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星雲法師:婆媳與母女

星雲法師:婆媳與母女 在一個家庭中,母女之間的問題比較少,婆媳之間的問題比較多。 有一個趣談:端午節到了,婆婆叫媳婦包粽子。現代媳婦不會包粽子,但是婆婆的話不能不聽。從清晨包到下午,好不容易包好了。當在煮粽子的時候,聽到婆婆打電話給他出嫁的女兒,叫女兒趕快回來吃粽子。媳婦聽了非常生氣,心裡不住的嘀咕:我忙得汗流夾背,你都沒有關心我的辛苦,現在粽子快煮好了,你卻叫你的女兒回來吃粽子。因為心裡不平,越想越氣,把圍裙一甩,換件衣服就想跑回娘家。正要出門的時候,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娘家的媽媽打電話來說:「女兒呀!媽媽今天叫你嫂嫂包了粽子,你趕快回來吃粽子喔!」這時媳婦聽了一楞,才感覺到,原來天下的母女都是一樣的! 家庭中,母女有母女的感情,婆媳有婆媳的關係,你能認清母女與婆媳之間的微妙情誼,一切當就釋然了! 母女的關係,是相互身上的一塊肉;媳婦終究是從別姓的人家娶過來的,何況把自己最親愛的兒子完全被她佔有,婆媳的關係就已埋下了陷阱、危機。因此,母女也好,婆媳也好,總要把這種相互關係透徹的認清,彼此才好相處。 世間上,也有母女關係不和諧的,也有婆媳彼此親愛勝於母女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一個碗不會有聲音,兩個碗才會叮噹響。前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趙麗雲博士,有一次談到她和婆婆的相處時,道出了一個秘密:婆媳在一個家庭中生活,要彼此跳探戈。

冤親債主有時手持黑令牌、紅令牌、黃令牌和其它令牌討債是怎麼回事?如何正確對待?

冤親債主有時手持黑令牌、紅令牌、黃令牌和其它令牌討債是怎麼回事?如何正確對待? 人生在世,誰沒有冤親債主?很多人在問事時聽到這四個字,都會臉色一沉、表情木訥、甚至嚇得一身冷汗!的確,這不是什麼好詞。更多的人聽到了債主的抱怨故事之後會以下同樣的反應「又不是我做的,為什麼要我還?」 普遍的人性看來,似乎是這樣,又不是這一世做的事情,為何要今世的肉體承受? 👉讓我們先把冤親債主的流程搞搞清楚 靈體與今世以前所結合過的肉體人身曾經所作所為積欠下的債,累世以來被欠的人事物就是債主,而這些債的範圍包括感情、金錢、因果、欺負凌虐、弒殺、造孽、詛咒口業、積怨、桃花姻緣等因素所造成,雖然這個世紀講的是現世報,今世債今世還,那麼長遠累積下來的呢?難道不用還?當然要還,不是不報,真的是時機未到! 此世,靈魂多少一定會帶著前世累積的因果再度回到人界,在數不清的輪迴次數當中,我們到底帶了多少的前世債來,很多都是未知,這就是佛家為何拚命的提倡累積功德,化怨恨為慈悲,除了渡化自己,也進而渡化曾經無法得知的前世過錯,所以,大大小小的因果故事主角都能幻化成債主前來討債,走在路上被人撞了一下,還來不及看到對方人就已經飛奔離去,被撞了也是還債的一種,或許曾經在某一世,你也撞了那個人的前世也說不定,這樣的小事,我們可以大可摸摸鼻子,不出怨言,心情平靜自然便能成就功德,了還債願。 那麼,如果是曾經危害他人生存,甚至害人失去生活、失去生命的債呢?這就是怨親債主們窮追不捨的因了。很多人一定去過宮廟問事,當然也很多人都有被老師或者師父說有冤親債主需要化解,遇到正氣的老師,當然是你有福報,有機會成就無量功德,把事情好好處理順利落幕從此人生開闊;遇到斂財的,不外乎又是漫天喊價的收費,說一堆似是而非的讓人心生恐懼,使人匆匆花錢消災了事,有沒有處理好也是別人說了算,等到不順遂或是情況更加嚴重,才知道原來被人斂財,除了事情沒有解決變得更加嚴重,還落得個勞民傷財損失慘重,好一個得不償失!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印光大師 【原文】 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不過以夜靜心淨,最易見效。 不使人知,亦不可執,乃治好名之念。若不能不令人知,則人知亦有何過。若炫賣自己修持,則便求名聞矣。今人不修法華懺法,何須簡察法華三昧修證之相。 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不以見勝妙境界為事,即可不墮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見勝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飢如渴,即墮魔之由。縱令不喪心病狂,亦幸耳。

