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蔡禮旭老師:努力是“緣”,積累財富的“因”是有財布施

蔡禮旭老師:努力是“緣”,積累財富的“因”是有財布施 所以這裡古注裡面講到,“聖人不積”裡說到,“聖人積德不積財”。積財傷道,旁邊可憐的人很多,我們的錢財都一直自己抱著、守著,不願意幫助他們,就傷自己的慈悲心了,所以“傷道”。有能力不幫人,這也是造罪業,這個對良心是有愧的,所以要樂善好施,越施越多。其實我們人生幾十年走過來,大家冷靜觀察一下,你的同學、同事有很多能力不錯,可是事業不能成就,而同樣比他能力不好的,反而有成就,反而有財富。大家有沒有觀察到?有。他有能力、又很努力,可是結果卻沒有很好的福報。所以努力是“緣”,他積累財富的“因”是他有布施。財富的真因是財布施。 人有時候不明白這個道理,最後自己努力了那是緣,沒有種因。就好像你很努力在那裡澆水,可是種子根本就沒有種下去,你給它澆一百年它也長不出芽來。可是人問題就來了,求不到人生想要的,下一個念頭是什麼?埋怨父母,“就是被我父母生到,所以我沒有福報”,連父母都被拖下水;“就是老天爺對我不公平”。這個叫罪加一等。自己沒有好好樂善好施,最後連老天爺都要責怪。諸位學長,我們這一生有沒有怨過天,尤過人?有,很正常,我們還不明理以前,這種事也常幹。所以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就不再責怪任何人了。道理一明白,終於清楚了,自己要為人生負完全的責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的整個結果,其實都是自己招感來的。自己的心想,造成了自己所遇到的人生每一個境緣。而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又種了新的因,招感來未來的緣。 諸位學長,我們清不清楚二十年後我們的人生會如何?欲知將來的結果,只問現在自己下的功夫。以前怨天尤人,現在這個結果不是很好,從現在開始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反省自己。反省,就能消自己的罪業;反省,就能增長自己的智慧。禍福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所以聖人他效法天地的仁慈之心,他盡心盡力幫助別人,他不積財。財散民聚,而且這個財散出去了都是結一個善緣,這個善緣結下去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它總有一天善的結果又回來了。就好像你布施錢財,五年、十年之後你得到財富了,所以叫“捨得”。捨了,就是得的因,但是捨得捨得,得了以後要再捨,不然你就變守財奴了。又得,繼續捨。 在歷史當中,春秋時候有一個趙宣子,他有一次看到一個人昏睡在樹下,後來了解到這個人是餓得昏過去了,趕緊用一些糧食給他吃,結果這個男子吃到一半就不吃了。趙宣子很奇怪,這都餓了不知多少天了,怎麼不吃了?就問他。他說:“我母親也沒得吃,這我要留回去給母親吃。”當下趙宣子說了,“你放心好了”,他說,“你放心的吃,我再吩咐下去,送一些食物給你媽吃,你不要擔心。”這叫一飯之施。過了幾年,有一天有人追殺趙宣子,一群殺手追殺他,突然他就是已經命在旦夕,其中有一個人突然反過來保護他,把所有的人都打退了,他就免於厄難。後來了解到這一個壯士是誰?就是當年他在樹下幫助的那個男子。施人家一餐飯,最後怎麼樣?救了一條命。所以你看人布施,還會加利息的;做壞事那個也會加利息。你今天給人家借一千塊不還,五年之後可能要還三千塊,還要包含物價指數。同樣善有善報,古代是這樣,現代也是這樣。 在台北的街頭,差不多二、三十年前,有一個大學學子剛到學校讀書,家裡很窮,吃飯沒什麼錢,吃不飽,在那個自助餐前面走來走去,結果看沒有客人的時候才走上前來,說“我要一碗白飯”,然後就拿進去開始吃了。他叫飯的時候這個老板就覺得說,怎麼叫碗飯,連菜都沒有?這老板心裡想可能是他沒有錢,所以就給他加一些菜湯,然後底下還壓了個鹵蛋,很有愛心,知道這些年輕人出外不容易,家裡又窮,把它壓在下面。怕放在上面,這個年輕人覺得是他施捨他的,不好意思,傷了他自尊。結果他在做這個事的時候,就被他太太看到了,他太太說你幹嘛壓在底下,放上面就好了。他說年輕人有自尊不要這個樣子。他太太說,你這麼替人想。他先生說,我就是替人想你才會嫁給我。你看,夫妻會生活,生活上的小事都可以很溫暖,是吧?結果年輕人吃啊吃啊,看到底下有蹊跷、有玄機,看了看,對老板笑一笑。吃完了要走以前,他又叫了一碗,因為他黃昏來吃,叫一碗是明天中午要吃的飯,還是叫不起菜。所以老板還是把鹵蛋壓在下面。而且這個年輕人要走的時候,老板還說:“加油,歡迎明天再來。”結善緣,年輕人很歡喜,明天又來了,這樣過了四年的歲月。 後來經過二十多年,這個老板也進入五十歲了,結果剛好他們那個建築必須拆掉,他就沒辦法做生意了,他的兒子又供到國外去讀書,中年失業又沒有錢,孩子還等著學費,兩個夫妻在那裡一籌莫展,兩個在那裡相對哭泣,不知道怎麼辦。突然有個穿西裝打領帶的人走進來了,就跟他講:“老板,我是某某公司的副總經理,我們總經理請我來找你們,明天到公司去談事情。因為我們公司要找人來負責餐廳,我們總經理說跟你們是老朋友,只知道你們是老朋友,明天去你就知道了。”結果一看,就是二十多年前那個大學生,他對他們夫妻完全信任,就把這個機會交給他們。 而且大家想一想,這個年輕人是很有心的人,不然他怎麼會知道他們的困難。您看,你真誠的付出,對方感得的那份溫暖,他會時時記在心上,一有機會回報,他一定會歡歡喜喜的來幫忙。結果二十多年前的老朋友相聚,談得很歡喜,然後總經理就說:“加油!我們這個餐廳還得靠你們夫妻,我們明天見。”你看這個話跟二十多年前的話都是一樣的。這都是有心的人,人間有真情,都在付出當中,都在布施當中得到的善果。所以人這一生要廣結善緣。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蔡禮旭老師 2011/11/5 第36集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個人因緣個人了,別拿他人習氣起煩惱!

