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關懷奉獻,昇華生命境界

關懷奉獻,昇華生命境界 聖嚴法師 凡是沒有人管的事就是一個漏洞,既然知道那裡有一個洞、一個坑,就要去填補一下、照顧一下。如果心想:「只要我不踩進去就好了,這不是我的事!」或是「我剛剛來,讓我好好地多打打坐、拜拜佛、念念經,不要老是找我做事。」「我年紀大了,打坐、拜佛、念經已沒有時間了!做事情找其他的人去做!」這樣很糟糕,要想:「我是為奉獻而來的!」請千萬不要說我是來求成就的。出家的心就是來奉獻的,奉獻就是我的成就,奉獻愈多成就愈高。 過去我看過一篇小說,故事是說,有一個江洋大盜做了一輩子壞事,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他出家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從山下鋪一條路到山上,方便大家上山。後來他每天就辛辛苦苦地在那裡造路,沒有人知道,後來來了一個要找那大盜尋仇的人,他看到這老和尚,就問:「曾經有一個江洋大盜,後來不知怎地,人就不見了。你在這裡做了這麼久的苦工,有沒有聽過這個人?」「我是聽過,不過他已經在這裡做了很久的苦工了。」「他在哪?」「就是我。」 本來要來報仇的人,看他很辛苦地在造路,就說:「這上面還有一段路沒有做完。」老和尚回答說:「是啊!如果你現在殺掉我,我就做不完了,你能不能等我做完之後再殺我呢?」那尋仇的人說:「我幫你做,做完之後我再把你殺掉!」後來兩個人就一起做。 結果在造路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刮風、下雪、大雨、野獸,遇到很多問題,兩個人同生死共患難。在造路的期間,兩人都默默地向內修行,路一造完,兩個人在那裡看一看、笑一笑,就坐化走了。他們一起把路造完,修行也修成功了,你也不殺我,我也不殺你。

【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及含義】

【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及含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征的含義也有區別。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其道場在山西五台山。與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诠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與騎乘獅子的文殊菩薩,同為毗盧遮那佛之脅士,合稱為“華嚴三聖”。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象自然象征力大無比,也就是說,我們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

佛教講的人生八苦,是哪八苦?

佛教講的人生八苦,是哪八苦?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人生第一苦──生苦。 佛說,現實世界是痛苦的,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時盡?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著。所以人生下來的第一聲就是大聲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 佛說,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麗的想念都將削隱于日漸深刻的皺紋。活的同時,已經死了。人得本體隨時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對于昨天來說你已經老了,生息代謝的變化人怎麼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 佛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顛沛于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証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你隨時都有可能受到病痛的折磨。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 佛說,死亡也許並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開始,輪回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愛別離苦。 佛說,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佛說,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聚合為一體,欲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挂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痛苦。追求著痛苦著,同時也在失去著。 人生第七苦──怨憎會苦。 佛說,當愛不能彌合時,就會用感性方式來實現──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會被反彈而傷及自己,所有內在的怨恨都會傷及別人。貪戀、私欲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陰熾盛苦。 佛說,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假象,就會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苦苦: 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即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壞苦: 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欲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欲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行苦: 行,是遷流變化義。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人際關系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由于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糾其根源與禪說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轉載貼文

