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要少念兒孫多念佛!】

0
723

【老了,要少念兒孫多念佛!】

聖嚴法師開示:

對一般人來說,追求快樂和滿足是自然的事,否則生命好像失去意義;我認為一般人要得到快樂,應該來自自己對自己的滿意,要由自己的內心湧出快樂的泉水來。但太多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所以,要自己對自己滿意也不容易,必須是會思考、有思想的人才能覺得問心無愧。但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評價很依賴親友對他的看法,常常因為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而心情起伏、患得患失,產生很多的煩惱。

我認識一個婦人,早年離婚,辛辛苦苦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當時,兩個孩子很乖巧會對母親說:「媽媽好辛苦,是爸爸不好,我們討厭他。我們永遠愛媽媽,將來長大了,一定孝敬您。」

但是等到老大二十一歲已離家獨立,小的十八歲也準備自立了。這兩個男孩和母親的關係雖不至於反目成仇,但也疏遠了,偶爾還說出讓母親心痛的話:「像妳這樣的女人,難怪爸爸要離開妳。」

十多年過去了,換來這句話。這位母親來見我,她不明白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她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兒子,難道錯了嗎?我告訴她:「妳確實錯了,錯在那『無微不至』地照顧。現在孩子長大了,談戀愛、交朋友,需要有自己的天地,不要妳管那麼多,妳再凡事插手干涉,他們自然會討厭妳,甚至變成仇人。」

所以,我常對上了年紀的人說,老了,要少念兒孫多念佛。孩子長大就要讓他出去闖闖,即使頭破血流也讓他去試;他們回來求助,就伸出援手,不回來也無需掛心。

另一個例子也很有趣。一對老夫婦事業有成、感情和睦,後來移民美國,三個孩子也有相當成就,一個是會計師、一個是律師、還有一個是醫師。這樣的家庭不是人人稱羨嗎?有一天,這對老夫妻到美國的道場來見我,我就知道他們不快樂,因為通常覺得快樂的人,如果尚未學佛,很少會到道場來。

他們的不快樂,是因為孩子在他們生日時沒有回來祝賀,連一通電話也沒打,好像彼此約好一樣,他們覺得被孩子冷落了。

於是我問他們:

「孩子沒打電話回來,你們的生日就沒過了嗎?」

「也過啊,可是感到很失望。」

「那你們有飯吃、有房子住、有錢花嗎?」

「有啊!」

「那你們還缺什麼?」

「缺孩子的孝順。」

「你們三個孩子在人前對你們的態度如何?」

「他們表現得很好。」

「那就夠了吧!你們在家衣食無缺;在外人人稱羨、面子十足,該滿足了吧!」

就像前述兩個故事一樣,大多數人在青壯年時,把生命全寄託在家庭、事業上;年老時,又寄託在兒孫身上,都將自己寄託在外在的人事上,這樣就很難得到大幸福、大快樂。

—摘自《歡喜看生死》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