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念佛法門]女人臨產應如何避免難產?

女人臨產應如何避免難產?作者:印光大師 女人臨產,若出現種種危險者,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在旁照應者,同皆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若如是決定不會有苦痛難產,及產後血崩,並兒子驚風等患。 女人臨產,若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殞命者。又有生後血崩,種種危險,及獅子有慢急驚風,種種危險者。若於將產時,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若至誠懇切念,決定不會有苦痛難產,及產後血崩,並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產之極,人已將死,教本產婦,及在旁照應者,同皆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 決定不須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執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論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視生產為畏途,雖親女親媳,亦不敢去看,況敢教彼念觀音乎。須知菩薩以救苦為心,臨產雖裸露不淨,乃出於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無有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此義系佛於《藥師經》中所說,非我自出臆見,我不過為之提倡而已。(《藥師經》,說藥師佛誓願功德,故令念藥師佛。而觀音名號,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藥師佛,而可念觀音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7頁 一函遍復) 女人臨產,要出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不至難產。縱難產者,肯志誠念,亦決定即產。此話光初不說,及後聞許多人或生幾天,或開肚皮,或由產死。故常與一切人說,凡臨產若念,無一難生者。平時必須恭敬潔淨,此時裸露不淨,出於不得已,有性命相關。但取心中志誠,不必在外形相上論也。若平時,則必須衣冠整齊,手臉潔淨,方可出聲念。否則,但心中默念,則功德仍是一樣。故睡眠、洗澡、抽解,或至不潔之地,均心中念。唯女人臨產,須出聲念。以心中念力微,故難感通,若或鼓力,恐致受傷,故宜出聲也。

你會頂禮嗎 ? 「身口意」都一致的那種玉佛禪寺

你會頂禮嗎 ? 「身口意」都一致的那種玉佛禪寺 這是佛教中表示最高虔誠、敬仰的禮拜儀式通常是向諸佛菩薩、高僧大德或是師長尊者行此大禮 禮佛,心要謙恭,心謙恭,身語自然謙恭。禮的精神是恭敬,即使只是磕一個頭,也不要著急地快快完成,而是好好地先把心安靜下來,不急不躁,在正知正念的攝持下進行。 頂禮時,雙膝跪下,以頭叩地,頂額觸碰佛菩薩、大德師長之足(或以觸地代表),舒展雙掌放在頭頂兩側、掌心向上,意在代表承接諸佛菩薩或大德師長的傳承和加持。 而在接過經書時,也可以雙掌承托經書,舉過頭頂,用額頭輕觸經書,就如同頂禮觸摸諸佛菩薩的雙足一般。

【念佛從每天五分鐘開始練,練到每天能有半個小時清境沒妄念,往生就有把握】

【念佛從每天五分鐘開始練,練到每天能有半個小時清境沒妄念,往生就有把握】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因為念頭太多,所以定不下來,淨念相繼我們做不到。經題上告訴我們修行的標準,清淨、平等、覺。最淺的是清淨心,我們的心何嘗有過短暫的清淨?不要說長,短暫清淨,五分鐘、十分鐘有沒有?一天能夠有幾次五分鐘到十分鐘是清淨的,功夫不錯了。清淨是什麼?沒有妄念,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一天當中有個十分鐘、五分鐘,這可以說是有一點功夫了。能有這個基礎,希望你把這個清淨的時間拉長,從五分鐘、十分鐘,能到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能夠延續到半個小時,你決定得生。只要你每天有這麼長的時間,清淨心現前,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智慧不生煩惱。從五分鐘開始練,練到每天能有半個小時,真的就有把握。下面是大師勸勉我們,「各須宜發信心」。各是每個人,須是必須,每個人必須要發信心,宜是應該,要發真誠的信心。「預自剋念」,預是預備,自己要克服自己的妄念,將這一句佛號,在五分鐘當中沒有一個妄念,在十分鐘當中沒有一個妄念。所以念佛不能有人打攪,平常最容易打閒岔的電話,手機要關閉,電話要拔掉,要不然它干擾你。念佛的時候不接電話,不與任何人往來,一心稱念。「使積習成性,善根堅固」,這是目的。為什麼要這樣修法?養成一個習慣,善根才能堅固。我們現在有善根,善根是散亂,不起作用。   下面是舉佛告訴大王的話,「人積善行,死無惡念。如樹先傾,倒必隨曲」。人積的是善,死的時候沒有惡念,這個人必定生善道。像樹它先傾向一方,樹倒下來一定是在那邊。這就是養成習慣比什麼都重要,積習成性,善根堅固。「若刀風一至,百苦湊身。若習先不在懷,念何可辦」?人在臨命終時,神識離開身體,苦不堪言,預先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懷裡頭,臨時念佛來不及,臨時念佛沒有堅固的善根,這個痛苦抵不住。真正有善根的人,離開沒有痛苦,就是一念往生也沒有痛苦。張善和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如果有痛苦他不能往生。你看他一稱阿彌陀,牛頭人就不見了,業消了,阿彌陀佛來迎接,哪有痛苦?這個事情天天要辦,不要等臨時,臨時恐怕來不及。 恭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六八集