【〈普門品〉裡的大秘密就在福不唐捐】

【〈普門品〉裡的大秘密就在福不唐捐】學佛的人最好把〈普門品〉背誦下來,然後每天在觀音菩薩面前念一卷〈普門品〉。為什麼呢?因為〈普門品〉裡面有大秘密,我們雖然天天拜、念,卻忽略了這個大秘密,所以,今天因緣成熟了,我就把〈普門品〉的秘密告訴大家。〈普門品〉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病了一個月,這時候觀音菩薩救托夢給他,告訴他說,「這是業障病,你去念三遍的《法華經》中的〈普門品〉,病就好了。」然後國王照做了,果然病就好了。後來這個國王,就把〈普門品〉獨立的取了出來,昭告天下,告訴大家,學觀音菩薩法門的,最好都能誦〈普門品〉來消災免難。頌〈普門品〉,除了能治病,能求孩子以外,還能免除各種水難、火災、盜賊難,更能去掉貪瞋癡,這些利益在〈普門品〉中都有講到,而且也有很多感應故事,可以來說明〈普門品〉的功德。那麼〈普門品〉的秘密,估計大家不知道,其實就在這句「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什麼叫做唐捐呢?就是說功德沒掉了;福不唐捐,就是功德一定不會沒掉。我們種下種子,有些能發芽,有些不能發芽;不能發芽,就唐捐了。不唐捐,就是我們在觀音菩薩面前,種下一點點的功德,哪怕是低頭、合掌或禮拜,都會福不唐捐,觀音菩薩一定不會讓我們的功德流失。為什麼說,「福不唐捐」裡面有大秘密呢?因為這四個字,可以給我們信心。很多人拜觀音菩薩,頌觀音菩薩聖號,或者佈施建造觀音像,有些人因為業障重的緣故,願望沒有實現,就會懷疑觀音菩薩是不是有感應?自己做的功德,佈施的錢,是不是浪費?其實,是一定不會丟掉的,只要你在觀音菩薩面前做了一些小小的善事,哪怕一小點,菩薩都會記得,都會福不唐捐!比如說,有的師兄,發願每天一部〈普門品〉,然後他念完了,感覺完成了,就懶得再念第二部了,感覺好像再念是多餘了。或者說他發願了,每天108拜觀音菩薩,達到了108拜了,就不想拜了,感覺拜了就多餘浪費了。若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應該要告誡自己,你多拜了一拜,多念了一部,你就多得到一拜與一部的功德,它們都福不唐捐啊!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努力拜觀音菩薩,這叫多多益善啊!因為我們的一切福報、智慧與功德,都是來自觀音菩薩。所以說,我們能拜就多拜,能誦經就多誦經;拜佛和誦經,都是為了感恩觀音菩薩,那功德自然是福不唐捐。建議大家,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拜觀音菩薩、供養觀音菩薩以及念觀音菩薩聖號。為什麼呢?因為多多和觀音菩薩接觸,可以增加我們的福報與智慧,這多好多殊勝啊!(轉載)

聖嚴法師|在家學佛居士的六大問題

聖嚴法師|在家學佛居士的六大問題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居士可以講經嗎?居士可以化緣嗎?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嗎?居士能為信徒念經拜懺超度嗎?居士能夠參與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務嗎?  以上六個問題常有人問起。照理說,那些都是出家僧眾的分內事,非居士所當做,萬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學佛的立場;否則應現出家相,不該一方面捨不得離俗出家,另一方面又要模仿出家生活,享受出家人的權利,這不是在家學佛的本意。在家學佛是為了獲得佛法的利益而學佛修行,護持三寶,是三寶的外護,不是三寶的核心。  然而,時代變了,出家人少了,需要佛法和佛事的人數卻增多了。在沒有出家人或很少出家人的地方,也允許在家居士代說三皈。三皈的本意是恭敬歸命佛法僧三寶,其是以僧寶來說三皈,不是在家居士說三皈,皈依僧寶也不是指皈依在家居士。我曾寫過一篇短文〈僧伽未必是僧寶〉,收在《明日的佛教》一書中,其中對三皈對象的僧寶,就有很詳細的說明。  總之,居士雖不可越俎代庖,自稱皈依師,但他們可以在無人說法處及無人說法的時地,代替僧寶中的某一位大德法師說三皈。不過,對一般眾生,如種種動物,其不論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隨時為之說三皈,使眾生普種善根,作為未來得度之因。  至於講經說法,在佛世就有居士代佛說法的例子,甚至也有長者居士代佛為僧眾講授法義。如大乘經中,就有維摩詰居士說法,勝□夫人也有說法的記載,因此,居士說法應該沒有問題。依古來慣例,居士不得以說法來賺取生活費用,是因為居士有他自己一定的謀生方式,不靠講經說法維生。但是,目前這個時代一切講求專業,弘法也須專業化。如果居士以弘揚佛法為專業,應該酌量收取報酬,作為養家活口的生活之資和交通所需。然而,若以講經說法為謀財手段,大受供養,漫無限制,那就不是學佛的居士應有的心態了。除此之外,今日或明日的居士,若為佛教的文化教育及行政工作做專業性的服務,也應該接受適量的待遇以維持家計。 

【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為何威力無比?】

【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為何威力無比?】   《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共同讚歎,功德威力無與倫比,是所有法會佛事中都一定會持誦的神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全文84句。   《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歎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弟子,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大悲咒的來歷   經典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前,於千光王靜住如來處首次聽聞大悲咒。並受命以此心咒,普為未來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的觀世音菩薩位居初地,一聞此咒則超越八地。成為法喜充滿的八地菩薩,立下為利樂一切眾生而生千手千眼的誓願,發願後馬上便具足千手千眼。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為之放光普照。觀世音菩薩此後又在無量佛會重聞此咒並親自受持。即使經歷了無數億劫的生死變易,也常所誦持而不廢忘,也因持此咒而常以蓮花化生佛前。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