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怎麼樣念觀音心咒威力才大】

【怎麼樣念觀音心咒威力才大】 傳喜法師: 好念嗎? 這六字大明咒不好念哦! 念六字大明咒在這裡要做到的是什麼呢? 要通過念六字大明咒把自己變成觀世音菩薩,我們念下來自己有沒有變成觀世音菩薩? 好念不好做。 觀音菩薩什麼心,在座的媽媽應該很好找到這個感覺的,你對孩子無私的愛那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 但是差距在哪? 就是觀世音菩薩對所有的眾生都具有無私的愛,你就不一樣了,你只對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女兒有無私的愛,別人就不一定了,對不對。

夢參老和尚|想修地藏法門,需要做哪些功課

夢參老和尚|想修地藏法門,需要做哪些功課 【學僧】:「弟子十分想修地藏王法門,請問法師需要做哪些功課?」 【夢參老和尚】:「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一天念一千聲,再多一萬聲,你求什麼都滿願。」 【學僧】:「弟子日常憶念地藏王聖號(夢老:「念哪!邊念邊憶念。」),並深感與地藏王菩薩有緣,該如何修持?」 【夢參老和尚】:「真的嗎?有緣你就求地藏王菩薩。你越求,緣越深,地藏菩薩會送你到極樂世界去。《地藏經》沒說,我跟你們說的,因為不論你有什麼願,地藏菩薩都滿你的願。 說我就跟著地藏菩薩,我要下地獄。好,就跟著地藏菩薩下地獄去,幹什麼去?行菩薩道。最苦的地方就是行菩薩道的地方。這樣,在哪兒生活都一樣,習以為常,我也不感覺它苦了。這個問題是心理作用,你習慣了它就不苦了。

印光法師: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

印光法師: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 文鈔原文: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不過以夜靜心淨,最易見效。不使人知,亦不可執,乃治好名之念。若不能不令人知,則人知亦有何過。若炫賣自己修持,則便求名聞矣。今人不修法華懺法,何須簡察法華三昧修證之相。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不以見勝妙境界為事,即可不墮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見勝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飢如渴,即墮魔之由。縱令不喪心病狂,亦幸耳。——《印光法師文鈔》• 復念佛居士書三 白話譯文: 蕅益大師勸人夜晚禮拜觀音,不可死板執著,就認為一定要夜晚禮拜。不過是因為夜晚安靜,內心清淨,最容易見效。(修持)不讓他人知道,也不可以執著,這是對治喜好美名的念頭。如果不能不令他人知道,那麼別人知道又有什麼過失。如果是炫耀賣弄自己的修持,就成為求取名聞了。現今的人不修法華懺法,何須簡別觀察法華三昧的修證之相。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不以見到勝妙境界為事務,就可以不墮魔事。如果以躁妄心,想見到勝妙境界,這個希望的心,如飢如渴,就是墮魔的因由。縱然不喪心病狂,也是僥倖。——如誠法師譯

心靈的堅守

心靈的堅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講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亞高級珠寶作坊參觀時的經歷。那次是參觀鑽石的切割與鑲嵌工藝。有位拋光師負責把珠寶的座件在鑲嵌之前拋光,他把一根棉線穿進要鑲嵌的珠寶的眼兒裡來回抽動,以此對裡面進行清潔。讓洪晃不解的是,就連鑲嵌之後根本看不見的地方,他也認認真真地進行擦拭。洪晃問他:“這些部分以後誰也看不見,你不覺得浪費時間嗎?”他看了洪晃一眼,說:“沒有人看見,並不說明它不存在,至少上帝在看呢。” ▲元代有個叫許衡的人,有一次從河陽地區經過,當時正值盛夏酷暑之際,他走得又熱又渴。路邊恰好有一棵梨樹,樹上結滿了梨,很多路人爭搶著摘梨吃,只有許衡沒有摘,靜靜地坐在樹下乘涼。有人勸他也摘幾個梨吃,他搖了搖頭,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拿的啊。”眾人一听就笑了,說:“這棵樹哪有什麼主人啊! ”許衡說:“即使我現在眼睛看不到它的主人,但我的心中還沒有主人嗎?” ▲清朝末年,山西有一個商家,女主人信佛,想在自家堂屋裡立一座佛像,便請了一位老石匠負責雕塑佛像,要求佛像坐高兩米,後半身鑲嵌在牆壁內。老石匠很爽快地把活兒接了下來,先帶著兩個徒弟去石廠選好材料運回,然後便開始加工。他們先按尺寸鑿出大致的輪廓,然後開始仔細加工佛像的正面,眼睛、鼻子……連眉毛都一清二楚。正面加工完以後,老石匠吩咐徒弟把半成品翻過來,開始雕刻背面。其中有個新來的小徒弟,見此情形十分不解,就對師傅說:“師傅,東家不是說了嗎,這尊佛像,後半身要鑲嵌在牆壁裡的,我們把正面加工好就行,背面誰也看不到……”老石匠聽完以後,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做生意,要講究誠信,眼睛看不到,但心能看到啊!”小徒弟聽完,滿臉羞愧。數日後,佛像完成了。上世紀90年代,這位商家的老宅動遷,人們在拆除房屋的時候,隱藏在牆壁裡的佛像另一半也露了出來,當人們看到精雕細刻的另一半佛像時,不禁肅然起敬。 拋光師的“至少上帝在看呢”,許衡的“心中有主人”,老石匠的“心能看到”,反映的是一種共同的品質,這就是永遠在心靈上有所敬畏,永遠在心靈上保持一種堅守。這種堅守是一種自覺行為,並不是在外力的約束下被動地執行,也正因如此,這種堅守才永遠讓我們仰望與追隨。 (本文摘自:《光明日報》,2012年2月15日,文/唐寶民)

