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裡面殘餘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個香爐,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須清理收拾,經常保持像第一次燒過香的香爐一樣清潔。 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間,不敢進入寺院禮拜,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誦經、打坐、念佛,其實這是低級鬼神的禁忌。因為鬼神怕見血污,所以,容易見血發嗔。鬼神嗜血食,見血起貪,可是生理的經血,不是鮮血,因此而有被侮辱和作弄的反應;所以,生理期的女性,進入神鬼的宗祠、廟宇、殿堂,可能引起不良的後果。至於佛教的沙彌尼、比丘尼,以及近住優婆夷,都是生活於寺院,每天與經像、法物為伴的女性修行人,從未由於生理期間,發生所謂衝克的問題而帶來災難的。 在家供佛,設立佛壇,通常都先請人為佛菩薩聖像開光,同時要選擇日期,勘定方位,這也是屬於民間信仰或民間風俗的一種。以入鄉隨俗的觀點而言,這無可厚非;開光表示慎重,擇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但是從佛教的觀點而言,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處不應,一切方位有十方諸佛、十方三寶、護法龍天,當然沒有民間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問題,只要自己認為是最尊貴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適當的時間來為佛像安位就好。 有人認為某些經咒,在家人不可念,或者某一時辰不可以念某些經咒。其實,凡是經咒都要以恭敬心,於清淨處來持誦,最好先洗手、漱口,並在佛前焚香、禮拜;但沒有一定說在家人不可以念什麼經或持什麼咒,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門之外。 家裡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將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這應該沒有問題,佛在中間,菩薩供在兩邊,諸神供於菩薩的外側,做為三寶的外護,也讓諸神親近三寶,修學佛法,種成佛因。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後,可對原有的神像焚香、供養、禱告,然後收藏起來,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雜亂。

