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這也是輪回的因

0
1388

當心,這也是輪回的因

三參法師

有一位教授講了一個概念:人的大腦沒有風暴,只有知識,心靈才有風暴。實際上他講了兩個概念,即大腦屬於理性的範疇,理性的裡面只有知識;心靈是感性的,所以心靈才有風暴。

文殊菩薩的理性、空性智慧,跟觀世音菩薩感性的悲憫眾生的情懷結合在一起,就叫悲智雙運。所以當文殊菩薩起座的時候,祂都是起大悲之座,祂度化眾生的這種動機策動祂起座,而祂的本座是不動的。

佛經里是這麼描述的,文殊菩薩無論化現到任何地方,祂的本座是不動的。這實際上是指祂的理性的智慧是不動搖的,祂的法身的見是不動搖的,祂的大悲屬於報身的部分。

佛法的住世,乃至諸佛菩薩化現的祖師大德的事業,實際上是靠什麼?靠大悲的情懷。

一個人有志向做什麼,能夠完成什麼,這都是靠心靈的力量實現的。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獲得成功卻未能實現?實際上最終成功的人,依靠的是他內心百折不撓的力量,不是靠知識,而是靠內心的一種韌性,心靈的力量。

聖人度眾生要靠情懷,凡人了生死要靠理性。所以這時候我們要覺悟空性的智慧,要努力地修出理性來,修出般若空性來。

如果我們在該修般若空性的時候,還在玩情懷,那就是輪回的因。佛菩薩願意到輪回的世界度化眾生,這靠的就是大悲情懷,但是眾生要解脫是要靠理性的,要證悟空性,證諸法無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所以我們應當用修行來報答佛菩薩,否則的話,佛菩薩憑情懷出現在這裡,我們也憑情懷出現在這裡,那就糟糕了。我們現在有序的生活也是一種情境,我們要珍惜這個情境,寺院也只是一個境界,但我們要把它變成理性,要把它當成破我執的對境。

「照見五蘊皆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是靠理性、靠智慧去完成的,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完成這些功課,真正地實現了轉凡成聖的時候,才能報佛恩。

解脫是理性的,但是住持佛法、延續佛法、倒駕慈航,這是要有一種願力的,叫乘願再來。所以入定則一塵不染,入定就是要進入理性的世界、真諦的世界,出定了則萬善並行。(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