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若無誠心,即難獲益,是自障蔽,非菩薩咎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上堂法語廿一

若無誠心,即難獲益,是自障蔽,非菩薩咎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上堂法語廿一 菩薩清涼月 游於畢竟空 眾生心水靜 菩提影現中 菩薩念念欲度眾生,眾生心心憶念菩薩,猶如兩鏡交含,千珠互現,感應道交,自蒙濟度。若無誠心,即難獲益,是自障蔽,非菩薩咎jiù。圓通大士,誓願宏深,濟度無方,津梁罔測。剎剎塵塵,在在處處,有求皆應,無感不通。如一月普印於千江,了無前後差別之異,而千江俱現乎一月,或有明暗去來之殊。須知菩薩之心如月,眾生之心如水,水清而靜,則月現全體,月非取水而遽jù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若依此義,以感菩薩,定然業障消除,智慧開發,了自心於當念,成佛果於將來。 菩薩清涼月 游於畢竟空 眾生心水靜 菩提影現中 菩薩念念欲度眾生,眾生心心憶念菩薩,猶如兩鏡相對,互相含攝,千珠羅網,互相影現,感應道交,自然蒙受菩薩濟度。如果沒有誠心,就很難獲得利益,這是自己障蔽,不是菩薩的過錯。觀音大士,誓願宏深,濟度眾生沒有固定方式,法門津梁,不可測度。剎剎塵塵,在在處處,有求皆應,無感不通。如同一月普印千江水,沒有前後差別的不同,而千江都現出一個月亮,只是或許有明暗去來的差別罷了。必須知道菩薩的心如同月亮,眾生的心如同千江之水,水清澄而靜止,月亮就在水中現出全體,月亮不會分別是什麼水而突然來臨。水混濁而亂動,那麼月亮就在水中沒有固定的光明,月亮不會捨棄水的混濁亂動而突然離去。在水這一邊,有清、濁、動、靜;在月亮這一邊,沒有取、舍、去、來。如果依照這個義理,來感應菩薩,一定業障消除,智慧開發,明了自心在當下一念,成就佛果在將來之時。 ——如誠法師譯

因果故事【浪費糧食、糟塌物力,業力果報得胃病】

因果故事【浪費糧食、糟塌物力,業力果報得胃病】某報社的女記者,曾多次聆聽妙法老和尚為求醫者解說佛法,開示病因。一日,她請教師父:自己患胃病數年,治療不見效果,是否也是上一輩子做過什麼壞事?師父問她:「你是不是不喜歡吃饅頭的皮兒,每次都把它撕下來扔掉?」女記者驚訝地說:「噢,師父,確實如此。我從小就不喜歡吃饅頭皮兒。這也有罪呀?」師父笑著說:「你都把饅頭皮兒扔到自己胃裡去了,久而發酵,能不痛嗎?要知道,『暴殄天物,罪莫大焉』。糧食和蔬菜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就是讓人們食用裹腹,可是你卻因為不喜歡吃而浪費了。要知道今天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每天吃不飽肚子,甚至餓死。你應該感到慚愧才是。再者,許多國家都有在垃圾箱撿食物吃的人,發達國家也不例外。這些人都是因為前世浪費糧食、糟蹋食物,才有今天的果報。前世扔掉的,今生還要再撿回來吃。要警覺了!」女記者不無慚愧地問:「我應該怎麼樣辦呢,師父?」「生懺悔心,今後不要再浪費食物,你的病慢慢就會好的。」女記者又問:「我也拜《梁皇寶懺》好嗎?」「很好。」師父滿意的笑了。「阿彌陀佛!師父,我們是遠道來華觀光的佛教徒。我身邊這位小姐講不好華語,讓我代她請問。她說自己也有胃病,藥物治療不見效果,可是她沒有浪費過食品。請師父指教。」妙法老和尚慈祥地看著這位遠道女弟子說:「你不浪費糧食,很好,可是你卻浪費紙張。你寫東西時,只要覺得某句話不滿意,或是哪個字母沒寫好,就會把這張紙一團,丟進字紙簍裡。再有,你用餐時浪費的餐巾紙特別多。吃一頓飯用一張餐巾紙足夠了,你卻是每擦一次嘴或手,就用一張餐巾紙,實在是浪費。要物盡其用,不可浪費。你如果知錯,改了這個壞習慣,胃病就會康復。」女居士連連點頭。「師父,我皈依三十多年了,從沒浪費過任何東西,也不敢做一丁點錯因果的事。可是最近兩年胃裡總是有針扎一樣的感覺,去醫院檢查,還說我的胃象年青人一樣好。不知我造了什麼業,麻煩師父也給我看看。」妙法老和尚笑著說:「我今天開了個胃病專科門診,生意很興隆。」大家都笑了起來。師父接著說:「你這幾年,每到吃過飯都要用牙籤剔牙吧?」「是的,我的牙齒有了縫隙,吃過飯後要用牙籤剔一剔。」「你常去外邊餐館吃飯是吧?」師父又問。「是的。」「飯後剔過牙,臨走時,你是不是還要從牙籤筒裡捏上幾根牙籤帶走啊?」老居士顯得很驚訝:「我和老伴每次在外邊用餐都要花上一、二十元,我用幾根牙籤也有罪呀?」「是啊,牙籤是免費提供給客人就餐時使用的,你就是一次吃飯花一、二百元,也不可以隨便多拿牙籤帶回去使用,除非你和服務員打過招呼。不打招呼就拿走,雖不屬偷竊,卻是貪心。儘管這個貪心小而又小,誰看到也不會責怪你,可是你是發菩提心的老居士,『不予不取,一草一木不可貪得』這個道理,修菩薩行的人不可不明白。現在你懂了嗎?」此時,老居士法喜充滿,高興的說:「懂了,師父。」妙法老和尚接著說:「對一個修菩薩行的人來說,舉心動念很重要。因為多拿幾隻牙籤而胃不舒服,這實際上也是佛菩薩對你的加持,防微杜漸,助你今生修成正果。正所謂『於虛空中轉微細惑,在微塵裡轉大法輪』。明白了道理,病也就不存在了。」(摘自《現代因果實錄》)

