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擁有十種自在,您知道是哪十種嗎?

0
4792

觀自在菩薩擁有十種自在,您知道是哪十種嗎?

《心經》的主人公「觀自在菩薩」,就是觀音菩薩。

南懷瑾先生常言:「菩薩的名號,代表他的修法。」菩薩以德立名,觀自在三字,的確需要認真體會。

如要探得《心經》的幽奧,可以從「觀自在」這三個字開始。

玄奘的上首弟子窺基法師(632~682)著有《般若心經幽贊》,其中就「觀自在」三個字有如下的解說:「觀者照義,了空有慧。自在者縱任義,所得勝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圓。慧觀為先,成十自在。」

十種自在

一、壽自在,又稱壽命自在、命自在,能延促命。

菩薩成就法身慧命,已無生死壽夭之數,雖經歷萬劫而不增長,即短促的剎那亦不減退,但為渡眾生,力持壽行,隨所欲樂爾所時住,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無有障礙。遠離殺生,無嗔害之心,是命自在之因。

二、心自在,能知一切惟是一心,生死無染。

菩薩了達諸法空性,以智慧方便調伏自心,能於無量三昧,如出自在,遊戲神通無礙,住於生死而不遭染污。

三、物自在,又稱莊嚴自在、財自在,能隨樂現,於虛空中攬成珍寶。

菩薩能以無量珍寶種種資具嚴飾一切世界,清淨無礙。平等心,捨一切事物,求大菩提,是物自在因。

四、業自在,惟做善事,遠離一切煩惱及習無明諸使,及勸他為。

菩薩能隨俗業應時示現,受諸果報而自在無礙。三業所作清淨無染,是業自在因。

五、生自在,又稱受生自在,隨欲能往,由戒所得。

菩薩為饒益眾生,隨其所欲,自在受生一切國土。隨類受生,去住無礙。以菩提心攝諸善根,是生自在因。

六、勝解自在,又稱信解自在、解脫自在、信自在,由忍所得,於諸入中得自在觀、能隨欲變。

菩薩勝解成就,能示現種種色身,闡暢演說,無礙自在。常說三寶,教化眾生,是信自在因。

七、願自在,由精進所得,觀所樂成,即生心時現前成就一切諸事。

菩薩隨願欲,能引無數自利利他圓滿大願,隨時隨處成就菩提無礙無障。稱諸一切眾生所求,應時給與,是願自在因。

八、神力自在,又稱如意自在、神變自在,由定所得,於一切行自然而行。

菩薩申通廣大,威力難量,於世界中示現變化,不礙自他。捨諸一切供養,恭敬禮拜贊嘆,象馬車乘施與眾生,是如意自在因。

九、智自在、隨言音慧,身口意業以智為本。

菩薩具足一切智慧,於諸法義訓釋言詞,無滯辯說圓滿究竟,能於十方世界,演說圓音利樂一切眾生。於一念中,能現如來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無礙。常行法施,不為利養,名聞恭敬,是智自在因。

十、法自在,現在平等真如法界無垢實際,由慧所得。

菩薩通達一切萬法,得大辯才,示現無量無邊法門,於諸法中,圓融通達,無障無礙。常為眾生,說如來及諸眾生真如平等法身為體,非飲食身,是法自在因。

成就十種自在
對治十種恐怖(怖畏)

得命自在故,對治一切生死怖畏
得心自在故,對治一切煩惱怖畏
得物自在故,對治一切貧窮怖畏
得業自在故,對治一切惡道怖畏
得生自在故,對治一切生縛怖畏
得如意自在故,對治一切追求怖畏
得信自在故,對治一切謗怖畏
得願自在故,對治一切心念縛怖畏
得智自在故,對治一切疑刺怖畏
得法自在故,對治一切大眾怖畏

明代的靈峰蕅益智旭大師(1599~1655)也曾注釋過《心經》。蕅益對「觀自在」三字的解釋是:「觀者能觀之智,即一心三觀,通名觀照般若也。自在者,由證實相理諦,於諸境界得大解脫也。」將觀自在的「觀」,詮釋成天台圓教的「一心三觀」,是蕅益大師的別解。觀一念心,為從何處來,去至何所,畢竟無有,淨若虛空,名空觀。能觀之觀,所觀之境,歷歷分明,名假觀。雖歷歷分明而性常自空,空不定空,假不定假,名中觀。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名一心三觀。
文節選自《親近觀音,體驗自在》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