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為何要受八關戒齋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為何要受八關戒齋 為何要受八關戒齋?大概的意思,前面已經說過,是為種植出世的善根,受持八關戒齋,雖僅一日一夜,終究必因此一功德而將得到 #涅槃之果! 那麼,為何八關戒齋具有如此的功德呢? 這一點,我們應注意到,八關戒齋的重心,是在設法關閉眾生的生死之門。八關戒齋的作用,是在由此關卡而走出眾生的生死之門。生死的主要關鍵,端在淫欲與飲食的二大禍源,儒家說:「食、色,性也。」依佛法的觀點來說,眾生之成為眾生的根本原因,飲食為生死的增上助緣,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眾生,皆因貪戀淫欲之樂,所以既助成了後代子孫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縛纏裹!眾生之有淫欲,乃是與生俱來,淫欲之形成兩性的交接,則又必在飽暖之後,飽暖屬於衣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無衣,可以飽也可以暖,有衣無食,終必飢餓而死。所以淫為生死根本,食為生死助緣,若能超越於淫欲與飲食之外,必已了生脫死──三界之中,雖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已無淫念,但仍不離識食,故仍不出生死。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為了抑制淫欲,所以持齋。出世的生活,端從戒淫與持齋做起,飲食雖為生死的助緣,淫欲卻由飲食的滿足而起,正因如此,持齋雖非戒,卻是戒之體了。 也許讀者要懷疑:八關戒齋的內容,明明有八條或九條。為何只說淫戒與持齋才是八關戒齋的重心呢? 這要知道,八關戒齋的前五戒,除了將第三戒的「不邪淫」改為「不淫」,其餘則與五戒一樣,可見其重點是在於戒淫,故與五戒不同;至於第六條「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以及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目的也是為了間接的戒淫。著花、塗油、塗香、唱歌、跳舞、彈琴、雜伎、坐寶座、臥大床,不論自己做也好,去看他人做也好,對於修道的人來說,總是不相宜的,這些都是放縱導欲的媒介,都會使人想到淫欲上乃至做到淫欲上去的東西,故其仍屬戒淫的範圍。至於第八條持齋,不用再解釋了。 正因為八關戒齋,是重在淫欲與飲食的戒除與節制,所以持了八關戒齋,就是種植了出世之因的功德。在家俗人而想種植出世之因的功德者,就該受持八關戒齋,不論你已受了 #三皈 也好,受了 #五戒 也好,受了菩薩戒也好,都可以也應該再來受持八關戒齋的,因為八關戒齋與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受持,並無衝突。這是一日一夜受,今日受了,到明日天明,就可不再受此戒齋的限制,如果下次要受,必須重新再受,這實在是非常方便而功德很大的波羅提木叉,不像五戒是終身受戒,菩薩戒是盡未來際時受持。 ---本文摘自《戒律學綱要》 延伸閱讀 ?https://youtu.be/PJ9_ouEm0x0

【生命常伴隨無常,懂得從細節做起,才能不留下遺憾】

【生命常伴隨無常,懂得從細節做起,才能不留下遺憾】 誰都知道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是生命的必然過程,誰都懂得人生肯定有終點,但沒有人可以預測自己可以什麼時候到達終點站。一直以為生命就像春夏秋冬的季節,卻不知道人的生命並非只有無止盡的延續,還有那「無常」隱藏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中。 今天當我目睹了一對母子遭遇車禍而身亡後,心裡特別的難受,對人對事對生命有了更多的看法與感悟。車禍據說是這樣發生的:司機因為忘拿了裝貨單,匆匆忙忙下車去取,卻忘了拉上手剎,而貨車剛好停在有點陡坡的位置,就這樣貨車自己往下滑了,前面正是一個女人推著自己心愛的兒子……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生命是這樣的脆弱,由不得你自己來作選擇,幾個月大的孩子和年輕的母親就這樣離開了。記不清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樣句話「細節決定成敗」,現實生活中因不注重細節而釀成大禍的事件天天都在上演,一時的粗心,生命就這樣無辜的結束了。人們看過了、感嘆了,慢慢也便遺忘了;都說教訓是慘重的,可是又有多少人吸取教訓了。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注重每一個細節,而現實中又有幾個人真正注重了細節?更多的是用兩個字「粗心」來代替了……生命中有許多你不得不接受的事情,它可不管你是不是喜歡,它不會遵循你的意志去改變。我們能做的似乎就是看著它發生,當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從眼前消失,都是青春的年華,難道還不足以我們有所感觸嗎?面對無常世事,難測命運的安排,人生無常,因此我們都應該給自己一個高度,從細節做起,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 轉載貼文

➰ 看 清 自 己 ➰ 離開位子,你是誰?

