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不盡的福報 該如何獲得?⋯】
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就好像銀行裡的存款,再多,如果揮霍無度,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佛教叫人要惜福。
福報是我們的資本,要慢慢用,要用得適當,用得有價值、有意義,不可以隨便揮霍、糟蹋福報,浪費福報,等到沒有福報的時候,再想擁有福報,那就困難了。
福從哪裡來?
來看高僧大德如何節儉、惜福、積福的故事。
⋯⋯⋯
虛雲老和尚:
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虛雲老和尚很節儉惜福,他睡的草蓆破了,弟子們幫他用布補好。不久後,在同一個地方又破了,實在補無可補。在那當時,一張草蓆是人民幣2元左右,弟子們想跟常住換一張新的草蓆給老和尚。不料虛雲老和尚聽後,便大聲地說:「好大的福氣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張新席子。」弟子們便再不敢作聲。
虛雲老和尚時常開示:「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要弟子們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猶如銀行存款般,不斷累積。並說,有福德的人,修行起來也會比較順利。如果沒有福德,無論修那一種法門,都會有種種的障礙。
⋯⋯⋯
印光大師:
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
印光大師一生,對於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行皆極為簡單粗劣,力斥精美。
印光大師每日早飯,僅粥一碗,且無菜。印光大師曾言:「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30餘年矣。」午飯,菜一碗,飯一碗,飯菜食盡,先以舌頭舔碗,復以開水滌蕩以漱口,每日早、午兩餐皆是如此。
印光大師惜福,不僅僅是對自己,對待客人,僧眾亦是如是要求。如果客人吃飯之後,碗中有剩飯粒者,必定嚴厲呵誡,「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
這種事情,也是常見之事。只要印光大師,見到你有浪費之事,必會呵誡。除飲食外,其他惜福之事物,皆是如此。
⋯⋯⋯⋯
弘一大師:
惜食惜衣 非為惜財緣惜福
弘一大師從小家庭教育非常好,他父親請人寫了一幅大對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高高掛在大廳的抱柱上。哥哥時常教他念這句子,念熟了,以後每當穿衣吃飯都十分注意,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蹋。
弘一大師的母親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時時小心,不可損壞。他母親和哥哥怕他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至短命而死,因為在古人看來,如果一個孩子福報損失殆盡,命就沒有了。
弘一大師7歲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他母親看到以後正言厲色道:「孩子,你要知道啊,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麼大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的。」古人連紙條都愛惜,這個紙正面寫完反面寫,寫完了才能夠燒掉。
受家庭教育影響,弘一大師出家以後一直還保持著愛惜衣食的好習慣。他的那些生活用具,破爛了就請人用針線縫縫,當新的一樣使用。他常常跟人說:「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
⋯⋯⋯⋯
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培養福德因緣
星雲大師非常珍惜與每個人的一言半語,讓他有所受用。並說其一生,就是靠著這許多善言法語成長了自己。
他曾自述:「曾在焦山見過太虛大師,他從遠遠的地方迎面走來,我就在路上側身站立,他看了我一、二分鐘,只跟我講『好、好、好』三個字,我一生就受用無窮。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一個好的出家人,我一定要好好的弘揚佛法,我一定要好好的善待信徒,我要報答師恩……因為太虛大師說我『好、好、好』。」所以,星雲大師說,其提倡的「三好運動」,鼓勵大家實踐「三好」,也與太虛大師這三個「好」字有關係。
福從哪裡來?都是過去廣結善緣,慢慢培養的福德因緣。
星雲大師說,平時看到人點頭微笑、親切問候,或是舉手之勞的服務,乃至見人有難熱心幫助等;能夠成就他人的善事,隨時多做好事,這些都是和人結緣的方法,如此自然會增加福報。因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體,所以想要獲得福報,廣結善緣,勤修布施,必能為我們累積今生、來世無量的福報。
過去佛陀在因地修行時,也是經過累劫的修福修慧,直到福慧具足圓滿,方能成就佛道,因此佛陀教示弟子要開發智慧,勤修福德。
福德因緣是我們成道的資糧,因此佛弟子莫以福小而不為,圓滿的福報,也是從小小福報點點滴滴積聚而成。
無限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