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受 歡 迎

修行不要攀人緣,要結法緣!

修行不要攀人緣,要結法緣! 修行的人,不要攀緣,你有修行了,自然會有人護持你,沒有修行時,緣分是攀不到的,你所看到的緣分,都是鏡花水月。 尤其是在做佛教事業,我們要做事業,要端正自己的發心,發心是想要事業做的更大?還是想要給自己修的更好一點,福報大一點呢? 如果想要自己福報大的話,就切實的老實的修,念佛,做善事,做義工,福報就大,福報大了,緣分就來了。 有位大德說自己做事情,都不希望成功,不成功才明白自己的業障,這是修行者的真實語啊。一個事情的成功,是需要眾多的因緣和合的,不是獨立完成的。 要怎麼樣聚合這樣因緣,就看個人的福報了,有福報的人,能一呼百應,這也是他累世結善緣的結果。

不可笑話他人缺欠

不可笑話他人缺欠興國寺 人都有缺欠,也容易犯錯。千萬不要嘲笑別人,因為每個人業力不同。假設嘲笑有的人離婚、墮胎,結果呢,自己也跟著犯同樣的錯誤。有句話是,你討厭什麼,偏偏就來什麼。有個人,她爸爸抽煙,她非常討厭,結果嫁了一個抽煙的老公。看不起墮胎的人,結果自己偏偏墮胎。所以不要嘲笑,不要看不起。 社會上每個人都容易犯錯,要學習好的。如果是錯誤的,我們要當成他是老師。一個人做錯事、壞事,肯定有果報,果報現前我們不能幸災樂禍,而要悲憫,他用這個方法告訴我們這條路不能走,走了果報就嚴重。所以壞人也是老師。 佛弟子要培養一種情操,不要瞧不起任何人,要悲憫他們。看到病人,不要覺得對方惡業果報如此,罪有應得,而是要起悲憫心。 看到別人持戒不好,破戒,或者男女色戒破了,不要去嘲笑,尤其是出家人要是破戒了,不要去嘲笑他們,不要幸災樂禍,而是告訴我們修行不容易。如果嘲笑,果報是當你想修行時,發現自己破戒得更嚴重。 就像不要嘲笑妓女一樣。不要看不起社會任何不好的階層。妓女雖然淫欲,但很多人暗地裡的意淫手淫可是更損陰德福報呢。

