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梁武帝做那麼多福德的事情,比不上至心念一句佛號

梁武帝做那麼多福德的事情,比不上至心念一句佛號淨空法師   如來德號就是阿彌陀佛。「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滿,眾禍皆轉」。這一句更重要,你看五逆十惡,無間地獄罪業,毀謗大乘,阿鼻地獄,誠心懺悔,至心一聲稱念,這個惡業果報統統轉了。 「十方三世德號之本,故曰德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德號都是德本,念阿彌陀佛、念釋迦如來、念毗盧遮那,念一切佛名都是德本,本中之根本就是阿彌陀佛。  所以,你要做功德,要做一點好事,什麼是第一等好事?念佛是第一等好事。 確實有例子可援。中國歷史上護持佛法第一個人,大家都知道,梁武帝。梁武帝在位的時候,為佛法建立四百八十座道場,建造寺廟,護持出家人幾十萬人,真是個大護法。 那個時候達摩到中國來,他跟達摩祖師見了面,炫耀他的功德,告訴達摩:我做了這麼多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老實話,沒騙他,告訴他「並無功德」。這一句話,他就生氣了,送客,就不說話了,就把他送走了。其實送走之後他也後悔,但是來不及了,面子,面子放不下。都沒有問問他為什麼沒有功德,他問一下才好,怎麼不問?乾這麼多好事,真的沒有功德,它是什麼?福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報大不大?很大,福報很大很大,不是功德。 離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離相是了生死、出三界,果報不在六道。著相果報在六道,這是天福,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天福。所以他都不問。換句話說,梁武帝做那麼多福德的事情,比不上至心念一句佛號。真心誠意念一句佛號,超過梁武帝多多!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然後我們就曉得,在今天建很多大的寺廟,有沒有功德?沒有。梁武帝建那麼多都沒有,你怎麼會有?今天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積功累德?念佛之外,勸人念佛。現在勸人念佛的方法多,你看,講經,我們用網路、用電視,多少人在收看,多少人一起在學習。這個不著相,功德就大;著相,全變成福德。著相是什麼?求世間的名聞利養,全叫福德,不叫功德。不著相,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只求親近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功德。這個要知道。

無「我」讓心靈不受到傷害

無「我」讓心靈不受到傷害 人生在世,心靈常常受到傷害,傷心、傷感、傷痛經常折磨著我們,由此我們苦悶,生氣,憤怒,怨恨,有時甚至會對人生產生失望,對生活產生絕望。許多時候,我們感到心痛,無法微笑,難以平靜,想吵嘴,想打架,想抗爭,甚至想一死了之。 人際關係難處,我們會因他人不適當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行為、一個要求,一個安排而受到深深地傷害,從而愁眉不展,心情鬱悶煩躁,茶飯無味,夜不能入眠。 一切的精神和心靈受傷,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我們自身,核心的受傷因素是因為我們太注重了自己,太看重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太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顏面,太執著了我們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道德經》中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因為我們有「我」,把「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我」常常受傷,若無「我」,何來「我」受傷?常言道「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隨他酒價高,」如果「我」無求無慾,將處處鶯歌燕舞花香鳥語,人際關係很好處,一旦「我」有求有欲想維護自己的什麼,一定會受到傷害。 所以,老子教導我們要「無為」「無爭」,我不爭,天下無人與我爭。所以,佛陀釋迦牟尼教導我們要「無我無相,」要做到「心無所住」「心無罣礙」,「無我」,天下太平,「有我」,處處荊棘戈矛。 太把自己看成一碟菜,太把自己看成一回事,太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虛榮,太看重自己的感受,太愛自己,其結果,就是處處碰壁,時時受挫。 自我盡失心曠神怡,放下我,放下我執,放下我見,前方一馬平川風平浪靜。只要放下我,心靈永遠不會受到傷害。 轉載貼文

