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師

0
996

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師

當阿難向佛陀請問樂法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師時,世尊阻止道:「止止,阿難,今時眾生不能恭敬及有敬法。」經阿難再三祈請,佛為我們宣說了《佛說正恭敬經》。下文三部分經文皆節選自該經,文白對照,說明恭敬的方法,及不恭敬的果報。

一、世尊述說了很多恭敬師父的具體做法,本段略舉其中二個小細節:

【經文】在阿闍梨前不得露齒。不得瞻足。不得動足。不得壘足。不得踔足。不得弄足。不得高座處坐。師不借問亦不得語。不得違師語。不得一向瞻相師面。住在師前三肘而立。師聽坐即坐。坐已於師所起慈悲心。彼誦經者應先誦熟。熟者誦已。從師受經任意多少。隨諸法門中若有疑者。先應諮請聽問以不。師若聽可。然後當問。彼受經已。右膝著地。兩手接禮師足。

【白話】弟子在師父面前不露齒(大笑),不得低頭盯著腳,不得抖動雙腳,不得翹二郎腿,不得亂跳,不得用手摳腳,不得坐在高處;師父不向弟子問話,弟子不能隨便開口。弟子不得違背師父的教導,不得一直盯視師父的面相,在師父跟前約三肘的距離站立,聽到師父讓坐,弟子才能坐下;弟子坐下後,對師父的處所應起慈悲心。學習經教的弟子應當先將經典讀誦通利,讀熟後能背誦下來,才能聽任師父對自己傳授或多或少的法意。根據所修學的法門中,弟子有疑問,應當先詢問師父是否願意聽自己的疑惑,師父如果認可,弟子才能問。等到經法教授完畢,弟子要右膝著地,頭面禮足,兩手推開,顯示以手接師父的足(同禮佛)。

【經文】不得向師作粗獷惡語。不得重循師語。隨師所坐之處。若繩床若木床。皆不得坐。彼床若壞即應治之。彼應晨朝時往知時往。不得非時往彼。往已應問阿闍梨。當何所須及何所作。為入聚落不。若言入。阿闍梨所有衣被。應洗手自衣拭手。兩手捉師衣已著淨處。先與師淨水洗手。然後授衣與師。於後安陀會①。拂塵與之。或覆身衣或雨衣。或所須餘衣資用之者。彼應如是敬。

【白話】弟子不能對師父說粗俗、不堪入耳的惡語,也不能模仿(或重複)師父說話;師父坐過的地方,或是吊繩、或是木製的座榻,弟子都不能去坐。弟子發現師父的座榻壞了,應當立即修理。弟子應當在清晨時刻到師父那裡問訊,其他時間不得無故打擾。到師父的住所,弟子應當詢問師父有什麼需求,或讓弟子做些什麼事情。是否要去村落或街市,如果聽到師父說要去某處,弟子應當馬上將手洗乾淨,用自己的衣服擦乾雙手,才能去拿師父的衣服並把它們放置在乾淨的地方;端水給師父洗手並擦乾淨之後,將衣服奉與師父,再將已經拂去灰塵的袈裟一併奉上。如果有需要穿的外衣或者雨衣,或者是其他所需要的衣物與物品,都應該如此恭敬。

二、下面節選的經文,重點敘述弟子說師父的過錯乃至譭謗師父,將會得到的果報

【經文】不得說阿闍梨實惡。何況說虛。是中阿難。若不恭敬和上阿闍梨者。有辟支地獄名之為滅。彼人命終生彼地獄。彼人生已即有四頭。身上火然如熱鐵丸。是中有諸蟲名為鐵狗。常所食啖彼人舌根。是處命終生畜生中。作虎狼野干。眾生見者皆唱言。是虎狼野干。有所見者無能喜樂。以本口過故常食糞穢。受報已盡復生人中。常在邊地無佛法處。雖生人中具足眾惡。遠離功德。身形色力不類人狀。稟受身形不似父母。不為父母之所憐愛。常被惡謗遠離諸佛。生生愚癡闇鈍無智速墮地獄。何以故。以不恭敬教授施法。濟拔難者故。阿難。如是等人數得苦法。阿難。假使讀誦受持一四句偈。及以經卷書寫供養。隨彼字等劫。若頂若肩若背荷負彼師。及一切樂具而供養之。阿難。如是供養已。猶不能報阿闍梨恩。

【白話】就算是師父有真實的過錯,弟子都不應該言說,何況是無中生有說莫須有的過錯。弟子如果不恭敬和尚、師父,將受辟支地獄的果報,這個地獄的名稱是「滅」。不恭敬師父的弟子命終後,由此業力將投生到這個地獄去,生出來就長有四個頭,整個身體被猛火灼燒如熱鐵丸。此地獄中有很多「鐵狗」的蟲,這些蟲常咬食罪人的舌根。從此地獄受苦命終後,再投生到畜生道中,作虎、狼、野狗之類的動物。人們見了這些動物,都稱它們為虎、狼、野狗,沒有人喜歡見到它們。

因為造口業的緣故,它們常吃污穢的糞便。在畜生道受報完畢後,才能重新投生為人,卻常投生在沒有佛法的邊遠地區。雖然生為人類,心中卻充滿惡念,遠離善法,無諸功德事。身體的形狀、氣力和面色,都不像個人樣。雖然身體稟承父精母血的遺傳,卻長得一點也不像父母,不被父母憐愛,常被人惡意譭謗,無法聽聞諸佛經法,生生世世愚癡、暗鈍,心中無法生起智慧,因而造諸惡業,很快又墮入地獄。這個罪人為何受如此痛苦的果報?都是因為他不恭敬教授他佛法的師父。原本佛法是師父為了救拔苦難的眾生而講授。阿難,是他自己斷失了如此殊勝的因緣,只能受無量的苦果。

阿難,假使有人讀誦受持乃至一四句偈的佛法,或以書寫經卷作法供養,隨他所寫的字數那麼長時間的劫數,或頂禮,或肩扛,或背負他的師父,併用一切珍寶等令人喜樂的資具來供養他的師父。阿難,弟子作了如此長時間眾多的供養,猶然報答不盡師父教授佛法的恩德。

【註釋】

①安陀會:梵語antarva^sa,巴利語 antarava^saka。為三衣之一。又作安怛婆沙、安呾婆娑、安多婆裟、安陀羅跋薩、安多會、安陀衣、安多衛。此衣為貼身襯體所用,又稱下衣,通常於營作眾務或就寢時所穿著,為三衣中最小之衣。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