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做人要懂得彎腰,成熟的麥穗懂得彎腰

做人要懂得彎腰,成熟的麥穗懂得彎腰 有位剛剛退休的資深醫生,醫術非常高明,許多年輕的醫生都前來求教,並渴望投身於他的門下。 資深醫生選中了其中一位年輕的醫生,幫忙看診,兩人以師徒相稱。應診時,年輕醫生成為得力的助手,資深醫生理所當然是年輕醫生的導師。 由於兩人合作無間,診所的病患者與日俱增,診所聲名遠播。為了分擔門診時越來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醫生師徒決定分開看診。 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由年輕醫生診斷;病情較嚴重的,由師父出馬。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指名掛號給醫生徒弟看診的病患者比例明顯增加。起初,醫生師父不以為意,心中也高興:「小病都醫好了,當然不會拖延成為大病,病患減少了,我也樂得輕鬆。」 直到有一天,醫生師父發現,有幾位病人的病情很嚴重,但在掛號時仍堅持要讓醫生徒弟看診,對此現象他百思不得其解。 還好,醫生師徒兩人彼此信賴,相處時沒有心結,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雙方都能接受的標準制度,所以醫生師父並沒有往壞處想,也就不至於到懷疑醫生徒弟從中搞鬼、故意搶病人的地步。 「可是,為什麼呢?」他問自己,「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病?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我剛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登在新聞報紙上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為瞭解開他心中的疑團,一個朋友來到他的診所深入觀察。本來這個朋友想佯裝成患者,後來因為感冒,也就順理成章地到他的診所就醫,順便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初診掛號時,負責掛號的小姐很客氣,並沒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掛哪一位醫生的號。 復診掛號時,就有點學問了,發現很多病人都從師父那邊轉到醫生徒弟的診室。問題就出在所謂的「口碑效果」,醫生徒弟的門診掛號人數偏多,等候診斷的時間也較長,有些病人在等候區聊天,交換彼此的看診經驗,呈現出「門庭若市」的場面。 更有趣的發現是,醫生徒弟的經驗雖然不夠豐富,但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溝通較多、也較深入,而且很親切、客氣,也常給病人加油打氣:「不用擔心啦!回去多喝開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類似的心靈鼓勵,讓他開出的藥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醫生師父這邊,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無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顯得冷酷,彷彿對病人的苦痛已然麻痹,缺少同情心。 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者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誤會。當朋友向醫生師傅提出這些淺見時,師傅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我自己怎麼就沒有發現!」這就是麥穗彎腰的哲學,其實,很多具有專業素養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 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擺出盛氣凌人的高姿態,但卻因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彌高,從而產生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別忘了,越成熟的麥穗,越懂得彎腰。 或者,我們也可以來個逆向思考,越懂得彎腰,才會越成熟。 人,有時就像麥穗,越懂得彎腰,才說明他越成熟。 轉載貼文

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的念佛方法和經驗

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的念佛方法和經驗   我們現在正在學習的是淨土三資糧之三——「行」資糧,即以真信切願「持名念佛」。  蓮宗歷代祖師在實修念佛法門上都有切身體驗,這裡舉蕅益大師和印光大師二位祖師的教授,供大家實修時參照。蕅益大師悲心教導   蕅益大師在開示念佛方法時說: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沒有別的辦法,最初的下手處,一定要用數珠計數念佛,給自己規定功課,並按時完成。這樣久久練習,自然功夫純熟,達到不念而念的境界。然後計數也行,不計也無妨。如瑞法師:蕅益大師和印光大師的念佛方法和經驗印光大師念佛心要 ·至誠懇切,攝耳諦聽根據印光大師文鈔記載,印祖談到念佛時說,念佛,心是很難專注不散亂的,應當攝心懇切地來念,這樣萬念自然能夠歸於一念。攝心的方法,最有效的是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想要攝心是辦不到的。如果已經做到至誠懇切,但念頭還不能純一無雜,那就要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還是默念,都必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也仍然有口念的相)。心和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用這樣的方法來攝心,妄念自然就會熄滅了。·十念記數,攝心歸一所說的「十念記數」,方法大致是這樣的:念佛的時候,從一句念到十句,必須念得清晰分明,還要記得清楚明白。念完第十句佛號,回過頭來,再從第一句開始念,一直念到第十句,也是邊念邊記數。如是反復從一念到十,不要遞增累計到二十乃至三十。這樣十句、十句邊念佛邊記數,不要掐念珠,只靠心來記。如果十句佛號這種記數方法用起來有困難,可以分成兩段來念。先從一念到五,再從六念到十,隨念隨記數。我自己實踐的時候這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如果這樣還覺得費力氣,還可以從一念到三,接著從四念到六,最後從七念到十,分三段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三四——三句三句四句。念得清清楚楚,記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這樣妄想就會無處落腳,一心不亂的目標,久久自然可以實現了。印光大師感慨: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對於利根的人就不說了,像我等這類鈍根的人,捨棄這種十念記數的方法,想要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大師還特別提醒,這種十念記數的念佛方法,行、住、坐、臥四威儀,沒有不適合的。要知道,躺著的時候只適合默念佛號,不可以出聲。如果出聲,一來對佛有失恭敬(因為躺著),二來也會傷氣。對於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謹記在心呀!所謂「攝心歸一」,用到日常行持中,以至誠懇切心令一句佛號念念相續,就能收攝住意根;口中將這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就能收攝住舌根;最後,音從耳入,再聽得明明白白,就能攝住耳根。此三根一攝,眼睛也不會東張西望,身體更不會造作非法。用一句佛號,攝住六根,熄滅妄念。以上簡單介紹了兩位祖師的念佛經驗和方法。我們在用功念佛的時候,也可以慢慢摸索總結適合於自己的方式方法。無論採用何種念佛方法,都不要忘記徹悟大師的教導:「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不能不發菩提心,也不能缺少真信切願,如此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應,與極樂淨土諸上善人志向相投。最後以宋代宗本禪師的首一偈頌與大家共勉:西方弘誓廣流通一句彌陀好用功歷歷分明無間斷聲聲喚醒主人翁讓我們一起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十句)萬善同歸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願大家開心自在!(轉載)

