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印光法師:萬劫千生的輪回,今生終於畫上句號!

印光法師:萬劫千生的輪回,今生終於畫上句號!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居士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至謂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飢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痴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所以張善和,張鍾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見賢思齊,當仁不讓。豈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錯而成永錯乎哉。有血性漢子,斷斷不肯生作行肉走屍,死與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 摘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因果家教:取名之中的寄望...

夢參老和尚:念佛法門修學次第

夢參老和尚:念佛法門修學次第 2008年2月17日 恆光禪寺開示 一心不亂 我們大多數修念佛法門,修行的多。為什麼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彌陀佛”多麼容易。做起來呢?那還得加以觀想力,就是你不僅口頭念,心里還要想。想什麼呢?想阿彌陀佛,口念,心里思惟。但是我們往往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我想諸位道友都這樣。所以《阿彌陀經》上教授我們,念到“一心不亂”!我看我們道友之間,念到一心不亂的很少。在《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要念到一心不亂! 可是我們現在的這個心哪!散亂心很重,很不容易念到一心不亂。但是你要建個信心,建個什麼信心呢?你念了《阿彌陀經》,絕對能生極樂世界。依著《彌陀經》,你能念個“阿彌陀佛”聖號,能生極樂世界;這一生沒生,沒關系,來生一定能生;再來生,再來生,反正是你絕對能生極樂世界。 諸佛加持 很多人念《彌陀經》忽略掉了,忽略什麼呢?諸佛加持。不是阿彌陀佛一佛,東南西北上下,六方無量諸佛的加持。凡是念《阿彌陀經》,或者念個往生咒的,這六方佛,今生沒度脫你,來生都記住你,一定把你送到極樂世界去。但是我們這個信心建立起來沒有呢?往往的,到那個病重的時候,臨終的時候,這念頭就失掉了,就不能夠一心了。 還有,我們記得廣欽老和尚到台灣來,就勸人念佛。我記得他在大陸福建泉州,泉州有座山叫清涼山。這座山我常去,因為弘一法師的塔墓就在那個地方,後來廣欽老和尚也挨著弘一法師,修個塔。這個老人家跟弘一法師很有關系。他在清涼山修行時候,因為弘一法師在泉州住,那時候就到過那兒,給他講過開示,勸他念佛度眾生。但是我也不會講什麼經啊!弘一法師說,不要講什麼經,就勸人念佛就行。說你的緣很厚,將來你可能度眾生。 老實念佛 因此,我到台灣來,想起了廣欽老和尚。到處設的都有念佛堂,每位道友參見他,他也不給你講別的法門,給你說的是很簡單:老實念佛。再聯想大陸印光老法師。印光老法師他最初在普陀山閉關,閉關出來到上海講經。剛講經的時候,緣法很盛,幾千人聽;大概不到半個月吧,講講的,人沒有啦!越聽人越少,越聽人越少,到最後,沒人聽了!老法師認為他沒有緣,沒有弘法的緣,他才去專心念佛閉關。 那他度眾生怎麼度?寫信。你寫信問他什麼問題,專門寫信答複你! 我這是聽慈舟老法師跟我講,我沒有參拜過印光老法師。因為印光老法師請慈舟法師──這是我的親教師,學華嚴的老師。請慈舟法師,到他靈岩山去講經。 慈舟法師也是修念佛的,也修觀。印光老法師經常的跟慈舟法師兩個人互相談。本來在經教,學得很通的,閉關學習。但緣沒有,全是一心念佛的。無論誰請教他念佛,也是四個字:老實念佛。 那麼念佛的道友很多,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沒什麼難。有什麼難呢?難在什麼?不老實!我們道友可以自己問問自己:當你念佛的時候,你沒有別的念頭嗎?你能老實下來嗎?問題就是在我們不老實!念佛的時候,不能夠一心一意的念。我們很多的念佛的道友,他都要看這個經、那個經;一會兒要去拜懺去啦,一會兒要去念佛,加雜很多的。就是為什麼他不能老實,不是一心求生極樂世界! 因為你不專一,生極樂世界可靠的程度很小,那就是來世得到六方諸佛的加持,非把你攝上去不可。