人與人的輪回關係

人與人的輪回關係 選自大安法師《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下面看看人和人的關係:「當年恩愛,今作怨家。昔日寇讎,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這是人和人的因果關係,也是非常錯亂顛倒的。「當年恩愛」,當年就是指過去生是很恩愛的,今生一過來就成為怨家對頭。要知道恩愛和怨仇是最容易轉化的,怨從恩生,所以無論是父子之間還是夫婦之間,見面分外眼紅,都是怨家碰頭啊!去年我在北京看到一個人,說他娶了個老婆,真的是天天晚上膽顫心驚,他老婆天天晚上都拿了把刀,隨時要殺他。所以他若干年膽顫心驚地度過。這都是怨家碰面的。那麼以前的仇人,現在成了你的骨肉子女,為報仇來作你的兒子,還愛得不得了。尤其前生是你的母親,今生轉過來成了你的妻子;前生是你的父親,今生成了你的丈夫,這種事情是常常發生的。由於我們沒有宿命通,若有宿命通的人,他看到這樣的前因後果的相互來歷,他都不好意思看,很羞恥。有天眼通的人看到了會很可笑,也會很可憐。我們就在這可羞可恥、可笑可憐當中一概不知道,還活的很滋潤。 有一個公案,就談這個事:有一個很富裕的家庭,夫婦兩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生下不久,做丈夫的去世了。這個兒子非常聰明、伶俐,這母親就愛得不得了,百般的照料。但是不久這個做母親的也去世了。這個母親由於很愛她的兒子,也就投生在同一個村莊裡面,又在另外一個富人家做女兒了,也就是比她原來的兒子小那麼幾歲。她也投生了。投生以後長大,長大一配配在一起,正好配到前生的兒子家做妻子去了。這兩個人碰在一起,由於前生有一種母子的恩愛,這一下做夫妻也很恩愛,愛得不得了。兩個人又生了個兒子,對這個兒子也是愛得如掌上明珠,這下小日子過得很紅火了。有一天他們殺了雞,殺雞烹食,夫婦倆有說有笑,在那裡對酌吃雞肉。懷抱著他們疼愛的兒子,夫婦倆一口一口的給他們的兒子餵雞肉。 這種小家庭的場景不是其樂也融融嗎?正在很快樂的時候,有一個雲水僧出家人,忽然闖進來了。人家小兩口那麼親親愛愛的時候,你一個出家人來了真是大煞風景啊。所以這個男的就有點不高興,說:你怎麼回事啊?我們在這裡過小日子,你怎麼推門就進,你太不講道理了。就對他很生氣。這位雲水僧說:是我不講道理,還是你不講道理啊?就和他辯起來了。他說,這是我的家,你跑進來,怎麼說我沒有道理啊?這個出家人說:你就沒有道理。你殺父、娶母、養怨家,你還有道理嗎?哎呀,這基本上是誹謗了。這個男的很氣憤,就把家裡人召集來,要打這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說:你慢點打,現在我可以把我的天眼和宿命通借給你看一看。這個男的心想,我看就看看嘛。 一看,果然碗里的雞就是他今生的父親,他的妻子就是他今生的母親,他懷裡抱著的那個寶貝兒子就是他前生的怨家。講得一點都沒有錯。哎呀,當下翻然悔悟。趕緊給這個出家人頂禮,跟著這個出家人學道去了,以免宿世的怨仇再繼續下去。所以我們是沒有宿命通,如果有宿命通一看,你還敢結婚嗎?還敢吃雞嗎?都是很麻煩的。只是不知道,才很有滋味。所以「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顛倒的眾生。這是指人與人之間這樣一種宿緣的關係——顛倒。 「糞穢叢中,十月包藏難過。膿血道里,一時倒下可憐。少也何知,東西莫辨。長而有識,貪欲便生。須臾而老病相尋,迅速而無常又至。」這幾句話,把我們人生的八苦濃縮到了生老病死的苦里。人生的八苦,我們可能都忘了。首先是生苦,前面我們談到報父母的恩,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是由於一念的神識借助父母交合的緣來投生的。一投生就在母胎裡面十個月,十月包在母胎裡面,藏在那個污穢的地方,那是非常難受的,那叫胎獄呀!這個嬰兒所處的地方,就在生髒下面、熟髒上面。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大腸小腸中間,上面的腸子吃下去的飲食還沒有消化,就叫生髒;熟髒就是那些被消化了的東西變成了大便小便,這叫熟髒。