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三支清香:您是惜福還是求福?】

【三支清香:您是惜福還是求福?】 冷泉的一澗溪水,環著古寺靜谧,黛瓦黃牆外,小沙彌揮動的掃把分開晨霧,卷動著山門石徑上的落葉,不時口裡呢喃著:“掃地不傷蝼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池中有魚鉤不釣,籠中有鳥常放生……”     香爐中大把大把的香燃得煙霧缭繞,慢慢升騰在寺院上空,又漸漸化散在充滿水分的空氣中。大殿裡磬聲悠揚,香客們虔誠禮拜,拜罷,便跪在蒲團上合十,念念有詞。     亭邊的茶爐上,鐵壺裡的水開了,滾著熱氣。老和尚沖了一杯茶給小和尚。     小和尚端起茶碗,不怕燙一樣地喝了起來。遠遠看見香客們,爭先恐後地在香爐邊,焚香禱告,小和尚的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一臉的疑惑,他看看老和尚卻欲言又止。     老和尚品了一口茶道:“足下有什麼為難嗎?”  

(三)【地藏菩薩的道場】文殊法師講述

(三)【地藏菩薩的道場】文殊法師講述 地藏菩薩,雖然誓願弘深,以十方諸佛國土,作為自己成熟眾生的國土,分身塵剎,利樂有情。但其示現於中國的道場,則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巖頂,如九子團聚之概。自唐代詩人李太白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之後,便改名為九華山。九華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諸峰羅列,怪石峭壁,蒼翠崢嶸。山中有五溪山色,蓮峰雲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東崖宴坐,平崗積雪,天台曉日,化城晚鐘,九子泉聲,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勝。山中寺院百餘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東岩寺等四大叢林。皆以化城寺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諸葛節等為金地藏改建。 傳記,唐代有新羅國(即今朝鮮)王子,名金喬覺,二十歲出家,法名地藏比丘。於唐貞觀四年,攜其愛犬——善聽,航海來中國參學,到九華山,棲止山中。後有邑民諸葛節等上山,見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為食,敬其苦行,發心護法,為建寺院,令其安心辦道。後刺吏張岩,奏知朝庭,改名為化城寺。 據說當年九華山地主之權,是當地富豪閔閣老公公所有。建寺時,曾請閔閣老送地,閔老個性樂善好施,且對地藏比丘,非常信敬,問要地多少?地藏答:「謹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閔老認為一袈裟之地,所佔幾何?於是慷慨答允。誰知地藏比丘,撇開袈裟,竟蓋盡九華山峰,閔老見地藏比丘有此神通,驚喜不已,即將九華山地,全部送出,發願為地藏比丘護法;並命兒子,隨地藏菩薩出家。後新羅國很多人前來親近學道,道糧不夠時,煮飯常滲拌觀音土(細白如粉之泥土),可見當時寺眾,生活的清苦,新羅國王,聞知地藏比丘,率眾在九華山苦修,時遣派人送糧食來供養。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住七十五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壽九十九。圓寂後,肉身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顏面如生。後人為建肉身寶殿,又名肉身塔。咸豐七年,與化城寺同遭火災,但肉身無損。同治時重修之肉身寶殿,金碧輝煌,十分雄偉,終年燈光長明,象徵菩薩威德光明,恆照幽冥世界,救拔眾生無明暗閉之苦。因當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亦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 轉載

【佛學常識】菩薩名稱何來

【佛學常識】菩薩名稱何來 菩薩是梵文音譯的略稱,其全稱是「菩提薩埵」,可譯為「覺有情」、「道有生」、「道心眾生」,還有的譯為「大士」、「聖士」,等等。 菩薩比較常見的稱謂是「大士」,「聖士」,例如稱「觀音菩薩」為「觀音大士」。 菩薩一詞最早是釋迦牟尼成道前所專用,也是佛弟子對未成道前釋迦牟尼的稱呼。 所以在佛教中,「菩薩」的位置僅次於佛。 菩薩有「自己追求成佛」和「永遠救度眾生」的雙重任務。

化解業力的方法(值得省思)

