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0
4819

《金剛經》中,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相』是能(產生)執著的人。『人相』是所執著的對方,『眾生相』是能所之相,眾多因緣和合而生。『壽者相』是能所之相,繼續不斷。這四相的根源,即是我相。我相不僅是說有我外在的形相,也包括凡一切由我為中心,而產生對我的執著。沉淪六道,造業受苦的凡夫眾生,都將我看得很重要。許多人一生中,使用最多的字眼是『我』這個字。有了我,而後就有你、有他、有大眾、有空間、有時間、有世界、有生死,也就是有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有了我相,其他三相會自動追隨。這四相包括了人生的一切,而這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眾生卻沉醉在這四相之中,跳不出來,把它認為實有、執著不放,一切煩惱苦痛,無明流轉隨之而起。所以,佛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又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離一切諸相」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即是「則名諸佛」。所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必經之途,非將四相徹底破除,不得圓成佛道,廣度眾生。

《金剛經》上,佛說「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由此可知,生氣動火,最容易,又是最明顯的在執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1『我相』:

產生執著的人動火。

2『人相』:

所執著的對方,也就是所生氣的對象,可能是一個人,或是一隻狗,一整件事,甚至自己本人。

3『眾生相』:

產生執著的人,對所執著的對方生氣,是眾多因緣和合而生

4『壽者相』:

產生執著的人,對所執著的對方動火,所維持的時間,可能幾天,或只是一剎那。

比方說,小華不給小玲想要的一本書,小玲臉漲得通紅,大聲和小華爭辯,而且生了一個禮拜的氣。產生了執著,臉漲得通紅,大聲爭辯的人是小玲,是我相,所執著的對方,小華是人相。小華不給小玲想要的一本書,因此小玲生氣,大聲爭辯,這件事是眾緣和合而生,是眾生相。生氣為期一個禮拜是壽者相。小明因為一件事老是做不好,這幾天來都覺得自己很差勁。自己是產生執著,覺得差勁的人,也是所執著的對方,所以小明是我相,也是人相。一件事老是做不好,眾緣和合而生,是眾生相。覺得自己很差勁的這幾天,是壽者相。即使一個人對某人一點點不高興,皺了一秒鐘的眉頭,也都輕微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這個皺眉頭的人是我相。某人是人相。讓這個人對某人不高興的許多原因,乃是眾生相。皺了一秒鐘的眉頭是壽者相。一個人看到一條狗,怒髮衝冠,口出惡言,並且一天不吃飯,是嚴重的著了我、人、眾生、壽者的形相。這個人是我相。這條狗是人相。為了各種不同的緣由而怒髮衝冠,口出惡言,是眾生相。不吃飯的這一天是壽者相。之後,如果懷恨在心、尋求報復,是更加嚴重的著了四相。

相反的,減少生氣,氣生得愈少,對四相的執著也就愈少。怎樣可以減少生氣呢?有一個要訣,就是不要怨恨人或責備人。怨恨人或責備人,往往就會生氣。而且,愈怨恨,責備,氣就愈大。反之,責備自己,自己往往會原諒自己,氣就生不起來。所以,古人說「責己嚴而待人寬」,這樣減少了瞋恨心,也減輕了對四相的執著。如果感覺逢人稱讚,比怨恨人、責備人好,但是為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而對人恭維,還是著了四相。逢人恭維的人是我相,被恭維的人是人相;因為種種貪念而恭維,是眾生相;恭維的時間多久屬於壽者相。不僅如此,既不責備人、也不恭維人,心中空洞,只要自己存著有所得的心態去修行,還是著了四相的根源,我相,不能入清淨涅槃。《圓覺經》中佛對大菩薩們說:「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由此可知,我相難除如是。

一切煩惱苦痛,無明流轉由四相而起。非將四相徹底破除,不得圓成佛道,廣度眾生。但是,四相的根源,我相難除,因此四相無法徹底破除。此因我相背後有一個我見在主導。六祖慧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的自性本自清淨,沒有絲毫的煩惱汙染,又具足了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一樣都不缺!而且,自性的能量普周法界,能變現出世出世間一切法。當一念之差,對自性的一切產生迷惑,產生我見,跟著產生貪、瞋、痴。貪就是我愛,瞋就是我慢,傲慢跟瞋恚有連帶關係,痴就是我痴。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又了產生種種的分別執著,多不勝數。合之,則唯一「我見」而已。「我見」是無始無明的病根,汙染了本自清淨的自性,也使眾生迷失了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讓原本普周法界的能量,變成執著我相而心量狹小的凡夫。則知欲見本性,必應破其我見。我見不除,便生分別心,而起念即著相矣。諸如臉漲得通紅,和人大聲爭辯,而且生了一個禮拜的氣。或連續幾天覺得自己很差勁。或皺了一秒鐘的眉頭。或怒髮衝冠,口出惡言,並一天不吃飯,甚至懷恨在心、尋求報復。或是為了名聞利養而對人恭維,或以有所得的心修行,最終不能入清淨涅槃。

所以,《金剛經》裡,佛除了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之外,還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四見。四見比四相深,但四相的範圍比四見廣。四相中,外在的形相和機能的背後,並不存有四見,就不需要被破除。以四相的根源,我相,和四見的根源,我見而論,身體的五官四肢,是我相;嬰兒一出世呱呱地叫,是我相;皮膚破了,血會向外流,是我相。飢來吃飯、倦來眠,是我相。連已經開悟的弘法度眾者也可能都有這些我相。但是,弘法度眾者如遇受其度者,自矜自喜。不受度者,輕視憎嫌,遇他之行六度者,爭競猜忌。展轉情執,自縛自纏,方且向煩惱惡見稠林中走入,尚曰度眾生乎,尚得名菩薩乎。這些我相背後就有我見,是不應被保留的我相,我見和我相都需要被破除。

如何破除我見和我相呢?我相因我見生,我見因我相顯。一表一裏,從來不離。而從我見上著手,遠比在我相上做功夫為重要。故佛教眾生解行相應,解門上依佛所說之法,潛移默化,返觀內照,息攀緣妄想。行門上遵依儀軌,布施、持戒、懺悔,求消業障,開發本智。如此解行並重,潛移默化,使心量放大,與廣大無邊的自性相應,大而化之。心淨則國土淨,貪瞋痴的我見能逐漸減輕消除,則凡一切由我為中心,產生沉淪六道造業受苦的我相,自然淡薄泯滅,降伏其心,以圓成佛道,開顯無量智慧德相,普周法界,廣度眾生。

轉載貼文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