那嬰兒被一個胞衣包著,他整個都是在那個糞尿血水裡面。這時候他如處地獄般的感覺,是什麼感覺?當母親吃一個熱的東西下去的時候,他就好像是在八熱地獄;當吃個寒冷的食物下去的時候,就好像在八寒地獄;如果吃個堅固的東西下去,他的感覺就像一個夾山地獄,兩座山夾過來的感覺;當母親要坐下來的時候,是一種擠壓的感覺;走路的時候就好像在椿臼地獄,那個木椿把屍體打爛的感覺。嬰兒在那裡非常難受。如果剛剛投胎時間少,體積比較小,還有一個活動的空間,隨著長得越來越大了,那他活動的空間更沒有了,就更難受。所以這十個月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過程。等到要出生下來的時候,開始還能頭朝上、腳朝下,在那蜷著。等到要出生的時候被業風一吹,頭朝下、腳朝上,這叫倒懸之苦。從母親的尿道,非常狹窄的地方擠出來,這就叫「膿血 道里,一時倒下可憐。」倒懸著來到這個世間。他由於開始在母體裡面,十個月呆在那裡還比較溫暖。儘管是血水污穢,他還溫暖。他一出來時,就被外面的空氣,冷空氣接觸皮膚,就好像風刀來割一樣的感覺。所以這個小孩一接觸到外面,一降下來他就哭,他用哭聲來表明苦難,沒有哪個小孩生下來笑眯眯的。 所有這樣的苦我們都忘了。你看那嬰兒,注意看他皺巴巴的臉,皺著眉頭。到幼年時,東西莫辨,就是東南西北方向都不清楚,都要依靠父母、大人才能夠維持他的生存。所以他要靠父母來撫養,依依小鳥一樣的。他為什麼象依依小鳥,他離開父母沒有辦法。寒了沒有衣服穿,餓了沒有飯吃,走路會掉到坑裡面去,他只有靠父母。等到他大了,長到十五、六歲的時候發育了,發育以後他的六根接觸外面的六塵,就有六識,有六識馬上貪欲就上來了。見到什麼想貪什麼,財、色、名、食、睡。尤其是色慾,一髮育對異性就有好感,天天梳妝打扮,怎麼吸引異性的注意,在異性面前高談闊論,自己怎麼了不起。男女之間就會這個樣子。男同胞一看這裡,眼睛瞄瞄哪個是美女。女同胞一見男的要綜合分析一下他的綜合素質怎麼樣。這都是欲愛。這樣的貪欲生起來以後,他就要去追求,他就要獲得,他就會造作很多的惡業,他就活得很累,因為他要追求的慾望太多了。但很快度過了他的少年、青年、中年,須臾之間就衰老了。這一老的話,什麼問題都來了,年輕的時候什麼都爭強好勝,到老了什麼都不如人了,你想爭強好勝也沒有這個精力啊。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老了就老態龍鍾了,朱顏一去不復返了,頭髮白了、面皮皺了、眼睛花了、耳朵聾了、腿也酸了、關節也硬了,別人也不理睬自己了。每天想到自己青少年多麼得意風光,見人就說我當年怎麼怎麼樣,人家聽多了也不願聽了。所以這個老很苦。老了馬上病也來了,新陳代謝衰弱,抵抗力不行,所以每天就沒有辦法安排這個身體,一下子疼、一下子痛、一下子發燒,到晚上想睡覺也睡不著,對著殘燈燭影不能成夢。夜雨滴愁空滿街啊。這病苦就來了。馬上迅速而無常又至,無常就是死亡,閻羅王要抓我們去了 ,人都貪生怕死,所以死亡又是一大苦。 你看死亡之苦:「風火交煎,神識於中潰亂。精血既竭,皮肉自外乾枯。無一毛而不被針鑽,有一竅而皆從刀割。龜之將烹,其脫殼也猶易。神之欲謝,其去體也倍難」。這就是死亡的狀況。在死亡的時候四大分離,寒熱交迫,風鼓動火交煎,這就是寒熱相迫的情形。在這個時候,我們阿賴耶識多生乃至今世所有的種子起現前,那種善惡業的境界非常地狂暴,神識在這裡不能做主。神識不能做主,這時候他在分離的狀態中,看到人也認不清楚了,聽到聲音也聽不清楚了,他的第六識要慢慢地消散了。風火交煎的情況下,精血就會被火的功能給消竭,這樣皮膚和肌肉就會從外面到裡面乾枯。由於這個四大解體,渾身的毛孔,每個毛孔就像有針在扎一樣的感覺。我們都有穴位,每個關節的穴位都像刀割一樣的感覺。所以死亡的時候,你觀察死亡的人,他真是非常痛苦。尤其是如果他曾在這個世間掌握了大權,又有嬌妻美妾,又有很多財產,又有很多兒女,又有很多他放不下的東西,這時候他對世間的貪戀心越重,想到神識要離體的痛苦越重。這裡比喻就像烏龜,你要活活地把它的殼扒下來,你說痛苦不痛苦?要讓神識從肉體當中離開比生龜脫殼還艱難,所以這裡就比喻生龜脫殼還是比較容易,而神識離開肉體是比這個加倍的困難。你說這八苦哪一苦不讓我們痛不欲生,慘痛不已!