個人因緣個人了,別拿他人習氣起煩惱! 寺里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廣欽老和尚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說,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老和尚又繼續說:「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痴。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能夠衝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佛法是圓的,是可以權宜變通的,並不是有稜有角的,總是要寬懷大度,自身立場沒有過失,別人要怎樣,那是別人的作為了,與己無關。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什麼叫「自淨其意?」老和尚開示說:「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淨其意’,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乾?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為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如果看經、看戒得到一點知解,便拿來批評他人,偵察他人有無做到,心生分別,徒增我相、我慢與是非。也是被經轉。」「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罣礙心,是心參。」老和尚繼續說:「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作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轉載

🍁念佛/因果感應事蹟🍁【好一朵金蓮花—我的菩薩媽媽往生紀實】

🍁念佛/因果感應事蹟🍁【好一朵金蓮花—我的菩薩媽媽往生紀實】 日期:2014 年 2 月 11 日 作者:山東佛成 我的媽媽名叫夏金蓮,94歲,於2014年1月26日1點44分,蒙阿彌陀佛慈悲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媽媽已是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我由衷地稱媽媽為「菩薩媽媽」。 ●1) 善巧引導 媽媽念佛媽媽是個一字不識的農村老太。2010年10月,媽媽90歲時,我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弘願寺淨宗法師座下皈依,從此專依善導,專修淨土,專一念佛。