這是一種。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全部華嚴 第二種念佛法門,大概就一般的不說了。《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發普賢行願、行普賢行的,最後普賢菩薩把你送到極樂世界去。只是念《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你不能念全文,念十大願王。 我們慈舟老法師,有一次打念佛七講開示,就是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了全部的《八十華嚴》。一句“阿彌陀”怎麼具足全部華嚴?根據《普賢行願品》,因為你這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了十大願王。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了十大願王,就是對那個心很不能夠專一的。我上來不是跟大家講一心念佛,心不專一,總有空閒的,總感自己心里頭還有別的,要想念念經啊,學學法呀,那就把《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跟你念佛結合到一起。念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十大願王,就是你念的時候,心里加點觀想力。 阿彌陀佛一佛,就是一切佛。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樣講,一佛即是多佛。當這禮敬諸佛,不是一尊阿彌陀佛,無量無量尊阿彌陀佛。所有十方一切諸佛,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都在一句“阿彌陀佛”之中。佛佛道同,一佛即是一切佛。 念佛的聖號“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贊如來。第一大願禮敬諸佛,第二大願稱贊如來,念的時候,贊佛的功德,想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莊嚴一個極樂世界淨土。這就是稱贊如來的功德。但是在你念佛之中,心里頭要供養。這個供養,不是香花燈塗,是一座心供。心里怎麼供呢?依著《華嚴經》的意思,你所到過的地方,那不只台北市了,或者日本你到過,或者到過美國,或者到過紐約,或者到過華盛頓,到哪地方都可以,你把那種百貨商店、水果店,你都把它搬來,供養諸佛。怎麼搬呢?一作意,你把你所有到過的百貨商店、水果店,供養諸佛,拿它來供養。心供,意念供,那就無量無量。 也有人問我說,這樣說是真的嗎?我說,比真的還真。如何解釋呢?真的供的都能壞,它都要壞,鮮花也要壞,水果也要壞,衣服你要穿的壞。但是你這個意供啊,永遠不壞的。因為為什麼不講天呢?我們沒到過天,咱們緣念不知道天。天長的天化如何?世間上你到過的才能緣念,沒到過你怎能緣念。所以只是你到過的百貨商場,乃至于你看見的那些樹,乃至大海的水,都可以做意念供養佛,這叫意供。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包含了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但是你念佛時候,一定要消過去的業障。一句“阿彌陀佛”,消過去八十億劫的業障。那你念念的,一念八十億劫,十念就八百億劫了,無量劫的罪業,就一句“阿彌陀佛”就消了,也不要磕頭禮拜,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懺悔一下。這是第四大願。同時,當你念阿彌陀佛時候,你感覺這個世界上念阿彌陀佛的多了,不只咱們在這兒念,咱們這佛堂很小;天人也在念,十方世界都在念,六方諸佛他那個佛世界也在念。你這個心量大一點,拿十大願王來想,那你業障就消失了。你這樣你也能懺悔,無量劫的業障頓時消失。 至于自己這樣意念供養佛,我們認為這世界上這樣供佛很多,我都贊嘆隨喜。經典《彌陀經》上說,這里清晨啊,極樂世界的眾生起來到十萬億佛土供養諸佛,供完十萬億佛了,回到極樂世界,又回到他的本土極樂世界,才吃早餐。這是意念,就是你心一作意而已。 這是用十大願王念佛,是制止你妄想。你想吧!越想越大。你想不到,連懺悔帶供養都具足了,這是最懺悔業障的方法,念一句阿彌陀佛,消你八十億劫的重罪。為什麼我們不能消呢?一樣的,誰念誰消。但是你觀想力得夠,就消。想,想象力夠,別認是假的,是真的,它就是變成真的了。這就是懺悔業障。 隨喜十方諸佛。一切眾生他們所求的功德咱們現在做不到。咱們念《彌陀經》的時候,極樂世界的人早晨起來,到十方十億佛國去供佛,我們去不了,我可以隨喜呀!