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緣

0
1129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緣

弘一大師在《人生之最後》當中說道:「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後。」走到生命的終點,絕大部分的人,多是放舍不下對這個世界和眷屬的貪愛眷戀,正因如此,才一生一生地在六道裡來去,在業海中浮沉。此處姑且不論未學佛之人,即便是學佛多年的老修行,於此一著,要不憂不懼,正念分明,以一夫當關的氣勢,突破累世業障的重重包圍,超越生死的藩籬障礙,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臨終之際,善友的慰導勸勉,助念提撕,就非常重要了。

成熟收穫善根不失時

在《飭終津梁》一書中,炊萸館主說道,淨業行人平日若能對於西方極樂、彌陀慈尊念茲在茲,再加上以持戒來莊嚴身心,此即「發起堅固善根不失時」。又云,一切緣助之道當中,以臨終集淨侶念佛為最切要,此是「成熟收穫善根不失時」。這意思是說,吾人平素若能精勤念佛,使往生的善根牢牢地紮穩,待一期壽命終盡,必能以此為依怙,蒙佛接引,神歸安養。倘若於臨歿之時,能再得善友助念,則收穫定能增上,品位必然升高。炊萸館主又補充說道,若是往生善根未熟,或是戒德未全,更須廣徵善緣,兼藉善友的念佛迴向,如此才不致讓今生修為白費工夫,這樣才能成熟收穫不失於時。

從唯識學看助念

此外,以唯識學的角度來說,臨終助念的確有其必要。在臨終之際,吾人無始劫以來落在第八阿賴耶識中的九法界業種子同時起現行,在這些無量的差別業中,一定有一法界的業較為偏重,此時因為前世引業的牽引及無始無明滋潤的緣故,這一法界的境界便成熟熾盛,接著昏昧的第八識隨之加以執持,來生之依正二報於焉成立。因此,淨業行人臨終若能得蓮友助念,使之眼睹聖像,耳聞洪名,威儀整肅,心口相應,念念相續,聲聲不斷,這便是在造就佛法界的熾盛境界。隨著當下的三業純和、六根都攝,則花開見佛、忍悟無生必定可期,這正是所謂「唯識所現」的道理。

歷代祖師大德的叮嚀交代

再者,歷代祖師對於臨終助念一事,也多有叮嚀、交代。如唐朝的百丈懷海禪師,在他的《百丈叢林清規》中就提到:「臨寂時至,凡伴病者,齊聲念佛,以助往生,寂後一枝香盡,方理後事。」非但臨終時大眾齊聲念佛以助亡者,乃至入棺、停棺、荼毗之時,亦以念佛為導引。若要唱讚、誦經、念咒,也以《彌陀讚》、《彌陀經》、《往生咒》為本,將所做功德悉皆迴向亡者。《百丈清規》是為禪宗叢林而制,但在生死關頭上,卻仍以專志念佛,助亡者生西為依歸,祖師用意可見一斑。

另外,蓮宗二祖善導大師在他的《臨終正念文》中說道:「凡人臨終欲生淨土,須是不得怕死,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才遇有病,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來往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話,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此時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依此者,決定往生無疑也。」由此可見,往生與否,除了依仗自己平素信願持名的工夫外,善知識於臨終時的助念提撕,更是助我們直奔蓮邦的最大增上緣。

正因臨終助念如此至關緊要,所以祖師大德們對於此事都相當注重講求。民國初年,李圓淨居士將各地佛學會所訂立的臨終章程加以彙集,並採取古今闡發臨終利害之文及因助念而得往生之事蹟,編成《飭終津梁》一書。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各個團體對於平時如何策勵念佛,臨終如何助念往生等相關事宜,都有十分嚴謹詳盡的規定。

印光大師針對李居士此舉,表示了相當的讚許和肯定。他老人家說:「此是撮舉淨土法門之大意及助念之利益,以期世之學佛者咸各注意,庶可大暢如來普度眾生之本懷,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勝因矣。」另外,弘一大師在《人生之最後》一文中,也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他說:「此事最為切要,應於城鄉各地,多多設立。《飭終津梁》中有詳細章程,宜檢閱之。」高僧大德們對於臨終助念一事,看待得如此慎重、殷切,吾人無德行、修持,更應於此事多加講求、用心。

結語

末法時期,不但眾生根器陋劣,環境的每況愈下,更是越來越不利於修行。釋迦慈尊特為末法眾生開了淨土念佛法門,身為淨業行人的我們,除了應感佛深恩,勉力行持之外,若有助念機緣,更應隨喜參與,因為助人往生不但是讓他擺脫六道輪迴的枷鎖,更是在成就一尊佛,功德無量無邊。

再者,生時幫人助念,臨終亦必得人助念生西,如此一來,便在無形中消弭了許多障礙,回鄉之路定是坦蕩光明,不致橫生枝節、坎坷崎嶇。《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助念一事,不但能厚培善根,增長福德,更能成為自己臨終時正念分明、安然生西的最大助緣,吾人於此,怎可等閑視之呢?

(摘自《助念生西須知(增訂本)》)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