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換個頻道看痛苦 原來痛苦也是在演戲

換個頻道看痛苦 原來痛苦也是在演戲 文:希阿榮博堪布佛經上有一個繩子和蛇的比喻:某人在黑暗中走進一間房,誤以為地上的繩子是毒蛇,因而驚懼萬分。此時若有人告訴他那只是一根繩子,不是毒蛇,他或許將信將疑,但心裡的恐懼不會完全消失。如果把燈打開,在他親眼看見地上是繩子而不是毒蛇的剎那,他的心裡便徹底沒有恐懼了。同樣道理,我們在輪回中,因為錯覺、誤解,把因緣和合、念念生滅的東西執著為實有、常存,而感受各種痛苦。現在雖然聽佛陀宣說了無我的道理,在理論上知道痛苦的根源在於我執,但我們還是會有痛苦。只有當證悟無我時,困擾我們無量劫的痛苦才會當下消失。如果我們不去努力證悟無我,而只是把無我的觀點當作一種知識儲備在腦子里,就好比一個病人把醫生開出來救命的藥方當文章欣賞,而不去按方抓藥、治病救命。光讀藥方是治不了病的。懂得無我的道理之後,應該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運用到修行中去,時時處處體認無我,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對治痛苦。初學者很難直接體驗到無我,但可以經常提醒自己:一切事物都是無我的。不斷強化這個觀念,也會相當有幫助。比如生病了我們一般會說:「我不舒服!我很痛!我很慘!」這時候如果我們提醒自己:沒有我,只是這個肉體的某些部分、某些功能出了問題。不舒服、疼痛也只是一時的感受,而感受隨時在變化。僅僅是知道沒有一個實存的我在生病、在受苦,都會令心裡的焦慮、恐懼放鬆很多。我有一位弟子,一次不小心割破手指,他疼得倒吸一口涼氣,自言自語地說:「我執真強!」這給了我極大的啓發。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感到痛苦時,就對自己說這是我執,而不要把它當成什麼大不了的事。這能幫助我們更輕鬆地面對、承受痛苦。 很多時候,我們傾向於把當下純粹的苦受擴大演繹成悲慘的故事,甚至是連續劇,摻雜進太多不相干的情節、評判和議論。本來割破手指,找出創可貼自己包扎一下就沒事了。可是有的人不去找創可貼,反而坐在那裡想:太疼了!流血了!傷口如果感染就要得破傷風了。破傷風可是會要命的!如果真有個三長兩短,我的孩子怎麼辦?房子怎麼辦?還有人欠我的錢,他大概就不會還了。我還有很多計劃沒實現,這麼早就離開人世,太不公平……如此想著,這位割破手指的老兄可能就真的驚嚇、悲憤交加而發心臟病了。這個例子聽上去有些極端,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很多事的反應不是與這很相似麼?……事物無我,卻能隨緣顯象。這其中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規律是因果律。曾有對佛法完全不瞭解的人問我:「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概括佛教的信仰,你會說什麼?」我想了想說:「信佛就是相信因果。」佛法的無我、空性等觀點雖然殊勝,但一般人不容易理解,若陷入斷滅、單空的觀點中,見解和行為便會與正法背道而馳,那樣的話,覺悟、解脫就遙遙無期了。我認為初學者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最易於實行同時也是最深奧的因果入手會比較穩妥、有效。 轉載

《金剛經》之中,這3句話若能反復誦讀,功德福報無邊

《金剛經》之中,這3句話若能反復誦讀,功德福報無邊 什麼是受持?又怎樣受持《金剛經》呢?「受」簡單的理解就是接受。當你瞭解了《金剛經》的內容,能夠認同其所講的道理,並且對此經文有信心,誠心誠意地去接受,這是受的意思。 「持」是能夠持久地接受,在理解了《金剛經》之中的內容後,去反復研讀、去品悟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之中有所反思,並且把《金剛經》真正應用在生活上。 知道了受和持的意思,那麼受持金剛經也就自然明白了,讀到此經,心中如獲至寶,誠心接受,時刻不忘,而且能將此經的內容應用於生活,這樣就做到了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自然好理解,就是我們能夠口誦經文,時刻不忘。如果再能為他人去解說此經,那麼可謂功德無量,當然為他人解說不必面面俱到,《金剛經》之中也說,哪怕是四句偈,就可以積累無邊功德。受持讀誦《金剛經》,尤其是這3句話,功德無量 第一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佛說,如果一個人有緣接觸到《金剛經》,誦讀《金剛經》的內容,並且充滿信心,十分認同《金剛經》所講的道理,那麼這個人身上的福氣就不淺。他所獲得的福報比用金錢性命佈施所造功德更勝一籌。可見《金剛經》的重要和偉大。只要我們能相信《金剛經》,就說明我們的覺悟和認識已經上了一個層次,通過修行我們也可以像佛一樣脫離苦海。 第二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關鍵點有兩個字,一個是「住」,另一個是「心」。佛教認為一切唯心造。任何煩惱的出現都是由心所引起的。如何能降伏其心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無所住」,也就是心無所住,不住一切聲、香、色、味、觸、法,遠離六塵之喧囂。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無意間聞得《金剛經》之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瞬間開悟,究竟圓滿,終獲解脫。

➰ 看 清 自 己 ➰ 離開位子,你是誰?

