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為什麼向觀音菩薩祈求加持?

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為什麼向觀音菩薩祈求加持? 我們在祈求佛菩薩加持之時,需要對佛菩薩產生深切的信心。如果對某尊佛菩薩有著特別的感情和緣分,稱念那尊佛菩薩的名號,向他祈請加持,是最合適不過了!很多人對觀世音菩薩有著天然的感情,那最好就多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思維觀世音菩薩的相貌。如果實在心裡散亂,想不起來,不妨就想想電視劇里觀世音菩薩的容貌,觀想他的楊枝甘露滴灑在自己的心田,滋潤著遍虛空的眾生,觀想他眉間的光明,撫慰著自己的身心,遍照法界的每一個角落。而祈請觀世音菩薩的加持,既可以誦《普門品》、《心經》、《大悲咒》、《六字大明咒》,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直接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七個字聖號,這些方法沒有高低之分,在於能不能相應,並且綿密地堅持。 為什麼向觀世音菩薩祈請,他就會尋聲救苦呢? 向佛菩薩祈請加持,就如同向醫生尋求治療,向老師請教學問。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各種各樣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總會尋求他人的幫助,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是在向一位慈悲、智慧、有力量的長者尋求幫助。觀音菩薩的加持無時無處不在,但是我們的心中有太多的煩惱妄想,障礙了自己接收這分加持的橋梁。向觀音菩薩呼請求助,便是創造一個善緣的橋梁,把我們的苦難和菩薩的慈悲願力連接起來。 觀音菩薩的加持幫助,是有條件的嗎?

淨空法師:佛經為何被後人稱為法寶?

淨空法師:佛經為何被後人稱為法寶? 經典都是佛滅度以後,弟子們就從記憶當中複講,這樣子留下來的。雖然有結集,我們能夠理解,能想象得到,文具非常艱難。最早結集的時候,沒有紙張,貝多羅樹葉,這個我們看過,現在在一些博物館里面看到古時候的佛經,是寫在樹葉上,兩邊打個洞繩子穿上。分量很少,完全靠手寫,沒有印刷。 傳到中國就是這個貝葉經,在中國從事翻譯,翻譯那個時候漢朝,漢朝時候紙還沒有發明,用什麽?用竹簡。紙發明之後,筆也就跟著出來,這工具,書寫就比較方便。印刷在中國是宋朝時候才發明的,唐朝時候沒有印刷,書都是寫出來的。 這些讀書人,有完全靠寫經生活,富貴人家想修福,流通法寶,自己沒有時間寫經,請別人寫,那一部經有多少錢的。這些都是很貴重的東西,我們看到民國初年這個書本的定價就知道,古人對這些書本非常珍惜,真正是把它看作寶,叫法寶。

關於發願,這些願切勿再發,耗福嚴重!

關於發願,這些願切勿再發,耗福嚴重!   在佛教之中有這麼一首偈子:「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唯願慈悲哀攝受」。這首偈子來源何處呢?亦是來源於佛教的《發願文》中。在學修路上,我們通過閱藏或是聽聞祖師大德的開示之中悉能得知,發願是學修之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其想要證悟成佛,想要離苦得樂,想要開無上智慧,其發願之事就不能不行。但發願是什麼願都可以發嗎?並非!這些願切勿去發,耗福嚴重!   一、自利之願  在學佛路上,我們時常能夠聽聞到「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等話語。這些話什麼意思呢?這些話語皆是告訴我們,在抱怨他人,埋怨他人之時是否已自觀,自己是否已經做到?這就好比我們在學修路上,在指點他人之時,自己是否已經做到。   大眾皆知,人本自私。其自私歸自私,但發願切記,不能發自利之願。什麼是自利之願呢?就是一些對社會、他人皆無利,其得利者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所發的願。這就好比學佛者皆知的回向一樣,我們皆知回向十方法界,其功德無量。如回向個人其所得之福慧功德也只能自享。但回向亦不同發願,這只是一個譬喻。   二、惡行如意之願  佛教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對於行善、佈施等事可以毫無誇張的說,人人皆會行持。其行善也不僅僅是增加福報,其學佛也是通過行善、佈施等方法來開發自性智慧與學佛必不可少的慈悲之心。   在學修路上,我們發願亦是需以善發願,而非以惡發願。如發善願,發求無上菩提之心的大願。在學修路上,我們只需做到精進,那麼所發之願皆會得到諸佛菩薩攝受。但如發惡願,它不僅僅不能得到加持,亦會因所發之惡願,讓我們福報驟減,從而煩惱加身,身心更是難以消停。

【修觀音菩薩法門的方法有哪些?】

【修觀音菩薩法門的方法有哪些?】 觀世音菩薩是與娑婆世界及末法眾生有大因緣的一位菩薩,其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尤其觀世音菩薩是大悲心圓滿者。 觀世音菩薩對於我們悲心增長具有非常強大的促進力量。而佛門中,以觀世音菩薩為核心或相關的修行方法有持名、持咒及誦經等。分述如下: 1、『持名』 持名即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等聖號。觀世音菩薩循聲救苦,任何生命呼喚,必隨緣赴感有求必應。除了在此閻浮提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外,同時也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主的輔弼,因此修持淨土,唸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跟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也是相當地大。 2、『持咒』

人生之最後,當病重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人生之最後,當病重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本文是弘一大師關於飭終最為精要的開示。大師一生持戒念佛,也不忘勸勉他人念佛生西。此文句句悲心痛切,彰顯大師深慈大悲。然而正如大師在序中所記:(了識律師)「見此講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棄醫藥,努力念佛。」怎能不令人感懷師恩、悲欣交集? 人生之最後弘一大師歲次壬申十二月,廈門妙釋寺念佛會請余講演,錄寫此稿。於時了識律師臥病不起,日夜愁苦。見此講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棄醫藥,努力念佛。並扶病起,禮大悲懺,吭聲唱誦,長跽經時,勇猛精進,超勝常人。見者聞者,靡不為之驚喜贊嘆,謂感動之力有如是劇且大耶。余因念此稿雖僅數紙,而皆撮錄古今嘉言及自所經驗,樂簡略者或有所取。乃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音記。 第一章 緒 言古詩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人生最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淨空法師:【依法不依人,修行不依靠附體、靈媒、神通】

淨空法師:【依法不依人,修行不依靠附體、靈媒、神通】 倘時信時疑,半信半疑,或勉強試念,而意實未安,心不是安在道上。或口雖念佛,而心慕他宗,皆非真實念,不是真實念佛。 口裡念佛,還想學禪,學密,學別的法門,這就雜修,不是專修。專修才能得三昧,得三昧才能開悟,佛菩薩,歷代祖師大德,是這麼傳法的,我們要知道。 如果搞錯了,一輩子精力、時間都浪費了,到最後一事無成,那就太可惜了。要之,疑情不斷,正信難生。信願有虧,資糧欠缺,這問題多嚴重。 故須截斷狐疑,老實念去,驀直念去,驀直就是一直念。拼命念去,直拼到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如是才是大善。 大善標準,是決定往生。臨終瑞相跟平常修為相應,這才是決定往生。臨終瑞相跟平常修行不相應,從附體、靈媒、神通感應得到的念佛往生,皆不可靠,不要相信。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