他一生喜歡布施, 但因不注重生活的這些行持, 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

他一生喜歡布施, 但因不注重生活的這些行持, 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 在宋朝有一個讀書人叫符仲信,他樂善好施、喜歡布施。結果三十五歲的時候生病,剛好到了陰間。曾經讓他幫助過的人看到他很驚訝說,「恩公,你怎麼會現在就到陰曹地府來了?」就請教旁邊的冥官(陰間的官員),他很喜歡布施,怎麼會三十五歲就到陰間來了?結果這個冥官就說到,這個符先生本來是饑寒的命、是很貧窮的,但是因為他喜歡布施,他這一生可以白手起家積累些福報。但是因為他有兩個不好的習慣:第一個不燒香,第二個都睡到比較晚。這些人一聽了很驚訝,就這兩件小事。這個冥官又講到,他本來是活到五十九歲,現在只能活到三十五歲,就因為這兩件事,把他的福報、壽命給折掉。   這個我們冷靜細細分析,小事可以見一個人的心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假如心地在某些方面是錯誤的,卻讓人看起來像個善人,那個都是偽善。心地真善,應該一切行為都善。我們修行很怕落到偽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現在學習的人都是為了給別人看,好看用而已,沒從心地隱微處默默洗滌。   不燒香,心裡沒有祖先,沒有天地鬼神,這個孝敬就不足了。晚起,我們說的「飽暖思淫慾」,一個人晚起之後,他的邪思邪念就會特別多,所以意惡就會很重。俞凈意公是讀書人,比我們的學問不知多多少倍,他修了一輩子,到了中年窮困潦倒,還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灶神告訴他,「意惡太重,專務虛名」。這個意惡就多,貪瞋痴慢疑都是意惡。   我們今天面對主管,是是是,好好好,表面上看起來很恭敬,背地裡懶惰,甚至於是罵自己的主管,這個損陰德,都損得非常大。我們學《了凡四訓》知道,「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你們怎麼都沒有反應?我們是不是《了凡四訓》還要再重學一遍?你們也沒反應,不覺得,「我們都學過了」。學過了,你看,好像恍若隔世,我念的時候,你們好像第一次聽一樣。這個學,每一句要領納在心中,拳拳服膺,不然都是落印象,很難在這一生得利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領導不對那是他的事,我們自己不守倫常,那是我們自己造業。我們自己真正守本分,自有我們的福慧雙修,誰能障礙得了我們?這理要想通,就不怨天尤人。   真正的德行在哪?父母不好,我依然是個孝子;老師不好,我依然是聖賢的好學生;領導不好,我依然是盡忠職守的忠臣,這才見出可貴處。你說,得要領導好,得要父母好,我才能好,那叫分別執著,那叫挑境界,那跟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在順境福報當中產生貪求。「我喜歡的人事物,我才接受」,那不叫貪求,不然叫什麼?順境不好修,一順了,喜歡這個人,喜歡這件事;不接受那個人,不接受那件事。順境淘汰人,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心性在產生執著點,我們假如不很冷靜觀照發覺不了。所以,灶神爺提醒俞公,習氣使然,渾然不知,不清楚自己問題出在哪兒。   剛剛給我們提到的也是《彙編》裡面的故事,這個符仲信,他一生也是喜歡布施,可是這些生活放縱了自己,都在折福,自己不知道。所以這一些曾經受他幫助的人,了解到這個情況非常警惕:這麼喜歡布施的人都因為不注重生活的這一些行持,都能把壽命折到只有三十五歲,那我們怎麼敢再輕易放縱自己的習氣跟慾望?這一些道理、故事,我們得多學多看,不然到時候,覺得自己修得不錯,結果果報又不好,還罵佛菩薩、罵古聖先賢,那罪上又加一條了。這個絕對是真理,我們不能懷疑。所以老祖宗提醒我們:任何不如意、沒有好的結果,都要回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態度才好。 ——轉載自《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邪淫跟欠債有關,一定要念《金剛經》還債 !

邪淫跟欠債有關,一定要念《金剛經》還債 !   要知道,健康也是一種財,健康財。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不足,你要做事業,開智慧,都很困難。   中醫講,腎藏志,腎氣不足,往往沒有志氣,做事情畏首畏尾。腎氣的消耗,主要是淫欲消耗為最多。破了精氣神,也可以奪走了身體的寶了。   在六道輪回中還有個真相。如果人的心是光明正大,日月可鑒,就會做人,乃至到天上做神。如果是陰暗的,死後就會做鬼。這個是從光明和陰暗的角度來講,不從福報的角度來講。因為鬼道眾生也有福報很大的鬼,但鬼畢竟是鬼。   古人講少年學儒家,是學儒家的光明正大。這四個字很難得。一個人要修道,光明正大的容易入道。歷史上都有土匪、將軍出家的。   一個人正氣足就邪氣不侵犯,病就比較少。偷偷摸摸,心裡有陰影,反而容易生病。像有個當官的貪污了錢,每天都擔心受怕生病了,後來被抓進去,病就好了。因為這下子可以光明正大了,他反而沒有病。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