少煩惱的兩個原則

減少煩惱的兩個原則 第一:你一定要寬恕眾生。第二:改變自己,勝於改變別人。  文/慧律法師   應該怎樣過人生呢?要記住:   第一:你一定要寬恕眾生。人的一生耗費在干擾別人、傷害別人、毀謗別人、批評別人的時間,超過於冷靜下來瞭解自己。我們每天眼睛一張開,都在看別人的錯誤,一張嘴巴,都在講別人的過錯。人永遠是煩惱的動物,從早到晚都是一樣,到老到死還是不覺悟。   你要活得快樂,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大家都不是聖人。你的心中,一定有最氣憤的人,你最恨的人,最討厭的人,也有最嫉妒的人,對不對?從來沒有發脾氣的人,請舉手……沒有人!除非是神經病。大家都曾發過脾氣。現在師父告訴大家,怎樣過最快樂的日子。要寬恕眾生,不要看人家的缺點,要看自己的缺點。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同樣在一個公司里,別人的能力比我強,我就嫉妒他,我的內心就不滿。諸位佛友,你看是那一個人比較痛苦呢?是別人活得痛苦,還是你活得痛苦呢?

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來帶動心力?

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來帶動心力? 導讀 佛陀有廣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不可能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去改變你的思想,不可能!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接受佛法教育的原因。 眾生有感,彌陀有應,這才合乎緣起的法則。 文:凈界法師 諸位!我們這樣想,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有兩種力量:一個是能念的心;一個是所念的佛。 所以你的生命有兩種力量,一個心力、一個佛力。你們猜猜看,是佛在引導我們的心,還是我們的心在引導佛號?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來帶動心力? 對了!是心力帶動佛力。所以你們有正知正見,這才合乎緣起!佛可以決定你的心——這個是「他生」,這是外道思想。 如果佛力可以引導我們的心力,你怎麼解釋有些人念佛往生,有些人念佛不往生呢? 如果佛陀可以主導的話,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他有決定權,那每一個人臨終念佛都應該全部往生,其實跟事實不符。 有些人念佛往生了,有些人念佛沒有往生,那表示你的心態準備不夠。 佛陀是一種被動的配合,你的心是主動,佛是被動。 諸位要知道,這才合乎緣起。同樣一句佛號跑到一百個人的心中,最後一百個結果,這個才叫因緣所生法。 如果佛陀說了算,那你就不是緣起法,這是他生的思想了。佛陀主宰你的生命,這不可能的事情! 佛陀有廣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不可能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去改變你的思想,不可能! 你改變了,佛陀給你更好的東西。是你要先改變,佛號才會改變。你要往火坑跳,佛陀是救不了你的。你最好早點知道。你要起顛倒,佛陀救不了你,但是佛號永遠是功德。 只是它到底會給你什麼東西:佛號給你一個糖果吃,或者是給你一個蛋糕,或者是給你一個摩尼寶珠,就看你的心態準備。你準備得愈好,佛就給你更好的東西。 所以你心態的準備,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作為佛陀,他是公平的,他把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準備好了;但是你準備好沒有,關鍵在這兒。 「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態有不同的準備,佛陀就給你不同的東西。 如果你只是要娑婆世界的東西,你「是心作娑婆」,佛陀也只能夠「是心是娑婆」,給你娑婆世界的東西。因為你的心理素質,你的心理水平就這麼回事。 轉載貼文