➰ 看 清 自 己 ➰ 離開位子,你是誰? 山上的寺院裡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尋思,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機會終於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它興奮不已。 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後牽著它返回寺院。沒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它頂禮膜拜。一開始,驢大惑不解,不知道人們為何要對自己叩頭跪拜,慌忙躲閃。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如此崇拜我。 當它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站在馬路中間,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腰乾瞬間直了起來!回到寺院裡,驢認為自己身份高貴,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只願意接受人們的跪拜。 僧人無奈,只好放它下山。 驢剛下山,就遠遠看見一伙人敲鑼打鼓迎面而來,心想,一定是人們前來歡迎我,於是大搖大擺地站在馬路中間。那是一隊迎親的隊伍,卻被一頭驢攔住了去路,人們憤怒不已,棍棒交加抽打它…… 驢倉皇逃回到寺里,奄奄一息,它憤憤不平地告訴僧人:「原來人心險惡啊,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對我狠下毒手....」 僧人嘆息一聲:「果真是一頭蠢驢 ! 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不是你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認識自己。離開位子,自己什麼都不是! 每天我們都照鏡子,但是我們在照的時候,有問過自己一句話:「你認識自己嗎?」 如果你擁有財富,別人只是崇拜的是你的財富,不是你,但你會誤會別人崇拜你; 如果你有權力,別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權力,不是你,你誤會了別人崇拜你; 如果你擁有的是美貌,別人崇拜的只是你一時擁有的美貌,不是你,你誤以為別人崇拜你。 當財富、權力、美貌過了保質期,你就會被拋棄……別人崇拜的只是他們的需求,不是你。 轉載貼文

【抄寫佛經的本子不能亂扔怎麼處理?】

【抄寫佛經的本子不能亂扔怎麼處理?】 仁清法師: 如果你這個本子,抄寫的恭恭敬敬的。雖然是你目的是為了記住經文,但是你這本子是原經文沒變的抄寫下來的,這個本子也可以去供養。 這是佛經供到佛堂裡,可以供到佛堂裡,可以給別人當經書去翻閱,也是可以的。如果真的你不想用了,或者是你是斷斷續續的抄,當資料抄的。 你不想用了,或者是時間一長,就是很髒了,很破了。那怎麼處理?念七遍大悲咒,一遍心經。在佛前焚掉,燒掉。然後把那個灰,隨著放生放到海裡,水庫裡就可以了。好不好,這是一種方法。   實際上我們對經書和佛像都有這種處理的方法。經書和佛像,我們極力的去修補。比方說佛像吧,碰了一個瓷,我們極力的去修補。

聖嚴法師最後的一堂課 :從「勿撿堅固子(舍利子)」這件事情來談

聖嚴法師最後的一堂課 :從「勿撿堅固子(舍利子)」這件事情來談 「堅固子」就是「舍利子」,佛教一直有一項傳統,那就是重視僧人入滅後荼毘(註一)所燒出的舍利子。從佛陀滅度以來就有八王爭佛舍利子供奉,爾後,許多高僧大德在身後也燒出許多舍利子,導致佛教徒對舍利子的崇拜已經有點走火入魔。 原本我們所認定的高僧,他們的偉大之處,應是他生前的行誼、修為,還有對社會與人類的貢獻,但是演變至今,在佛教界形成一種奇怪的氛圍和現象,亦即已死後是否有燒出舍利子,這樣就也導致了一種不成文的標準,以死後是否有燒出舍利子做為該亡僧是否為高僧的指標。事實上,這不是絕對的指標,即使有些狗也能燒出舍利子(註二)。 對舍利子的過度崇拜是一種不好的風氣,因此聖嚴法師在圓寂前就交代不要撿舍利子。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破除「燒出舍利子就等於高僧」的迷思,回到高僧生前的身教跟言教,依照他超越我執的言行,以及他對於社會與人類的貢獻來判定他是否為高僧。 植存(樹葬),是要破除信徒對聖嚴法師的依賴 對於向聖嚴學習佛法的信眾而言,是要破除信徒們希望高僧能一直在身邊的一種依賴和執著。依賴,有時候會是一種妨礙。為了要破除這樣的依賴,聖嚴法師在圓寂前,甚至還交代切勿將骨灰埋在特定的某一棵樹下,而是要把骨灰分裝成好幾小袋,灑在植存區各處。

【要萬緣捨下,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才最穩當】

【要萬緣捨下,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才最穩當】 感恩廣欽老和尚開示 : 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條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 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