化解業力的方法(值得省思) 孔子說:「碰不到明君,這是命運,非人力所能改變;但成為賢人或小人,卻是完全操自己手中。」 話說,阿泰每天都在反省,自己為何會遭受這樣的「業力」牽纏?他憶起幾年前曾有算命人士對他說,將來會有破財之災,而且害你的人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他當時視為無稽之談,現在想起來反而有點不寒而慄。 「原來,命中注定的,該來的還是會來,怪不得菩薩畏因、凡夫怕果,哎……。」 直到他看到了「胡雪巖傳記」的一段對話,他才漸有體悟。 清末的胡雪巖因受小人之害,使其從盛極一時的「紅頂商人」,到一無所有的凡夫草民,晚年則寄情於山野。 有一天,他到西湖靈隱寺與志峰禪師問禪。他問禪師說:「當一個人要從山頂墜落到谷底的時候,佛的神力有辦法救他嗎?」 志峰禪師乃一有道之士,早知雪巖之因果,便對雪巖說:「沒有辦法!就好像一滴墨水就要掉進水裡的時候,佛的力量也沒有辦法去制止它。」 雪巖很詫異的說:「什麼?沒辦法!既然沒辦法,那麼修佛有何用?佛力終究是有限!」 「不然!」禪師說:「一個人會從山頂跌落到谷底,必然有其前因後果,一切的現象都是自己自作自受使然,佛家說這是業力。儘管佛力無限,卻還是無法抵抗業力的到來。換句話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都是天經地義的,佛菩薩也莫可奈何。 「但是佛的愿力,卻可以淡化業力的程度! 「就好像一滴墨水要掉落到水中,這雖然是業力,但是佛的愿力卻可以使這滴水掉入清澈的大河流;如此一來,一滴墨水般地業力,仍然不會改變原有水質。可是,一般的眾生的心量卻只有像一杯水的量而已,所以當業力的墨水滴進來,反而污染了整個水質。 「這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會知道要趁業力尚未現前時趕緊修行,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發大心願救渡內在的眾生,也救渡十方的眾生。愿力無窮則業力可淡化盡,免得業力來時,不但本質被污染,自身將不知會被扭曲成什麼面目,更有可能陷入迷茫的深淵而萬劫不復。」 胡雪巖聽了恍然大悟,從此於世間不再有任何抱怨,逍遙地歸隱鄉野。「紅頂商人」的名號,就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 阿泰反覆思索志峰禪師與胡雪巖的這一段對話,心中暢然澄徹,不再計較目前的得失,而以更寬的心去看待萬事萬物。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什麼都是我的,事業、家庭、權位…都是我的,其實沒有一樣是我的。 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空空的來,空空的走。 轉載貼文

【多誦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增加智慧及福報最快速】

【多誦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增加智慧及福報最快速】〈普門品〉是《法華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品,堅持讀誦〈普門品〉,可以在〈普門品〉三根普被的法門中,得到無窮無盡的現世利益和出世間利益;能聽聞到《法華經》一四句偈,所得福報不可為喻。堅持每日誦持〈普門品〉,可得許多功德利益:1、增加福報、滋養善根、成就正信。學佛升不起信心來、願力時有時無,這都是因為善根差。善根怎麼滋養?當然要靠堅定的行做來滋養,而堅定的行做從哪來?沒有福報是做不了的。所以培福才能實現增信,信力具備才能有正解正行,才會有真信切願,所以想求生極樂,消業完畢培福是關鍵,因為這是信願的基礎。2、求世出世間利益。往往很多人希望看到現世的利益,以觀世音菩薩聖號、〈普門品〉、〈大悲咒〉、〈准提咒〉、〈大明咒〉等等,做本階段的培福手段。遇到事情,能第一時間想起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廣大靈感,只要我們的祈求是如理如法,並能至誠,都會圓滿我們的祈求的。3、奠定對佛菩薩的堅定信心。學佛的信心是在一點一滴的事情中,對經教的解悟中慢慢建立起來的,有的人信心不夠,對佛菩薩的信心生不起來,這是學佛時,在第一個階段沒做好消業的原因。如果對菩薩的神通道力都升不起信心來,對佛的神通道力就更難升起信心了,要知道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和我們娑婆眾生的緣分最近,所以更容易獲得感應和護持。〈普門品〉裡的種種神奇感應,我們是否真的能信受不疑?這就是一個考試,是邁向極樂的信心的重要考試。4、幫助奠定信願,順利求生極樂。將〈普門品〉定為每日功課的目的,就是為實現日後求生極樂做鋪墊,把後面會遇到的障礙消滅在萌芽中。所以希望大家真能明白這個道理,真實地跟隨而行,自然很快就能得到往生的保障;就算再愚鈍的人,經過三年的〈普門品〉誦持,也必定往生有力。5、熄貪瞋癡三毒,不招感五種自然災害。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瞋癡三毒,內離貪瞋癡,自然不遭外在的水、火、風三災。能學習菩薩的謙卑,利於熄滅我慢心,慢心除掉,自然不受外在的地震、火山等災。對菩薩神奇感應能真正信受,不懷疑,利於克制疑惑心,自然不會招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轉載)

天天誦持大悲咒、楞嚴咒就會開智慧

天天誦持大悲咒、楞嚴咒就會開智慧宣化上人 我們現在要研究研究這舍利弗尊者,他怎麼智慧第一?他怎麼叫大智舍利弗?這就要講到因果上。 舍利弗,在因地的時候,最初他發心學佛,遇著一個師父。這位師父就教他:“你要不要聰明?” 他說:“我想要聰明,我想要有智慧。” “你想要聰明、有智慧,你就要學習般若法門,誦持〈大悲咒〉、〈楞嚴咒〉,乃至於〈十小咒〉、《心經》。你天天誦持它,就會開智慧!” 舍利弗聽了師父這樣講,就這樣去做。白天、晚間,行住坐臥這樣來誦。他還發願:“生生世世都要拜這個師父,來跟這個師父學般若法門,學佛法。”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