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地藏菩薩名號本身就是經、就是咒、就是戒

地藏菩薩名號本身就是經、就是咒、就是戒 夢參老和尚 稱念地藏菩薩名號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也最為善巧方便,最當機末法眾生受持,這在「地藏三經」中佛都有詳細的開示。比如在《占察經》中,地藏菩薩就說:「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地藏菩薩)之名字。」 因為善根少,業障多,修很長時間,一直都沒有精進,又加上煩惱很重,不能調伏,心裡總懷疑、怯弱,常怕墮三途八難,又怕遇不到佛、菩薩,聽不到正法,不能培福,菩提道難成,有了這些種種的懷疑和障礙,那怎麼辦呢?地藏菩薩教我們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應該在一切時一切處稱地藏菩薩名號。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稱念聖號。可是很多的道友,要麼對佛菩薩所說的稱念名號的功德利益持懷疑態度,不能做到深信不疑,往往帶著染著的心,抱著試試的念頭來念佛菩薩名號;要麼就是被太多的執著給束縛住了,比如執著進廁所不能念佛菩薩名號,怕對佛菩薩不恭敬,執著睡覺不能念,怕把鬼招來,到最後,到這也不能念,到那也不能念,發現可念的時間和地點太少了。結果就是精力都被牽纏在如何規避不犯錯上,而不是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誦經或者稱念佛菩薩名號上,帶著有掛有礙的心在修,自然很難精進。 夢參老和尚就開示過,他說:「鬼就在廁所等著你,到哪兒不念正好就把你抓住,這是你自己給鬼一個好機會來抓你。正信的做法,就應該放開心量不要執著,在任何時、任何處無掛無礙。」

懷一顆平常心人生就會快樂

懷一顆平常心人生就會快樂 順其自然即是「修德」活在世上,常講要「修德」。什麼叫修德?就是一切事情都要想得開。德是什麼?德就是順其自然,萬事不執迷、不計較,拿得起放得下。一旦這樣,就心地寬闊,就心中清靜,就天地透明,就通通暢暢。還會有什麼不舒服?還會有什麼病?其實,人到那份兒上,有沒有病都不想了。一個人要連生死都不在乎,把心中的千頭萬緒都丟掉,把心放下來,他就自由了。 懷一顆平常心人生就會快樂我們都不自覺的在很多事情上喜歡和人家比,這樣會活得很累。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和別人比不如和自己比。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折磨自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努力了就好!遇到別人不公正的評論,只要不傷及到你個人的尊嚴,那就讓他說去吧!人生百態,各具千秋,懷一顆平常心就會快樂! 爭——最紛擾的一個字最紛擾的一個字:爭。這個世界的吵鬧,喧囂,摩擦,嫌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都是爭的結果。爭到最後,原本廣闊的塵世,只能容得下一顆自私的心。把看似要緊的東西淡然地放一放,你會發現,人心就會一下子變寬,世界就會一下子變大。 人生大智慧低下頭看見的美麗「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實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生活中,我們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這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很多時候,低下頭就能看見美麗! 心底無私天地寬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闊的是人的心量。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我們不能只為了瞬間的喜悅而去不顧一切地追求,不能只為了一己之利去爭、去鬥、去奪,一定要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這樣才可能在漫長的輪迴途中讓自己一路開心!心底無私天地寬!

大雪中迷路,念南無觀音菩薩,雪竟在頭頂向四面分開似大罩

大雪中迷路,念南無觀音菩薩,雪竟在頭頂向四面分開似大罩 香港新界居民李延溪,少年移居荷蘭。1976年偶然從同學處獲得《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驟覺如夢初醒,又似久失家珍,忽然覓得,舒快之情,不可名狀。即時茹素持戒,信受奉行,日夕以《普門品》為例行功課。 某日行至荒郊,漫天大雪,頓失方向,身軀看將僵硬。遂合掌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默求加庇。念至10多句時,身體忽然回暖。最奇怪的是,大雪落在離其頭頂10多尺,即向四面分開,很明顯形成一個大罩。後來他上了順風車,回望原來站立的地方,那個大罩形狀仍很完整的保留,後才慢慢收合。 一次,李延溪得重病,頭痛欲裂,群醫束手。李自知障重,遂萬緣放下,在床上趺坐,一心念佛及觀音菩薩聖號。念了大半天,正想閉目休息,忽見觀音菩薩現身,白衣赤腳,莊嚴無比。菩薩手持楊枝甘露,灑向李頭部,頭痛居然消失,舉身輕快。 李君為報佛菩薩深恩,及希望華僑們同沾法雨,乃在荷蘭創立荷蘭中華佛教會,辛苦經營,頗有成效。當地華僑自此認識和皈信佛教者不少。每星期舉行念佛大會時,必有陣陣檀香味充滿佛堂,且有木魚聲及引磬聲不斷合節拍地傳出,近百會員都清楚聽到和嗅覺到;而當時佛教會是沒有檀香及木魚、引磬等物的,所以會員們信心加倍堅固,人數迅速增加。 選自《觀音經咒·香港真人真事靈感輯略》