四個神仙的故事

四個神仙的故事 佛在世時,有四位已經修煉得到宿命、他心、神足、天眼、天耳等神通的仙人。當他算到自己陽壽將盡,於是集在一起,聯合商量,怎麼樣來對付森羅殿鐵面無私的閻羅鬼王。 甲仙人說:“這很簡單,我可以用神通力飛到空中,那個閻羅王派來的無常鬼,怎能找到我呢!” 乙仙人說:“我可以運用神通深潛入海底,看閻羅王對我有什麼辦法!” 丙仙人說:“我可以潛藏在極深山杳無人蹤的洞穴裡,那裡真是人不知鬼不覺,最安全也沒有了!” 丁仙人說:“我用神力鑽到地心,無常鬼怎麼樣也抓不到我!” 四個仙人洋洋得意,都以為自己的妙法,必能逃過閻王這一關,主意已定,就都那樣如法施行,豈料註定陽壽要盡,想不死都不可以,即使有神通,到了那生命關頭的一刻,神通竟都失去效用,於是飛到空中的,從空中重重摔下來死了;深入海底的被無情海水淹死了;入于深山古穴的被穴洞的大石崩落壓死了;鑽進地心的竟也活生生的悶死了。四位仙人無一能得倖免。 ◎ 附註: 據說唐堯時代,有位彭祖,他的壽命達八百八十年之久,但最後仍不免一死,大家都聽說過道教的煉丹術或什麼采陰補陽術,化氣歸元術,可促使人體青春永駐,長生不老,事實卻屬子虛烏有,我們幾曾看到有位道人,能常生不死呢? 這個故事,說明了佛法裡無常的真理,凡有生必有滅,假使不先求證空的慧命,任你有多大的福,多高的壽,必然有窮盡的一天。因此,聰明的人,依佛法廣修供養,在無形中培植福慧莊嚴,那麼日積月累,自然就會水到渠成,也可以得到延年益壽。 —— 敬摘自劉發泉先生《但盡凡心》

佛陀親口開示,對照一下你是哪種根器?

佛陀親口開示,對照一下你是哪種根器? 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捨城的竹林精捨里,出去托鉢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弟子們靜靜地走到水池旁邊,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然後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開示。 佛陀結金剛座,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 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了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不但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於衷,反映遲鈍。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念《普門品》中的這四句偈語,能治眼疾——煮雲大師

念《普門品》中的這四句偈語,能治眼疾——煮雲大師 不多久以前,在京滬路中點的常州天寧寺,有位雙目失明的出家人,當然,處處都不方便,痛苦萬分。 後來經寺內住持和尚教導他每天拜佛,念誦「 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聖號一千聲,誦《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日子久了,一定可以重見光明。 但失明的出家人,學誦困難,僅學念了《普門》中的四句偈語: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最大啓示是什麼呢?

