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若非印光法師開示,不知念佛竟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

若非印光法師開示,不知念佛竟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斷貪瞋痴,必須惑業凈盡,方能了生脫死。唯有淨土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 在《文鈔》裡面印祖說:「若有人有學佛的因緣,應當勸導他認真念佛,求生西方凈土,這樣才能永遠出離輪迴苦海。但如果他不肯發心念佛,求生凈土,縱使是佛菩薩也沒有辦法救他。就算今生不馬上墮地獄,將來一、二、三、四生墮地獄,是必然無可逃避的事。」 淨土法門,為一切諸法之所歸趣。 據《印光大師行業記》載:大師出家三十餘年,終清之世,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大安法師開示: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蘇州報國寺閉關的時候,有一位皈依弟子叫今非,到報國寺請經書送人,印祖就對這個居士開示,說:你很好,送書,請書送人,這個心很好,有一件事比請書更要緊。這個居士就不解地看著印祖:有什麼事比請書更要緊?印祖就提高聲音對這個居士說:你要教育兒女!這個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現在世道這麼壞,都是一班不善教兒女的人造的業。好好的兒女,都被父母教壞了,令人想起來痛心,你不要學那個樣子。 你看印祖竟然說出這段話。所以印祖是痛心疾首,主要原因就是兒女沒有教育好。那麼在這段開示裡面我們深刻地感覺到對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的主要的核心在什麼地方,從中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有些什麼地方需要改善。 一提起我們現在教育,也許從上到下都認為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合格的人才。雖然學生學得很苦,很努力,但成不了才,這為什麼?就在於現在的教育,缺乏人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心性的教育,審美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太多地注重了知識技能,工具化的教育,應試教育。 所以現在教育出來的人,整體的健全的人格很難到位,道德品性也會出現問題,很多高學歷的人學到監獄裡面去了。為什麼會出現藥家鑫這樣的人,大學生?這是要從我們教育的理念、制度去找原因的。 所以印祖在這裡非常睿智地告訴我們:小孩子當他懂事之後,就馬上要教什麼?教做人的道德。做人的道德就是八個字。 孝,從孝開始,孝順父母,不是現在這個小孩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圍著他轉,不是這樣子的,這是溺愛。要讓小孩子孝順父母,要讓他為父母服務,吃飯的時候要讓他為父母打飯,吃完飯要讓他洗碗,要讓他掃地,要讓他干這些,這樣他就在修福德。 如果他小時候太寵愛他,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干,吃好的,穿好的,以自我為中心,這就不行哪。一個小孩摔倒了,做母親的不責怪、不教育這個孩子走路要注意有沒有障礙物,而去打桌椅板凳:這個桌子把我的兒子絆倒了,我要打你。哪有這麼教育的?那你培養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出來? 所以現在的,以小孩為中心,溺愛的這些小孩,以後他很苦啊。一則從小他失去了培養做事的能力,和尊重尊長的這個習性。現在做父母的知道他教育了一些不孝的人,所以晚年他已經不靠子女了,他自己想到到安養院去了,那傳統社會都是養兒防老的,你現在就開始對子女,對晚年的東西都絕望了,這你就是開始品嚐苦果。 當然固然獨生子女以後他到中年的時候,他面臨著兩家的老人,那時候他會很辛苦。很辛苦這是因果的,你小時候太享受了,等你中老年你就辛苦吧。其實人吃苦,能在青少年吃苦,他身心強壯,還能承受得了,到了中老年吃苦,他就吃不消了。所以就像吃甘蔗一樣的,寧可先苦後甜,也不要先甜後苦。先甜後苦就很麻煩,享福到中老年享福為好,小時候不要去享福,吃苦耐勞為好,所以要有孝的觀念。 其次弟,弟是處理兄弟姊妹的關係。但現在獨生子女,這個弟都沒有辦法去有培養的場所和條件了,所以他一個人就自我中心,每個小孩都自我中心,在一個群體當中可不是要出問題嗎?如果原來有哥哥、弟弟、妹妹、姐姐,這幾個人本身就在那裡在訓練做人,如果誰太過分了,那其他的兄弟姊妹不同意,就會抑制你,他就知道不能任性,所以兄弟姊妹之間在家庭當中他就是把那種我執,自我中心的習氣給他弄掉,現在沒有這個條件了。 第三是忠,忠是處理你以後到社會上對你的上級的這種道德義務。人家聘用了你,你要對老闆負責,忠心耿耿,不能有欺詐的行為。在傳統社會,一個君主去世,或者陣亡,那大臣都要跟著去殉身的,不能做二臣,他都有忠的觀念。 信,信譽,朋友之間的關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講話算數,不能講假話。信,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言,一般古人,是人說出的話就有信。如果你說的話沒有信譽,你自己就取消了做人的資格。在我們儒家文化當中對這個信的那種內在價值是超越生命的,是這樣推崇的。有一天子貢問治國之道,怎麼治理一個國家。 孔子說三要素,足食、足兵、民信。足食就是讓大家能夠吃上飯,經濟實力;足兵,有國防力量;第三,民眾的信譽。那子貢進一步問,如果這三者一定要去掉一個,先去掉什麼?那就去掉足兵,先把國防力量去掉,吃飯還是很重要,留下足食和民信。然後子貢進一步問:如果這兩者還要去掉一個,去掉什麼,留什麼?孔子給出了一個決定的回答:足食。把食去掉。 那這個是不得了,吃飯是大事,沒有飯吃那怎麼行呢?孔子說了句話:「自古誰無死,民無信不立。」自古以來誰不會死啊?但是沒有信譽這個人是站立不起來的,這種信的人格、道德的力量超越肉體的生命!擲地有聲。我們儒家的聖人是這樣重視道德價值的。然而現在人怎麼樣啊?這個信的道德價值淪陷了,人與人之間難得產生信任的關係。 銀行貸款在國外,你只要是有人格擔保,他都給你貸款,在中國可能都做不到人格的貸款的信譽了,都要抵押了,要擔保了。這抵押是基本上沒有信譽。所以我們要恢復國學就要恢復這些道德的價值,有信譽在商業關係當中都會減少很多的成本,沒有信譽這個成本都會增大。你拿錢我才發貨,對方說你貨到我才給錢,那可不卡在那個地方嗎?都沒有信譽。原來中國的商人是很講信譽的,西方人都知道,只要中國商人說了句話,不要契約都沒有關係,大信無約。現在還能做到這一點嗎?就是有合同,他都可以反悔,更何況沒有合同。 下面就是禮的精神,禮就是相互恭敬。恭敬心體現在禮節上,禮的儀式上。義,正義感,見義勇為。廉,廉潔、惜福、寡慾。恥,有羞恥感。這個反省自己,不好意思,對不起良知的事情不能做。這些都要讓小孩子知道這個八德,古人對這八德很重視,做人的起碼的資格。如果這八個字沒有就叫「亡八」呀,罵人罵得最重的:你這個亡八蛋。亡八蛋就是這八個字你沒有了就叫亡八蛋了。沒有這八個字就是人面禽獸了,衣冠禽獸而已了。 轉載貼文