你們供佛的功德,有我一份。我贊嘆隨喜,隨喜的功德。像這樣子來觀想十大願王,贊嘆隨喜。 完了之後呢?你要常隨一切諸佛學。也有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念佛的時候,就是請佛住世,請佛轉法 輪。第六大願請轉法 輪,第七大願請佛住世,含著呢!就得看你想得到想不到,這樣想的時候,觀想的時候,一願一願想。完了,還要隨順眾生,請佛住世,請佛轉法輪。隨順眾生,不管是人類、蚊蟲、螞蟻,凡是眾生,都贊嘆隨喜,那都是諸佛。這個道理很深的。但你想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觀想,念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十大願王。 完了把你所觀想的回向。回向什麼呢?回向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極樂。極樂世界是普遍的,不是西方的叫極樂,東方也可以,西方還有西方,無窮無盡的西方。因此你這回向呢?從依著禮敬諸佛,到普皆回向,一句彌陀,具足十大願王。這就是用《華嚴經》念佛,菩賢行願念佛。 完了《菩賢行願品》最後說,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這些大菩薩來加持你,完了你見到阿彌陀佛。那時候你念佛說法,是你見佛的時間,你在蓮花化生的時候。一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就開了。十大願王,普賢行願加持,頓悟無生,生到極樂世界。蓮花開見佛頓悟無生,馬上就進入大菩薩境地,就登地的菩薩,頓悟無生。所以就生到上品上生。這是以十大願王念佛。 所以我說你在妄想里面的時候,沒辦法制止,要用這樣來想,越想越廣。一部《華嚴經》就這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具足一部《華嚴經》。 說我們念佛,一句“阿彌陀佛”這些功德都具足了,你有這麼大的心念嗎?沒有,如果沒有,你頂好老實念佛!我們往往的說,一句彌陀,具足一切佛法。這不是我說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都這麼說。蕅益大師是在他最後圓寂的時候,「臨行贈汝無多子,一句彌陀作大舟!」我要死了,沒有贈送,贈送什麼呢?贈送你個大船。是什麼?阿彌陀佛。一句彌陀作大舟,把你們都度到極樂世界去!這是蕅益大師跟他弟子說。 那我現在把他引介一下子啊!我們大家都拿這一句阿彌陀佛作大船,我們把這生死苦海度過,度到那個不死世界。但是切記,念佛,不要三心二意,也不一邊兒念佛,一邊兒想睡覺,一邊念佛又看參禪好!華梵大學他們講禪,先參禪打一個七,要我去給他們講。後來,禪七打完又打念佛七,這叫什麼呢?又有禪又有淨土。在我們修行當中有這樣做的,“有禪有淨土,有如戴角虎”。這意思就是說,讓你修念佛的時候,一定得定下來,一念呢。一會念一會起來啦,這心里念佛呢?一會兒想別事,上商場啦,這上不了極樂世界!心太亂了!必須定。定呢?就是定在阿彌陀佛上,讓你的念頭定。 雖然師父說,你做什麼事,手里頭做事,心里頭在念佛。能做得到嗎?能做到可以。那你心里絕不集中的,絕不會集中,不集中怎能夠得到效果呢?希望我們諸位道友,我看我們諸位在家道友的多,年齡大的多,不要三心二意。就是缺乏什麼呢?信!因為你信的不懇切,念當然也不能懇切啦! 信心不是一句話 我現在回頭給大家講講“信”。我要說“每個道友你沒信心。”他絕對心里罵我。“這老和尚胡說了,我信佛這麼多年了沒信心?”我肯定大家信,信心不具足!為什麼?這我問你有信心沒有?“有!”你沒有。你不承認,我跟你講講。我說你沒信心。 “信心”不是一句話呀!剛才有幾位道友答複有信心。你相信你自己是佛嗎?相信你能成佛嗎?你要相信你的心是佛,你已經修行一半了,這要一萬大劫。大家回光返照想一想,就思惟思惟我自己,信心是怎麼樣有的?這在《華嚴經》上講,要修這麼一個“信心”得十萬大劫。 我們學佛法,入了佛門了,這是剛心要信,不是“信心”。信心是有標准的,不是我們這麼樣想的。有什麼標准呢?覺知前念起惡,不能止其後念不起。能夠變化,沒這個神通。 在《華嚴經》上,信心入位,入位的時候,入信心位。那個信,信要信有生根,信根,根而產生力量,叫信力,相信自己是佛。佛都幹些什麼事?你看看,回光返照看看你自己,你都做些什麼事啊!是佛事嗎?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這個功夫不是一般人的,小小念頭岔了,這個念頭岔了,馬上能回轉,這有“信心”的。 還有,我們很多道友,學佛好多年了,好像對佛很了解似的,對佛法也很清楚似的。有人問我:老和尚出家多少年了?我說:快八十年了,七十八年了。他說:那你信佛很懇切吧!我說不行,我信心還沒具足。 這話大家可能有懷疑。