心是佛,六根也都是佛了

心是佛,六根也都是佛了 黃念祖老居士:   《無量壽經》:「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你看這個‌“善”字,剛才我們對於‌“善”的解釋,這就對了。 不然一般的行善,跟你身上干淨不干淨有什麼關系?‌“身心潔淨”才跟這個‌“善”字相應,這個第一之善,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呀。 你身心潔淨,你不去追逐六塵,不追逐塵不就干淨了嘛! 朗照心源,這‌“潔”呀,這個跟善相應。 不要隨著‌“嗜欲”,嗜好跟欲望。現在很多人還是離不開嗜欲;自己所嗜的留戀,不肯捨,更不肯說斷哪,就是粘粘纏纏像老太婆這樣子,沒有一點丈夫氣,‌“勿隨嗜欲”。 ‌“不犯諸惡”,剛才所說這些惡都不能犯。‌ “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對待一切,我們都是和顏悅色。‌“身行”,我們每天身之所作,這一切一切都應當專一。 底下還得接著往下講,‌“當專”就是說應當‌“專精行道”。從本經來說,就是指著勸大家‌“一向專念”,所以‌“身行當專”。 ‌“動作瞻視”,‌“動作”就指的行動,‌“瞻視”是看。這一切一切都應當‌“安定徐為”,很安定,就是很和緩,不是那種很粗暴不能自制。所以現在你看這些個跳舞,這些個動作,跟‌“安定徐為”都是相反的。 所以‌“吳季子觀樂”,他聽見音樂,他可以知道,這個哪一國是什麼音樂,這個國家過去是如何,今後前途是如何,都可以知道。現在這些歌舞就告訴我們,世界中有很多禍亂。這個禍亂是一天比一天要加深,等到達到了登峰造極,轉過來它就開始減少了。現在還沒有,還正在爬坡呢。 都‌“安定徐為”呀。 所以咱們中國的諸葛武侯,他教他的兒子就是‌“淡泊寧靜”。他就是這個意思,不要隨著嗜欲,要淡泊。而且這個欲中,最大的欲就是男女之欲。你不要去追求這個東西,你要淡泊。‌ “淡泊以明志”,你有沒有志氣,看你肯不肯淡泊;‌“寧靜以致遠”,寧就是安,靜是清淨,寧靜就是安定,你安定才能致遠、才能經久,才能有遠大的作為和遠大的宏圖。 所以不是這種跳躍、瘋狂、掙扎的這種變態。 ‌“作事倉卒,敗悔在後。”做事沒有預計,都是臨時倉倉卒卒,忙忙亂亂,慌慌張張。‌“倉卒”就是慌張,失敗和悔恨跟著就來了。 (‌“為之不谛”,)你之所為如果是(不谛),‌“谛”就是審慎,你不審慎、不慎重;‌“亡其功夫”,你的這些功夫就滅亡了。這不是忘了,你如果要不謹慎嘛,就把你的功夫都忘了。這裡是‌“亡其功夫”,功夫亡了。 那這個話怎麼講?有證明嗎,我這個解釋?有啊,所謂‌“一點瞋心火,能燒功德林”。你的功夫不就是功德林嘛,這一點瞋心之火,就能把整個功德林燒了。統統燒了,這不就亡了?你過去的功夫就全沒了。所以‌“修道千日,敗道一時”,大家要知道,所以就是‌“善護己念”,‌“重重誨勉”。 剛才講到‌“雲何第一。當自端身。當自端心”,結合到觀世音菩薩的‌“反聞”。如果要結合到本宗,這個‌“第一之善”(觀音是第二十五,大勢至是二十四),那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念佛,你的六根都攝住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攝住了,而且是‌“淨念相繼”,這個是‌“第一之善”哪。 所以一聲佛號六根都攝住了,這就是六根自己都端了,‌“耳目口鼻,皆當自端”;心是佛,六根也都是佛了,所以這個‌“耳目口鼻”這就是真正的‌“自端”了,自然端正了,所以就自然‌“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善”呢,這剛才我已經提過,就‌“是心是佛”。這個就把這一段的意思更結合到咱們淨土本宗。 (《無量壽經講座·第三十六品》,黃念祖講述

