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惠能大師與法達

惠能大師與法達 一天,從江西南昌來了一位手持錫杖的僧人,名叫法達。他七歲出家,常常誦念《法華經》,自稱讀了三千遍。他來參拜六祖時,難免有些傲慢之氣,行禮而頭不觸地,錫杖搗地的篤篤聲,震得四周的空氣頓時緊張起來。惠能斥責他說:「既然行禮而頭不觸地,不如不行禮。平時你修習些什麼?」 法達回答說:「我誦讀《法華經》已有三千遍。」按照現在的速度,念一遍約七個多小時。惠能說:「你如果誦讀到一萬遍,領悟了佛經義理,並不以此驕傲自大,就可以跟隨我學習佛法。你現在自恃誦讀了三千遍《法華經》而目中無人,竟然不知道罪過,你叫什麼名字?」「我叫法達。」「你名叫法達,卻何曾通達佛法!修道人不知謙虛,如何得道?即使讓你修成,也會變成一隻傲物害人的惡魔。」說完誦了一首偈: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法達聽完這首偈後,兩腿不聽使喚,跪在地上禮拜惠能,帶著懺悔的口氣說:「弟子無禮,敬請大師原諒。從此以後,不論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謙虛恭敬,弟子誦讀《法華經》,不理解經文,心中常生疑惑,請大師講講《法華經》中的義理。」 惠能說:「法達,佛法本來通達的,只是你心中迷誤而不明白通達。佛經本來沒有什麼可疑之處,因為心中有疑。你讀《法華經》,以什麼為宗旨呢?」法達回答道:「弟子天生遲鈍,只是根據經文字句誦讀,哪裡知道什麼宗旨?」惠能說:「你給我念誦《法華經》,我為你解說經文要義。」 法達拿出《法華經》,大聲誦讀經文。當他念到《譬喻品》時,惠能叫他停下來,說:「這部經是如來以一件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其宗旨的。即使說了很多種譬喻,也沒有越出這個宗旨。這一件大事,就是佛的知見.你千萬不要誤解經文大意,看見上面說開示悟入,就以為佛的知見自己不會有。如果這樣想就誹謗了佛經,也詆毀了佛。既然是佛,他早就有知見,還要再開示什麼?佛的知見只在你心中,不在別處。由於一切眾生都貪愛外物,牽掛塵境,因此遮蔽內心的光明。你的心與佛是一樣的,所以經文說開佛知見。你光是念經,以為這就是功課,這跟氂牛喜歡自己的尾巴有什麼兩樣。」惠能教育法達要開佛知見,做到以智慧觀照自心,就能惡念常寂,善念常生,心行一如,自然能開佛知見。」

淨空法師: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要靠講經說法!

淨空法師: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要靠講經說法! 度化眾生最妙的方法,釋迦牟尼佛完全給我們展現出來了,什麼方法?就是講經教學,十方世界全用這方法。講經教學的人多,社會安定、繁榮、興旺,盛世出現了。 你看看中國歷史,哪一個朝代盛世,講經的人都幾百人,這都是有名的,歷史上記下來的,不是少數。講經的人沒有了,這個世間人苦,社會動亂,災難太多,沒人講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講的人多,聽的人多,覺悟的人多,想做不好的事情,想一想不該做,算了,別做了,社會是這麼安定的。 沒有人講了,愈迷愈深,以為幹這些壞事是自己有本事,自己有智慧,別人做不到,我能做到,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損人利己。 甚至於做什麼?損害國家利自己,損害社會自利,這都是無間地獄。

如果夫婦沒法再相處,是離婚,還是忍耐痛苦?