沒什麼懷疑,確實如是,信沒入位。 我舉個例子吧。說我們有信心沒有?我們沒有一位答應說沒信心。三寶弟子、有信心的菩薩,他能夠在一百個世界示現,示現成佛度眾生。當然一個世界示現不了,不是一百個世界,能做的到嗎?我是根據《華嚴經》上講,已入信位的善財童子參十位菩薩,不入信位,信而後行。在《華嚴經》是三十位,十信、十行、十回向。咱們這修行,不是在信心基礎上修行的,是在心,欣悅心是基礎行的。信位的菩薩絕不再犯錯誤。因為什麼呢?惡念不生,他信自己是佛,絕對能成佛,念念都能希望,認識自己是未來諸佛。 我想我們很多道友,這個功夫還沒做到的。這個功夫可不容易了,就不再墮生死了。相信自己是佛的時候,不再隨順流轉動、流轉。那你這個信心是佛,你想極樂世界就是你自己的,阿彌陀佛就是你,你就是阿彌陀佛。這樣信不?不光信,還得承認,承認我這個心就是佛。第一個條件,信。 信完了,行啊!那個行不是說我住在屋里頭行,在你行、住、坐、臥、吃飯、穿衣,乃至于你進廁所,都在修行!我想我們這里頭很多道友念過《淨行品》嘛。《華嚴經》《淨行品》。所以你所有一起心動念,都行這《淨行品》!到洗手間都發願度眾生,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你能夠一天從早晨一睜開眼睛,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你能夠從一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時候,這一天哪,每一動作,都沒離開文殊師利菩薩教授。《淨行品》,這是入信位的菩薩。自己所有做的,全是清淨的,這是信位菩薩。 咱們都是做過,或者是像我在美國萬佛城時,宣化法師他知道大家自己也不記得。怎麼辦?到處貼幾個條子,你到飯廳,到廁所,走到那兒去,他都貼著條子。什麼條子?挂在那兒,《淨行品》啊。到哪兒貼個條子,到哪兒貼個條子。他一看他就知道。一開始,要如廁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反正念久了,後來他就記得了。最初是經常忘,到哪兒去,貼個條子警告自己,這才真正入信位。 這樣的來信,讓你念念是佛,念念不忘眾生。在《華嚴經》里加一個,你念念阿彌陀佛,念念都有念眾生,讓一切眾生都生極樂世界!不是我自己生,我自己無所謂。大菩薩就是這樣子,這才有真正信心。因為我剛講過《華嚴經》。《華嚴經》要求我們都得兌現,不是說空話。怎麼樣兌現呢?你表達你心清淨,依著文殊師利菩薩教導的,你這樣去做。 觀想修 念法性身 這個做的時候,從文字進入,默念、觀念,就像你從信一定要去做,信跟行結合在一起。完了把自己所做的,全部布施給眾生,這就是《回向品》。三賢位一入,登了地了。那登地上菩薩,大家都明白,特別是三賢位。觀世音菩薩,《華嚴經》寄位,二十七回向。不是登了地,寄位不是登了十地的寄位,是回向當中的二十七向,善財童子參觀,是這樣子的。 像我吧,為什麼叫夢參?就是做夢嘛,我經常做夢。夢是假的。但是我感覺到,我的夢不是假的,都是真的,就是叫我行動。我出家時候,就是做夢出家,因為做夢才出家。 有時候咱們讀佛經的時候,得這樣體會,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有的跟你說是假的,是形容那一方面的;有的跟你說是真的,又是形容這一方面的。在一切眾生,他不認識他的自性,一切法都是假的,沒有真的。等你明白你自己自性了,那一個信心是信,你那一個心跟佛是一樣,那是真的啦! 你這個信,是從妄心生起一個所以我希望我們諸位道友,還是從頭做起,從什麼呢?信!如果你信能生根,產生力度,有了力量了,所以一念的信心,我們所有的惡門全關閉,善門全開了。 因此我們這信啊,有時候要回頭檢查檢查。我們念阿彌陀佛,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沒有?自己問自己,外人是不知道的。你自己也做不了自己主!這句話,我想每個人都想聽吧!你自己能做了自己主嗎?不過我現在出家七十八年,我做不了我自己主!我不能讓我信,住在一定上。 住在什麼上?在《金剛經》里頭,須菩提請問佛,雲何住心?雲何降伏其心?你能把你心降伏的跟阿彌陀佛一樣?天天念“阿彌陀佛”,當你念“阿彌陀佛”,你心里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緣念“阿彌陀佛”,讓他把你心降伏住。住在什麼?住在阿彌陀佛。但是無住,阿彌陀佛也是相,不是如來法身。 因此,在你觀想修的時候,念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更深入了,要念法性身。念阿彌陀佛的法性身,念的法性佛,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包括一切世界。這樣來念佛,效果更大一些。今天就跟大家講這些吧!