胡志強回憶車禍 – 不可不信邪

<因果及善念> 胡志強回憶車禍 - 不可不信邪 // <誠實人必多得福> 台中市長胡志強與夫人邵曉鈴的車禍意外,改寫這家人的人生,胡志強與女兒胡婷婷接受「美人晚點名」,主持人于美人訪問時透露:「曾經有『人』要幫忙擋掉車禍,冥冥中還是避不掉。」 胡志強與女兒胡婷婷一同接受節目專訪,提及邵曉鈴從車禍前後,發生的一些「不可思議」情形,到奇蹟似好轉的過程,胡志強說:「我不是在怪力亂神,但真的遇到了。」 胡志強回憶車禍發生前,準備進入「阿霞飯店」用餐時, 被一位蓄著白鬚老者攔住,操著台語要他添香油錢:「拜一下,250元就好,不能不拜。」胡志強說:「如果當時我停留了,也許就避過這場車禍。」胡志強又說,車禍發生後,有易理老師建議他,到車禍現場燒金紙,還說「不用多,只要250元!」,卻把胡志強嚇得寒毛直豎。 他說:「想到車禍前那個老先生說的250元,早就該給的。之後我太太好了,喜歡到處拜拜,我進廟裡一看, 那位白鬚老者很像是玉皇大帝。」 此外,邵曉鈴手術時,負責操刀的醫師在門口,卻無端摔倒。醫師請示懂佛學的老師後,告訴胡志強:「這個人命該如此不該救, 救了就得罰站。於是找了胡婷婷和幾位屬鼠的醫師, 站在病床邊守候邵曉鈴,度過難關。 這段不可思議的經歷,胡志強感恩的說:「只能說台灣人很善良,很多人幫忙祈福,還有老太太天天到廟裡,幫我們祈福,謝謝大家幫忙。」並透露當時胡婷婷從美國趕回來時,許多人就在機艙內,為她鼓掌打氣。昨天父女倆談到這件事時,要大家懂得惜福,並愛惜自己的生命。 一個小故事 30年前,美國華盛頓一個商人的妻子,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個皮包丟在一家醫院裡。商人焦急萬分,連夜去找。因為皮包內不僅有10萬美金,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商人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醫院走廊裡,靠牆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的那個皮包。 這個叫希亞達的女孩,是來這家醫院陪病重的媽媽治病的。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家裡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療費。沒有錢明天就得被趕出醫院。 晚上,無能為力的希亞達在醫院走廊裡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個好心的人救救她的媽媽。突然,一個從樓上下來的婦人經過走廊時,腋下的一個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還有別的東西,皮包掉了竟毫無知覺。當時走廊裡只有希亞達一個人。她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但那位 女士卻上了一輛轎車揚長而去。 希亞達回到病房,當她打開那個皮包時,娘倆都被裡面成沓的鈔票驚呆了。那一刻,她們心裡明白, 用這些錢可能治好媽媽的病。媽媽卻讓希亞達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皮包的人回來領取。 雖然商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希亞達的媽媽還是拋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兒。後來商人就領養這個失怙的女孩。她們母女不僅幫商人挽回了 10萬美元的損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復得的市場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 被商人領養的希亞達,讀完大學就協助富翁料理商務。雖然富翁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實際職務,但在長期的歷練中,富翁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使她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人才。到富翁晚年時,他的很多想法都要徵求希亞達的意見。 富翁臨危之際,留下這樣的一份遺囑:「 在我認識希亞達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 我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得來的,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 我收養希亞達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於同情, 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這就是我後來的業績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我成了億萬富翁。我死後,我的億萬資產全部留給希亞達繼承。這不是饋贈,而是為了我的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我深信,我聰明的兒子能夠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富翁在國外的兒子回來時,仔細看完父親的遺囑,立刻毫不猶豫地在財產繼承協議書上簽了字: 「我同意希亞達繼承父親的全部資產。只請求希亞達能做我的夫人。」希亞達看完富翁兒子的簽字略一沉思,也提筆簽了字:「我接受先輩留下的全部財產──包括他的兒子。」 「誠實人必多得福。」

何謂好人?

何謂好人? 📖聖嚴法師曾說:所有的動物裡,只有人有思想,為什麼不好好運用這種優點,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呢?加強人之所以為人的部分,生命的正面價值就能夠呈現出來。 不妨靜下來看一看自己:「我的腦中所想的,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是有用的,還是沒有用的?是實際的,還是不切實際的?」只要經常反省,便會發現:平常我們腦中所動的念頭,沒有用的比有用的多,不道德的比道德的多,負面的比正面的多。 但是,有些人會把心思用在另一方面,結果變成了心機。例如:明明心裡很生氣,已經在罵人、恨人了,但是嘴巴上不說出來,連臉上表情和行為上也不表現出來;或是原本想講什麼,在頭腦裡過濾後,為了自己利益,反而說出相反的話,讓別人都誤以為他是好人、是君子、是可靠的人,其實他心裡面想什麼,沒有人知道。 如果思想是用在這個方面,那也不好。我們不是要在表面上做個好人,做個君子就夠了,最重要的還是要體察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的內心,才能夠真正發現生命的意義,發揮生命的價值。--本文摘自《找回自己》 防疫人人有責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妙法蓮華經》在大乘經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華經·方便品》中雲: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所以經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來闡明甚深難解的哲理,被稱為法華七喻。這些比喻在經中的出現,不僅體現出《法華經》的文學性,而且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說明經中開權顯實的思想。 一、火宅喻 在《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講到長者從火宅中救出眾多孩子的故事。佛陀在經中告訴捨利弗說,諸佛經常以各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讓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脫。接著,佛陀便以國中有大長者,因為年老體衰,擁有無量財富和田宅,以及僮僕。他的家庭廣大,只有一個門,家中人數眾多。一天突然大火從家宅四面燃起,長者見大火起來,很是驚恐,自己雖能出逃,但顧及長者諸子。他知道諸子都貪圖嬉戲,沒有出逃的意思。為了讓諸子逃到安全地帶,長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諸子得出:經雲:“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捨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長者就是通過允諾給予諸子各種娛樂設施的方法,讓諸子都逃離出火宅,來到安全的地帶。長者喻我佛如來,諸子喻苦難的眾生;火喻世間之苦,宅子喻眾生輪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訴我們: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二、窮子喻 窮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講走失在外的窮孩子,面對所乞討的長者的富裕之家卻不知是自己的家。窮子見到長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滿,價值千萬,莊嚴其身。他身旁還有很多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窮子見到長者如是威德莊嚴,心生恐怖,便快速離去。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