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前的三念五觀你知道嗎
出家人用飯前有三念,首先用調羹吃三口湯,每一口作一念觀想:
第一念是「願斷一切惡」。斷惡,包括吃飯時不生分別心,不去分別這個有味道,那個沒有味道。有什麼便吃什麼,不要揀飲擇食,或者打其他妄想。不要想:這個地方真不好,吃飯時不准講話,很不自由。我來拜佛,還有這麼多規矩,真沒趣! 要是這樣想,吃下去也不容易消化。不要總是找人家不對,常瞅人不對,是自己苦未了。為什麼你不好好地回光返照,反求諸己?
第二念是「願修一切善」。要發願改過一切習氣毛病。修道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三念是「誓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吃飯時應存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先計量自己有何功德來受此供養,又計算農人要經多少勞苦來耕耘這份米糧。應該籌量碗里食糧的來歷,是很不容易得來的。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者,度也。看看自己的德行,是否圓滿了?我能夠對得起這鉢飯嗎?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戒備己心,離開過非,不生貪念。不是說好吃的就多吃一點,不好吃的就不吃。不要揀飲擇食,好吃或不好吃是平等的,要以此為宗旨。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什麼要吃飯呢?要把它當做良藥,資助身體。汽車沒有汽油不能走動,人不吃糧食不能生存。吃飯不是為貪好味,而是為治飢餓的病。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吃飯不是為了要吃好東西,而是為了修自己的法身慧命,成就道業。
以上三念五觀,是吃飯時策勵身心的準繩。不能迷迷糊糊,得過且過。這些都是最切身的問題,應該瞭解得一清二楚。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