(三)【地藏菩薩的道場】文殊法師講述

(三)【地藏菩薩的道場】文殊法師講述 地藏菩薩,雖然誓願弘深,以十方諸佛國土,作為自己成熟眾生的國土,分身塵剎,利樂有情。但其示現於中國的道場,則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巖頂,如九子團聚之概。自唐代詩人李太白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之後,便改名為九華山。九華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諸峰羅列,怪石峭壁,蒼翠崢嶸。山中有五溪山色,蓮峰雲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東崖宴坐,平崗積雪,天台曉日,化城晚鐘,九子泉聲,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勝。山中寺院百餘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東岩寺等四大叢林。皆以化城寺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諸葛節等為金地藏改建。 傳記,唐代有新羅國(即今朝鮮)王子,名金喬覺,二十歲出家,法名地藏比丘。於唐貞觀四年,攜其愛犬——善聽,航海來中國參學,到九華山,棲止山中。後有邑民諸葛節等上山,見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為食,敬其苦行,發心護法,為建寺院,令其安心辦道。後刺吏張岩,奏知朝庭,改名為化城寺。 據說當年九華山地主之權,是當地富豪閔閣老公公所有。建寺時,曾請閔閣老送地,閔老個性樂善好施,且對地藏比丘,非常信敬,問要地多少?地藏答:「謹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閔老認為一袈裟之地,所佔幾何?於是慷慨答允。誰知地藏比丘,撇開袈裟,竟蓋盡九華山峰,閔老見地藏比丘有此神通,驚喜不已,即將九華山地,全部送出,發願為地藏比丘護法;並命兒子,隨地藏菩薩出家。後新羅國很多人前來親近學道,道糧不夠時,煮飯常滲拌觀音土(細白如粉之泥土),可見當時寺眾,生活的清苦,新羅國王,聞知地藏比丘,率眾在九華山苦修,時遣派人送糧食來供養。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住七十五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壽九十九。圓寂後,肉身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顏面如生。後人為建肉身寶殿,又名肉身塔。咸豐七年,與化城寺同遭火災,但肉身無損。同治時重修之肉身寶殿,金碧輝煌,十分雄偉,終年燈光長明,象徵菩薩威德光明,恆照幽冥世界,救拔眾生無明暗閉之苦。因當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亦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 轉載