疑心是負能量很大的煩惱,也是沒有福報的表現,做任何事都不易成功

疑心是負能量很大的煩惱,也是沒有福報的表現,做任何事都不易成功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疑心是負能量很大的一個煩惱 不快樂的第五個原因是疑心,疑心是負能量很大的一個煩惱。 疑心就是不相信別人,猜疑別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疑心也是不放心別人,懷疑別人做什麼都居心不良,另有目的。 古人講過一個「智者疑鄰」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於是發現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那人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總之,他覺得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後來,他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 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那人的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了。 當人用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就像人們常說的,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問題,本身就已經離事實很遠。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其結果是害人害己。一個人一旦陷入猜疑,便會捕風捉影,疑神疑鬼,對人失去信任,也很難讓人取信。 人一旦染上疑心這個病,就再也不會有快樂、幸福可言。 疑心很重的人,總是把問題想得很壞,也總是會臆想出很多東西來,把這些東西在他的內心不斷地合理化,然後就被這些臆想出來的東西所折磨。 多疑的人很難有朋友,也很難與他人相處。 時間久了,家人和朋友都會慢慢遠離他。疑心重的人做任何事都不容易成功,因為常常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身邊的人更是缺乏信任,很難得到他人的支持與追隨。即使別人一片熱忱來對待他,而他卻想:「他憑什麼對我這麼好,有什麼企圖?」這時他心裡有個惡魔就出來了,這就是疑心病。 疑心重的人非常非常痛苦,但他卻很難發現這些痛苦是因自己的疑心而產生的,總認為是他人給自己帶來的。 疑心是一個負能量很大的東西。疑心重也是沒有福報的表現,它會讓人活得很累很辛苦。處處懷疑別人對自己不好,懷疑別人背地裡說他壞話,懷疑別人背叛他,懷疑有人害他……這樣就會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活充滿著疑慮。 疑心重的人由於心理上的巨大壓力,無論生活在多美好的環境中都沒有安全感。 輕的疑心,讓人煩惱重重;重的疑心,讓人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分裂。 得了疑心病太苦了,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本來沒有的事情放大以後,沒有也變成了有,小事也會變成大事。現在很多家庭缺乏信任,老公出去了,老婆在家裡面疑心猜測;老婆出去了,老公在家裡面疑心猜測,要偷偷查手機、去跟蹤,甚至安裝竊聽器…… 這種無中生有的疑心會給家人的身心、生活帶來非常大的痛苦,甚至很多家庭因為疑心重而釀成悲劇。 前幾年有報道說:有一個人看自己的兒子怎麼看怎麼像隔壁老王的,於是偷偷地跑去做親子鑒定,偏偏鑒定醫院給弄錯了,結果這個人回來後就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和隔壁老王都殺了。 疑心會讓人癲狂。沒有信任,家庭就不會和諧。 對於正常人來說,不被信任是一個很大的侮辱。 當孩子不被父母信任,當丈夫不被妻子信任,當員工不被領導信任,當朋友不被朋友信任,世界就是灰暗的。 「文革」時期的中國,很多人就患上了這樣的病。兒子可以揭發父親,妻子可以揭發丈夫,朋友可以相互檢舉,人和人之間相互都像防瘟疫一樣提防著。 懷疑所有的人,懷疑隔牆有耳,人沒有了基本的信任與安全感,這是很恐慌、很可怕的事情。 信任是一個家庭的基礎,苦點累點都不可怕,家人可以共同努力去創造。但是最可怕的就是雙方處於一個互相懷疑的狀態,本來沒有的事情,總是相互猜忌,最終就會導致家庭四分五裂。 在家庭生活中,多疑猜忌,整天胡思亂想,是對婚姻不自信和對自己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多疑的人往往帶著固執的偏見,通過想象把無關的事情關聯在一起,或者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成見。 有的人身體上根本沒有病,但就是懷疑自己有很嚴重的病,活不了多久了。雖然醫生檢查都說沒事,但他就是不相信。終因老懷疑「我有病」,最後真的得了病。 癌症病人有一多半不至於死掉,最起碼不至於那麼快死掉。但因為患者對病的恐懼,每天各種猜測、各種想象,總是懷疑自己得了這個病很快就會死了,我死以後孩子怎麼辦?公司怎麼辦?一連串的各種猜想,讓他恐懼、絕望,最後讓他很快就結束了生命。 同樣一種病,心態不同,結果往往就會不同。有人生命出現奇跡,讓醫生都驚嘆;有人精神先於身體垮掉,本來還可以繼續治療,有好轉的可能,但是他卻懷疑所有人都騙他,而放棄配合治療。 如果一個人很理性、很客觀,他就會發現,即使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實真相。 「顏回偷食」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當時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受困缺糧,飯菜全無,七天粒米未進,白天也只能躺著休息。顏回不知從哪裡討來一點米回來煮飯,等到飯快熟之時,孔子卻看見顏回用手抓飯吃。當顏回請孔子吃飯時,孔子假裝沒看見剛才的事,起身說:「我剛才夢見先父了,這飯很乾淨,我要用它先祭父。」但吃過的飯是不能祭祖先的,否則就是不尊重不孝敬。顏回連忙說:「不行啊,剛才煮飯時,有點炭灰掉進鍋里弄臟了飯,我覺得如果丟掉就浪費了,所以就抓起來吃掉了。」孔子不禁感嘆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說,人以為應該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但即便親眼所見也未必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心有時也靠不住。大家要知道,瞭解一個人是多麼不容易啊! 孔夫子的話告訴我們,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何況是耳朵聽到的呢?而人們的疑心就更不可靠了。但恰恰很多人會堅信眼見為實,更有些人連眼見都沒見,只是自己憑空想象,就弄出很多是非來。 常常防人的人猶如驚弓之鳥,是寢食難安的。比如,一個極其富有的人,怕人害他,整個房間都裝滿了攝像頭,上廁所都有保鏢看著,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由,這樣的日子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改變疑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相信。相信親人不會背離你,相信員工可以做好,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相信自有相信的力量。 一個真正有道德、有誠信的人,能化解一切不吉祥的人與事,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心裡是坦蕩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疑心主要是指對真理始終不能確定。在人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通過懷疑來探求真理是需要的,它是求知的過程。這樣的疑心是開放、真誠的心態。但更多人只是停留在懷疑上,而不願意去深入地瞭解和學習。 有些人雖然很想學習和求知,也比較有上進心,但生活上一旦碰到了挫折或不如意的事,就開始對人生產生懷疑。這就是因為沒有深刻瞭解和洞察客觀世界和人生發展變化的規律而產生的疑心。 疑心很會偽裝,它藏得很深,讓我們自己難以覺察。它更會想盡辦法讓我們遠離智慧。特別是當我們感到迷茫、情緒低落、遇到困難的時候,它會冒出來另外一個聲音,不停在我們的耳邊念叨:這樣堅持有意義嗎?我是不是太傻了?我是不是被騙了?我還是多留個心眼吧!這些聲音會讓我們更加迷茫。 例如有時候我們會想: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好事卻這麼受苦,別人那麼黑心反倒那麼賺錢?這時,我們就會懷疑自己加強修養的必要性,並且不停地向外找證據。一旦找到任何一點理由,我們的懷疑心就會更加強大,此時,我們的自我心就像重新獲得了力量一般,不但會產生其他的一系列負面情緒,如消極、嗔恨心、厭惡等,而且還會做出十分惡劣的行為,比如望風捕影、編造謊言、傳播是非等。 我們現代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對任何事都會心存懷疑,但很少有人懷疑自己的疑心。如果我們能夠聰明到揭開疑心的面紗,看到它背後的真實面目,那時疑心就不再是我們的障礙了。 在生活中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要馬上做決定,而要把事情徹底弄明白了。應牢記以下三點: 第一是不要急,要先冷靜; 第二是要讓心平靜下來; 第三是在平靜的基礎上用智慧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 所有的疑心都來自智慧不夠,應該用下面的方法消滅疑心: 首先通過多聞深思來瞭解事實和真理;其次通過生活實踐中的切身體會來培養信心;再者通過不斷完善心態而徹底消滅疑心。 轉載