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最大啓示是什麼呢? 從前在寺廟里看過一尊文殊師利菩薩,白玉雕成,十分晶瑩剔透,相貌莊嚴中有一種溫柔安詳之美,連他坐的青獅子都是溫柔地蹲踞著。 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裡拿著一個巨大的如意,從左肩到右膝那樣巨大地橫過胸前。我從小就喜歡如意的樣子,看到如意,總讓我想起天上的兩朵雲被一條紅絲線系著,不管雲如何飛跑,總不會在天空中失散。 所以,當我看到文殊菩薩手裡拿著巨大的如意時,心裡起了一些迷思。文殊菩薩是象徵智慧的菩薩,他通常是右手持寶劍,表示要斬斷煩惱;左手拿青蓮,象徵智德不受污染。為什麼這尊文殊,卻拿一個這樣大的如意呢? 如果從名字來看,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吉祥的意思,因此文殊師利也是"妙吉祥"的意思,那麼他手持的如意也就沒有什麼可怪了。 這是我從前的看法,幾年以後我才悟到文殊為什麼手裡要拿如意,雖然經論上說如意是心的表相,所有的菩薩都可以拿它。可是手拿智慧之劍的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手裡拿著如意就有很深刻的象徵了。 它象徵:唯有智慧的人,才能如意! 它象徵:智慧才是使我們事事如意的法寶! 它象徵:唯有智慧,才能使我們妙吉祥! 這是多麼偉大的啓示! 一般人總是要求生活里事事如意,事事順隨我們的意念與期待去完成,可是在現世里,事事如意竟是不可能完成的志業,即使貴如帝王,也有許多不能如意的苦惱。 那是因為我們通常把如不如意看待成事物所呈現的樣貌,而忘記了「如意蓋心之表也」,如意是心與外在事物對應的狀態。 我們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如意本來的名字也叫「搔杖」,是古人用來搔背癢的工具,因為它可以依人的意思搔到雙手搔不到的地方,所以叫做如意。 「搔杖」是鄙俗的,「如意」便好聽得多,由於它的造型特殊,竟發展成吉祥的象徵。古代帝王,常常把最好的玉雕成如意,逐漸使如意遠離了搔杖,成為中國最高高在上的藝術品。 其實,如意原是如此,當我們智慧開啓的時候,往往能搔到手掌不能觸及的黑暗的癢處;當我們有了智慧,就能如如不動地以平常心去對待一切順逆困厄,然後才能事事如意。 原來事事如意不是一種追求,而是一種反觀。因為,如意的「意」字,不在外面,而在裡面,是一切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念之反射,我們如果能坦然面對生活,時常保持意念的清淨,事事如意才是可能的。 對意念的反觀,不僅是如意的完成,也是最基本的修行,這使我們想到達摩祖師的「大乘入道四行」,他指出進入大乘道的四種修行,一是報冤行,二是隨緣行,三是無所求,四是稱法行。 「報冤行」就是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意念上要想這是我無數劫來因無明所造的冤憎,現在這些惡業成熟了,我要甘心忍受,不起冤訴,這樣就能「逢苦不憂」。 「隨緣行」就是遇到什麼勝報榮譽的事,要知道只是因緣,是因為過去種了好的因,今天才得到了好報,因緣盡了就沒有了,人什麼好歡喜的呢?這樣想就能「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無所求行」就是「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因為了達萬有都是空性,所以能捨棄諸有,息想無求,這樣就能「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稱法行」就是把性淨之理,目之為法,知道自性清淨,不受染著、沒有分別,信解這個道理去做就是稱法行。當我們了達自性清淨,那麼修行六度而無所行,則能自行,又能利他,莊嚴菩提的道路。這樣就能「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 達摩的「四行觀」一向被看成中國習禪解脫的要義,但如果我們把它落實到生活,他講的不就是使我們「事事如意」的方法嗎?事事如意的本質並不在永遠有順境,而是在意念上保有清明來加以轉動,這正是「境由心造」。 與其追求外境的如意,不如開啓智慧的光明來得有用了。 如意正如它的造型,是紅線下系的兩朵白雲,我們抓住紅線,白雲就能任我們轉動,不至於失散隱沒於天空。「意」是雲,「如」是紅線。 「有智慧的人才能事事如意」正是文殊菩薩手持如意的最大啓示!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