普陀洛迦山開山故事:楊枝觀音碑

普陀洛迦山開山故事:楊枝觀音碑   楊枝庵的當家和尚如光,收藏了一幅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觀音大士圖像》。圖中的觀音大士,頭戴珠冠,身穿錦袍,右手拿著楊枝,左手托著淨瓶,真是妙相莊嚴,栩栩如生!   有了這幅名畫,楊枝庵可熱鬧啦。那些風雅學士,朝山香客,都要來看一看,拜一拜,每日裡人來客往,川流不息,確實給楊枝庵增添了不少風光。有人勸如光和尚,把這幅觀音寶像掛到大殿裡去。可是如光怕人眾手雜,損壞畫像,只肯把它供奉在後院禪房裡。   有一天,楊枝庵裡來了一個鶴發童顏的老人,站在觀音畫像前面,左看右望,久久捨不得離去。如光見他這般神情,便雙手合十,上前問道:“施主可真歡喜這幅畫像?”   老人作揖還禮說:“好,畫得好!真是一時妙墨,百代欽崇呀!法師何不將它刻成石碑,供奉在大殿裡,讓眾人朝拜呢?”   如光一聽,正合自己心意,連說:“對,對!這倒是個好主意。可一時到哪裡去找高手巧匠呢?”   老人說:“法師如不嫌棄,不妨讓老漢試一試吧!”如光看了看老人,點頭答應了。第二天,老人背著一塊平平光光的大青石,來到後院禪房。他坐在畫像前,整整看了一天,笑了笑,走了。   第三天,老人背著石匠家什,來到後院禅房。他坐在畫像前,整整想了一天,笑了笑,又走了。   老人在畫像前看了三天,又想了三天。到了第七天,他拿起竹筆,細心地在青石上描起圖來。描畢,他就用鋒利的鑿子,一錘一鑿地雕刻起來。如光和尚送來齋飯,老人不吃;端來香茶,老人不喝,一直到深夜,“叮叮當當”的鑿刻聲還響個不停。   錘呀,鑿呀,不知過了多少個白天黑夜,突然有天夜裡,“叮當”聲停止了,如光和尚急忙披衣起床,到後院禪房一看,一塊刻有觀音大士圖像的石碑,已經豎在那裡,那碑上的圖像竟與原畫一模一樣。如光和尚心裡高興,把觀音碑供奉在大殿裡。從此,來楊枝庵朝拜的人就更多了。到了明朝萬歷年間,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楊枝庵突然火光沖天,一場大火把庵堂燒成了灰燼,觀音大士圖像也難逃厄運。如光和尚一頭撲在瓦爍堆裡,東扒西挖,卻怎麼也尋找不到觀音碑.急得他直打轉轉。   眾僧徒見他這樣,便一面勸慰,一面分頭到各山各岙去尋找。可是,找遍了整個普陀山,連個石碑的影子也沒有。   一天中午,有個小和尚高高興興地跑來說:“師父呀,別哭了,觀音寶像回來啦!”如光睜開淚眼,望著小和尚說:“別說寬心話了,我心裡正煩著呢!”   小和尚認真地說:“師父呀,弟子何曾說謊!不信,你去看麼!’   如光半信半疑,跟隨小和尚來到南天門。一看,在離海岸不很遠的沙灘上,楊枝觀音碑斜靠著一塊礁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猶似隨潮而來,浮水而出。如光見了,高興不已,即刻吩咐眾僧徒將石碑抬了回來。   楊枝觀音碑怎麼會到海裡去呢?原來那天黑夜,有一批倭寇偷偷摸進普陀山,偷不到畫,便盜走觀音碑,並放火燒了楊枝庵。誰知船到蓮花洋面,風暴突起,倭船迷了航向,隨浪飄到南天門前,觸礁翻船,楊枝觀音碑卻斜擱在這礁巖上了。   如光和尚先把觀音碑供奉在普濟寺,後來楊枝庵重建,才又迎回原處。直到今天,遊人們都要看一看這塊碑,聽一聽這個神奇的傳說。 (管文組採錄整理)   南無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   廣大靈感~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廣欽老和尚不講經,為何能度千萬人?】

【廣欽老和尚不講經,為何能度千萬人?】 妙蓮老和尚開示: 印光祖師常勸導人:出了家若是想當法師,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將來就會有能力當法師。你若沒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經教上研究,學當法師,以為法師坐在法座上好威風,哪裡有這樣的道理呢?你若沒有過人的天資、強壯的體魄、因緣不具足,那就不要枉費了心機,辜負了時間,又空費力,還是老老實實地念佛、拜佛吧!「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如此用功十年、八年,若有成就,到了那時再學當法師不遲。 其實不用學,也自然都會講法,也能度眾生了,所以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學。像本山上的小沙彌,打佛七時就跟著打佛七,先把罪障消了再深入經藏,到那時成就才大。若不從根本落實,只在浮面上下手,哪能得到真實受用?希望初發心的學者,切不可好高騖遠,千萬要老實用心才好啊! 印光祖師這番話偏偏一般人不肯接受,總是急於研經教、當法師,殊不知自己有沒有這個根機。現在不僅是初出家的如此,甚至連做師父的也顛顛倒倒的不識下一代根性,不先指導他們在修持上、在戒行上下點功夫,那是先後倒置、不切時機;師教既不良,所以雖是學卻學不成也學不好。夫復何言! 若能向廣欽老和尚學那就好了,怎麼個學法呢?學他的苦行,幾十年來不在衣食住上講究、貪求;吃的能填飽肚子就好了,穿的能御寒就好了;想要修行學佛道嘛,連現前的這位老和尚善知識你都學不到,無法修苦行,還妄想學佛啊!真是捨本逐末。這就如同不事耕耘,而期能開花結果。佛位是從因地下苦功,寶塔是從基石上一層一層建成的,不是從頂層向下建的吧?請初發心的人要腳踏實地的苦練一番,皇天終究不會負苦心人的!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