結善緣,度眾生 演悟法師

結善緣,度眾生 演悟法師 我們大家都是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我們今生學佛修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度化有情眾生。如果我們現在修行的時候,不懂得與眾生結善緣,而是老跟眾生結惡緣的話,到以後我們成佛了,也無法救度他們。 對于我們每一個初學者來說,煩惱習氣都很重,跟眾生結惡緣很容易;我們的福報智慧太淺薄,跟眾生結善緣,卻很難。但是,修行就是要修正我們自身的煩惱和習氣,再難也要堅持。 常與一切有情眾生結善緣,肯定能得到善報,他們生生世世都會成為我們修行的伴侶,都會幫助我們,絕對不會傷害我們。所以與每一個眾生都要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善緣、惡緣都在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心,處處向內反觀,對每個眾生都要懷一顆好心,發一個好願,這個特別重要。 佛與佛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的佛眷屬就特別多,成就的也特別多,因為他們在因地修行的時候,跟無數眾生結了善緣。佛教有一句話叫做:“未結法緣,先結人緣”。所以無論世間還是出世間,廣結善緣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是眾生都一定會有煩惱,都有痛苦,共同的根源就是“無明和我執”。只有我們當下精進地修持,依靠佛法的智慧,斷除我們自身的無明和我執,將來成佛以後,才能夠有方法、有辦法斷除一切眾生的無明跟我執。 若是你現在跟一切有緣眾生結上了善緣,到那時,他們就能聽你的話,對你有信心,按你的言教去做。如果你在因地修行時,善緣結得很少,就算等到你將來成佛轉法輪時,你也無法救度他們,因為你與眾生無緣。 所以我們平時每天都要發一個好心,發一個好願。你送別人東西時,或者接受別人禮物時,都要發一個好願:願他將來能學佛、能成佛,願我將來成佛時,能夠第一個去度化他! 現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不學佛修行的,也有很多即使學佛修行了,還是不得法,甚至還誹謗佛法。盡管我們費盡口舌勸說他也是無濟于事,但是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恨他們,更不能怨他們,一定要生起大慈悲心,發心發願,今生努力修行,等我將來成佛以後,第一個度化他們;也願在他們的心性中,也能早日生起出離心,發起菩提心,顯發善根,能早日証得解脫的境界。 只要這樣堅持發心發願,就會結善緣,等你成就了,就能度化無量眾生;若是現在不發願,等你成佛的時候,沒有眷屬,你的剎土中,只有你自己一個人。那樣多孤獨啊!即使成佛了,也是個闢支佛啊! 因此,我們現在懂得了道理之後,從現在起,對所有看到的、聽到的、你生命中出現的一切有緣眾生,都不能有嫉妒、傲慢、分別、對立、煩惱,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努力地去跟每一個眾生結善緣,這就是我們需要努力精進修行的地方。 如果我們現在跟身邊的眾生結了惡緣,將來肯定要感受惡報的。也許不用等到很久的將來,在當下、眼前就會受到很大的違緣和痛苦。所以說現在有的人對我們不好,甚至誹謗我們、傷害我們、欺騙我們,這就因為我們以前跟他們結惡緣的緣故,現在只是惡緣的果報成熟了,那麼我們應該歡歡喜喜的承擔、接受,高高興興地去還債;否則又結上了惡緣,以後還要感受惡報,這就是輪回。所以凡事要以德報怨,冤冤相報就沒完沒了啊! 今生修行就是要把無量劫以來所結的一切惡緣在今生徹底了斷,因為我們很快要告別娑婆,往生佛國,所以我們要把這些障礙,好好地去處理好,才能夠安安穩穩的成就佛道,順順利利的往生淨土! “廣結善緣”是最殊勝的修行成就方法,只有這樣做今生才能有福,來世才能成佛。凡夫結惡緣特別容易,結善緣就特別難,但是即使再難,我們也要為之努力! 轉載貼文

因果故事 | 被墮胎兒,再次來報恩

因果故事 | 被墮胎兒,再次來報恩 1996年,我結交了一些周易行業的朋友。一天我去一個朋友家聊天,這個朋友不但從事周易行業,還有宗教信仰,他和我講了一個他家人的故事: 他的親妹妹當年懷孕時,他曾預測妹妹肚腹中的孩子是男嬰。可是妹妹在醫院做的B超卻是女孩。妹夫家人的家庭觀念保守,非要個男孩傳宗接代。結果妹妹拗不過丈夫和家人,在孩子5個月大時將孩子打胎了。 妹妹打胎時他曾強烈反對,一是他相信自己的預測不會錯,二是他有宗教信仰,知道打胎就是殺生,將來妹妹和妹夫是會受到懲罰的。結果,他的告誡也沒有起作用,對方還是相信了醫院。 大約打胎之後的兩周,他突然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一個中年男人,卻小孩身高的人稱呼他舅舅,並且很是委屈的樣子。他不認識對方,這個男人說自己就是他妹妹打掉的那個孩子,本來是來他妹妹家投胎的,結果卻被糊塗的妹妹打掉了,因此這個男人現在到處流浪成了孤魂野鬼。因為他曾強烈阻止妹妹打胎,所以這個鬼魂胎前來訴苦。男人說,他妹妹、妹夫前世也是夫妻,曾心地善良,對自己有恩,他投胎是來報恩的。

佛學小常識 | 居士五戒

佛學小常識 | 居士五戒 戒律常被誤解為束縛,其實不然。戒律指適當的行為,持戒是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從而避免給自他帶來傷害、痛苦。 戒也並非像有些人認為的是佛陀根據自己的好惡,硬性制定的律法,沒多少理由地規定必須這樣,不准那樣。佛教戒律完全不是如此。當年佛陀通過智慧和神通看到有些行為會造成惡性後果,使人遠離安樂並障礙解脫。出於悲心,佛陀為大家開示了行為取捨的道理。這就是戒律的由來。制定戒律是為了幫助眾生斷除煩惱,滅諸過失。 眾生持守戒律的能力有強有弱,佛陀因而製定了不同的戒律,使眾生得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能力,有選擇地受持,可以受一條、受多條,也可以受一天、受一生。 1、什麼是居士五戒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