的異物附身,來的速度很快,‘啪’就進入身體,情況危急,那時我就叫:父王救我,父王救我。剎那間空中現出龍爪,一抓,把那些黑色的異物,一把抓起,一丟,丟進龍王口中吞進肚子去了,我的病就好了。’

【古代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功德篇】

【古代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功德篇】 金剛般若功德第一隋朝開皇十一年,趙文昌掌管庫藏財物的衙門。一天,患急病暴死。當時心還溫暖,停屍在家,不久又活了過來。 他說:剛死時,有人引他去見閻王,閻王問他,曾經做過什麼好事。文昌回答說:“家貧沒有力量做好事,唯獨常常誦持金剛般若經。” 冥王聞言合掌,恭敬讚歎說:「善哉!善哉!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最大,不可思議。」冥王復查屬實後,告訴文昌說:「你隨著冥吏去取一本金剛經來。」文昌跟隨冥吏往西南方大約走了五六里,來到冥府存放經典的地方,數十間房屋都非常宏偉華麗,陳列著各種佛經,金軸寶帙,妙好華飾,無以復加。 文昌於是一心合掌,閉目信手抽得一卷,大小如同以前讀誦的金剛般若經,其題目為:“功德最為第一”。文昌於是害怕不是金剛經,求冥使請換,冥使不肯。 文昌打開一看,原來就是金剛經。文昌回到殿上,冥王令屬下拿著剛才攜回的金剛經,由一人在西邊捧經,又派人備妥七寶鋪設的床席,叫文昌坐在上面誦經,一字不遺。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