修行人,不觀他人之短處

修行人,不觀他人之短處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佛教中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自身,依報是我們周圍的一切環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際關係等等。依報是我們自身的業力感召來的。業力反映出我們的內心深處無始以來種子熏習的勢力,以及形成的等流習氣。這種力量牽引著我們,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外界有各種各樣的認識。我們看到他人,有時候看第一眼就覺得很順眼、很喜歡。因為一切愉悅的感覺都來源於過去生的善業,那些善業感得了快樂的果報。如果我們覺得反感、厭惡、憤怒,乃至生起各種不良情緒,那一定是過去生中的惡業所感召。 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短處,產生一種不悅意之受。 這是我們自己與煩惱相應而產生的感受。它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個人判斷力的高低,而是煩惱和思維角度的問題。 我們看人,往往很難看到他人的長處。剛跟人家談了三五分鐘的話,甚至只是從頭到腳掃視了人家一眼,基本上就能感覺到這個人的各種毛病、習氣以及他講話的目的所在。我們還常常驚歎自己的“識人水平”,沾沾自喜於這種情緒。覺得“我這個人法眼如矩!什麼人都能看穿!就連一個蚊子從我面前飛過,我都知道它是雄是雌!”其實這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更注重對方的缺點與煩惱。也就是說,對方的缺點與煩惱和我們自己是比較相應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什麼那些長處不容易和我們相應,卻總有這麼多短處和我們相應呢?因為我們內心煩惱熾盛。如果滿眼看到的都是不悅意,經常做種種憤怒之狀,這更多地說明自己的心性不夠調柔。 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所謂“不見他人過”,不是說眼睛裡看不見他人之過,而是說看見他人之過,並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這需要有智慧與慈悲兩種方便加以對待。用智慧分別,可以發現對方有種種缺陷,不隨他的煩惱而轉;同時用慈悲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寬容——這個人因為缺乏智慧而充滿缺點,他是如此可悲憫!對他不是一種鄙視厭惡的態度,而是一種同情憐憫的態度,甚至是一種更加體貼照顧的態度。運用這樣的心態,就能和諧自他之間的關係,乃至和諧自己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總之,要學會用智慧去觀照,學會用慈悲去寬恕和寬容。做到這兩點,我們和人交往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宗舜法師)

切記:障礙往生西方的100條習氣,常慎之!