【常念《心經》能去除負能量,並且破除三障!】

【常念《心經》能去除負能量,並且破除三障!】 《心經》 特別適合初學者且容易念誦,全文僅260個字,是所有經文中字數最少最短的,但卻是集600卷般若經典精髓的空性心法,濃縮佛教思想精華,詮釋最深奧精妙的佛法,又被稱為「經中之經」、「咒王」。 《心經》 文雖簡短,卻理極宏深,不僅悟證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法我執念,更能令魔障無猖狂之地,令違緣自然化為無形。因此《心經》 可將不吉利、負能量去除,並且破除三障。三障指的是報障、業障、煩惱障── 1、「報障」:分為「正報」跟「依報」,正報即是身體本身,「依報」是生活所受,報障是前世今生種來的因果。 2、「業障」: 業障是什麼?人生在世必定有自我的功課,要完成的工作、事業、使命, 做事情、做事業一定會有遇到的困難問題,因為困難而產生的不愉快、煩惱,就叫做業障。

廣欽老和尚:一看就知道你有沒有在念佛

廣欽老和尚:一看就知道你有沒有在念佛 台南某寺悟某法師,年八十二歲,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護法,一個月前由台南出發,參訪台灣各地的寺廟,於昨日來到土城,掛單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見到廣欽老和尚,請示廣欽老和尚修行之道。老和尚說:「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條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悟某法師說:「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種困難、危險的境界都經歷了,覺得這些對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可是現在出家了,卻覺得佛法老是讓我理解不過來,請師父慈悲開示。」老和尚說:「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學這個、搞那個,那是難有結果的,還是什麼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緊。我看你根本沒有念。」悟某法師說:「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 老和尚說:「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裡,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裡,心裡根本沒有帶半句佛號來。」同來的護法居士問:「要怎樣念佛?」老和尚說:「念佛就念佛,還要怎樣念。」老和尚問悟某法師:「你在常住擔任什麼執事?」「香燈。」悟某法師答。「擔任香燈是最好利用來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老和尚說。「可是,這樣子我會弄亂、會搞錯。」悟某法師答。老和尚就說了:「這怎會弄錯?你身上穿的這件僧服,你就不會把它穿顛倒。」 轉載

聖嚴法師《永遠的功課》

聖嚴法師《永遠的功課》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優缺點都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優點要謙虛,對自己的缺點則要改進,如此才能提升自己,並邁入自我成長的階段。 俗語說:『學無止盡』,自我的成長與人品的提升更是永遠的功課,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提升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了解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然後改進缺點,增長優點。事實上,人的缺點是永遠修正不完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進步到第二個階段,那就是不要過於擔心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否則總是只看到自己,相對地便將會忽略其它人的感受。 因此,自我成長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多為他人設想。所謂『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後,就要進一步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目的並非要打敗他,或是與對方競爭,比較高下、勝負,而是為了要學習。我們可以先從自己周遭的人學習起,譬如一個家庭,如果丈夫能常常看到太太的優點,太太也能常常看到先生的優點;孩子常常看到父母的優點,父母也能常常看到孩子的優點。如此,這個家庭一定能互相尊重,也能互相學習成長。 也許有人會說:『跟孩子能學到什麼?』其實,從孩子身上可以學到很多。例如從孩子的表現,以及在處理孩子問題的過程當中,你會產生智慧和慈悲。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就是你的老師。 所以多發現並學習其它人的優點,便是成長自己的第三個階段。我們不僅要多發掘朋友或家人的優點,對於在不同場合所遇到的任何人,也都要把他們當成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就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是看到種田的人,會說:『我不如老農』;連孔夫子都覺得他不知道的事情太多,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此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我們生活環境中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事,所有的現象,都能讓我們學習。 對於別人的優點,我們要學習,但對於別人的缺點,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也不必假裝沒看到,更不可以故意把缺點講成優點,讓別人誤會,變得是非不分、沒有好壞標準,其結果一定是害己害人。 但是,有時我們所認為的缺點,在對方而言可能是引以為傲的部分,而他自己也覺得沒必要改進。此時,應該避免爭執,不要造成彼此的困擾。既然你認為那是缺點,就把它當成是借鏡,提醒自己不要像他一樣。當然,我們也可以委婉地提醒對方,並給予建議,但不要用指責的方式,也不要強迫他非改不可。如果對方不能接受,那就包容他;能包容他,也是自己的一種成長。

居士在家這樣做早晚課,功德最殊勝 ...

居士在家這樣做早晚課,功德最殊勝。玉佛禪寺 雖然最近大家沒辦法到寺院裡 ,但宗教的修持——早晚功課 ,可一樣不能落下 。普賢菩薩警眾偈雲 :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我們確實應該更加精進,並將此功德回向世間一切。祈願國泰民安、疫情早日平息 ! 早晚課的由來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們誦經打坐念佛起初時並沒有固定的早晚課誦本。自晉朝至唐宋,雖有早晚課誦,但不統一,漢傳佛教各宗派各門派之間並不一致。到了明朝,蓮池、藕益大師為方便佛門弟子修行,開始制定早晚課誦,直到清朝初年經玉琳國師才固定下來。早晚課誦的內容都經過歷代高僧大德認真推敲斟酌過,對於淨罪集資、增長功德非常重要。那麼對於我們居士來說,又該如何在家做早晚功課呢?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