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 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 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 送給一位老翁 老翁很開心的插在花瓶裡 隔天,鄰居激動的和老翁說: 「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 老翁總覺得不妥 就把牡丹花全部還給老員外 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訴老員外 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老員外忍不住笑說: 「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無邊嗎?」 老翁聽了頗有同感 選了更多的牡丹花,開心的走了 有智慧的人 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 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 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 不管意見和你是否接近 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去採納 親愛的朋友,多往積極的層面去思考 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潑朝氣 學到的知識更多 任何問題都浮現著隱約的答案 人 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 而是你思想的廣度 #態度決定人生 轉載貼文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問: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不到壽限就能往生呢? 仁清法師答:這是真的,就是修行到來去自如了。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的,因緣成熟時就走。 比如能海上師,1967年元月1號的凌晨往生。他往生之前,在五台山接受勞動改造,一天晚上出來解手(小便),碰到另外一個師父,能海上師問:「你說現在走好不好?」,那位師父認為能海上師說的是下山呢,就說:「我看還是走的好。」根據緣起,上師觀察到他的弘法因緣已經沒有了,已經圓滿了,就說:「那你明天給我告假吧,就說我不行了」。 第二天早上,其他法師推開門一看,他在那坐著已經是往生了。根據他身體的冷熱程度推測,已經坐化了3~4個小時了,從他交代到「走」就幾個小時,這就是我們說的來去自由。有修行的高僧大德確實能做得到。 轉載貼文

做人要有一個(感恩的心!)

做人要有一個(感恩的心!) 一個炎熱的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大地。兩個路人熱的實在受不了了,看到不遠處有一棵老梧桐樹,便急忙走過去,坐在樹蔭底下休息納涼。一個人望著這棵老梧桐樹:這梧桐樹既不開花又不結果,一點用也沒有。另一個接著說道:是啊,你看這顆老梧桐樹,長的也彎彎曲曲的,還脫皮,真難看!聽到兩個人對自己的議論,梧桐樹傷心無比,但它還是默默地為他們遮擋著炎炎烈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活在父母,老師等很多人的愛護之下,但很多人不懂得感恩,反而處處去責怪他們,由著自己的性子,指責他們的不是,令他們很傷心。多想一想,父母親的愛,我們一輩子都還不完,學佛人要講孝道,寬慰父母疲累的心。 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朋友,感恩那些為我們無私奉獻的人,一個人的長大靠自己是不可能的,靠的是眾生,從感恩當中要學會知足,從知足當中才會學會快樂。 轉載

廣欽老和尚: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麼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是我們凡夫

廣欽老和尚: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麼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是我們凡夫   行住坐臥應當不離佛,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麼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是我們凡夫,應該把念佛視為第一要務。   我們在世俗都已念過書,如再去唸佛學院、學講經,會更增加愛情、愛別離苦的念頭。世俗人把苦當樂,等到老來就怕死,放不下子孫。   而我們出家人雖然修苦行,邊做事邊唸佛,日子久了,會體會出有天堂、地獄、六道輪迴,慶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開了,就有所覺悟,到老時不怕死,還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可去。   少說話,多念佛,言多必失。空餘時間多禮佛、看經藏。   誦經、看經、念佛、說話,這是一天當中所必經的過程,話要少說,誦經看經的時間,不要超過念佛的時間,還是要以念佛為主。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