人生是自己的,不是給別人看的

人生是自己的,不是給別人看的一誠長老 有些人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家庭和諧,卻總是滿心煩惱,滿面愁容。問他們為什麼煩惱,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為前途,為名利,為更好的生活,總而言之,都是因為無法活得更光鮮、更精彩而煩惱痛苦。每見到這樣自尋苦惱的人,和尚便免不了要生出一番嘆息。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什麼樣的日子才算是好日子,若光以物質多少、名聲大小來衡量,那恐怕大多數人都活不起這一場人生。你們說,擁有多少物質、多大的名聲才算成功,才能說過上了好日子?沒有固定的標準。因為金錢名位是追求不盡的,擁有再多也不可能得到滿足。既然如此,多尋煩惱,多找彆扭,就是自討苦吃了。 說到底,自尋苦惱的人除了貪欲太盛之外,虛榮心也太盛了。只顧著去活別人眼裡的精彩,結果倒把自己實實在在的日子給丟了。對健康的身體、穩定的工作、和諧的家庭,視而不見,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生活表層的光鮮亮麗,最終惹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把日子過給別人看,累得很。為了得到別人的贊揚、稱羨,選擇一份自己並不熱愛的熱門職業;為了在別人面前贏得面子,勉強自己應承、許諾很多難以做到的事;害怕別人的嘲笑或議論,所以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很多時候,別人的一個眼色、一句評價都讓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樣的日子過得有多累,當事人最清楚。既然這麼辛苦,為何又丟不了、拋不開、放不下呢?和尚看,根本的緣由就在於人的內心缺乏能量,缺乏穩住自己的心力,以至於無法自主人生,活出清醒來。 因為沒有自信,所以在做選擇時,總習慣去問他人的意見,如果這個人說選一,那個人說選二,他們就會一下子失去方向,沒辦法做出決定;因為沒有活出真實的自我,所以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在做事的時候,就很容易將別人的標準當作自己的標準,把別人的否定當作停止前行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和尚會勸人:「既然皆己心,何用他人說。」你活你的,別人說別人的。你只需盡人事,功過是非留給別人去評價就好,因為人生是你自己的,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的事,不是給別人看的。和尚也常與僧眾言,用功也罷,不用功也罷,都事關自身,無關他人。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甚至也不要被佛的言行所縛。佛從來不要求我們跟在他身後亦步亦趨,而是教世人「自度」。 轉載

【主食】四喜蘿蔔糕

【主食】四喜蘿蔔糕 (4~5人份) 以四種風味各異的涼拌菜,賦予傳統蘿蔔糕新風貌,象徵著福、祿、壽、喜的吉祥菜餚,讓團圓年菜更添美味。 材料: 有機蘿蔔糕 1塊,黃金泡菜、杏鮑菇、海帶芽、白蘿蔔 各適量。 調味料: 涼麵醬、山葵醬、客家桔醬、醬油、鹽各少許。 作法: 準備涼拌菜: 黃金泡菜:取里仁黃金泡菜一片,切細絲。 芝麻海帶芽:將海帶芽用熱開水泡軟後濾乾水分,加入薑絲及涼麵醬、醋調味。 山葵杏鮑菇:杏鮑菇切細絲,川燙後撈起濾乾水分,再拌入適量的鹽、胡椒及山葵醬調味。 桔醬芹菜絲:芹菜切絲,在熱鹽水中燙軟,撈起濾乾水分,再拌入適量的客家桔醬。 先將有機蘿蔔糕各別切成3*3立方公分的大塊。起油鍋,熱2大匙油,放入蘿蔔糕煎至每個表面均呈現金黃色澤,取出盛盤備用。 將準備好的四種涼拌菜分別擺在蘿蔔糕上,即可食用。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季刊 No.36, P.20~23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