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信與真信?對於淨土法門來說,你是屬於哪種?

0
956

什麼是正信與真信?對於淨土法門來說,你是屬於哪種?

文:理淨法師
現如今佛教很興盛,原本冷清的寺院,現在常常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念佛誦經」已經從迂腐老人打發時間的消遣變成了年輕人也會追捧的「昇華心靈」的時尚。於是,「極樂世界」、「往生」這種詞也不那麼陌生了。然而,信仰不是用來打發時間,更不能僅僅滿足於標榜,否則,我們說那只是一種毫無價值的迷信。
「迷信」這頂帽子扣下來,有的人可能會不服,難保不拍著胸口對佛祖起誓,認為自己是百分之二百的信佛,相信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相信佛說的極樂世界真實不虛。其實,這種人只是真信,雖然少了「疑」,但仍有「惑」,所以,還不能說是完全脫離了迷信。
的確,僅僅相信佛說有一個極樂世界,這是真信,不是正信。這種情況,就和相信天氣預報、相信醫院檢查結果一樣,人們僅僅把佛當作了專家,當作了權威,甚至當作了依靠。真和正是有很大區別的,只有正信才能說是脫離了迷信,而現在很多人把真信和正信混淆了。所謂正信,關鍵是正信因果,就是真正從修行的角度認識因果,真正從解決身心問題的立場認識因果。

為什麼說真信的人少疑而有惑呢?我們不妨提三個問題: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是怎麼形成的?我們怎麼做才能真正往生極樂世界?
對於「極樂世界在哪裡」的問題,我們通常有兩種說法:一、自性淨土(當下就是);二、極樂淨土(彌陀淨土)。其實,稍微仔細想想,不難發現自性淨土和極樂淨土這兩種說法本來就是矛盾的。自性淨土和極樂淨土分開講,很容易講通,可為什麼佛要把「淨土」解釋為兩個矛盾的概念呢?
想想我們解釋問題的時候,大多用遞進的方法,層層深入的去分析,再不就是列舉大問題所包含的小部分,什麼時候用過兩個相反的概念闡述一個問題?難道佛在故弄玄虛嗎?一方面,佛說「心淨而國土淨」,佛在我們心間,當下就是極樂;另一方面佛又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用現在的宇宙學和天文學的知識,簡直就能確切標定這個佛國的所在。其實,如果把這個矛盾的問題解決了,也就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了。

那麼,極樂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是怎麼形成的?《佛說阿彌陀經》里描寫的富麗堂皇:「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而《無量壽經》里佛解釋極樂世界的來源時,也明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感化而成的。既然是功德感化而成,就像做的夢一樣,是虛假的,是沒有的。那極樂世界到底有還是沒有?這又出現了矛盾,而理解了這個矛盾,才能真正理解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是怎麼形成的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怎麼做才能真正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按照《佛說阿彌陀經》講的,十萬億佛土沒有辦法到,太遠了。借用現在天文學里「太陽系」的概念,假如一個佛土等於一個太陽系,十萬億個太陽系有多遠,目前的技術沒有辦法到達。可是很多經典里也說「若臨命終……曲伸臂傾到蓮池」,如《淨土十論》。「十萬億佛土」如何「曲伸臂傾」而到達,這又是矛盾,把這對矛盾解決了,就能知道究竟怎麼到極樂世界。
這三個問題如果都解決了,那不管別人怎麼說,肯定否定,說真說假,你都不會動搖也不會疑惑。我們知道,《佛說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都是佛說的,換句話說,這些矛盾都是佛說的,沒有人解釋得清楚,要靠自己的領悟和理解。這就必須廣學博聞,對這兩種教理——彌陀淨土和自性淨土都要理解透,同時也要融會貫通變成一個。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除,因次第進」,思想上貫通的時候,就是實修真正上路的時候。可以說:當你真正瞭解極樂世界的時候就是往生的時候;當你真正瞭解什麼是極樂世界並把這些矛盾融會貫通了也就到了極樂世界,這兩個是不二的,你沒有到之前永遠也無法說清楚,那是一個境界,不是說出來的。
所以,打著佛教的旗號追名逐利的那些人顯然不叫正信,但是,不能正視上述三個問題,無法給出一個圓滿的合乎教理的解釋,僅僅用認可權威的慣性思維來肯定有一個極樂世界,並且用「不相信極樂世界就不是一個佛教徒」的理念催眠自己的人,也不能叫「正信」。後者雖然是真信(真心誠意的相信),但這種信更多的是情感的寄託,而非智慧的覺悟,這種信是不堅實的,更是缺乏力量經不起境界考驗的。佛者,覺也,要成佛證果的人必然要區分真信和正信。因為「信解行證」的修行次第中,正信才是精進不退轉的基石。
上面這三個問題實際都是佛教的基本理論問題。試想一個老師如果常常解理淨法師答不了同學的問題,能算好老師嗎?一個導遊如果對所到之處的景色特點含混不清,能算好的導遊嗎?同樣,如果一個佛教徒,對佛法的基本問題都無法領會,無法融會貫通,能說是正信嗎?

前面說了,正信的關鍵在於正信因果。因此,每一個合格的佛教徒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要正確認識因果的道理。怎樣算建立了正確的認識呢?至少要將三世因果、極樂世界、地獄、解脫等等佛教里的名相一一用理論解釋通達,才是建立了正確認識。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堅持學習佛教教理。教理理解透徹了,自然而然就建立了正信,有了正信以後修行就會如虎添翼。
常常聽人抱怨修行為什麼慢了呢?這和正信有關,因為沒有正信,在修行的路上就可能走很多彎路,總是在繞來繞去兜圈子。如果把教理融會貫通了,建立了正信,找到了那條正確的道路,就不會再繞圈子了,修行也就很快上路了。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世間法中,我們面對一個陌生事物的時候,首先就是建立對它的基本認識,從前是借助書本現在更多的是借助網絡,總要在對它產生了一定的瞭解之後,我們才會操作。其實,世間法中,我們操作的多是物質,錯了不妨從來,可佛法是人生哲學,我們面對的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命,卻為何看都不看,就匆匆為之了呢?不學而修是否太過草率,這是擺在每一個佛教徒面前的問題。

轉載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