多說愛語,給人際交往加點糖

多說愛語,給人際交往加點糖南山寺 理髮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三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髮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剪得太短。」徒弟無語。師傅笑著解釋:「頭髮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交錢一邊笑道:「花時間挺長的。」徒弟無言。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嗎?」顧客聽罷,大笑而去。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挺利索,二十分鐘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沈默不語。師傅笑著回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晚上打烊後,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其實沒一次做對過。」師傅寬厚地笑道:「不錯,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面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面前鼓勵你,作用有二: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言,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能把活兒做得更加漂亮。」徒弟很受感動,從此越發刻苦學藝。日復一日,徒弟的技藝日益精湛。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辦一件極普通的小事,由於說話水平不同,所獲得的效果和回報也會大相徑庭,因為,充滿技巧的贊美的語言,可以打開別人的心扉。佛教有一個名詞叫「愛語」,意思是指慈愛的語言、態度與表情。也就是能夠把自己內心想要對人表示的關懷、體貼和勉勵,透過語言、表情,或手勢等肢體行為表現出。因為眾生都有我執,皆希望別人對自己是贊嘆、鼓勵與肯定。而愛語,便是因應眾生的心,所講出柔軟、贊嘆、鼓勵的言語,令眾生聞言心生歡喜,充滿信心、希望。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複雜,因此,我們不要吝嗇對他人的贊美,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其自身的閃光點,都有值得別人贊美的地方。更何況,在贊美他人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也會的愉快,經常去贊美他人的人往往也容易得到他人的贊美。 轉載

【每天都念〈普門品〉,不僅能化解災難,還能廣結善緣,減少惡緣】

【每天都念〈普門品〉,不僅能化解災難,還能廣結善緣,減少惡緣】 修行想要持久,必須要相對簡單。比如念經來講,很長的經典,你無法天天都念;像《華嚴經》這樣長的經文,很多廟一年都念不了一次。所以想要堅持,尤其是在家居士,要工作護持家庭,時間不能全部拿來修行,那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持念觀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有幾個好處,第一點,簡短容易受持。若像《地藏經》因為經文比較長,想要每天堅持一部,確實是太不容易。但〈普門品〉不一樣,它的經文簡短又有頌偈,最快不到十分鐘就可背誦完畢;當然若是唱誦的話,時間就比較長一些。所以建議將〈普門品〉及觀音聖號,定為每日早課,當然這也要看個人的緣分。 第二點,觀音菩薩的表法有三個: 第一個是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念〈普門品〉可以增加我們對眾生的慈悲,增加我們的善良。這個世界上,慈悲最重要;因為慈悲沒有障礙,也沒有敵人。真正慈悲,是悲憫眾生的苦難、痛苦,把別人的苦當成自己的苦。 第二個,是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娑婆世界太多苦難,所以菩薩要尋聲救苦。觀音菩薩因為有救苦救難的慈悲願力,所以一般人遇到苦難的事情,都是去求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寺院失火,韋馱示警