掃除塵垢感得相貌莊嚴

掃除塵垢感得相貌莊嚴 記得在佛的公案裡邊,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燈師,每天打掃,打掃之後有個要飯的來了,他給他吃點東西,叫他去把垃圾倒掉,倒掉之後,香燈師生在後世,感的報就極莊嚴了,而那個倒垃圾的要飯的,後來感的報也是極莊嚴,長得極好,而且做國王。這個國王平時出去到處巡察的時候,老百姓就對著他看,因為他長得很莊嚴,目不暫捨地看他。但是有一次這個尊者來了,尊者來了之後,大家就不看國王,而去看尊者了,這個尊者長得更好。那個國王倒還不生氣,還很謙虛地請這個尊者來應供,他就問這個事情,他說我以前到街上去巡察的時候,老百姓就對著我看,這次尊者來了,大家看尊者,不看我,這是什麼原因?尊者就跟他說,就是這個公案,你過去是個要飯的,就是給我倒倒垃圾,你感了那麼大的福報,而我是香燈師,佛堂裡邊都是我打掃的,當然我比你更超勝。那就是說打掃衛生有這麼多的好處。打掃乾淨的意思,不但是掃外邊的,還要掃自己心裡的煩惱。外邊很乾淨,自己心裡煩惱充滿的,佛來了你怎麼好交待?所以,一個是帕繃喀大師強調的,外面要掃乾淨。第二要用智慧的掃帚,就是一切法無我的智慧的掃帚,把自己、一切眾生的過去煩惱業掃乾淨,那麼要回向菩提心,回向度眾生,要成佛了,以這個心態修加行。……「生佛清淨剎土」,將來可生清淨的佛的淨土。「並可獲增福生慧,去貪瞋痴諸煩惱之功德」。不要認為打掃衛生是小事情,它能有這麼大的利益,還可以增福,還可以生智慧,可以去貪瞋痴,這些功德都有。做香燈的,或者自己家裡供佛的,那麼你要好好打掃。 轉載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大安法師開示: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蘇州報國寺閉關的時候,有一位皈依弟子叫今非,到報國寺請經書送人,印祖就對這個居士開示,說:你很好,送書,請書送人,這個心很好,有一件事比請書更要緊。這個居士就不解地看著印祖:有什麼事比請書更要緊?印祖就提高聲音對這個居士說:你要教育兒女!這個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現在世道這麼壞,都是一班不善教兒女的人造的業。好好的兒女,都被父母教壞了,令人想起來痛心,你不要學那個樣子。 你看印祖竟然說出這段話。所以印祖是痛心疾首,主要原因就是兒女沒有教育好。那麼在這段開示裡面我們深刻地感覺到對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的主要的核心在什麼地方,從中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有些什麼地方需要改善。 一提起我們現在教育,也許從上到下都認為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合格的人才。雖然學生學得很苦,很努力,但成不了才,這為什麼?就在於現在的教育,缺乏人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心性的教育,審美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太多地注重了知識技能,工具化的教育,應試教育。 所以現在教育出來的人,整體的健全的人格很難到位,道德品性也會出現問題,很多高學歷的人學到監獄裡面去了。為什麼會出現藥家鑫這樣的人,大學生?這是要從我們教育的理念、制度去找原因的。 所以印祖在這裡非常睿智地告訴我們:小孩子當他懂事之後,就馬上要教什麼?教做人的道德。做人的道德就是八個字。 孝,從孝開始,孝順父母,不是現在這個小孩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圍著他轉,不是這樣子的,這是溺愛。要讓小孩子孝順父母,要讓他為父母服務,吃飯的時候要讓他為父母打飯,吃完飯要讓他洗碗,要讓他掃地,要讓他干這些,這樣他就在修福德。 如果他小時候太寵愛他,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干,吃好的,穿好的,以自我為中心,這就不行哪。一個小孩摔倒了,做母親的不責怪、不教育這個孩子走路要注意有沒有障礙物,而去打桌椅板凳:這個桌子把我的兒子絆倒了,我要打你。哪有這麼教育的?那你培養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出來? 所以現在的,以小孩為中心,溺愛的這些小孩,以後他很苦啊。一則從小他失去了培養做事的能力,和尊重尊長的這個習性。現在做父母的知道他教育了一些不孝的人,所以晚年他已經不靠子女了,他自己想到到安養院去了,那傳統社會都是養兒防老的,你現在就開始對子女,對晚年的東西都絕望了,這你就是開始品嚐苦果。 當然固然獨生子女以後他到中年的時候,他面臨著兩家的老人,那時候他會很辛苦。很辛苦這是因果的,你小時候太享受了,等你中老年你就辛苦吧。其實人吃苦,能在青少年吃苦,他身心強壯,還能承受得了,到了中老年吃苦,他就吃不消了。所以就像吃甘蔗一樣的,寧可先苦後甜,也不要先甜後苦。先甜後苦就很麻煩,享福到中老年享福為好,小時候不要去享福,吃苦耐勞為好,所以要有孝的觀念。 其次弟,弟是處理兄弟姊妹的關係。但現在獨生子女,這個弟都沒有辦法去有培養的場所和條件了,所以他一個人就自我中心,每個小孩都自我中心,在一個群體當中可不是要出問題嗎?如果原來有哥哥、弟弟、妹妹、姐姐,這幾個人本身就在那裡在訓練做人,如果誰太過分了,那其他的兄弟姊妹不同意,就會抑制你,他就知道不能任性,所以兄弟姊妹之間在家庭當中他就是把那種我執,自我中心的習氣給他弄掉,現在沒有這個條件了。 第三是忠,忠是處理你以後到社會上對你的上級的這種道德義務。人家聘用了你,你要對老闆負責,忠心耿耿,不能有欺詐的行為。在傳統社會,一個君主去世,或者陣亡,那大臣都要跟著去殉身的,不能做二臣,他都有忠的觀念。 信,信譽,朋友之間的關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講話算數,不能講假話。信,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言,一般古人,是人說出的話就有信。如果你說的話沒有信譽,你自己就取消了做人的資格。在我們儒家文化當中對這個信的那種內在價值是超越生命的,是這樣推崇的。有一天子貢問治國之道,怎麼治理一個國家。 孔子說三要素,足食、足兵、民信。足食就是讓大家能夠吃上飯,經濟實力;足兵,有國防力量;第三,民眾的信譽。那子貢進一步問,如果這三者一定要去掉一個,先去掉什麼?那就去掉足兵,先把國防力量去掉,吃飯還是很重要,留下足食和民信。然後子貢進一步問:如果這兩者還要去掉一個,去掉什麼,留什麼?孔子給出了一個決定的回答:足食。把食去掉。 那這個是不得了,吃飯是大事,沒有飯吃那怎麼行呢?孔子說了句話:「自古誰無死,民無信不立。」自古以來誰不會死啊?但是沒有信譽這個人是站立不起來的,這種信的人格、道德的力量超越肉體的生命!擲地有聲。我們儒家的聖人是這樣重視道德價值的。然而現在人怎麼樣啊?這個信的道德價值淪陷了,人與人之間難得產生信任的關係。 銀行貸款在國外,你只要是有人格擔保,他都給你貸款,在中國可能都做不到人格的貸款的信譽了,都要抵押了,要擔保了。這抵押是基本上沒有信譽。所以我們要恢復國學就要恢復這些道德的價值,有信譽在商業關係當中都會減少很多的成本,沒有信譽這個成本都會增大。你拿錢我才發貨,對方說你貨到我才給錢,那可不卡在那個地方嗎?都沒有信譽。原來中國的商人是很講信譽的,西方人都知道,只要中國商人說了句話,不要契約都沒有關係,大信無約。現在還能做到這一點嗎?就是有合同,他都可以反悔,更何況沒有合同。 下面就是禮的精神,禮就是相互恭敬。恭敬心體現在禮節上,禮的儀式上。義,正義感,見義勇為。廉,廉潔、惜福、寡慾。恥,有羞恥感。這個反省自己,不好意思,對不起良知的事情不能做。這些都要讓小孩子知道這個八德,古人對這八德很重視,做人的起碼的資格。如果這八個字沒有就叫「亡八」呀,罵人罵得最重的:你這個亡八蛋。亡八蛋就是這八個字你沒有了就叫亡八蛋了。沒有這八個字就是人面禽獸了,衣冠禽獸而已了。 轉載貼文