如果夫婦沒法再相處,是離婚,還是忍耐痛苦? 淨空老法師: 問:如果夫婦沒法再相處,應否分開?還是繼續維繫一個外表看來幸福完整的家,勉強忍耐痛苦下去? 答:如果要覺悟的話,就不會有痛苦,會真正有歡喜。我覺得夫妻兩個人不能相處,要把不能相處的原因找出來,然後把原因消除,你們不就百年好合了嗎!一定要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這很重要。縱然是學佛,學佛不能相處,離婚了,不是好現象,這個一定要知道。為什麼不能相處?佛教給我們“四攝法”,你要會用!四攝法就是人與人相處的方法。現在在團體裡面講公共關係法,在我們一個人身上講,這就是交際應酬的方法。佛教得好,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跟許許多多不同宗教往來,不同的族群往來,我們都做得非常好。用什麼方法?就是四攝法。四攝法裡面你記住,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是佛教我們的。你要是夫妻兩個會用這四攝法,就是一對恩愛夫妻百年和合,怎麼會分離的!你不會用。   四攝法裡頭的布施,我講得很多,它跟六度的布施不一樣。四攝法的布施就是多請客、多送禮,你看你夫妻兩個要常常請客,彼此送禮,這不是好事情嗎!人與人的關係建立在這個地方。愛語,是真誠的關懷,關懷對方。利行,你所想的,你所做的,絕對是對對方有利益的,對方所歡喜的。最後一條是同事,同事,譬如說共同建立一個家庭,而且這家庭是全世界所有家庭裡頭模范家庭,你說這種事業多有意義,這就是弘法利生。   今天社會不安定,社會不安定原因在哪裡?我參加這些國際上的和平活動不少次了,我跟大家談的,你們天天說化解衝突,促進和平。衝突的根本在哪裡?根本在家庭,就是夫妻不和,你們有沒有發現?所以這個社會離婚率這麼高。離婚率高,這個社會決定有問題,它不健康,這個社會有病,這是病根。健康是什麼?健康是和睦,不和就是有病,就是個病態,我們不能夠不懂。

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

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 南懷瑾 先生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到了這裡,鳩摩羅什特別加重語氣,佛特別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四句很重要,要特別注意把握住。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你說打起坐來有境界,不打坐就沒有了;境界就是相,凡所有相,都是不實在的。 怎麼樣才見到真正的佛呢?見到法身才是真正與佛相見了。若見諸相都不是相,這不是講空啊!一般多解釋成空,那是亂加解釋,既然是空的,何不譯成一個空的,那該多好啊!他只說,‘若見諸相非相’,非相是什麼?沒有給你下定論!所以一般人念金剛經,在這裡自我下個定論,認為是空,那是你的想法,不是佛說的;佛只說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重點是,佛只告訴你不是相,並沒有告訴你空!道理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無所住。

世界上最珍貴的一咒語 恭請您終生牢記

世界上最珍貴的一咒語 恭請您終生牢記 世界上最珍貴的一句話, 請您終生牢記,那就是: 南(na) 無(mo) 阿(a) 彌(mi) 陀(tuo) 佛(fo) 人活著必須做事情, 做事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放下, 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 做就做了,做了放下, 做一件事,放下一件, 做萬件事,放下萬件, 毫無牽掛,做而無做。 人活著必須說話, 話多不如話少, 話少不如話好, 話好不如念佛, 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一心不亂,至誠懇切, 念完放下,念而無念。 人活著的最終目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淨土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成佛, 成佛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成佛, 讓更多的人具有最最清淨單純的心 和無染污的智慧。 念佛就像我們的飲食不能離開主食, 念佛就是我們呼吸的價值和意義, 感恩生活,給了我們一切, 感恩佛陀,贈予我們佛號。 站也阿彌陀佛, 坐也阿彌陀佛, 走也阿彌陀佛, 睡也阿彌陀佛。 看見小草,阿彌陀佛, 看見綠葉,阿彌陀佛, 看見小鳥,阿彌陀佛, 眼見一切,阿彌陀佛。 擦桌拖地,阿彌陀佛, 做飯洗衣,阿彌陀佛, 喫茶喝水,阿彌陀佛, 睜眼閉眼,阿彌陀佛。 春夏秋冬,阿彌陀佛, 寒來暑往,阿彌陀佛, 喜怒哀樂,阿彌陀佛, 從朝至暮,阿彌陀佛。 念佛沒煩惱,念佛是非少, 念佛心平靜,念佛心逍遙, 念佛是功夫,念佛得三昧, 念佛心清淨,念佛得禪定, 念佛得智慧,念佛感佛引, 念佛得自在,念佛得解脫, 念佛得生西,念佛果成佛! 轉載

最好用的四種念佛法

最好用的四種念佛法 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淨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採用呢?大安法師開示: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並無大的區別,總在念佛人的習慣、方便、歡喜而定。但都必須如印光祖師講的:「(在)真信切願(的基礎上)志心執持。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念佛方法甚多,茲略述三五,以備淨業同修選用。 1、簡易十念法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淨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雲懺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事務忙碌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閒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法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湧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得之。此十念記數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以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與觀想合修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淨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採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1)、自坐蓮花想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台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於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相合。 (2)、白毫觀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台,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稜,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淨光明,瑩淨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觀經》雲:「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3)、阿彌陀佛觀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遊淨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