➰ 看 清 自 己 ➰ 離開位子,你是誰? 山上的寺院裡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尋思,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機會終於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它興奮不已。 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後牽著它返回寺院。沒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它頂禮膜拜。一開始,驢大惑不解,不知道人們為何要對自己叩頭跪拜,慌忙躲閃。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如此崇拜我。 當它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站在馬路中間,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腰乾瞬間直了起來!回到寺院裡,驢認為自己身份高貴,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只願意接受人們的跪拜。 僧人無奈,只好放它下山。 驢剛下山,就遠遠看見一伙人敲鑼打鼓迎面而來,心想,一定是人們前來歡迎我,於是大搖大擺地站在馬路中間。那是一隊迎親的隊伍,卻被一頭驢攔住了去路,人們憤怒不已,棍棒交加抽打它…… 驢倉皇逃回到寺里,奄奄一息,它憤憤不平地告訴僧人:「原來人心險惡啊,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對我狠下毒手....」 僧人嘆息一聲:「果真是一頭蠢驢 ! 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不是你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認識自己。離開位子,自己什麼都不是! 每天我們都照鏡子,但是我們在照的時候,有問過自己一句話:「你認識自己嗎?」 如果你擁有財富,別人只是崇拜的是你的財富,不是你,但你會誤會別人崇拜你; 如果你有權力,別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權力,不是你,你誤會了別人崇拜你; 如果你擁有的是美貌,別人崇拜的只是你一時擁有的美貌,不是你,你誤以為別人崇拜你。 當財富、權力、美貌過了保質期,你就會被拋棄……別人崇拜的只是他們的需求,不是你。 轉載貼文

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

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 聖嚴法師 有人寫信問我: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打掃時,必定會傷殺一些,那樣的傷殺,算不算是破了殺生戒?或者命僕役打掃,僕役於打掃時,傷殺了蟲蟻,是否會構成教他殺生的罪責?或者歸咎於蟲蟻的業報所致?這實在是個大問題,為了維護人類自身的資生財物,不得不驅除蟲蟻侵蝕,為了護持戒體的清淨,又不得故意殺傷蟲蟻。 不過,有損於人的蟲蟻,是必須驅除的,驅除之時,則不得存有傷殺之心,應該小心為之,如已盡到護生的最大可能,仍有誤殺誤傷之者,應該自責於心,生悔意,發悲願,願其投生善類,願其終將成佛,庶可免以殺生之罪。這在律中是有根據的。《十誦律》卷十一,記載佛陀親自為僧伽的床褥除蟲(大正二三·七七下);《十誦律》卷三十七,因為浴室之中,濕熱生蟲,佛說:「應蕩除令淨。」(大正二三· 二七○下)。 但是,最要緊的工作,乃在於不使住宅之中生起蟲蟻,經常保持乾燥清潔,破損了的,立即修補,牆腳壁孔,要填平塞滿,容易生蟲的所在,在尚未生蟲之先,予以消毒,防止生蟲;如在生蟲之後,為了持戒,便應小心驅除而不得使用藥物來殘滅。否則的話,殺一蟲,得一下可悔罪,殺千萬蟲,即得千萬下可悔罪!但要求得殺戒的絕對清淨者,要到小乘初果以上哩!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凡夫是辦不到的! 由於戒的持犯,全在於心,故對殺蟲的罪責,分別六句:有蟲有蟲想,根本小可悔罪;有蟲有蟲疑,亦犯根本小可悔罪;無蟲有蟲想,方便小可悔罪;無蟲有蟲疑,亦犯方便小可悔罪;有蟲無蟲想,無犯;無蟲無蟲想,無犯。 另外,不得打人,不得打畜生乃至蟲蟻,瞋心打者皆得罪。在此,讀者可能尚有一個疑問,即是守持殺戒,是否必須素食?依照五戒乃至比丘戒的律制,並無素食的要求。不食魚肉,乃是大乘菩薩戒的規定,持五戒的不殺生,不得親自殺生,不得勸他或教他殺生,故自不得屠殺雞鴨魚蝦,如果買食已屠好的內類,不在五戒的禁忌之列。 當然,如能發心素食,那是更好了。素食是漢文系的大乘佛教的美德,素食乃是戒殺精神進一步的具體表現,故希望受了五戒的人,最好能夠茹素,否則自亦無妨。 轉載

把《心經》放在枕邊,可遣除一切惡夢障礙!

把《心經》放在枕邊,可遣除一切惡夢障礙! 念誦《心經》可遣除一切障礙,是因為《心經》總集了釋迦牟尼佛二轉法論的般若精華,回遮儀軌中說,往昔魔王波旬在對帝釋天製造違緣時,帝釋天思惟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意義,念誦《心經》而遣除了魔王波旬製造的一切違緣。 《唐三藏傳》中也記載,玄奘法師當年在蜀地因悲憫一位生瘡潰爛、窮困破敗的病人,而得授《心經》,並時常誦習。後來法師在取經途中,遇到各種非人障難、因念誦《心經》而遣除。《心經》能遣除違緣是因為《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根本在於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餘地了。《心經》宣講的是最殊勝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經》咒的加持力,內外密的一切違緣都能被遣蕩無余。 《心經》被稱為經中之經。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此經在處,即佛所在。消除災障,致多吉祥。 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頭頂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心經》篇幅雖小,卻濃縮了整個般若類經典的精華,受持讀誦此經功德無量無邊。 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佛法寶藏中最無上、最甚深的精髓,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三世如來無一不是依靠般若成就正等菩提,如本經中雲:過去未來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佛陀曾教誡阿難說:即使你把我所講的法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語也決不能忘,當以對如來知恩報恩之心,受持般若,切莫失毀。這一點理應銘記在心。

[靜老說的話]為何會輪迴

[靜老說的話]為何會輪迴 就如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世間的一切緣、一切相,皆可能成為造成自己繼續在六道輪迴的因緣,但反之亦可做為超出輪迴的跳板,一切端看自己心的態度。若只為了滿足妄心的習氣及肉體短暫的享受,而卻要去背負這麼沉重的業力。試想看看,值得嗎? 轉載貼文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