看到別人的缺點,是因為自心不清淨

看到別人的缺點,是因為自心不清淨 「觀察他人的缺點」幾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慣,我們從來沒覺得這個習慣有什麼不對,而佛法為我們指出:對於凡夫來說,會看到他人的缺點,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心被污染了;對於佛菩薩來說,永遠看不到眾生的缺點,世界永遠是完美的,因為佛菩薩的心是清淨的。 經典中說:由於內心污染和清淨的程度不同,所看到的外像也就有了千差萬別。例如一杯水,地獄眾生看到的是鐵汁;餓鬼眾生看到的是膿血;海洋動物看到的是住所;人類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甘露;佛陀看到的是圓滿大法界。 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不明白這個真理,我們從未發現——自己的心不清淨,才是導致我們看到別人缺點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心不清淨?佛法進一步為我們揭示:因為我們的心是無明的產物。譬如一棵樹,樹根是有毒的,無論它的枝干花葉多麼茂盛、美麗,結出的果實一定也是有毒的。同理,凡夫的心建立在無明之上,那麼,由心而生的眼、耳、鼻、舌、身、意,無一不是無明的產物。因此,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幾乎都是錯誤的。這樣的前提下,怎麼可以去觀察他人的缺點、評判他人的是非呢? 在佛菩薩眼裡,我們的所作所為就像瞎子摸像一樣,一味堅守各自的錯誤觀點,不肯退讓,互相嗔恨,導致永無休止的糾紛和爭鬥,產生一系列輪迴的痛苦。 因此,在沒有證悟佛果之前,我們絕不可以觀察他人的缺點、議論他人的是非,否則會引發不堪設想的惡果,導致我們在輪迴中越陷越深。 如果我們總是觀察他人的缺點,怎麼可能保持清淨觀?只有盡力觀察他人的優點,把一切眾生視為親人,才能逐步建立起清淨觀。否則,心裡明明看到他人的缺點,還要強迫自己觀想出一個清淨觀,這是非常困難的。 進一步說,在觀察他人優點的同時,我們還要反觀自己的缺點。這種反觀越持久、越深入,自心的污染越能減少,內在的優點越能得以展現。如果我們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則難以清除自己的污染,更難以破除無明、認識自心的本性。現在,我們看到的宇宙和生命都是虛妄的、有缺陷的、不圓滿的。當我們能時刻反省自己,最終認識自心的本性時,就會發現自己本來是佛,同時也會發現:一切外境皆是淨土,一切眾生都是如來,這就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的道理。當我們自己達到完美的時候,世間一切都將變得完美,這就是「心淨則萬事淨」的道理。 修行人和俗人的差別何在?唯一的區別在於:俗人的六根都在外散,包括觀察別人的缺點;修行人不跟隨六根,而是往內觀察自心。 因此,當我們再次觀察別人缺點的時候,要立刻意識到自己違背了修行人的根本原則。如果學了很多佛教理論,卻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學佛的目的何在?如果努力多年修法持咒,卻沒有修正自己的不足,修行的意義何在? 總之,學佛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觀察他人的缺點,而在於依靠佛法的智慧,時時刻刻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修正自己的不足,突破自己習以為常的錯誤觀點,拔除內心無明的「毒根」,認識自心清淨圓滿的本性。 轉載貼文

【地藏菩薩靈感錄】蕅益法師九華山感得地藏示現

【地藏菩薩靈感錄】蕅益法師九華山感得地藏示現 地藏殿 地藏菩薩共修道場 九華山感得地藏示現 智旭法師頭一回聽經,聽的就是地藏菩薩的《本願經》,從而萌發了出世心。 因此,他向來尊崇地藏菩薩,一心想要去九華山朝拜聖地。 他在武水完成了幾本經文的註釋後,正好是六月間。 於是,他決定趕在七月到達九華山,參加地藏法會。 智旭法師前去九華山時,已經三十八歲了。 此時正值明朝崇禎十二、三年(公元1639—1640年)。...

佛學文章

素食

【素味食堂】麵腸炒酸菜

【素味食堂】白菜獅子頭

【素味食堂】何首烏湯

【素味食堂】麵輪滷筍乾

【素味食堂】蘿蔔油豆腐湯

【素味食堂】麻醬小黃瓜絲

芝麻酱拌菠菜

🏮春節零嘴🏮#太妃核桃

五香烤麸(少油版)

易經占卜

紫微斗數排命盤

呂祖寶誥 至心皈命禮

孚佑帝君 大洞真經

巽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恆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井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蠱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大過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升卦的基本運勢與卦義

好文分享

近期文章