寺院失火,韋馱示警 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廟,於夜間燒起一場無名火,當夜正逢一位小沙彌睡在韋馱佛像之下,夢中看見一位身穿金甲,形似韋馱護法者對他說道:「廟中失火,趕緊逃生。」小沙彌忽然驚醒,果然看見寺中大火焚燒,情急之下,扛起韋馱塑像,就往廟門外跑。大火經過一夜焚燒,一直到早上,眾人察看災情時,發覺寺廟滿目瘡痍,只有韋馱塑像屹立門外安然無恙。韋馱塑像有幾百斤重,必須數名壯漢出盡全力,方能扛起,如今一位小沙彌竟然可以獨力背起,可見韋馱之靈驗。(《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普門品》要義

《普門品》要義 一,觀世音信仰的特色是「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濟世精神。觀世音信仰的精髓:「慈」與「悲」。慈悲兩字不是等義詞,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是慈悲的含義。人間的慈悲是有限的,不能無限的擴展,是消磁小悲,觀世音菩薩跨越時空,跨民族,跨國界,是大慈大悲。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的經典主要有三部:1.《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2.《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觀世音菩薩章》3.《大佛頂首楞嚴經.觀音耳根圓通章》二.《普門品》要義品:梵語跋渠,華言稱品,與類字同義,謂經中之別文,與總題相應者,匯集一類,羅列總題之下,亦即所謂總總於別,別別於總。文不對題,不成同類,文須對題,故稱一品。 觀世音是聖者是人,普門是法,即「人法立體「。觀世音菩薩是淺義(舊譯)有利他之意。觀自在菩薩是新譯有自利之義。2.「觀」:主題的能觀之智(照見,洞察)觀者照見也。能夠觀察,照見眾生的智慧。「世音」:客觀對應的所觀之機,所觀之境。即世間求救的聲音,世間持名求救的聲音。3.觀世音:予以觀照,觀察,尋聲救苦,隨類應現。菩薩聲音用觀,體現了觀世音菩薩六根圓通的境界。(即六根互用境界)。4.「有求必應」是對菩薩最好的贊美。應:俗話講「保佑」,高雅點講「加持」。「感應」。菩薩加持的分類:1.順加持:求什麼菩薩答應什麼。2.逆加持:(逆向的)另外還有「可許則許」定業難消,一切都不能違背因果法則,(關於佛菩薩感應的相關問題可以參考陳海量居士的《可許則許》一書)。5.普門的含義。即解脫門,智慧門。普者常也,門者能通也。由此及彼。一實中道開十大善門:1.慈悲普門.2.宏誓普門.3.修行普門.4.斷惑普門.5.入法門普門.6.神通普門.7.方便普門.8.說法普門.9.供養諸佛普門.10.成就眾生普門.附:諦閒大師釋普門,大師說:「……舉要言之,此品居法華經二十五,在流通分中,以一乘圓種,普度十界之機,其間雖雲三十二應,實則無身不現,其十九說法,凡所說者,皆一乘純圓獨妙之法,即可謂處處池中有明月,人人屋中有觀音,故稱普門大士。」6.此經的結構:此品圍繞無盡意菩薩的兩次提問展開的。是以無盡意菩薩為當機。無盡意菩薩:(諸佛菩薩以德立名,謂菩薩悲心無盡,)「見無盡世界,有無盡眾生,受無盡諸苦,於是發無盡誓願,以無盡之願,度無盡眾生,」第一次提問: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當機請法文)1. 總答: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2. 別答:救七難:「火難,水,風,刀杖,惡鬼,枷鎖,怨賊難」。 解三毒:貪,嗔,痴。(:經中用淫欲表貪,佛法中認為淫欲為大貪) 滿二求:求男,求女。(人類的種族繁衍,生命的延續是一切的根本。)第二次提問: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游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佛陀詳盡的答復:講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其中,佛陀對持觀世音菩薩聖號及禮拜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作了一個較量比較。(即勸持名。)經文: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也就是說,持菩薩聖號及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和禮拜恆河沙菩薩名字的福德,功德一樣多。最後,無盡意菩薩大發供養觀世音菩薩之心。 以弘揚觀世音菩薩的廣大悲心,無量功德,來度化眾生。以實踐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受持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來成佛道。(普陀山淨旻法師開示)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