切記:障礙往生西方的100條習氣,常慎之! 1.貪名、利、財物、恭敬、供養。 2.貪睡、昏沉、懶散。 3.不修少欲知足、無忍辱心。 4.愛說世說、耽誤念佛。 5.專看別人過失、愛批評。 6.常出惡言、諷刺、譏笑傷人。 7.愛說別人隱私過惡。 8.常自贊毀他。 9.愛湊熱鬧、不修清凈心。 10.沒事找事、多管閑事。 11.妄想紛飛、心意散亂。 12.專找別人錯、不自我反省。 13.好事強出頭、壞事推責任。 14.自以為了不起、看人皆不順眼。 15.為已利、巴結討好。 16.沒有感恩心。 17.沒有慚愧心。 18.沒有懺悔心。 19.貪得無厭、不知足。 20.不接受勸告批評、起瞋心。 21.貪圖享受安逸。 22.沒有全心全力修行。 23.有過不改、故犯。 24.自私自利、不為人設想。 25.對諸眾生無慈悲心。 26.凡事只想自己、不管別人利益。 27.不守信諾、失信與人。 28.不負責任、推託、耍賴。 29.不修六和、我行我素。 30.不尊敬別人、一意孤行。 31.不聽師言、陽奉陰違。 32.表裡不一、口是心非。 33.不敬三寶。 34.會做事、稍用功就起我慢心。 35.自作自主、不聽人言。 36.輕視別人、自以為是。 37.不惜福、浪費十方財物。 38.見人成就、不隨喜、反毀謗。 39.有過不求懺悔。 40.愛管別人錯、不見自己過。 41.疑心重、胡思亂想。 42.好生煩惱、遷怒他人。 43.執著我見、與人不合。 44.不努力斷惡修善。 45.不求早出輪迴苦海。 46.放逸、懈怠。 47.不精進。 48.好勝爭強。 49.不守規矩。 50.常原諒自己犯錯(會死的很慘) 51.無心改過向善。 52.衣服卧具雜亂。 53.不善護口業、常譏他人過。 54.不善護身業、常失律儀。 55.不善護意業、妄念多。 56.不虛心求教、自負自大。 57.縱容自己起無明。 58.好爭論、不服人。 59.好嫉妒、多埋怨。 60.執著深重、煩惱多。 61.沒有每天自我反省。 62.懺悔未至誠。 63.惱怒眾生讓人生煩惱。 64.讓人生煩惱、未求懺悔。 65.不發心利益眾生。 66.禮敬諸佛不及格。 67.稱讚如來不及格。 68.廣修供養不及格。 69.懺悔業障不及格(不二過)。 70.請佛住世不及格(受持經戒)。 71.請轉法輪不及格(弘法、護法)。 72.常隨佛學不及格(佛令舍未舍、令斷未斷、令修未修)。 73.恆順眾生不及格(堅持已見)。 74.隨喜功德不及格(不隨喜)。 75.普皆迴向不及格(不真誠用功)。 76.生死心不切。 77.外緣過多。 78.沒有時時感恩一切人事物。 79.見人精進不隨喜。 80.常隨境轉、沒有定力。 81.惡緣現前起瞋恨。 82.不謙卑求教。 83.逆境現前、生煩惱。 84.性情急燥、不修忍辱。 85.心量狹小不能包容別人過失。 86.挑拔離間破合和。 87.動人道心、壞人正念。 88.斷人念佛因緣。 89.斷人法身慧命。 90.惡意毀謗佛、法、僧(地獄果報)。 91.講話刻薄惡口傷人。 92.沒有利益眾生。 93.不謙卑恭敬待人。 94.不修清凈、平等、覺(煩惱、分別、迷妄)。 95.日常生活沒有落實三皈。 96.專造輪迴因、不修凈業。 97.不老實念佛。 98.不真心了生死。 99.不受持經戒、依教奉行。 100.不信因果胡作非為。 轉載貼文

【讀《地藏經》,快速消業增福,獲益無量】

【讀《地藏經》,快速消業增福,獲益無量】   1.消除宿世的業力,明信因果   宿世的業力在外來說就是每個眾生無量劫以來,對眾生犯下了種種的罪業,導致在今生因為報身而承受業力迴旋。在消除宿業方面選擇以《地藏經》作為主要佛經,並配地藏菩薩聖號每日最少一千聲。在最初讀《地藏經》這個階段,最好迴向給宿世以來的冤親債主,和無量劫中的六親眷屬,乃至一切有緣眾生。   《地藏經》的作用非常的多,在經文裡就已經提到非常多的法門,消除宿業也是經文中提到的一個主要目的。建議讀《地藏經》的同時每日配以一千聲聖號來做保障。   《地藏經》是學佛人的法乳,是最初學佛人必須要學習的課本,通過《地藏經》的學習,可以明白因果輪迴,因緣果報的宇宙法則,也是佛教的基礎義理,倘若學佛不能深入的學習因果,這都會必然在後期出現障礙的,這些障礙其實就是基礎不夠紮實的原因,以《地藏經》來做學佛人必須掌握的基礎內容,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2.與地藏菩薩結下深厚緣分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