不論哪部經,你都不要執著

不論哪部經,你都不要執著 夢參老和尚 佛說法是對緣的、對機的,不是佛想說法。大家看每一部經,除《阿彌陀經》之外,都有請,三請而後說。佛說法的因緣是為眾生。哪一類的眾生,給他說哪一類的法,不是一切眾生,都普遍得聞的。 這我們大家讀這個《地藏經》,大家讀《地藏經》感覺到沒有?《地藏經》上沒有一個阿羅漢,當機的也沒有,聞法的也沒有。說法的呢,配合,跟佛一唱一合說法的,全是等覺菩薩,都是我們講《華嚴經》十一地菩薩。因此那一部經論,是屬於「華嚴」系統的。只有在《地藏經》上說,佛囑託觀世音菩薩,囑託文殊師利菩薩,囑託定自在王菩薩都是,每逢都是每個菩薩跟佛一唱一合的,說的《地藏經》。那是對那一類根機,那一類根機。 而說法處所呢,不在人間,在天上。《地藏經》全部,從始至終都在天境,忉利天。說法的處所、地點、條件,說法的因緣都不同,都不同。那麼的就是隨眾生緣。佛出現於世間,是度一切眾生,是為一切眾生說法。所說的法,不要去分別說法的相,法相,不要分別它的相;應當無分別的,猶如虛空,沒有差別相。各個經,各個的處所,是眾生的分別,佛沒有分別。 佛在他的定力當中,無量定的遊戲三昧自在莊嚴住持。這樣子給眾生說的微妙法,讓眾生莫取執著,無所執著。你是個什麼根機,你能入到哪一乘。「令於三乘隨宜趣入」,你應當進入哪一乘,你就學哪一乘的法。具大甲胄的菩薩摩訶薩,那大菩薩內心清凈。內里的胄,外披盔甲,那叫甲。甲胄說外相無障礙,內心無障礙,內外都無障礙。所以那些大菩薩摩訶薩給眾生說法的時候,一切無障礙,對機說法。 能「令諸眾生,聞此最勝甚深法已,於三乘中隨其所樂」。你心樂什麼,你就學什麼好了,隨趣一乘,三根普被。乃至於對於我們這一生,種善根的眾生,種種善根就令你成熟,成熟這個善根。 我們每位道友,自己都會體會得到。怎麼樣去體會呢?比如說你看到大乘經典,你心裡非常地欣樂,一看就能進入,進入而後不舍,不舍就是每天不斷地,乃至念那個菩薩的聖號也好,修他所說的法也好,聽他所說的話,記載的記下來也好。大家可以看,每個人都可以這樣想,看看許多的道友,各個人愛好不同,愛好不同。 咱們認為住在五台山,文殊菩薩大智慧,很好了。有人向我講,他說文殊師利菩薩好像不大慈悲。我說那誰慈悲呢?他說是還是觀音菩薩慈悲。我說那你到普陀山去,到那普陀山去吧,我們這是五台山。菩薩有分別嗎?菩薩沒分別,眾生的心,分別很大。 也有一個道友,我勸他說,你念念《地藏經》吧。我才不下地獄呢。他怎麼理解的,他說要念了《地藏經》是下地獄的,他說我才不下地獄,他就說我不念《地藏經》。一切眾生,個人的體會不一樣的。所以佛所說的法,隨眾生心。 佛說的《華嚴經》,咱們看見是究竟的佛果德不思議。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什麼呢?他說佛教的《華嚴經》,這部小說真好。他看成是小說。不是一般的人,北大教授胡適之,後來到台灣去,他就說《華嚴經》簡直是最好一部小說。他把它當成小說,當成神話,當成故事來看。也好啊,也種種善根。 「隨於一乘,極善安住」。就是隨緣吧。能入大乘的,就住大乘法上。你想了生死的,那你就先知苦斷集,你也得別造惡。知苦斷集,就是把世間的惡因緣,都把它斷了。知道這些都是苦的,沒有一個甜的。這苦是你招感來的,你先不招感了,這個就斷了。現滅、寂滅的道理。去修道,修道證到寂滅理。 也有些人,他一入佛法之門之後,他說這法子太好了,光我一個人得到不行,我讓大家都得到。起碼讓我六親眷屬,再縮短了,讓我父母,讓他們也都入道。他的想法,一聞到法,他想到不是自己,想到一切眾生。所以隨遇哪一乘,能都把他運載到安住,到極善的地方去,都把他運轉。 「終不令其於生死中,增長種種惡不善法,令於涅槃堅固不退」。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千萬莫要執著,一切都不著,於一切法都不要執著。給眾生說的不執著法,就看破了,假的,空的。過去我們說假、大、空。假的,空的,但是很大。什麼大呢?圓滿無缺的。 這一切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你應當知道,第一個是世間因果,一個出世間的因果,一個是善惡的因果。你對哪一類機的,應該說個善惡因果,或者是給他說個世間的因果相,乃至出世間的因果相。但是最後告訴他,虛空裡頭沒有一切相。說佛所說的法,一切相的本身,不存在的。這進入大乘,這進入究竟。因為如來以無量的定力,遊戲莊嚴,利益眾生,住持佛法,利益眾生。那這個無量莊嚴住持什麼呢?就是這些法。凡是我們所聞到的法,都是佛所住持的法。 佛告訴我們,在一切經裡頭,不論哪部經,你都不要執著。求經上所說的解脫,不要給自己找麻煩。我說這是什麼道理?學一部經,執著一部經,學得越多,束縛越多。不但沒解脫,還增加了一個束縛。跟佛的教授給我們的恰恰相違背。佛教我們無縛、無著、解脫、自在,而我們是增加煩惱。學什麼,煩惱什麼,增加煩惱。佛教我們說是斷煩惱,證菩提。我們是增加煩惱,趣向於三道,這三道就是三惡道,增加煩惱。 這個道理很深的,很深的了。所以個人的悟得、認識不同,認識不同呢,他所有的看法就不同。像那個宋朝的張無盡居士,他說了,斷除煩惱增重病,趣向真如也是邪。他說,假使你有意去斷煩惱,有意地想證真如,錯了。煩惱不但斷不了,真如你也達不到。應該怎麼樣呢?無作、無著、無縛、解脫、自在。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